13《论修身》课件(23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第五册第四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13《论修身》课件(23张PPT)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语文版必修第五册第四单元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9 19:0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你准备好了吗
双色笔、
学案、
教材!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
论修身
《论语》












悠久东





【学


标】
一、继续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

三、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道德完善的自觉性。
【学


标】
一、继续学习、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学会辨析文言字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进一步提高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

三、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道德完善的自觉性。
“修身养性”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道德教化是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讲究个人修养有几千年的良好传统。构建和谐的社会,也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才能使人与人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社会更加和睦和稳定。

孔夫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
我们用略显稚嫩的声音,穿越时空,走进两千多年前孔子的私塾,去聆听孔夫子的教诲……
阅读
自主学习
大声朗读课文第三、四节
结合书下注释初步了解句子内容


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
巧言、令色、足恭:令色,满脸堆笑的样子;足,过分,过度。
左丘明耻之:耻,意动用法,认为可耻。
以直报怨:直,公正无私。
质胜文则野:质,朴实,与“文”相对;文,文采,指对仪容举止进行雕琢修饰;野,缺乏文采,鄙陋。
文胜质则史:史,虚浮。
君子泰而不骄:泰,平和;骄,自高自大,盛气凌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荡荡,宽广的样子;戚戚(qī):忧愁,悲伤。
居处恭,执事敬:恭,恭敬,端庄,这里可理解为守规矩;敬,谨慎、认真。
虽之夷狄:之,动词,到……去。
合作探究
你我共赢
内容:第三、四节各句内容,
及学案合作探究内容。
要求:
1、组长协调,集中讨论疑难点,实现智慧整合。
2、每位同学要做到“我参与,我收获”。
3、几分钟后,老师出示“展示分工”,组长要注意再有重
点地讨论,帮助小组成员展示最佳答案。
完美展示
题目
分工
方式
1、2
1组B1
后黑板
3、4
2组B1
后黑板
5、6
3组B1
后黑板
7、8
4组B1
后黑板
9、10
5组B1
后黑板
展示要求:
①展示人及时到位,规范快速。
②板书工整,简明通顺。
第三节
第一段话以“忠恕”二字概括孔子的“道”
第二段话对“恕”作了具体阐释。
第三段话从反面告诫君子决不能虚伪谄媚,而应当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不应掩饰自己的好恶。
第四段话是讲“信”的重要性。
第五段话主张公正平等。
明确:讲忠恕之道。这是孔子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深入理解每段话的内容,
并用简短的语言概括这一节的主要内容
孔子
之道
君子决不能虚伪谄媚,而应当光明磊落,是非分明,不应掩饰自己的好恶。
推己及人的“换位思考”,即要尊重他人,体贴他人。
既要坚持理想,又不能为所欲为,要有正直宽容之心
对己
对人
忠,就是忠诚于自己的理想和原则
恕,就是宽容之心,不能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而强加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具体阐释
反面告诫
主张公正平等,坚持原则
在真理面前是不退让的,是不提倡以牺牲原则来求得友谊和睦的。
完善观点
忠恕之道——思想体系中最核心的内容
第四节主要内容:
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
1?第一段话(“质胜文则野”)是讲“质”与“文”的关系,即仪容举止与内在素质的关系。
2?第二段话(“君子泰而不骄”),以“泰”与“骄”的对比说明君子与小人的不同。
3?第三段话(“君子坦荡荡”),是君子与小人心理状态的不同
4?第四段话(“樊迟问仁”),是说君子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处于怎样的环境中,都能保持始终如一的做人准则。
5?第五段话(“子夏曰”),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评价。
(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有时灵活运用于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①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②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与妻书》
③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指示代词,这,此。
①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② 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积累字词【之】
(二)助词。
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
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2.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放在倒置的动(介)宾短语之间,作为宾语提前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师说》
4.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5.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三)动词,到……去。

①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②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 ”(《齐桓晋文之事》)
整理反刍
★针对重点内容高效整理学案,
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学以致用
★于丹说:“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那是将《论语》奉为中国文化思想的渊源;而我宁愿说‘半部《论语》修自身’,人人皆可视之为一眼温暖的‘问病泉’。”
同学们,在这短短的语录中你悟出人生的启示了吗?请结合自身经历和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叩击心灵
写作训练:
以“走近孔子”或“孔子我想对您说”为题,展开联想,写一段话。
学科班长总结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