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小迷弟——杜甫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饮中八仙歌》
小迷弟——余光中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一、李白及其诗歌创作
全班齐声回答
字
,号
,又号
,
代
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
风格
;
代表作
太白
青莲居士
谪仙人
唐
浪漫
诗仙
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
《将进酒》《蜀道难》《静夜思》
《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等
。
天姥:mǔ
瀛洲:yíng
天台山:tāi
剡溪:shàn
渌水:lù
谢公屐:jī
暝:míng
殷岩泉:yǐn
栗深林:lì
水澹澹:dàn
石扉:fēi
訇然:hōng
鸾回车:luán
悸:jì
长嗟:jiē
觉时
:jiào
即骑:jíqí
二、字词检测
三、解题
四、合作探究(第一段)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译文:
海外来客们谈起瀛洲,烟波渺茫实在难以寻求。越中来人说起天姥山,在云雾忽明忽暗间有人可以看见。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虽高四万八千丈,面对着它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四、合作探究(第一段)
诗歌开头将“瀛洲信难求”与天姥山“云霞明灭或可睹”并列,有何意味呢?
文章伊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霞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为下文梦境设伏,引人入胜。
四、合作探究(第一段)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圈出本段动词,概括天姥山特点,分析手法及情感?
特点:高俊、雄奇
手法:侧面描写、对比、衬托、夸张
情感:表达作者神往之情
小结
整体感知(小组探究)
四、合作探究(第二段)
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小标题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表达情感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剡溪。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小标题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表达情感
“飞度
镜湖”
(示例)
我欲因之梦吴越……清猿啼
意象:月、湖、影、猿啼……
炼字:“飞”、“送”
手法:拟人
李白式的浪漫主义的思维方法
轻松愉快、无所束缚、向往自由
小组合作探究
(代表发言)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猿猴清啼。
小标题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表达情感
登山奇景
脚著谢公屐……已暝。
意象:海日、山花、奇石
炼字:“迷”、“倚”
“忽”
手法:用典
表达作者的迷恋、沉醉、忘我的情感。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小标题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表达情感
山林颤栗
“熊咆龙吟……生烟”
意象:熊咆、龙吟、山石、泉水、深林、峰峦
意境:阴森神秘、
幽暗恐怖
手法:用典
表达作者震惊、恐惧的情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从中间打开。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小标题
诗文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表达情感
洞天仙境
”列缺霹雳……列如麻“
意象:霹雳、石扉、仙府、虎、鸾……
炼字:“崩、催、訇、列、麻”
手法:铺垫、拟人
表达作者迷离、恍惚、惊异的情感。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忽然魂魄惊动,我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
小标题
赏析(意象、意境、炼字、手法)
表达情感
美梦惊醒
意象:枕席、烟霞
炼字:“忽、恍、惟、失”
表达作者忽然回到现实失落、惆怅以及梦醒后的不知所措、怅然若失的情感。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有舒心畅意的笑颜!
四、合作探究(第三段)
1.面对现实,作者禁不住长嗟短叹。“世间”两句,作者是在感叹什么?
2.“安能”两句表现出诗人什么性格和精神?
四、合作探究(第三段)
世事无常、人生如梦的感伤
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反抗精神
本诗的“梦境”,评论界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美梦,是积极的;有人认为是噩梦,是消极的,也有人认为是美梦与噩梦的矛盾共同体。你怎么看
百家争鸣
只是诗人一时的感触,感慨当时自己受排挤的忧愤。同时历史也证明:诗人并没有及时行乐,放纵自己。
“噩梦”说
依据:
1.“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从“东流水”可以看出诗人的感慨,诗人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了,流露出消极的情绪。
2.“且放白鹿青崖间”也表现了诗人消沉的心态和及时行乐的思想。诗人因向往天姥山的奇景而梦中寻景,但梦毕竟是虚幻的,现实与梦境有极大的差距,再加上当时李白受排挤,应该有消极的成分,属于噩梦。
全文感知
全文概述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C
拓展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