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3张PPT)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生命世界
第一章
开启生物科学之门
复习课
显微镜
镜座
镜柱
载物台
镜臂
通光孔
压片夹
细准焦螺旋
转换器
粗准焦螺旋
镜筒
目镜
物镜
遮光器
反光镜
1、显微镜结构
A、放大作用:(
)、(
)。
B、放大倍数=(
)×(
)
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体积(
),数目(
)
视野越(
)
C、调光作用:(
)、(
)
光线弱时:(
)光圈和(
)面镜
光线强时:(
)光圈和(
)面镜
D、调焦作用:(
)
、(
),
使镜筒上升或下降 。
E、其他结构:转换器(
)、载物台(
)
目镜
物镜
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越大
越少
遮光器
反光镜
大
凹
小
平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转动物镜
安放玻片
越暗
在目镜和物镜上,分别刻有10×、80×等字样,都代表着什么含义呢?
放大作用:目镜和物镜。
如何判断目镜和物镜?
目镜
物镜
注: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则反之
物镜有螺纹
放大倍数
显微镜操作步骤 :
①取镜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把显微镜放在距离试验台边缘10cm处。
②对光: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转动遮光器,使最大光圈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得到均匀白亮视野。(两转一调)
③安放装片:玻片标本放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压住,让标本正对通光孔中心。
④调整焦距:眼睛看物镜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降至接近玻片,左眼看目镜,转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找物像;最后转细准焦螺旋微调使物像更清晰。
⑤观察和收放:
显微镜成像特点:
上下相反,左右相反
例:
标本为“
b”,
则物象为“q”
b
上
下
相
反
p
左右相反
q
先转动目镜,看污点有没有随之转动;随后推动玻片标本,看污点有没有随之动;最后如果两项都没有,污点就在物镜上。
如何确定污点位置?
2、其他常用生物实验器具
酒精灯:加热
培养皿:盛培养基或培养液
滴瓶:盛放实验试剂
量筒:测量体积
载玻片:托载标本
(1)观察的顺序
在观察方式上,一般是先用______、再用_____、最后用_____
_;
在观察方位上,一般采取先整体后局部,先宏观后微观,从外到内,从左到右等顺序。
肉眼
放大镜
显微镜
2、学会观察
( 1 ) 测物体周长时的工具——
(2)测物体面积时的方法——
3.练习测量
细线和刻度尺
方格纸
叶片面积=
方格面积X方格数
(不满一格采取四舍五入
俯视
仰视
读数时:俯大仰小(错误)
(3)测量体积:
正确读数:视线要跟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平视
量筒和水,(V1-V2)
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看清它的分度值和零刻度;
测液体温度时,玻璃泡要
被测液体中,不接触
,待温度计示数
后再读数;读数时不要从液体中
温度计,视线要与液柱
相平。
浸入
容器底或容器壁
稳定
拿出
的下表面
(4)测量温度——
温度计
(5)体温测量部位——
(
)的体温最接近人体体温。
注意: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少误差)
口腔、腋下、直肠
直肠
口腔:37℃
直肠:约高0.3-0.5℃
腋窝:约低0.5℃
4、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订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与交流
设计实验两个原则:
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