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
【学习目标】
1.识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等基础知识。
2.理解并识记两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对古巴比伦文明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同学们,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古巴比伦王国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二、出示目标
【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学习目标
1.识记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等基础知识。
2.理解并识记两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巴比伦文明产生的影响。
三、自学指导
怎样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出示“自学指导”投影)
自学指导
请认真默读课本课文P6--9,要求如下:
(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1--3题的答案,力争自学后检测全对。
①两河指的哪两条河?两河流域又称什么?大体上指的是哪里?
②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文明的时间和初步统一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③古巴比伦王国在谁的领导下何时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谁在位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2)思考并解释1--3题中的关键词,思考第4题,准备口答。
④《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地位、意义分别是什么?出示图片《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思考:浮雕的内容表达一种什么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
7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思考题,做对书面检测题
,如有不认识的字或不理解的词语,请小声问同学或举手问老师。
四、先学
学生进行紧张地自学。教师巡视,做适当点拨,并注意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
五、后教
(一)口头提问
过渡语:下面检测自学的效果,比谁口头练习、书面练习成绩最好。教师逐一提问(重点是后进生),从严评定对错。还要求学生解释答案中难理解的关键词,弄懂为什么。
答案要点:
1.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美索不达米亚。大体指的是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2.公元前3500年和公元前24世纪。
3.汉谟拉比。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
过渡语:前3题的答案找到了
我们来讨论第4题:
师: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汉谟拉比法典》的发现和《汉谟拉比法典》石柱画面的资料。
提问。在举手的学生中找到后进生来回答,答错了,请尖子生进行更正。本题指导学生从法典的历史地位和内容来分析。
第4题
答案要点:
内容:内容包括三部分:
一是规定严格的社会等级,古巴比伦分为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和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社会等级。
二是维护发达的奴隶制度。
三是对古巴比伦商品经济涉及的租赁、雇佣、交换、借贷等关系作了规定。
地位: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意义: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教师过渡:浮雕内容是巴比伦人的太阳神沙玛什向国王汉谟拉比授于权杖的情景。
思想:君权神授
教师出示课后活动题:回答维护奴隶主利益。
教师出示选择题:《汉漠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
A.等级性B.公平性C.随意性D.民主性
(二)书面检测:给学生发检测题。教师出示检测要求:(1)合上课本,按时、独立完成;(2)坐姿端正,握笔姿势端正,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时间8分钟
。学生默写时,教师注意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
知识点
1.
两河指的哪两条河?两河流域又称什么?大体上指的是哪里?
2.
两河流域出现奴隶制文明的时间和初步统一的时间分别是什么?
3.古巴比伦王国在谁的领导下何时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谁在位时期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4.《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地位、意义分别是什么?出示图片《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局部图,思考:浮雕的内容表达一种什么思想?从中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
能力题
1.伊拉克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它所在的两河流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公元前l8世纪,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中央集权国家的国王是(
)
A.凯撒
B.汉谟拉比
C.伯利克里
D.屋大维
2.《爱在西元前》的歌词中唱道:“古巴比伦王朝颁布了,刻在黑色的玄武岩,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歌词中的横线处应填写(
)
A.《汉谟拉比法典》
B.《民法典》
C.《刑法典》
D.《商法典》
3.有一根黑色的古代石柱,该石柱上刻有约8000字的法律条文,这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它(
)
A.极力维护封建主的统治
B.是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遗物
C.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历史遗物
D.是伯利克里制订颁行的
4.以下是某同学在课本剧《汉谟拉比》中所撰写的台词,符合史实的有(
)
A.我是法老,神之子
B.神赐赠我智慧,创造楔形文字
C.神授予我权标,创造成文法典
D.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观察学生默写的答案,进行二次备课。
(三)纠错
1.公布答案、评定对错。
知识点边公布答案,边组织学生判定对错,边组织学生讨论纠错。
2.表扬全对同学。
过渡语:“全对的请举手 ”统计全对人数并提出表扬。
3.准备纠错
过渡语:“选择题没有全对的请举手”。统计、公布未满分的人数。
过渡语:还有部分同学没有全对,我们来帮帮他们。(教师站在讲台指导全班学生认真看书,默背本节知识点,由学生送错题卷)
4.讨论纠错。白板展示相关错题,指明让做错的同学回答“错在哪里?为什么?怎么办?”不会的其他同学纠正、补充。
预计会出现的错误:
公元前18世纪,两河流域又一次统一在一位帝王手里。这个时代被认为是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全盛时代,不仅因为政治军事,更因为制定了一部人类法制史上的瑰宝。这位著名的帝王是:
A.图特摩斯三世
B.胡夫
C.隋文帝
D.汉谟拉比
析:由“两河流域”“全盛时代”可以判断出该王是汉谟拉比。汉谟拉比是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他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的统一事业,还制定了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四)小结:
两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尤其是《汉谟拉比法典》是了解和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是两河流域文明留给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
六、当堂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