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6张PPT)
“秋天一定要住在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晓得,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便是天堂......在北平的秋天,是没有一项不使人满意的。”
——老舍《“住”的梦》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史铁生
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
——林语堂
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
——林清玄
那么,聪明的你,在你的眼中秋天是什么样子呢?
小练笔: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
(景物)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
(声音)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
(颜色)
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
(香味)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预习检测
郁达夫(1895-1945),原名___________,字__________,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1913年赴日留学,1921年,在东京与郭沫若等人酝酿成立了新文学社团__________。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回国后编《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1923年起先后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
”。
郁达夫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现名古屋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
1921年
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反帝抗日组织,先后在上海、武汉、福州等地从事抗日救国宣传活动,其文学代表作有《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怀鲁迅》等。
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军宪兵杀害。1952年,被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
学习任务:
鉴赏步骤:
步骤一:读——读出作者对故都的秋天(
)的情感
步骤二:品——品味文章语言所表现的故都的秋(
)的特点
步骤三:悟——领悟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
)写作特点。
如何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呢?
(情感句在何处?)
步骤一:读
读出作者对故都的秋天(
)的情感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直接或间接抒情的词语或句子,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情感
理由1:“
故都”既指明描写的地点,又暗含着一种文化底蕴(包含一种深厚的情感,如眷恋等。)
“故”有着天然依恋和向往的情感,用“故都”二字,既指明了作者描写的地点,又显示出作者的深切之情。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直接或间接抒情的词语或句子,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情感
理由
2:
第一段:“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
(为赏秋不辞辛劳
——爱秋之切!)
空白演示
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找出文中直接或间接抒情的词语或句子,体会作者对故都秋的情感
理由3:
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为这秋色宁愿付出生命的三分之二
——爱秋之深!)
小结: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文章标题和首尾两段,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热爱、眷恋)之情
情感:
眷恋、向往、迷恋
文章结构:总分总
笔记:如何迅速准确地抓住散文的“神”呢?(情感)
(1)可以从抓中心句、关键句人手,它们是理解散文主旨的钥匙。
(2)这样的句子往往由作者直接点明,常常在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和关联过渡的地方,形式上多为议论抒情句。
(3)它是作者对所描述内容的直接评价,是散文的“文眼”。
步骤一:读
读出作者对故都的秋天(
眷恋、向往、迷恋
)的情感
步骤二:品
品味文章语言所表现的故都的秋(
)的特点
北国之秋
清、静、悲凉
南国之秋
慢、润、淡
对比的手法,通过对比和直接抒情的方式,进一步表达出作者对于故都——北京之秋的热爱之情。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1、2段,明确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对北国之秋与南国之秋的不同感受?它们各自有什么特点呢?(读+析手法+找特点)
第3段:秋院静观图
第4段:秋槐落蕊图
第5段:秋蝉残鸣图
第6-10段:秋雨话凉图
第11段:秋日秋果图
哪些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的景物?都写了哪些图景,用几个简洁的词语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