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铃铛》教学设计
课题
《小铃铛》
课型或模块
综合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唱歌曲《小铃铛》,用口风琴吹奏歌曲旋律,为歌曲伴奏,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作能力和积极参与活动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目标
让学生在不同活动、游戏中感受和体验“do,mi,sol”三个音的音高。
3、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巩固唱名“哆”“咪”“嗦”,记住这三个唱名在高音谱表上的位置;能在口风琴的键盘上正确找出“do,mi,sol”的位置,并吹奏出来。
教学重点
掌握“do,mi,sol”三个音的音高。
教学难点
熟练模唱好《小铃铛》旋律,并用口风琴吹奏。
教学内容分析
《小铃铛》为二拍子歌曲,由“do,mi,sol”三个音组成了三个不对称的乐句。教学中用了歌谱与手号谱相结合的记谱方法,让学生在模唱好《小铃铛》基础上,学习巩固“do,mi,sol”三个音,并尝试用口风琴吹奏出来,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三个音的音高。
教学策略
一年级孩子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因此在教学中设计了玩卡片游戏、利用电子黑板的有趣五线谱发声、手指操、小乐器伴奏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自信心,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度,提高他们对“do,mi,sol”音高位置的听觉感知和演唱音准。在模唱过程中,用自己的耳朵调整在学习过程中的音准偏差,有利于那些缺乏音准感念的一年级孩子逐步建立真确的音准感知和演唱能力。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1、组织教学。2、播放《小铃铛》歌曲。
听音乐入室,聆听音乐。
多媒体
引起学生关注歌曲。
展开阶段
1、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高音谱表上找出《小铃铛》旋律中“do,mi,
sol”三个音的位置,认一认、唱一唱。2、模唱《小铃铛》。3、根据《小铃铛》的旋律玩卡片游戏。4、播放《手指操》音乐。5、引导学生在口风琴的键盘上正确找出“do,mi,sol”的位置,按照《小铃铛》的旋律进行无声练习,然后集体吹奏。
1、巩固学习“do,mi,
sol”。分组与合作进行《小铃铛》节奏和旋律的练习。2、学习歌曲《小铃铛》。3、学生拿出“do,mi,
sol”三个音的卡片做游戏。4、听音乐做《手指操》游戏。5、学生用口风琴练习乐曲《小铃铛》,展示。
钢琴、电子黑板、卡片、口风琴、多媒体
1、复习、巩固简单的乐理知识。2、提高他们对“do,mi,sol”音高位置听觉感知和演唱音准。3、一人一卡片听音游戏,引起孩子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4、通过练习《手指操》,锻炼学生手指的灵活度,为接下来的小乐器学习做铺垫。5、通过尝试用口风琴练习吹奏,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这三个音的音高。
拓展阶段
1、播放《小铃铛》,引导学生用口风琴为《小铃铛》的旋律加点缀。
2、“小小音乐会”。
1、学生自主创编,练习、展示。2、分组表演,分享学习成果。
钢琴、电子黑板、卡片、口风琴、多媒体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积极参与的精神。
结束阶段
1、组织学生有序放好小乐器2、小结
,布置小作业。3、根据老师要求,退出音乐教室。
1、学生听音乐放好口风琴。2、学生课余时间做手工“小铃铛”。3、学生听音乐按顺序出教室。
多媒体、钢琴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课后反思
教师在教学中能利用电子黑板的有趣五线谱发声、一人一卡片听音游戏、手指操、小乐器伴奏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整个教学始终在愉快合作、友爱、融洽的气氛中进行。教学目标达到的基础上有拓展有提高,既照顾到一般,也照顾到特殊,总体比较流畅,师生的交流越来越默契。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