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例1、2)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例1、例2及练习二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平均分”,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糖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7页情境图。
引导生有序观察情境图,说数学信息。提出问题:“他们分完了吗?”,“他们分东西时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展示。
2.谈话引入,动手操作。
今天老师给也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糖果。老师想要送给你们,但是怎么分给你们呢?你们能帮帮老师动手把糖果分给每个小组吗?
(1)各小组动手操作。
(2)各小组汇报情况。
3.激活经验,展示多种分法。
师:课件展示了3种分法的直观图。
(1)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数一数。
(2)学生观察汇报。
师:想一想哪种分法更“公平”,说一说“公平”分法有什么特点。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4.比较分法,突出平均分。
(1)展示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2)把不是平均分的小组想办法使它平均分。
(3)学生交流、汇报。
5.运用反馈,语言表述。
完成“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观察,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完成“做一做”第2题,引导学生根据枫叶图,把平均分的结果完整地说一说,并通过动作与语言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等概念。
二、实际操作,学习平均分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问题情境图问题: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分一分?
(1)讨论分一分的操作方法。
(2)用小棒代表橘子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把10盒酸奶平均分成2份,通过连线的方式展现平均分的过程。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实践活动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2题。
学生可用圆片摆一摆,完成语言表征和动作表征之间的转化。
2.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通过这节的课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