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3及练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2.2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例3及练习)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29 19:3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学习,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数量关系,让学生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就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息。
教学重点
能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口答。
24里面有(
)个6。
12里面有(
)个2。
15里面有(
)个3。
2.分一分,说一说。
6个苹果,每2个一份,每份是多少个?(3个)
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2个)
3.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蚕宝宝吗?晶晶和丁丁的家长都是养蚕高手,你瞧,他们正在为蚕宝宝分配纸盒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学习,获取新知
教学例3。
1.提出问题。
他们都觉得自己的分法是最合理的,请同学们帮他们算一算。
晶晶: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丁丁: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2.解决问题。
(1)晶晶: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师:你知道小红是怎样放的吗?从题目中你获得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引导:这里的要把15只蚕宝宝平均分,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就是平均分成3份,用图怎样表示?
小组合作尝试画图分一分。
课件展示图:
师: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把
15只蚕宝宝平均分成3份。
师:因为是平均分,求每个纸盒放几只,就是求每份是几,用什么方法计算?
生:除法。
生: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师板书:15÷3=5(只)。
师:要求平均每盒有几只,就要用15÷3来计算,你能说出15÷3=5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吗?
师:刚才我们求得每份是5只,解答正确吗?算一算,来证明你的计算是正确的。
小结:每盒是5只,有3盒,一共是15只。
口答:每个纸盒放5只,正确。
(2)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师:刚才我们通过分析、画图解决了晶晶分蚕宝宝的问题,你能用刚才的方法解决丁丁分蚕宝宝的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师:你能用图表示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展示学生画的图,对画得不够精确的,教师及时给予纠正。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师板书:15÷5=3(个)。   
小结:15只蚕宝宝,每5只蚕宝宝放一个纸盒,就是求15里面有几个5,也就是把15平均分,每份都是5,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计算。
师:我们的解答对不对,你能用上一题的方法进行检验吗?
口答:要用3个纸盒。
3.观察、比较上面的两道题。
你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和相同的地方?晶晶和丁丁分蚕宝宝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吗?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师小结:我们发现晶晶和丁丁的分法其实是一样的,总数都是15只,一种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一种是每5个一份,求15能平均分成几份,它们都是平均分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三、拓展应用
1.完成练习五第1、2题。
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问题。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最后强调解答正确吗,让学生进行检验。
2.完成练习五的第3题。
(1)学生读题,各自根据问题选择相应的条件进行解答。
(2)全班共同校对,并追问:你为什么这样计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在帮助晶晶和丁丁分蚕宝宝的问题中学会了用除法计算平均分的问题,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或把一个整体确定几个一份,求平均分成几份就是求平均有多少的问题,用除法计算。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练习课。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会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分析、解决问题的活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口算小擂台。
24÷6=
18÷3
12÷3=
20÷4=
8÷4=
14÷7=
3×4=
6×6=
答案:
24÷6=4
18÷3=6
12÷3=4
20÷4=5
8÷4=2
14÷7=2
3×4=12
6×6=36
2.花儿后面藏着几?
课件展示:
同桌互相说一说。
二、基本练习
1.看谁先降到地面。
课件出示练习五第7题。
填写+、-、×、÷四种运算符号,练习时,先引导学生观察每个算式中数与数之间的关系,4人一小组活动,比赛哪个成员先成功。
2.写算式。
有9个■,每3个一堆,可以摆几堆?
有24个★,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几个?
有12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
3
个。
答案:9÷3=3(堆)、24÷6=4(个)、
12÷4=3(个)。
说一说你用的是哪句口诀。
三、提升练习,解决问题
师:小刺猬运苹果,当小刺猬把水果运回家时,发现家里来了3个兔子客人,它们送了很多萝卜给小刺猬。
小兔对刺猬说:“30个萝卜,每筐装5个,需要几个筐?”
小猴送来了24只桃子,小刺猬想把桃子分给客人,每个客人5只桃子,够分吗?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
师:小刺猬想:“要几个筐啊?”
生:30
根萝卜,每筐装5根,需要几个筐?30÷5=6(个)
师:小猴带来24只桃子,每个客人5只桃子,够分吗?
3×5=15(个)。
24>15

够分。
3.鼓励学生根据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小刺猬要运走12个苹果,每次运3个,要运几次?12÷3=4(次)。
小刺猬想: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只小兔,每人得几个?12÷3=4(个)
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4题。
先让学生填一填,再说一说题意,然后在练习本上写出相应的算式。
2.完成练习五第5题。
练习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借助学具操作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
五、全课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你能找到有关除法算式的问题吗?在小组内探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