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动物行为的研究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6.3动物行为的研究同步练习(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9-30 06:17: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6.3动物行为的研究
一、选择题
1.下列科学家有“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之称的是(

A.法布尔
B.弗里施
C.廷伯根
D.劳伦兹
2.科学家研究三刺鱼的生殖行为,做了如下操作:将与雄性三刺鱼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模型放入水中,雄鱼视而不见;将模型的下半部涂成红色,即便模型与雄性三刺鱼大小、形状不
完全一样,也会引起雄性三刺鱼的猛烈攻击。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干扰法
D.观察法与实验法相结合
3.金龟子遇到敌害后会从树上滚落到地面装死,伺机逃脱。这种行为属于(

A.取食行为
B.节律行为
C.防御行为
D.领域行为
4.廷伯根在海鸟研究方明声誉很高,他通过实验研究表明引起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原因是(

A.亲鸟身体的外形
B.亲鸟喙上的红斑
C.亲鸟羽毛的颜色
D.亲鸟喙的形状
5.在探究“蚂蚁的通讯”实验中,下列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用于实验的蚂蚁应是同一窝的蚂蚁;
B.实验用的蚂蚁要使它处于饥饿状态
C.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大致要一致
D.实验时,可用手直接移动“桥”
6.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是不是学习行为”时,生物小组将小鼠饥饿处理后,放在迷宫入口处,记录小鼠每次走出迷宫找到食物所需要的时间,重复5次,不能得出(

A.如果小鼠找到食物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则说明小鼠具有学习能力
B.小鼠的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C.小鼠第一次尝试着走出迷宫获得了食物,以后每一次都能熟练地走出迷宫
D.用不同的小鼠进行实验,发现小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
7.动物学家拍摄鸟筑巢过程,并记录鸟类行为。这种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推测法
D.调查法
8.珍妮 古道尔在研究野生黑猩猩的行为时发现,其群体中有首领,群体内有分工,她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资料分析法
9.科学家把蚂蚁和小白鼠放入终点有食物的迷宫(如图一)中进行走迷宫训练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二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小白鼠和蚂蚁通过训练获取食物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
B.该实验中,小白鼠出现的错误次数明显多于蚂蚁
C.该实验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
D.训练次数越多,蚂蚁和小白鼠出现的错误次数越多
10.生物小组的同学利用图1装置进行仓鼠逃生实验,得到图2所示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仓鼠快速找到玻璃台进而逃生属于先天性行为
B.仓鼠的逃生行为不受遗传因素影响
C.不同仓鼠个体的学习能力相同
D.学习行为有利于仓鼠更好地适应环境
11.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饱食后,老鼠的叫声也常常不能引起猫的反应。这说明(  )
A.猫的行为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B.纸片是猫行为的刺激因素
C.饱食后的猫,其神经系统变得迟钝
D.猫的行为刺激来自于身体内部
12.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A.法布尔用放大镜观察昆虫活动,并做记录
B.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
C.用望远镜观察草原上狮子追逐斑马的过程
D.用摄像机拍摄细腰蜂运输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
13.下图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实验中的迷宫示意图及实验数据,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时间
2分37秒
1分46秒
54秒
A.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
B.用一只小鼠做一次实验即可得出实验结论
C.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
D.若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小鼠走迷宫用时可能会减少
14.下列关于研究动物行为方法的认识中,不正确是
A.法布尔利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的行为
B.弗里施通过实验法证明蜜蜂具有色觉
C.单纯的观察法可以没有实验
D.单纯的实验法不需要观察
15.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

A.观察法和推理法
B.观察法和调查法
C.观察法和实验法
D.实验法和调查法
二、非选择题
16.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方法是______法和______法。
17.动物在内外刺激下所产生的活动表现叫做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实验法,例如:用线绑住鱼鳍来研究鳍对鱼游泳的作用属于______________法。
18.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由_______因素决定的,是动物先天具备的一种_______行为。后天学习行为则是在动物成长过程中,通过个体生活经验和“学习”经历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以适应周围环境,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_______。
19.研究动物的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______和_____,以及两种方法的结合。
为了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某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探究实验的设计。
(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定计划):
①准备做实验用的蚂蚁;
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如图),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
③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
④一段时间后再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的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
⑤在蚂蚁爬过的“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观察蚂蚁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认真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
(1)准备好做实验的蚂蚁必须来自_________(同一/不同)蚁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在实验过程中,移动“桥”时,可以直接用手移动“桥”吗?__________________。做实验时要重复多次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蚂蚁依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通讯。
(3)哪些动物像蚂蚁一样营群体生活?请举出其中一例。
答: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
考查生物学上的重要历史人物及贡献,奥地利学者康勒德 罗伦兹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
【详解】
A.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国博物学家、动物行为家、昆虫学家、科普作家、文学家,以《昆虫记》一书留名后世。身为现代昆虫学的先驱,法布尔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而闻名,雨果称他为“昆虫世界的荷马”,被世人誉为“科学界的诗人”“昆虫界的维吉尔”,因贫病交加于92岁逝世,故A不符合题意。
B.弗里施是奥地利动物学家,
他的著作有《蜜蜂的生活》、《蜜蜂的舞蹈语言和方位确定》
。他在
1962~1964
年任蜜蜂研究协会主席(1962年以前曾连续18年任该会的副主席)。1973
年因研究蜜蜂行为有卓越贡献而与奥地利的
K.Z.
劳伦茨和英国的N.廷伯根共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故B不符合题意。
C.廷伯根(Nikolaas
Tinbergen,1907-1988
)荷兰裔英国动物学家
。现代行为生物学奠基人之一,故C不符合题意。
D.奥地利学者康勒德 劳伦兹(也称为劳伦斯)被称为“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他是动物行为学界的怪杰。劳伦兹是一位对一切生物普具仁爱的科学家,他从来不用人类的眼光去看动物。他深信动物的行为正如动物身体构造的适应作用一样,乃是它求取生存的凭借,同样正是适应环境的进化之果。根据这一信念,他开创了一个崭新的调查研究学派。他经常和蛙、鸭、鹅、猴、狗等动物为伍,甚至还学会了几种动物的“语言“,使自己能以同等的身份去接近它们,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B
【分析】
科学探究的方法有多种,有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等,要根据不同的探究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
【详解】
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科学家用模型干扰的方法,研究雄性三刺鱼的攻击行为属于实验法。
故选B。
3.C
【分析】
从动物行为的功能、意义来看,动物的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领域行为、攻击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节律行为和社会(群)行为。
【详解】
金龟子遇到敌害后,会从树枝上滚落到地面上装死,伺机逃脱,这种行为属于防御行为。
A.取食行为是动物通过各种方式获取生存所需的食物的行为,错误。
B.节律行为动物随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发生相应的节律性变化活动,称动物的节律行为,错误。
C.防御行为是为了保护自己,防御敌害的各种行为都是防御行为。如逃跑、装死、释放臭气、保护色、警戒色、集体防御等,正确。
D.领域行为是动物为了自己的生活环境等而占领地域的行为,错误。
故选C。
4.B
【分析】
廷伯根利用模型测试,证明银鸥幼雏啄亲鸟鸟喙求食的动作是由亲鸟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
【详解】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等。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廷伯根在自然环境中研究银鸥鸟的求食行为,发现银鸥幼雏饥饿时总是啄亲鸟喙,这种研究方法就属于观察法;而廷伯根利用模型研究引起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行为的原因则属于实验法。他利用模型测试,证明银鸥幼雏啄亲鸟鸟喙求食的动作是由亲鸟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故选B。
5.D
【分析】
题目考查蚂蚁的通讯探究实验,蚂蚁是靠气味通讯的,控制变量是本实验的重点,据此答题。
【详解】
A.实验蚂蚁应是相同大小健康的蚂蚁,且应是同一窝的蚂蚁,来确保变量唯一,正确。
B.实验用的蚂蚁要使它处于饥饿状态,才能促进它在实验中去积极寻找食物,确保实验顺利进行,正确。
C.实验用的木条大小、长短大致要一致,保证除变量外其它因素均相同,正确。
D.实验时,用手直接移动“桥”,手上的气味会干扰蚂蚁留在桥上的气味,错误。
故选D。
6.C
【分析】
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而学习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详解】
A.如果小鼠找到食物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则说明小鼠具有学习能力,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故A不符合题意。
B.小鼠的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故B不符合题意。
C.小鼠第一次尝试着走出迷宫获得了食物,需要经过多次强化训练,建立起条件反射后,才能够较熟练地走出迷宫,并且还需要不断强化,否则就会消退,故C符合题意。
D.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同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学习能力也存在差异,所以用不同的小鼠进行实验,发现小鼠的学习能力存在个体差异,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学习行为和先天性行为的特点。
7.A
【分析】
生物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比较法、文献法等,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详解】
A.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动物学家拍摄鸟筑巢过程,并记录鸟类行为。这种研究方法是观察法,故A符合题意。
B.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故B不符合题意。
C.推测法是利用上下文推测词义。或配合自己平时积累的常识来判断其义,推测出逻辑的条件和结论,故C不符合题意。
D.为了达到设想的目的,制定某一计划全面或比较全面地收集研究对象的某一方面情况的各种材料,并作出分析、综合,得到某一结论的研究方法,就是调查法,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8.A
【分析】
观察、实验、资料分析法、调查是获得事实和证据的多种途径,是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详解】
A.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等,观察法就是在野外的自然条件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珍妮 古道尔在研究野生黑猩猩的行为时发现,其群体中有首领,群体内有分工,她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观察法,正确。
B.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错误。
C.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错误。
D.资料分析法是通过对事物原因或结果的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错误。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生物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9.C
【分析】
动物行为根据获得的途径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的学习和经验中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
【详解】
A.小白鼠和蚂蚁走迷宫都属于学习行为,不是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是后天获得的,依靠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完成的,故A错误。
B.在迷宫实验中,由图二可以看出蚂蚁出现的错误次数多于小白鼠,故B错误。
C.这个实验证明了,动物越高等,其学习能力越复杂、越强,故C正确。
D.由图二可以看出,训练次数越多,出现的错误次数越少,而不是越多,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明确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即能正确答题,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的能力越强。
10.D
【分析】
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如鹦鹉学舌、海豹表演、小狗钻火圈等。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学习行为越复杂。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
【详解】
A.仓鼠快速找到玻璃台进而逃生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A错误。
B.由分析可知:仓鼠的逃生行为受遗传因素影响,B错误。
C.由题图2可知,不同仓鼠个体的学习能力不完全相同,C错误。
D.学习行为是动物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动物的生存环境越复杂多变,需要学习的行为也就越多,D正确。
故选D。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学习行为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1.A
【分析】
动物行为是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察觉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动物所进行的一系列有利于他们存活和繁殖后代的活动,都是动物行为。不仅包括身体的运动,还包括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或身体标志的显示、发声,以及气味的释放等。动物行为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体内刺激作出的反应,主要受神经系统的调控,还受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详解】
由分析可知,猫在饥饿时对纸片都感兴趣,饱食后对老鼠的叫声也常常不能引起猫的反应,这说明猫的行为产生是内外刺激共同作用的结果。
故选A。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体内刺激作出的反应,主要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12.B
【分析】
实验法就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观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地感知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
【详解】
A.法布尔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活动,并记录,属于观察法,A不符合题意。
B.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对声波反应的敏感,属于实验法,B符合题意。
C.用望远镜观察草原上狮子追逐斑马的过程,属于观察法,C不符合题意。
D.摄像机拍摄细腰蜂运输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属于观察法,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了解情况。
13.B
【分析】
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不同的动物,学习能力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反之,动物越低等,形态结构越简单,学习行为就越简单,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多。学习行为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形成的,能使动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详解】
A.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多,用时就越少,A正确。
B.为了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真实可信,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误差,应该用多只小鼠做实验,B错误。
C.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学习行为就越复杂。据表中数据可见:小鼠用时越来越少,说明其学习能力越来越强,C正确;
D.在A、B、C三处放置食物,引导小鼠靠气味走迷宫用时会减少,D正确。
故选B。
【点睛】
关键知道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活动。
14.D
【分析】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详解】
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没有改变昆虫的生活环境,也没对昆虫施加任何影响,因此属于观察法,A正确。
B.对发生行为的动物和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他们之间的信号,经进一步分析刺激发生的主要原因,属于实验法。弗里斯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属于实验法,B正确。
CD.单纯的观察法是可以没有实验,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实验当然也离不开观察,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睛】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和实验法。两者的区别: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
15.C
【分析】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等。研究动物的行为,宜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为主要方法,统计法和推理法和观察法和文献法不宜研究动物的行为。
【详解】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和实验法。两者的区别: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故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掌握情况属于基础题。
16.观察法
试验法
【详解】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等。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
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
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
17.先天性
观察法
实验
【分析】
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进行的从外部可以观察到的有适应意义的活动。包括身体的运动、静止的姿势、体色的改变、气味的释放、各种叫声等。动物的行为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观察法。
【详解】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把动物的行为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观察法。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法是在自然状态下,研究者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用自己的感官外加辅助工具,对客观事物进行系统的感知、考察和描述,以发现和验证科学结论。实验法是生物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利用特定的器具和材料,通过有目的、有步骤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分析,发现或验证科学结论。例如:用线绑住鱼鳍来研究鳍对鱼游泳的作用属于实验法,不是在自然状态下进行,人为进行了改变,从而观察动物的行为表现。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18.体内遗传(遗传)
本能
繁衍(繁殖)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例如:蜜蜂采蜜,蚂蚁建巢,蜘蛛织网,鸟类迁徙等。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行为,不会丧失。
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通过学习得来的行为。动物通过后天的学习,大大提高了适应复杂环境的能力,更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繁衍。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学习行为的特征。
19.实验法
观察法(顺序可换)
蚂蚁是如何进行通讯的?
蚂蚁是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同一
控制单一变量
不能
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蚂蚁是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蜜蜂(符合题意即可)
【分析】
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和实验法。两者的区别: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真实观察并记录;实验法强调根据研究目标的需要而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在改变的环境下观察动物的行为反应。两者的联系:实验法是以观察法为基础的。
【详解】
由分析可知,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和实验法,以及两种方法的结合。
根据探究目的“为了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可知,【提出问题】:蚂蚁是如何进行通讯的?
群体中的信息交流:动物的动作、声音、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根据生活经验,可【作出假设】:蚂蚁是靠气味进行通讯的。
(1)通讯是指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所以,准备好做实验的蚂蚁必须来自同一蚁穴。原因是对照实验需要控制单一变量。
(2)手上存在某些化学物质,可能会干扰蚂蚁,故在实验过程中,移动“桥”时,不可以直接用手移动“桥”,要用镊子移动“桥”。做实验时要重复多次实验,这样可以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能够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蚂蚁依靠气味进行通讯。
(3)动物的社会行为是指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像蜜蜂、狒狒等动物都像蚂蚁一样营群体生活。
【点睛】
正确识记并理解动物的通讯方式和对照实验设计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