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学案(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学案(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0-01 09:27:03

文档简介

第二节 风


貌 
一、风蚀地貌
1.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
类型
表现
指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
吹蚀作用
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破坏
磨蚀作用
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破坏
2.风蚀地貌:
地貌类型
景观特点
景观代码
风蚀柱
突起的孤立岩石

风蚀蘑菇
上部宽大、下部狭小

风蚀壁龛
岩壁表面呈蜂窝状

雅丹地貌
不规则的沟槽和垄脊相间

二、风积地貌
1.概念: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2.常见风积地貌:沙丘和沙垄。
3.沙丘:
(1)基本形态:新月形沙丘,因平面形态如一弯新月而得名。除此以外,还有格状沙丘、金字塔形沙丘等,可以看成是新月形沙丘的变形。
(2)新月形沙丘的特点:迎风坡微凸而平缓,背风坡下凹,坡度较陡。
三、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2.防治措施:
工程措施
设置沙障,如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
非工程措施
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带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风成地貌多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
2.风力作用包括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
(√)
3.“顶平、身陡”的称为风蚀蘑菇。
(×)
4.雅丹地貌在东部沿海比较常见。
(×)
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有两座红白分明的高大沙丘,名为“圣墓山”,它是分别由红砂岩和白石膏组成,沉积岩露出地面后形成的。“圣墓山”上的巨大蘑菇,奇特壮观,高约5米,巨大的盖下可容纳10余人。“圣墓山”上的蘑菇是怎么形成的
提示:风力侵蚀。
在图上填出字母所代表的风成地貌景观的名称。
提示:风力侵蚀。A是(新月形)沙丘;B是风蚀蘑菇;C是风蚀柱。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流动沙丘可能埋没房屋和道路。
(√)
2.水边不能形成风沙地貌。
(×)
3.草方格能降低风速,达到阻沙、固沙的目的。
(√)
能力一 风成地貌及其成因
1.风成地貌的影响及分布:
类型
对地貌的影响
分布
典型景观
风蚀地貌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风蚀洼地、沟谷、风蚀柱、风蚀蘑菇、戈壁、裸岩荒漠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风积地貌
形成沙丘、沙垄和黄土堆积
干燥内陆及邻近地区
2.新月形沙丘的形成与发展:
  敦煌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一提起敦煌,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想起敦煌莫高窟,想起鸣沙山和月牙泉。月牙泉位于敦煌高地南部,为古河道一部分,其形成与存在和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有关。
  敦煌魔鬼城位于敦煌与新疆交界处的罗布泊荒原中,面积约400平方千米,距离敦煌大约150千米。这里温度非常高,石头上能把鸡蛋烤熟。条件恶劣,寸草不生,滴水难觅,人类在此无法生存。被人们称为“死亡之海”。
(1)分析鸣沙山属于什么地貌类型 形成该地貌类型的主要外力作用是什么 (区域认知: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
提示:风积地貌(沙丘)。风力堆积作用。
(2)分析月牙泉处在干旱地区却千年不枯的原因。(综合思维:时空的综合、要素的综合)
提示:月牙泉处在盆地地形中,为沙丘阻塞古河道形成的残留湖。月牙泉不断得到周边河水的下渗补给,因此长久不枯。
 
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表现为土墩(垄)和凹槽的组合。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完成(1)、(2)题。
                   
(1)下面属于雅丹地貌景观特征的是
(  )
①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
②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垂直
③地面支离破碎
④土墩奇形怪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下列省区中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是
(  )
A.山东
B.云南
C.新疆
D.广东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可从以下思路进行:
【解析】(1)选D,(2)选C。第(1)题,读图可知,雅丹地貌景观的特征是土墩和凹槽相间排列;垄槽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地面支离破碎;受风力侵蚀作用,土墩奇形怪状。第(2)题,由材料可知,相当多的雅丹地貌是经风化作用和风蚀作用而形成,说明雅丹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地区,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最有可能广泛分布雅丹地貌的省区是新疆,山东、云南、广东位于季风区,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
  (2021·杭州高一检测)下图为一种常年被戈壁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的石头景观。完成(1)、(2)题。
(1)图示岩石独特外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  )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流水溶蚀
D.风力侵蚀
(2)某家庭拟实地参观该景观,应选择前往我国
(  )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南地区
【解析】(1)选D,(2)选A。第(1)题,据材料可知,图示为一种常年被戈壁风沙吹蚀、磨砺而形成的石头景观;干旱地区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和风蚀、风积作用。所以,图示岩石独特外貌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风力侵蚀的结果。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多大风天气,外力作用主要表现为风化、风蚀和风积作用,多风蚀、风积地貌,所以,想要实地参观该景观,应选择前往我国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华南地区为湿润或半湿润区,以流水作用为主。
【补偿训练】
下图示意河北省秦皇岛南部的海岸沙丘地貌分布。据图回答(1)、(2)题。
(1)该地海岸沙丘形成时期受到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风力堆积作用
B.河流堆积作用
C.海水堆积作用
D.冰川堆积作用
(2)古地质时期形成该地区海岸沙丘地貌的主要风向可能是
(  )
A.西北风—东南风
B.东北风—西南风
C.南风—北风
D.东风—西风
【解析】(1)选A,(2)选B。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区主要地貌为新月形沙丘、沙脊等,这些地貌主要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第(2)题,读图可知,该地新月形沙丘链主要呈西北—东南走向排列,说明古地质时期当地的主导风向为东北风—西南风。
能力二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1.风沙活动成因:
(1)沙源。
①外地输沙:盛行风从上风地带将沙尘物质吹送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河流从中上游地区搬运到风沙活动地区沉积。
②当地沙源:枯水期湖滩、河滩裸露,泥沙裸露;冬春季节地表缺少植被覆盖,表土裸露;耕地面积扩大、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地表裸露,增加沙源。
(2)动力。
①盛行风:风大、大风日数多;受地形影响(山口处狭管效应、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一致等),地面风速增强。
②不稳定的空气条件:如沙尘暴多发生于午后或傍晚,不稳定的热力条件有利于风力加大或强对流发展。
③特殊天气、气候背景:干旱少雨气温回升、蒸发旺盛,是风沙形成的温床;气旋与冷空气活动频繁。
(3)植被。
冬春季节植被稀疏,地表缺少植被保护,表土疏松,沙源丰富、易起沙。
2.风沙活动的危害:
(1)沙埋:埋压农田、村庄、工矿、铁路、公路、水源。
(2)风蚀:土壤肥力下降;大风袭击(毁坏房屋、刮翻火车、摧毁电杆,造成人畜伤亡)。
(3)污染大气:沙石、浮尘弥漫,空气浑浊,危害人体健康。
(4)影响生产、生活:影响交通出行与安全、室外作业等。
3.风沙活动的防治:
(1)工程措施:①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②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2)生物措施:①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3)组织管理措施:①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③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④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⑤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沙漠面积较大的国家,也是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政府和民间经过40年的艰苦奋斗,中国治沙出现奇迹,将333万公顷沙地变成绿洲。
材料二 新疆达坂城是我国有名的大风发生区,全年大风日数平均150天,最多为202天,≥10级大风每年都出现,≥12级大风平均每隔3-4年出现1次。当出现≥8级大风时,达坂城至乌鲁木齐的交通受影响。这里出现的大风可毁坏铁路、掀翻列车。下图为兰新铁路示意图。
(1)风沙活动会带来哪些危害 (综合思维:要素的综合)
提示:风沙活动能破坏建筑物;降低土壤肥力;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影响人们生产生活;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等。
(2)宁夏的沙坡头采用草方格治沙,因治沙成就卓越,经验丰富被世界治沙同行评为“全球环境保护500佳”。为什么草方格在治沙行动中作用显著 (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律)
提示:草方格能增大地面粗糙度,降低风速,削弱风力的侵蚀作用,又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下图为“宁夏沙坡头草方格沙障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的铁路和河流分别是
(  )
A.包兰线、黄河
B.京广线、黄河
C.包兰线、长江
D.京广线、长江
(2)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是
(  )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
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
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  )
A.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B.减少沙坡头荒漠化
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概率
D.提高秸秆利用效率
【解析】(1)选A,(2)选A,(3)选A。第(1)题,结合图文信息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宁夏沙坡头,附近的铁路和河流分别是包兰线和黄河。第(2)题,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使地面摩擦力增大,减小风力,还可以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A正确。第(3)题,此处利用草方格沙障固沙主要是为了保护附近的包兰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2021·龙岩高一检测)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进行了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下图示意风速为11
m/s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回答(1)、(2)题。
(1)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  )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2)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能
(  )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
【解析】(1)选B,(2)选D。第(1)题,读图可知,石方格沙障使近地面风速下降,能有效降低近地面输沙量;对高空输沙量影响不大;增加了地表粗糙度;对风沙活动高度影响不明显。第(2)题,石方格沙障分布区不适宜林木生长,石方格沙障更利于适应恶劣环境。但石方格沙障在稳固沙土、削减风力、减少水分蒸发方面,不如林木效果好。
【补偿训练】
  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
000米。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1)、(2)题。
(1)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
(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
(2)风沙活动大的危害主要有
(  )
①降雨增多
②空气质量变差 
③农作物受冻害
④影响交通安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1)选B,(2)选D。第(1)题,西北地区深居内陆,离海洋远,降水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活动强,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突出。第(2)题,风沙活动会污染大气,掩埋公路、铁路线,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飞机的起降,从而影响交通安全。北方大风在春季对农作物不会造成显著的冻害现象。
图1 新月形沙丘示意图
图2 沙丘等高线示意图
1.图形实质:试题中各种沙丘示意图、沙丘等高线示意图、沙丘剖面图等,实质都是“新月形沙丘示意图”的变式图。主要考查沙丘的形成条件、沙丘与风向的关系、沙丘地貌的实质等知识。
2.学科素养:读懂此图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新月形沙丘示意图
思考:
(1)“新月形沙丘迎风坡坡形微凸而平缓,背风坡坡形下凹、坡度较陡”。根据以上描写,画出新月形沙丘示意图(剖面图),并用箭头标注出风向。
提示:
(2)根据沙丘如何判断风向。
提示:沙丘的缓坡为迎风坡。如下图;
(水平1)读某地貌景观示意图,回答1~3题。
1.该类地貌景观常见于我国的
(  )
A.海南岛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
2.关于该类地貌景观地区的气候特征描述最符合的是
(  )
A.全年高温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
C.全年降水稀少
D.气温年较差小
3.该类地貌景观形成于
(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力侵蚀
D.风力堆积
【解析】1选D,2选C,3选C。第1题,图中为荒漠景观,地貌为风成地貌,主要发育在我国西北地区。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各个大洋水汽均很难到达,全年降水较少;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第3题,我国西北地区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多大风天气,因此外力作用以风蚀作用为主,图中地貌为风蚀蘑菇。
  (水平1、2)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形成图中沙丘的主要作用是
(  )
A.物理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堆积作用
D.流水堆积作用
5.下列属于图中草方格沙障主要功能的是
(  )
①降低风速,有利于沙丘固定
②截取水分减少蒸发,利于植被成活
③提高植被覆盖率,美化环境
④增强吸收地下水能力,增加降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4选C,5选A。第4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风力强劲,风力吹扬的松散沙粒堆积会形成沙丘。第5题,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大摩擦,降低风速,截取水分,减少蒸发,使沙丘固定和固沙植被成活。
【知识拓展】风沙活动的防治
(1)工程措施:①阻沙:设置沙障阻挡风沙;
②固沙:设置草(石)方格,固定沙面。
(2)生物措施:①因地制宜开展生态建设,保护和恢复植被(保护自然植被、植树造林、种草等),防风固沙;②合理利用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
(3)组织管理措施:①调整农业结构,合理控制农牧业生产规模;
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③建立风沙灾害的监测、预报机制;
④制定并严格实施防沙治沙的相关法律法规;
⑤对风沙危害严重地区实施生态移民。
6.(水平1、2)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地貌名称:甲      ,乙      ,丙     。
(2)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由流水作用形成的是   和   (前三个空填“甲”“乙”或“丙”)。风力作用和流水作用都是地质作用中的外力作用。三种地貌都属于    地貌类型。
(3)丙地貌多分布在我国   地区(干湿地区)。其迎风坡以      作用为主,其背风坡以         作用为主。
(4)有关新月形沙丘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陡坡是其背风坡
B.都属于流动形沙丘
C.属于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
D.缓坡是其背风坡
【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丙代表的地貌类型分别是冲积扇、三角洲和沙丘。冲积扇和三角洲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沙丘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沙丘多分布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其迎风坡以侵蚀和搬运作用为主,背风坡以堆积作用为主。新月形沙丘有陡坡和缓坡,其中缓坡为其迎风坡,而陡坡是背风坡。沙丘有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之分,都有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
答案:(1)冲积扇 三角洲 
沙丘
(2)丙 甲 乙 堆积
(3)干旱、半干旱 侵蚀和搬运 堆积
(4)A
PAGE
-
14
-第三节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
一、喀斯特地貌
1.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是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2.主要类型:
部位
名称
景观特点
喀斯特溶蚀地貌
溶沟
地表水对岩石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石芽
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石林
发育比较好的石芽群
峰林
高耸林立的石灰岩山峰
孤峰
孤立的石灰岩山峰
溶斗
口大底小的圆锥形洼地
喀斯特沉积地貌
钙华
常形成钙华坝、钙华湖等
石钟乳
悬挂在石灰岩洞穴顶部的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倒锥状堆积体
石笋
由碳酸盐淀积形成的不断从地面向上长高的类似竹笋的堆积体
石柱
石笋与石钟乳相连在一起
二、海岸地貌
1.海岸带:是指陆地与海洋互相接触和互相作用的地带。
2.海岸地貌: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3.类型及特点:
(1)海蚀地貌。
类型
特点
海蚀崖
海水不断冲击岸边基岩,淘空下部岩石,使上部岩石塌落,形成高出海面的陡崖
海蚀平台
海蚀崖不断后退,形成微微向大海倾斜的基岩平台
海蚀柱
在海蚀平台上,有些抗蚀能力强的部分保留下来
(2)海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三、冰川地貌
1.冰川及分类:
(1)概念: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2)分类。
①大陆冰川:主要分布在南极洲和格陵兰岛上。
②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3)冰川作用: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
2.冰川地貌及分布:
(1)概念: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
(2)类型: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刃脊和冰蚀湖、峡湾等。
(3)分布: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喀斯特地貌大多形成在石灰岩地区。
(

)
2.溶洞为地上喀斯特地貌。
(
×
)
3.孤峰是从峰林发育而来的。
(

)
4.溶沟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初期,地表平坦,易于通行。
(
×
)
5.植被茂密的地区更容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

)
1.填出各字母所代表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名称。
提示:A:孤峰,B:峰林(峰丛),C:溶蚀洼地,D:地下河,E:石钟乳,F:石笋,G:石柱。
2.填写图中海岸地貌的名称。
提示:甲-海蚀崖;乙-海蚀平台;丙-海蚀柱;丁-海滩。
填写图中冰川地貌的名称。
能力一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1.发育过程:
2.喀斯特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喀斯特地貌在地表、地下的景观各有特点,形态和成因不同,具体分析如下表。
形成过程
成因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残丘
流水溶蚀
水平方向: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
垂直方向:岩溶溶斗→落水洞→地下河
流水沉积
【知识拓展】喀斯特作用的化学过程:
喀斯特作用中,最重要的过程是含有CO2的水对碳酸岩的溶蚀作用。其化学过程主要包括:
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CaCO3↓+CO2↑+H2O
  上述反应是可逆的。反应的方向取决于水中CO2含量。正向反应是岩石溶蚀的过程,逆向反应则是淀积的过程,两个过程的交替进行,则是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原因。
读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图例:①上层岩穴 ②下层岩穴 ③石钟乳、石笋 
④岩石
(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
A.②④①
B.③①④
C.④②①
D.④①③
(2)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
(  )
A.风蚀现象显著
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
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
【思路点拨】解答该类题可从以下思路进行:
【解析】(1)选D,(2)选C。第(1)题,由图中的石钟乳、石笋等景观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最先形成,然后地表水沿岩石裂隙溶蚀岩石,产生洞穴;由于溶蚀由表及里,上层洞穴形成的时间早于下层,溶洞形成之后,含有碳酸氢钙的水从洞顶滴落,产生碳酸钙沉淀,形成石钟乳、石笋等。因此,图中的岩石和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③。第(2)题,喀斯特地貌位于石灰岩山区,水蚀作用强烈,水土流失严重,所以土层较薄,土壤贫瘠。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喀斯特地貌以溶蚀作用为主的是
(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沉积作用有关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解析】(1)选A,(2)选D,(3)选B。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漓江风光、象鼻山、峰林都是典型的喀斯特溶蚀地貌,地下“神宫”中多为喀斯特沉积地貌。第(2)题,由图示可知,①②③均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形成原因是溶蚀作用;④地下“神宫”中的石钟乳、石笋、石柱,主要与沉积作用有关。第(3)题,景观④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各种由碳酸钙沉积而成的堆积体,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补偿训练】
(2020·辽河高一检测)读某溶洞景观示意图,完成(1)、(2)题。
(1)溶洞分布最广泛的省级行政区为
(  )
A.河南
B.湖南
C.江苏
D.贵州
(2)图中甲、乙、丙三处分别是
(  )
A.石柱、石笋、石钟乳
B.石笋、石钟乳、石柱
C.石钟乳、石笋、石柱
D.石钟乳、石柱、石笋
【解析】(1)选D,(2)选C。第(1)题,溶洞属于喀斯特地貌,而这种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区。第(2)题,甲处为石钟乳、乙处为石笋、丙处为石柱。
能力二 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的形成过程
1.海岸地貌:
(1)海岸侵蚀地貌。
(2)海岸堆积地貌。
类型
特点
海岸类型
海滩
砾滩
海滩由物质颗粒较大的砾石组成
岩石海岸
沙滩
海滩由颗粒较小的沙粒组成
砂质海岸
泥滩
由淤泥组成
淤泥质海岸
沙坝
呈长条形堤状
砂质海岸
2.冰川地貌:
成因
类型
冰川侵蚀地貌
冰川冰中含有不等量的碎屑岩块,在运动过程中对谷底、谷坡的岩石进行压碎、磨蚀、拔蚀等作用,形成一系列冰蚀地貌形态
冰斗、角峰、“U”形谷、刃脊、峡湾等
冰川堆积地貌
冰川运动中或者消退后,冰碛物(指冰川搬运和堆积的石块和碎屑物质)堆积形成冰川堆积地貌
冰碛垄、冰碛丘陵等
  青岛石老人海水浴场是青岛市区最大的海水浴场之一。石老人海水浴场是因海中巨石“石老人”得名。“石老人”位于石老人村西侧海域的黄金地带,距岸百米处有一座17米高的石柱,形如老人坐在碧波之中,人称“石老人”。老人以手托腮,注目凝神。这个由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凿的艺术杰作,已成为石老人国家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标志。
(1)海水浴场中的海滩和“石老人”分别属于什么地貌 形成原因有何不同 (综合思维:区域的综合)
提示:海滩属于海积地貌;“石老人”属于海蚀地貌。
海滩是海水堆积形成的;“石老人”是海蚀柱,属于海水侵蚀形成的。
(2)推断未来“石老人”地貌的演变。(地理实践力:搜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提示:长期受海浪的侵蚀作用,“石老人”变小,形状发生变化,不再像老人,最终会消失。
  (2021·德州高一检测)北海银滩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积而成,在阳光的照射下,洁白、细腻的沙滩会泛出银光,故称银滩。北海银滩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浪柔软、无鲨鱼”等特点,而被称为“中国第一滩”。下图为北海银滩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北海银滩属于
(  )
A.海岸堆积地貌
B.海岸侵蚀地貌
C.河流堆积地貌
D.河流侵蚀地貌
(2)根据颗粒物大小可知,北海银滩属于
(  )
A.砾滩
B.泥滩
C.沙滩
D.生物海滩
【解析】(1)选A,(2)选C。第(1)题,据材料可知,北海银滩位于沿海地区,是著名的海滩,属于海岸堆积地貌。第(2)题,结合图文资料可知,北海银滩由细小的沙粒组成,故北海银滩属于沙滩。
【补偿训练】
  下图是厦门市鼓浪屿西南沙滩上屹立着的一块巨岩,中间有一个大岩洞,潮涨潮落,海浪拍打这个岩洞时,发出咚咚的声响,俨如击鼓,人们称它为“鼓浪石”。据此完成(1)、(2)题。
(1)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
A.冰川侵蚀
B.风化和风蚀
C.海水侵蚀
D.流水侵蚀
(2)图中由海水作用形成的堆积地貌是
(  )
A.沙滩
B.岩礁
C.岩洞
D.海岸
【解析】(1)选C,(2)选A。第(1)题,从材料和图中可知,鼓浪石是由于海浪拍打形成的,因此形成“鼓浪石”的地质作用为海水侵蚀。第(2)题,沙滩是由海水堆积作用形成的;岩洞、岩礁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海岸有不同的类型,可能是海水堆积形成,也可能是海水侵蚀形成。
图1 岩溶洞穴示意图
图2 喀斯特地貌示意图
1.图形实质:试题中岩溶洞穴示意图、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峰林图、溶洞图、天坑图等,实质都是喀斯特地貌。主要考查地上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的区别,喀斯特侵蚀地貌和沉积地貌的区别,喀斯特地貌的成因等知识。
2.学科素养:读懂此图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与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等学科素养。
峰林图
溶洞图
思考:
(1)峰林和溶洞都属于什么地貌 有何不同
提示:峰林和溶洞都属于喀斯特地貌;峰林属于地上喀斯特地貌,溶洞属于地下喀斯特地貌。
(2)溶洞中可能还有哪些喀斯特地貌 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提示:石钟乳、石笋、石柱;流水淀积作用形成的。
(3)溶洞地貌的形成与哪些自然环境特征有关
提示:石灰岩广布,并且厚度大、岩性纯,裂隙比较发育;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沛;植被茂密。
  (水平1)天坑是口径和深度不小于百米,或容积大于一百万立方米,四周或大部分周壁为陡崖,且与或曾与地下河溶洞相通的特大型漏斗。据此完成1、2题。
1.推断我国可能有天坑分布的省份是
(  )
A.云、贵、黑
B.鄂、桂、滇
C.吉、冀、川
D.新、青、琼
2.推测有利于天坑形成的气候特征是
(  )
A.寒冷干燥
B.温暖湿润
C.炎热干燥
D.寒冷湿润
【解析】1选B,2选B。第1题,我国的天坑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地区是喀斯特地貌的典型分布区域,其中云贵高原地区是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最为典型的区域。包括湖北、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湖北简称鄂,云南简称云或滇,广西简称桂,贵州简称贵或黔。第2题,据材料可知,天坑是碳酸盐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属于喀斯特地貌,一般形成天坑的气候条件为温暖湿润。
(水平2)右图为我国某海岸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①地貌为
(  )
A.海蚀柱
B.海蚀平台
C.海蚀崖
D.沙堤
4.①②两地地貌景观分别属于
(  )
A.海蚀地貌、海积地貌
B.海积地貌、河流地貌
C.风蚀地貌、海积地貌
D.河流地貌、海蚀地貌
【解析】3选C,4选A。第3题,由图可知,①地貌为海浪侵蚀形成的海蚀崖。第4题,由上题可知①为海蚀地貌,②地貌为海浪沉积形成的沙滩。
5.(水平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洞是      作用形成的;洞中事物的名称分别是:A       ,B       ,C     。
(2)A、B、C都是    作用形成的。
(3)桂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岩石条件是什么
(4)我国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     曾对该地貌成因进行过细致的分析。喀斯特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高原,其岩石以    岩为主。
【解析】我国的喀斯特地貌以石灰岩广布的云贵高原最为典型,喀斯特作用的本质是含有二氧化碳的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喀斯特地貌分为地面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地面喀斯特地貌包括峰林、峰丛、孤峰以及溶蚀洼地和落水洞等,地下喀斯特地貌包括溶洞、地下河及石钟乳、石笋、石柱等。
答案:(1)流水侵蚀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2)淀积
(3)石灰岩广布,并且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和裂隙广泛发育,可溶性、透水性好
(4)徐霞客 云贵 石灰
PAGE
-
12
-第一节 流



一、流水侵蚀地貌
地貌景观
位置
特点
峡谷
湿润或半湿润的山区
流水侵蚀切割地面,多呈V字形
河漫滩
河谷
枯水期出露,洪水期淹没
河流阶地
河谷两侧
洪水不能淹没,呈阶梯状分布
牛轭湖
平原地区
河流裁弯取直,留下废弃的弯曲河道,呈“Ω”形
二、流水堆积地貌
地貌景观
位置
成因
冲积扇(洪积扇)
出山口、支流汇入处
流速减慢,流水中挟带的物质堆积
冲积平原
河流中下游、盆地
地势平坦开阔,泥沙堆积
三角洲
河口(入海口)
泥沙沉积
三、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
(1)概念:大量山体物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沿滑动面整体滑动的现象。
(2)危害:掩埋农田和村庄,阻断道路,淤塞河道,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泥石流:
(1)概念:山地沟谷中含有大量固体碎屑物和水的混合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沟床向下流动的特殊流体。
(2)危害:给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等带来很大危害。
(3)避灾措施。
①连续降雨或暴雨时,不要在沟谷中逗留。
②不要躲在沟谷中的大树上,大树可能会被冲倒。
③向泥石流沟两侧迅速躲避,不要顺沟往下跑。
④发现泥石流后要及时报告,以便下游和沟口的居民及时撤离。
结合河谷横剖面示意图。
1.数字1、2、3分别代表什么
提示:1是河床;2是河漫滩;3是阶地。
2.图中“-”和“---”分别代表什么
提示:“-”代表枯水期水位;“---”
代表洪水期水位。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河流下切作用强烈的地区,常常形成峡谷。
(

)
2.在地势陡峭的地区经常会看到河曲和牛轭湖。
(
×
)
3.冲积平原是由河流挟带的泥沙大量堆积形成。
(

)
4.所有的河流都有三角洲。
(
×
)
2020年7月17日晚至18日凌晨,四川阿坝矿区发生泥石流及山体滑坡,造成多处矿区道路受损,生产设施遭到破坏,紧急转移员工及家属50余人。汛期,一直是阿坝矿区每年都需要经历的困难过程,特别是7、8月,雨量集中暴发,极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阿坝矿区7、8月份易发生泥石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雨量集中暴发。
2.泥石流发生时,处在河谷中的你应如何脱险
提示: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这样可尽可能快地逃离危险。来不及逃离时,可就近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面或者后面,如山洞、大树等,或者蹲在地沟、坎下避让,并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能力一 流水地貌的形成和特点
1.流水地貌的形成:
(1)流水侵蚀地貌——河谷的发育过程。
(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地貌类型
形成过程
示意图
冲积扇
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
河漫滩平原
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废弃的河漫滩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
三角洲
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时,流速极缓,河流挟带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浪顶托作用,形成三角洲
2.流水地貌的景观特点:
地貌类型
分布
景观特点
“V”形河谷
河流上游
河谷:岸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底部起伏不平,常见巨大石块和卵石
河流阶地
河流中上游
呈阶梯状,地面平坦,组成物质颗粒较细,土质肥沃
冲积扇
山前
平面上呈扇形,沉积物颗粒由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细
冲积平原
河流中下游或流经盆地
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形,山前到河口坡度变缓,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
三角洲
入海口
平面上呈三角形,由河口向海洋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
3.河流的侵蚀岸和堆积岸:
(1)河流直道段,根据南、北半球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
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直道段的右岸侵蚀严重,为侵蚀岸,坡度陡;左岸为堆积岸,坡度缓。南半球反之。
(2)河流弯道段,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判别侵蚀岸与堆积岸。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因此,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下图所示:
【知识拓展】河流堆积地貌颗粒物的分选性
河流流速降低,导致泥沙堆积,在沉积时,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因此顺着河流流向,沉积物颗粒由粗到细,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读河流地貌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
(  )
A.冲积扇、三角洲、河漫滩平原
B.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冲积扇
C.三角洲、冲积扇、河漫滩平原
D.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
(2)下列地貌中,与冲积平原形成原因相同的是
(  )
A.挪威峡湾
B.庐山
C.崇明岛
D.长江三峡
【思路点拨】解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1)读图,根据各点处于河流的位置判断地貌类型。
(2)明确冲积平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是解题关键点。
【解析】(1)选D,(2)选C。第(1)题,根据图中三地与河流的关系,可判断出①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形成冲积扇;②位于河流中下游,为河漫滩平原;③位于河流入海口处,为三角洲。第(2)题,崇明岛是由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而挪威峡湾属于冰川侵蚀地貌;庐山属于断块山;长江三峡属于河流侵蚀地貌。
  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曲流。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毁曲流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
(  )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2)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解析】(1)选B,(2)选D。第(1)题,牛轭湖是地势平缓地区河流发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一种湖泊,因此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东北平原。第(2)题,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补偿训练】
  读下图,比较图中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回答(1)、(2)题。
(1)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①—a,②—b,③—c
B.①—b,②—a,③—c
C.①—c,②—b,③—a
D.①—c,②—a,③—b
(2)与河流位置a、b、c对应的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侵蚀、搬运、堆积
B.侵蚀、堆积、搬运
C.堆积、搬运、侵蚀
D.搬运、堆积、侵蚀
【解析】(1)选D,(2)选A。在河流上游,由于水流速度较快,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侵蚀,河谷较深;在河流中游,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搬运,河谷变浅变宽;在河流下游,水流速度最慢,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堆积,河谷最浅最宽。
能力二 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和泥石流的形成和危害:
类型
滑坡
泥石流
图示
形成条件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度较差
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聚有大量水流
多发区
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山区沟谷中
危害
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摧毁城镇和村庄,对人民的生命财产、生产活动以及环境造成危害
2.滑坡的防避措施:
(1)工程措施。
①发现坡体存在软弱面,建造截水沟、排水沟和防水覆盖层,防止地表水渗入软弱面。
②针对存在滑动风险的滑坡体可以通过削坡减载,减小下滑力。
③针对存在滑动风险的滑坡体,通过修筑挡土墙、抗滑桩,增加抗滑力。
(2)个人行动。
①尽量不要在陡坡前长时间逗留。
②在陡坡上面或者坡脚从事生活或者生产活动时,尽量不要破坏坡体的稳定性,如果发现坡体松动要尽快离开并报告。
③当滑坡发生时,如果处在滑坡体上,首先应保持冷静,迅速环顾四周,然后向滑坡体的两侧迅速逃离。当遇到无法逃离的高速滑坡或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宜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体。如果处在滑坡可能影响到的山前或者沟谷,应迅速判别滑坡运动的方向,并迅速离开可能受到影响的地带。
3.泥石流的防避措施:
(1)房屋和帐篷不要搭建在沟口和沟道上。
(2)不能将冲沟当成垃圾排放场。
(3)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
(4)雨季或暴雨时尽量不要去泥石流多发的沟谷。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沟谷两侧的山坡上方逃离。
(5)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应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
【知识拓展】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及危害
  2020年9月18日,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矿区内发生山体滑坡,滑坡体万余方。下图为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的主要分布区示意图。
(1)我国泥石流和滑坡叠加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我国滑坡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区域认知:对区域的特征、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思维:时空的综合)
提示:第二级阶梯上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
特点: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少、西部密集;以大兴安岭—张家口—榆林—兰州—昌都为界,东南密集、西北稀少。两线之间为滑坡分布密集区。
(2)易发生滑坡的地区一般具有哪些特点
(综合思维:要素的综合)
提示: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
(3)滑坡、泥石流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地理实践力: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提示:滑坡能破坏或掩埋农田、道路和建筑物、堵塞河道。泥石流能摧毁聚落、破坏森林、农田、道路、淤塞江河等。两者都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021·济宁高一检测)中新网2018年9月21日电 据菲律宾《世界日报》报道,9月20日,菲律宾中部遭暴雨侵袭,引发泥石流,造成21人死亡,另有74人失踪。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A图表示此地等高线地形图,从地形要素看,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图B为一段等高线地形图,实线为等高线(单位:米),虚线为泥石流路线,若此时农民正在O点耕作,则其正确的逃生路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1)选B,(2)选B。第(1)题,泥石流发生需三个控制性因素: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沟谷坡度。甲处为山脊,乙处为山谷,丙处为陡崖,丁处为陡坡,泥石流易发生在乙山谷中。第(2)题,在山谷突遇泥石流,应尽量在较短时间内大致沿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向高处逃生。图中①、④处于山谷中,是泥石流必经之处,③处地势低,有可能被泥石流淹没。
  2019年8月3日10时至15时,云南红河州屏边县湾塘乡阿碑村出现大暴雨,湾塘乡小时雨强达59.9毫米。强降雨造成湾塘乡发生泥石流灾害,下图为泥石流示意图及发生泥石流时逃生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从泥石流示意图推测云南泥石流多发的原因,正确的有
(  )
①地质构造复杂,岩层松软破碎
②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且暴雨日数多
③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④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  )
A.朝河流下游方向迅速跑到地势低的地方
B.垂直于河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较高处
C.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
D.原地不动,等看清泥石流的准确前进方向再做决定
【解析】(1)选D,(2)选B。第(1)题,该地区地震活动频繁而且烈度大,提供大量松散的泥土石块;该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尤其是夏秋两季,受湿润多雨的西南季风控制,降水量很大。除了这些自然条件以外,人类的活动如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和过度放牧等,也往往会为泥石流发生提供固体物质来源。第(2)题,泥石流发生时应垂直于河谷,向高处逃离。
【补偿训练】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比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2)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的等高线密集,地形坡度较大,而且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更容易发生泥石流。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丙地附近有铁路,而且铁路跨越河流,发生泥石流时可能冲毁铁路;丙处山谷有河流发育,发生泥石流时可能阻塞河道,引起洪水灾害。
答案:(1)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2)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图1 河流地貌示意图
图2 冲积扇示意图
1.图形实质:试题中各种不同河段河流地貌示意图实质都是“河流地貌示意图”的变式图。主要考查河流的侵蚀地貌和河流的堆积地貌等知识。
2.学科素养:读懂此图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学科素养。
河流地貌示意图
思考:
(1)甲、乙、丙中能正确反映图中A河段河谷剖面的是     。
提示:乙
(2)图中,河岸D、E最有可能形成浅滩的是    岸,原因是什么
提示:D。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侧蚀作用强烈,往往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
(3)分析不同河段流水作用的差异。
提示:河流上游,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如图中A;河流中游,以流水搬运、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B;河流下游,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如图中C。
  (水平1)下图为某地貌景观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地貌可能是
(  )
A.冲积扇
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
D.沙丘
2.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为
(  )
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海水侵蚀
D.流水堆积
【解析】1选B,2选D。第1题,冲积扇、河漫滩平原、三角洲都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的。三角洲位于河流汇入其他相对静止的水体处,如河流入海、入湖以及支流入主流处的河口处;冲积扇位于河流出山口;河漫滩平原是河流在迁移弯曲的过程中,所携带的碎屑物在凸岸一侧沉积形成;沙丘在风力沉积作用下形成,而图中地貌位于河口处,应是流水作用下形成的。第2题,图中地貌为河口三角洲,是流水堆积的结果。
  (水平1)下图为“某种类型灾害现场”,据此完成3、4题。
3.图中灾害类型是
(  )
A.干旱
B.泥石流
C.滑坡
D.地面沉降
4.该类型灾害
(  )
A.多发生在平原地区
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
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
D.发生过程具有突发性
【解析】3选C,4选D。第3题,据图可排除A、D项,图示地质灾害没有发生在河谷处,没有流水的参与,可排除B项。滑坡是整体向下滑动的现象,符合图示。第4题,滑坡多发生在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山区,具有突发性。与不适当的开挖和堆积、对植被的破坏有关,与季节关系不大。
5.(水平1、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    ,图乙是   ,二者都是流水      地貌。
(2)若甲、乙两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       处分布,乙在
       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
(  )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4)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
【解析】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甲为冲(洪)积扇,乙是三角洲,都是流水堆积地貌。第(2)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GF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F位于出山口处,可能会形成冲(洪)积扇;E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第(3)题,由A到B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第(4)题,由景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从冲(洪)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图相符。
答案:(1)冲(洪)积扇 三角洲 堆积
(2)F E
(3)C
(4)B
PAGE
-
15
-第二章
1.宏观思路:
(1)识别地貌类型,描述其景观特点及形成过程。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特点各异,通过图片、影像资料或实地考察,要能准确地识别常见的地貌类型,描述其景观特点和分布规律,分析地貌特点与其他地理环境要素的关系,并能够利用所学地理知识解释其形成过程。
(2)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根据地貌特点,能够分析其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了解在地貌背景下所存在的地质灾害。
2.复习策略:
认识角度
3~4种地貌是指地貌大类,且是按成因分类的地貌类型,常见的地貌类型重点了解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
利用高度、坡度、形态、物质组成等指标,描述地貌的特点;结合实例,说明某区域地貌类型、形成的地理条件和成因
数理分析
结合材料数据信息,通过数理分析,说明流水地貌、风成地貌、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
过程推理
首先通过野外实地考察或借助影像、图片等资料,对地表形态进行观察、描述、分类,然后根据其分布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分析其形成过程,如流水地貌与水循环关系
图像运用
充分借助教材中的各种图形、图像,增强对地貌特征的直观认识。同时,也可以通过简单的模拟实验,更直观地了解地貌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一、外力作用对地貌的影响
1.不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侵蚀作用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流水侵蚀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的许多湖泊)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堆积作用
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石笋、石柱和石钟乳
喀斯特地貌区
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
出山口和河口(例:黄河三角洲)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堆积)
2.不同的区域主导的外力作用不同:
(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
(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堆积地貌。
(3)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多角峰、冰斗、“U”形谷、冰碛丘陵等地貌。
(4)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3.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
(1)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堆积。其形成的地貌差异如图所示。
(2)风力作用:在风的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3)冰川对地球表面的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称为冰川作用。冰川作用导致地表形态变化所形成的地貌,称为冰川地貌。常见的冰川地貌主要有冰斗、冰川槽谷(“U”形谷)、角峰和刃脊等。
  《徐霞客游记》中记载,“此处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飏,升降宛转,如在乱云叠浪中”
。下图为我国不同地区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四幅景观照片中最能反映徐霞客游记所记载的地貌类型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地貌景观主要分布在干旱地区且由风力作用而成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析】(1)选B,(2)选C。第(1)题,游记中“山小而峭,或孤峙,或两或三,连珠骈笋,皆石骨嶙峋”说明了该地是喀斯特地貌中的孤峰、峰丛和峰林。②图中的山峰为孤峰、峰丛和峰林,属于喀斯特地貌。①图体现了风蚀柱,为风力侵蚀形成的雅丹地貌。③图中体现了沙丘,属于风力堆积地貌。④图中体现了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属于流水侵蚀地貌。第(2)题,①③景观分布于干旱地区,且为风力作用形成。
二、地球表面形态在现实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地球表面形态
现实生产和生活中应用举例
流水地貌
①聚落与河谷、阶地②凹岸与河港、凸岸与村落③河流航运航道选择④牛轭湖与水源、养殖⑤冲积扇、三角洲与农业生产和聚落⑥峡谷与漂流、探险、索道、旅游⑦滑坡、泥石流与人类生产生活安全⑧人类防御洪水、滑坡、泥石流的意识及措施
风成地貌
①雅丹地貌与旅游②风能开发③沙漠旅游④沙海变绿洲⑤铁路防风沙措施⑥沙漠植物的经济价值⑦防御沙漠扩张的措施
喀斯特地貌
①喀斯特地貌与旅游②坝子农业生产③保水与抗旱④石漠化防治⑤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
海岸地貌
①沙滩、基岩海岸与旅游②港口建设③滩涂与水产养殖
冰川地貌
①冰川与淡水②冰川地貌与旅游、探险③峡湾与人类社会
  相对于修筑堤防、改迁河道等耗资巨大的主动防洪工程,在人力、资金相对不足的古代,珠江三角洲西部高要地区有30多个村落利用当地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被动防洪,形成独特有趣的八卦形态。图甲示意高要地区八卦村落分布区,图乙(遥感图片)示意某“八卦村”的道路和排水系统。据此完成(1)、(2)题。
(1)与西江北岸相比,南岸的村落多呈八卦形态主要是因为这里
(  )
A.水源丰富
B.水灾多发
C.水运便利
D.耕地充足
(2)根据“八卦村”排水系统的形态可以推断
(  )
A.池塘位于村中心方便蓄水
B.道路都与排水系统并行方便出行
C.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山岗上
D.村落选址在近似圆形的小盆地里
【解析】(1)选B,(2)选C。第(1)题,由图甲可知,北岸多高地,而南岸多低洼地,更容易有水灾,所以南岸村落要修建八卦形态的道路与排水系统,防御洪灾。第(2)题,由图乙遥感图片可知,排水系统呈现出由中间向四周散开的放射状,为了排水顺畅,该地应该是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特点。
PAGE
-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