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七年级
上
8.《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8
《世说新语》二则
陈太丘与友期行
学习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描写语言的语句,学习文章运用对话刻画人物的方法。
3.感悟古人的智慧,学习古人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
一、
自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
要求:a.字音:准确;b.节奏:分明,停顿正确;
c.感情:表达正确。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自主学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
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
“
待
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
“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好同行,约好正午(见面),(那个朋友)过了正午
还没有到达,陈太丘就不再等候(他)就离开了,(陈太丘)走后(那人)才到。元方当时才七岁,正在门外嬉戏。那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家父等了你好久你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生气的说:“(你父亲)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自己走了。”
二、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文从字顺
到达
自主学习
友
太丘
友
嬉戏,玩耍
元方
元方
等待
家父
你
就
生气,发怒
你父亲
不是
语气词,表感叹
顺承连词,就,然后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
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
礼。”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元方说:“你跟我父亲约好正午(见面)。你正午不到,
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的儿子骂他,就是没有礼貌。”那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想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自己家的大门。
君
就
诚信,信用
君
感到惭愧
代词,他,指元方
二、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文从字顺
自主学习
2、一词多义
(不久)
(就,然后)
①俄而雪骤
②相委而去
文言词汇整理
1、通假字
尊君在不
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日子)
(太阳)
①寒雪日内集
②日中不至
因为
未若柳絮因风起
古义:
今义:
趁、乘
儿子和女儿
与儿女讲论文义
古义:
今义:
子女,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3、古今异义词
文言词汇整理
设计,起草
差可拟
古义:
今义:
相比
前去,前往……
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离开
日期
与友期行
今义:
日光,阳光
古义:
引用
照顾或顾客
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入门不顾
今义:
回头看
古义:
拉
3、古今异义词
文言词汇整理
把事情交给别人去办
相委而去
古义:
今义:
舍弃
4、词类活用现象
友人惭
形容词作动词,感到惭愧。
书信
则是无信
古义:
今义:
诚信,信用
5、称谓大全
文言词汇整理
君:
对别人的敬称,犹今之“您”。
尊君:
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主持人:“不久前,你父亲去世了。首先,向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
把“家父”改为“令尊”
请认真阅读教材P31“古代常见的敬辞与谦辞”
一、本文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端正,合乎道义。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1、他懂得“信(诚信)”的重要。
合作探究
2、他懂得“礼(礼仪)”的重要。
3、他的辩驳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4、他以“入门不顾”的行为,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二、元方是个怎样的人?
懂礼识仪
聪慧善辩
维护父亲尊严
性格直率
有礼貌:
合作探究
三、文章中的友人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无信:
期日中,日中不至
无礼:
对子骂父
四、受到元方反驳后,“友人惭,下车引之”,可元方却“入门不顾”,这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知错就改:
友人惭,下车引之
合作探究
五、我们今后在人际交往中应从本文中得到哪些启发?
参考:
1、要讲信用;
2、讲话要注意文明礼貌;
3、说话要得体
课堂小结
本文描写陈元方的形象是从"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开始的。首先描写了元方彬彬有礼地回答客人的问话:"待君久不至,已去。"接着描写了元方针对客人怒骂其父据理驳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最后写"元方入门不顾"。这些动作和语言描写,使一个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儿童形象跃然纸上。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拓展延伸
1、《世说新语》中记录了一些儿童的智慧故事,你能举出你了解到的古代儿童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的事例嘛?
古代儿童聪慧机敏的例子有:
司马光砸缸;
曹聪称象;
王戎识李;
曹植七步作诗;
甘罗十二为相;
古代良好家庭氛围的例子有:
孟母三迁;
曾子杀猪;
岳母刺字;
王戎识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选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多个小孩子游玩,看见路边的李子树有好多果实,枝断了,许多小孩争相奔跑去摘那些果实。只有王戎不动。人们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李)树长在路边却有许多果实,这必定是(一棵)苦味李子。"摘取果实(品尝)确实是这样的。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2、阅读《陈元方候袁公》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 "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 "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 "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 "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陈太丘与友期行》,掌握重点字词的词义及句子翻译。
3.整理文言词汇。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