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一节《电荷》达标检测
(满分100分,答题时间50分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40.0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
B.
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
C.
摩擦起电的过程,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
D.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趋向或远离带电体
关于物体带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不带电的物体没有电荷
B.
带电的粒子一定具有多余的电子
C.
摩擦起电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D.
带电导体棒放在潮湿的房间里一段时间,导体棒不带电了,说明电荷量不是守恒的.
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下列各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A.
B.
C.
D.
如图所示,金属棒A带正电,让其靠近验电器B的金属球,则
A.
验电器金属箔片不张开,因为棒A没有和B接触
B.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了正电
C.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了负电
D.
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了正电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挂一轻质小球a,a的表面镀有铝膜.在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b,开始时,a、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现使b带正电,则
A.
b将吸引a,吸住后不放开
B.
b先吸引a,接触后又把a排斥开
C.
a、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D.
b立即把a排斥开
如图所示,A、B是两个带有绝缘支架的金属球,它们原来均不带电,并彼此接触.现使带负电的橡胶棒C靠近与A不接触,然后先将A球用导线接地一下迅速断开,再将C移走,最后将A、B分开.关于A、B的带电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B均带正电
B.
A带负电,B带正电
C.
A、B均不带电
D.
A带正电,B带负电
如图所示,在一个不带电的与外界绝缘的导体两端分别设置两个开关,当带正电的小球靠近a端时,由于静电感应,在a、b端分别出现负、正电荷,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闭合,有电子从导体流向大地
B.
闭合,导体和大地间没有电子转移
C.
闭合,有电子从大地流向导体
D.
闭合,有电子从导体流向大地
关于元电荷和点电荷的理解正确的是
A.
元电荷就是电子
B.
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
C.
体积很小的带电体就是点电荷
D.
点电荷是一种理想化模型,对于任何带电球体总可把它看作电荷全部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
图所示,A,B为带异种电荷的小球,将两条不带电的导体棒C、D放在两球之间,在用导线将C棒左端点x和D棒右端点y连接起来的瞬间,导线中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是
A.
B.
C.
没有电流
D.
先是,然后
原来甲、乙、丙三物体都不带电,今使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最后,得知甲物体带正电荷,丙物体带电荷量的大小为。则对于最后乙、丙两物体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
B.
乙物体可能带有负电荷
C.
丙物体一定带有正电荷
D.
丙物体一定带有负电荷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漏选得4分,共40.0分)
多选如图所示,A,B为两个相互接触的、用绝缘支柱支持的金属导体,起初它们不带电,在它们的下部贴有金属箔片,C是带负电的小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把C移近导体A,先把A,B分开,然后移去C,A,B上的金属箔片张开
B.
先把C移走,再把A、B分开,A,B上的金属箔片仍然张开
C.
把C移近导体A,用手摸一下B,手指离开,移去带电体C,导体将带正电
D.
把C移近导体A,用手摸一下A,手指离开,移去带电体C,导体将带负电
以下关于摩擦起电、接触起电、静电感应这三种起电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符合电荷守恒定律,静电感应不符合电荷守恒定律
B.
三种起电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是因为生成的正、负电荷数是等量的
C.
三种起电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都是因为过程中电子的转移
D.
三种起电方式都符合电荷的代数和不变
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绝缘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则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
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
B.
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右端带正电,左端带负电
C.
两端都带电,原因是电子从N端移到M端
D.
两端都带电,原因是电子从M端移到N端
如图所示,不带电的枕形导体的A、B两端各贴有一对金箔。当枕形导体的A端靠近一带电导体C时
A.
A端金箔张开,B端金箔闭合
B.
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A端金箔闭合,B端金箔张开
C.
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两对金箔均张开
D.
选项A中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
M和N是两个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M带的电荷为,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A.
在摩擦前M和N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
B.
摩擦过程中电子从M转移到N
C.
N在摩擦后一定带的电荷为
D.
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个电子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分析】物体带电是指有多余的电荷量,是由于自由电荷的转移导致的,并不是创造出来的,因此物体带电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感应带电是自由电子的远离或靠近导致带电。
考查了电荷守恒定律的同时,还有是: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单元,其电荷量与电子的电量相等,物体所带电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解答】
A.物体所带电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元电荷的电量为,所以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可能为 C,故A错误;
B.不带电的物体,并不是没有正、负电荷,而是没有多余的正负电荷,故B错误;
C.摩擦起电是自由电荷转移后,导致物体有多余电荷,从而使物体带上电,故C错误;
D.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实质上是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作用下,远离或靠近带电体,故D正确。
故选D。
2.【答案】C
【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电子者显负电,失电子者显正电,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本题关键在于理解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
主要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解答】
A.物体不带电是因为正电荷与负电荷一样多,故A错误;
B.物体带电可能是有多余的电了或失去电子,故B错误;
C.摩擦起电是因为电荷发生了转移,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故C正确;
D.导体棒的电量转移到了空气中,电荷的总量是守恒的,故D错误。
故选C。
3.【答案】B
【分析】当带电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而使电荷发生了移动从而使箔片带电。
本题根据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应明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解答】
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验电器的上端应带上与小球异号的电荷,而验电器的箔片上将带上与小球同号的电荷,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B【分析】
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对静电验电器等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及熟记基础知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解答】
把一个带正电的物体A,靠近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验电器的金属小球由于感应会带上负电荷和金属箔由于感应会带上正电荷,而整个验电器不带电.所以验电器金箔张开,因为验电器下部箔片都带上了正电。
故选B。
5.【答案】B【分析】
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A与B接触后,A球与B球带上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分开。
本题关键是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接触后,带同种电荷,又因为带同种电荷而分开。
【解答】
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故b会将a球吸引过来,a与b接触后,带同种电荷而分开,由此可知,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答案】A【分析】
由于棒与A不接触,整个起电过程为感应起电,通过感应起电近端与远端所带电荷情况进行分析。
【解答】
解:由于橡胶棒带负电,橡胶棒不与A接触,故此时为感应起电,橡胶棒靠近A时,由于A是近端B是远端,故A带正电B带负电,由于先将A球用导线接地一下,此时A球是近端,大地是远端,A仍带正电而B不带电,此过程金属球中有部分自有电子流入大地,导线接地一下迅速断开,AB与外界隔离,再将棒移开,AB因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电荷分布在AB的表面,再将A、B分开,二者都带正电,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7.【答案】C
【分析】感应起电的实质是在带电体上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上的正负电荷发生了分离,使电荷从导体的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既然是转移,那么电荷必然守恒.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本题考查电荷的转移,有一定的难度,关键知道由于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大地的负电荷自由电子会转移到导体上.
【解答】
枕型导体在带正电的小球附近时,枕型导体上的自由电子会向金属棒的右边运动,金属棒的右端因有了多余的电子而带负电,左端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而当闭合任何开关时,导体就会与大地连接,会使大地的电子流入枕形导体;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答案】B
【分析】本题考查了点电荷、元电荷;点电荷是电荷,有电荷量与电性,而元电荷不是电荷,有电荷量但没有电性。
点电荷是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而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值,它不是电荷,所有带电电荷量均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解答】
A.元电荷的电量等于电子的电量,但不是电子。元电荷是带电量的最小单元。没有电性之说,故A错误;
B.元电荷是表示跟电子所带电量数值相等的电量,故B正确;
C.当两个带电体的形状对它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时,这两个带电体可看作点电荷,并不是体积小就是点电荷,故C错误;
D.当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是很大时,带电球体就不能看作电荷全部集中在球心的点电荷,因为此时带电体之间的电荷会影响电荷的分布,故D错误。
故选B。
9.【答案】B
【分析】
此题考查电荷的移动,属于础题。
金属导电靠的是自由电荷的定向运动,也就是电子的定向运动。同时金属导体处于电场中,从而使其感应带电。
【解答】
将CD连起来后,对A来说,C为近端,D为远端,故C带负电,D带正电。同理,对B来说,D为近端,C为远端,故C带负电,D带正电。综上,最终C带负电,D带正电,那么,D中感应出来的负电荷就会移动到C中,故电子由y到x,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0.【答案】D
【分析】
物体经过摩擦后,会产生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此题考查摩擦起电的本质,要理解和运用。
【解答】
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物体相互摩擦后,甲物体带正电,则乙带负电,若乙物体再与丙物体接触,由于丙物体带电,且带负电,则乙也一定带负电,大小为,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答案】AC
【分析】
当导体A、B放在带负电的附近时,出现感应起电现象;电荷周围有电场存在,从而导体A、B处于电场中,在电场力的作用下,使导体中的自由电子重新分布.而处于静电平衡的导体,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部电场强度为零,且是等势体。
该题考查物体静电感应起电的实质,及静电平衡状态时,带电体的电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内部电场强度为零,且导体的电势处处相等。
【解答】
A.感应带电,这是使物体带电的一种方法,根据异种电荷互相吸引的原理可知,靠近的一端会带异种电荷;金属导体处在负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导体B的右端要感应出负电荷,在导体A的左端会出现正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正电,右端带负电,把带负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后,把A和B分开,A带正电,B带负电,金属箔还是张开,故A正确;
B.AB发生静电感应,把C移走,AB上的感应电荷瞬间中和,AB成电中性,再把A、B分开时,AB上的金属箔片是闭合的,故B错误;
C.把C移近导体A,AB发生静电感应,A带正电,B带负电,此时用手摸一下B,B上的负电荷会移动到人体上,此时手指离开,移去带电体C,导体将带正电,故C正确;
D.把C移近导体A,AB发生静电感应,A带正电,B带负电,此时用手摸一下A,A上的负电荷会移动到人体上,此时手指离开,移去带电体C,导体将带正电,故D错误。
故选:AC。
12.【答案】CD
【解析】摩擦起电和接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即说明了电荷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摩擦起电现象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但并没有创造电荷。电荷只是发生转移。感应起电过程电荷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感应起电是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是接触带电。
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这三种方式都没有产生电荷,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故
AB错误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是起电的三种不同方式,但实质是一样的,都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这三种方式都符合电荷守恒定律,其电荷的代数和不变,故
CD正确;
故选CD。
根据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感应起电的实质是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因此即可得出结论。
该题考查三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的本质和电荷守恒定律,要牢记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都电子发生了转移,没有电荷生成。
13.【答案】BD
【分析】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M端出现正电荷,N端出现负电荷,由此分析解答。
理解静电感应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带负电的绝缘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M端出现正电荷,N端出现负电荷,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是由于电子从M端移到N端,所以BD正确,AC错误。
故选BD。
14.【答案】CD
【分析】根据静电感应可以判断金属导体的感应的电荷的情况,从而可以判断导体带电的情况。
本题考查对感应起电的理解能力,关键根据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分析感应起电的过程。
【解答】
A.金属导体处在正电荷的电场中,由于静电感应现象,枕形导体的右端要感应出正电荷,导体的左端会出现负电荷,所以导体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故A错误;
B.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大地上电子跑到导体上,将B端的正电荷中和,而A端所受的负电荷增大,所以A端金箔仍张开,B端金箔闭合,故B错误;
C.用手触摸枕形导体后,将手和C都移走,枕形导体上留下负电荷,并分布于整个导体表面,所以两对金箔均张开,故C正确;
D.由A、C项分析可知选项A中枕形导体上两对金箔分别带异种电荷,选项C中两对金箔带同种电荷,故D正确。
故选CD。
15.【答案】BCD
【解析】在摩擦前,物体内部存在着等量的异种电荷,对外不显电性,A错误;M失去电子带正电,N得到电子带负电,所以电子是从M转移到N,B正确;在摩擦起电过程中,得失电子数目是相等的,根据电荷守恒定律,M带的电荷为,则N一定带的电荷为,C正确;M失去的电子数为个,
D正确。
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