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
分子热运动
一、单选题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和酒精混合后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间隙
B.铁丝要用很大的力才能拉断,说明铁分子间存在引力
C.气体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的间隙较大
D.“破镜难以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2.扩散现象跟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有时对人们有用,有时又对人们有害。下列扩散现象中对人们有害的是( )
A.花香四溢
B.兑制糖水
C.煤气泄漏
D.腌制鸭蛋
3.用分子动理论观点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①秋天,桂花飘香——扩散现象
②天然气被压缩装入钢瓶——分子间有间隙
③分子间的距离稍大于平衡位置的距离——分子斥力大于分子引力,对外表现为斥力
④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5年后它们互相渗入约1mm—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4.常消毒、勤洗手、带口罩、测体温,是防疫新冠肺炎的有效措施,喷洒过消毒液的房间充满消毒液的气味,这个现象说明(
)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C.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D.分子间不存在空隙
5.如图所示,荷叶上的水珠如颗颗珍珠一般,摇一摇荷叶,水珠会很快滑落,荷叶上竟然滴水不沾。关于荷叶上水珠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水珠静止不动时,水珠中的水分子也静止不动
B.很小的水珠就是一个水分子
C.荷叶不沾水,是因为水珠与荷叶的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两滴水珠相遇时能形成一个较大的水珠,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6.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下列叙述是推论的是( )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
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
B.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
7.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B.两个铅块没有被重物拉开说明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C.抽出玻璃板,两瓶内气体会混合在一起,说明气体间可以发生扩散现象
D.将一定量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二、填空题
8.两杯中分别盛有质量相同的冷水和热水,向其中分别放入同样的糖块,过一会儿在两杯中糖块都没有全部溶化时,品尝杯中的水,装______水的杯更甜,因为温度越______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的越快。
9.炒菜时我们闻到菜香扑鼻,这是______现象,而菜冷掉时香味明显减少,这表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和______有关。
10.“破镜不能重圆”是因为将玻璃合起来时,镜子破裂处绝大多数分子间的距离______,(填“增大”或“减小”),分子间几乎没有______。(填“引力”或“斥力”)
11.“酒香不怕巷子深”,远处闻到酒的香味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
___________;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
___________。
12.如图甲,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挂个重物都不会拉开,此实验说明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如图乙,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______。
13.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图所示的A、B两种模型中,______(选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模型,原子的中心是______。
14.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
(1)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之间会发生扩散现象,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是__(选填“A”或“B”)瓶;
(2)抽掉玻璃板,放置一段时间后,两瓶内的气体颜色均变红,可知二氧化氮气体和空气之间发生了扩散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气体分子__。
15.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存在着______;酒精和水充分混合后,其总体积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混合前的总体积,此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间有______。
三、实验题
16.如图所示的是三个演示实验:
(1)甲演示的是在一个月左右后,量筒内溶液颜色变得比较均匀了,说明了微观分子_____;
(2)乙演示的是压紧后的两个铅块能吊起一个大钩码,说明了微观分子_____;
(3)丙演示的是将红墨水同时滴入热水和冷水后的情形,说明了微观分子_____.
17.课堂上,杨老师将断成两段的均匀圆柱形铅块A、B的两端面磨平,将磨平的端面相对,用力压紧,两段铅块合在了一起,就像没有断开过一样,接着杨老师按如图甲所示的方式把合在一起的铅块竖直悬挂于铁架台上,然后在铅块下面悬吊了多个钩码,两铅块仍未分离,面对出乎意料的现象,同学们议论纷纷.
(1)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呢?同班的小李、小赵同学分别谈了自己的看法(如图乙所示).你的看法是______;
(2)为了粗略地测出如图甲所示状态下铅块A、B的接触面单位面积上A对B的分子作用力大小,小李、小赵同学找来了以下器材:A.刻度尺,B.停表,C.弹簧测力计,D.温度计,E.量筒.
①他们应该选择的器材是其中的________(填器材的字母代号);
②他们应该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填所测物理量的名称和符号);
③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单位面积上A对B的分子作用力大小是__________.
18.小天和小任同学围绕着分子动理论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读了一段文字:草叶上的一颗小露珠含有个水分子,假如有一个微小动物,每秒钟可以喝去1万个水分子,需用32亿年才能喝完这滴水
将一滴蓝墨水滴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现象如图甲所示.
先用刀把一根细保险丝切成两段,再使两段保险丝平滑的切面紧密接触并挤压,然后在其一端挂一个物体,并将物体吊了起来,如图乙所示.
在注射器中充满水,用手指封闭注射器开口,推压注射器活塞,水的体积没有变小,如图丙所示.
分析可知:______.
分析可知:______.
分析可知:______.
参考答案
1.D
2.C
3.A
4.A
5.D
6.B
7.B
8.热水
高
9.扩散
温度
10.增大
引力
11.运动
间隙
12.引力
空隙(或间隙)
13.B
原子核
14.B
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15.斥力
小于
空隙(间隙)
16.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间存在引力
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17.上述实验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或上述实验能够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但不能说明分子之间不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或在图示状态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表现为引力等)
A、C
铅块B和所挂钩码的重力G或铅块A和B的横截面直径d
18.物质是由分子组成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