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 欣赏 大河之舞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音乐教案第三单元 欣赏 大河之舞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9-30 13:4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大河之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踢踏舞的热烈情绪,在欣赏旋律的同时体会节奏变化带来的欢快情绪。

2、了解爱尔兰踢踏舞的特点,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表现音乐节奏。

教学重难点:
听辨舞步的节奏变化,跟随音乐变化敲击节奏。
教学过程:

(一)、课前模仿节奏的游戏。
老师带领孩子们做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练习。

【设计思路:通过模仿节奏的游戏,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并将新授的部分节奏作了一个有效的渗透。】
、听辨导入
:播放踢踏舞录音。
师:这是什么发出的声音呢?
教师播放多媒体展示踢踏舞鞋
【设计思路:用猜声音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强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需求。】
(三)、简介踢踏舞的发展:踢踏舞起源于18世纪,是当时的美国黑人在闲暇时做的一种脚下的游戏。这种游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喜欢,到了19世纪,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
播放美式踢踏舞视频,学生谈感受。
师:目前,踢踏舞已经风靡全球,它影响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舞蹈,但最为著名的就是爱尔兰的《大河之舞》。
展示课题。【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知道踢踏舞最初是玩出来的,这使孩子们更乐于接受这种艺术形式,并使他们情绪放松,为后面的即兴创编做好铺垫。其次,通过观察美式踢踏,引导学生谈出美式踢踏是自由、随意的风格;踢踏舞非常注重脚下的节奏变化;踢踏舞演员不仅仅是舞蹈的表演者,同时也是舞蹈音乐的演奏者。】
《大河之舞》的大河指的是爱尔兰的里菲河。里菲河是爱尔兰民族的母亲河,就像我们中华民族的黄河一样。

【设计思路:介绍里菲河,通过音乐让学生了解相关文化。】

(四)、欣赏《大河之舞》经典片断

1、感受舞蹈内容 ,播放《大河之舞》。学生思考并谈论这段爱尔兰踢踏带来的感受,及与美式踢踏的区别。
2、
欣赏a段第一主题
A、观看谱例并欣赏,旋律的情绪是怎样的?(欢快、活泼的)
 
b.听音乐,找出主旋律在舞曲中一共出现了几次 (六次)

c、用脚跟打出节奏。
3、欣赏b段主题,并背唱主旋律。
师:和a段相比,这个主题的节奏有什么变化?(出现了前八后十六的节奏)。
4、根据旋律的不断重复和节奏上的变化,根据节奏谱,参与音乐表现。
师:表现踢踏舞的旋律在不断重复着,但每一次音乐的出现,舞蹈演员都采用了不同的步伐,因此也让我们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听辨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蹈演员分别踏出了哪些节奏。(设计思路:课件中的图谱很形象地展示了旋律出现的前四次舞步的变化,通过图谱可以很直观地看出,节奏越来越丰富,速度越来越快。】

5、按照图谱的节奏型,节奏用接龙的方式敲击第五次和第六次出现的主旋律。【设计思路:创设平台让学生自由、大胆地创编节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6、学跳踢踏舞基本舞步
基本站姿:头正、身直、肩展,膝关节放松。
脚步动作:踝关节放松,同时还要能控制。
(1)左右脚:原地交替踏。
(2)左右脚:脚掌、脚跟;脚跟、脚掌。
【设计意图:通过学跳踢踏舞的基本舞步,提高学生对爱尔兰踢踏舞更高的兴趣。】
6、成品展示

跟随《大河之舞》视频,全班共同表演。
(拍手一跺脚—跳简单舞步一拍桌子)

【设计思路:拍手一跺脚一跳简单舞步一拍桌子这一连串越来越激烈的表达方式,使学生体会到观众的情绪随着踢踏节奏的变化,越来越兴奋,越来越激动。】
7、老师向学生介绍这部大型舞剧还融合了许多其他的艺术元素,如歌剧、音乐、弗拉明戈舞、芭蕾以及现代舞的精华,共同营造出了气势如虹、异彩纷呈的舞台场景。
六、拓展内容

师:在我们中国也有踢踏舞,下面我们来看看藏族踢踏舞。播放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
【设计思路:一段藏族踢踏舞不单单是让学生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更是让他们知道有关踢踏舞还有许许多多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探究。】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共同感受了踢踏舞带给我们的热情与快乐。

学生踏着踢踏舞的节奏走出教室。

大河之舞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大河之舞》。
一、教材分析
《大河之舞》是一部精彩绝伦的舞蹈作品,其结合了踢踏舞、音乐与歌剧的艺术形式,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的踢踏舞为主,融合热情奔放的西班牙佛拉门戈舞,并吸取古典芭蕾与现代舞的精华,共同营造出一场气势如宏、异彩纷呈的佳作。
二、教学目标:
根椐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新课标,本课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乐曲,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
2、情感目标:感受乐曲热烈、激昂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舞蹈场面。
3、能力目标:能够积极主动地表现音乐节奏,学跳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听辨舞步的基本变化。跟随音乐拍击节奏。
难点:在欣赏过程中,引导学生从节奏\情绪方面为乐曲分段,学跳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四、教学方法:
并通过实践活动(欣赏、模唱、律动、拓展)方式,感受爱尔兰踢踏舞的魅力。
1、欣赏、感知踢踏舞的节奏,了解踢踏舞的历史。
2、欣赏主题一,感受旋律热烈的节奏。
3、模唱主题二,为旋律打节奏

3、观看片段,从视觉上感受舞蹈强烈的节奏。

4、教授踢踏舞的基本舞步,让学生尝试学习踢踏舞的感受。
五、学习方法
听赏、感受、观看《大河之舞》,并学习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节奏游戏的形式导入。
二、了解美式踢踏舞和爱尔兰踢踏舞的区别。
二、欣赏《大河之舞》

1、初听全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

2、再次欣赏,为乐曲分段。
3、分段欣赏,逐段感受每一段的情绪。
4、模唱主题二的旋律。
三、观看《大河之舞》舞蹈片段,感受舞蹈动人,热烈的一面。
四、学习踢踏舞的基本舞步。
五、拓展。观看中国藏族踢踏舞。
六、小结本课时。
七、下课。
自评:
《大河之舞》是一部结合爱尔兰舞蹈、音乐与歌剧的艺术盛宴,是一部叙述爱尔兰祖先与大自然抗争,以及经历战争、饥荒等种种苦难后流离失所,重建家园的长篇血泪史。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世界多元文化,丰富情感体验。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
在导入部分我让学生听辨音乐,把他们带入到踢踏舞音乐中。在那欢快热烈的舞曲声中开始讲述踢踏舞的历史,然后让他们看一段美式踢踏舞视频,让学生对踢踏舞产生强烈的兴趣,以此引出风靡全球的《大河之舞》。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我把节奏作为主线,让学生对踢踏舞节奏的感受和体验、模仿参与进行教学设计。在第一遍完整聆听全曲时,要求学生手尖点手心给音乐拍击节奏,并带着启发性的问题来听。分段聆听第一部分时,让学生感知旋律的气氛,并用脚跟打节奏。聆听第二部分时,先让学生模唱主旋律,感受后十六分节奏的加入对于音乐起到了什么作用。然后跟着我的节奏图谱拍手感受音乐节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舞曲的旋律在学生的耳边不断回响,同时也达到了记住主旋律的目的。在分析完整首乐曲之后,学跳踢踏舞的基本舞步,感受《大河之舞》气势宏大的场面。通过课件的播放,让学生对《大河之舞》有直观的印象。也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感受踢踏舞热烈的节奏和气势宏大的场面。
拓展部分让学生观看西藏踢踏舞《扎西德勒》,这样面对面的教法,最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产生心理上、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易于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设计是如此,但在实施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第一次在音乐教室上课,新鲜,学生是五年级的,求知欲旺盛,活动性大,模仿力强,但持久性和耐力差,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要注意采用灵活多样、生动活泼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