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全一册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单元练习(五)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全一册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单元练习(五)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29 22:0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全一册化学鲁教版(五四制)单元练习(五)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1.对于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叙述正确的是(
)
A.氢气加氧气点燃等于水
B.两个氢气和一个氧气点燃生成两个水
C.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36份质量的水
D.32g氢气和4g氧气点燃生成36g水
2.(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可能生成的物质是(
)
A.
B.
C.HCl
D.
3.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则X的化学式是(
)
A.
B.
C.
D.
4.下列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A.氧气制成臭氧
B.2g完全燃烧生成36g
C.水变成汽油
D.冰转化成水
5.在化学变化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分子的种类均不变
②原子的数目、分子的数目均不变
③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均不变
④原子核的种类、数量、质量均不变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6.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B.
C.
D.
7.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反应后的数值为6%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8:9
8.某纯净物M微热时分解生成、、,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M不稳定
B.M是化合物
C.M由四种元素组成
D.M一定含有N元素、H元素、C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9.将16g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能够发生化学反应,16gA完全反应后生成12gC和8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
A.1:1
B.2:1
C.3:1
D.4:1
10.在化学方程式中,各化学式前的化学计量数之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11.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
C.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D.守恒观:24g镁和32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54g氧化镁
12.如图是某物质甲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微观模拟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B.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C.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图中的数值为4
13.一定条件下,某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的构成微粒
M
反应前的质量/g
68
32
0
1
时刻的质量/g
24
反应后的质量/g
0
0
37
A.物质M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B.参与反应的与的质量之比为17:2
C.通过计算可得的值为16
D.此反应中与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
14.小希同学在复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回忆老师做的演示实验:
(1)在实验Ⅰ中,他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填序号)。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甚至缩进玻璃管中
c.待锥形瓶冷却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d.待锥形瓶冷却后,天平指针向右偏
e.待锥形瓶冷却后,天平指针向左偏
(2)在实验Ⅱ中,锥形瓶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
(3)在实验Ⅲ结束后,天平指针向右偏,他认为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想天平仍然能保持平衡,需确保此实验在____________体系中进行。
(4)实验Ⅳ中镁条完全燃烧后,称量得知石棉网上留下的固体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任写一条)。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元素种类b.元素化合价c.分子种类d.分子质量e.原子种类f.原子质量
15.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的氯化钠,某化学兴趣小组欲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他们称取6.0g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稀硫酸直到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反应中生成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
(2)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提示:,氯化钠与稀硫酸不反应)
16.锌(Zn)与盐酸(HC1)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锌(),实验室里用13g锌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可制得氯化锌的质量是多少?同时得到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在读化学方程式时,“+”应该读作“和”,“”应该读作“生成”,A错误;从微观方面解释该化学方程式,应该表达为:“每两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两个水分子”,B错误;从质量关系上解释该化学方程式,表达为:“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点燃生成36份质量的水”,C正确、D错误。
2.答案:A
解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中不含有碳元素,发生分解反应时不可能生成含有碳元素的物质。
3.答案:C
解析: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2、10,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除X外氮、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12、6,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4X分子中含有4个氮原子和4个氧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1个氮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物质X的化学式为NO。
4.答案:A
解析:利用氧气制取臭氧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氢气燃烧生成水,参加反应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1:8,2g氢气完全燃烧应该消耗16g氧气,生成18g水;水中不含有碳元素,不能变成汽油;冰转化成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5.答案:C
解析: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元素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一定会变,①不正确;化学变化中原子的数目不变,分子的数目可能会变,也可能不变,②不正确;化学变化中原子的质量、元素的质量和物质的总质量都不变,③正确;化学变化中,原子核不变,化学变化中原子核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④正确。故选C。
6.答案:B
解析:A选项中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C选项中氧化镁的化学式书写错误,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D选项中化学方程式没有配平,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应为。
7.答案:C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8%+32%++36%=100%,=24%。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分数可知,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60%-32%=28%,故乙是反应物;丙的质量分数减少了30%-24%=6%,故丙是反应物;丁的质量分数增加了36%-2%=34%,丁是生成物;甲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由上述可知,A错误。反应后的数值为24%,B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乙+丙→丁,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C正确。反应中乙与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60%-32%):(36%-2%)=14:17,D错误。
8.答案:D
解析:纯净物M微热就能分解,说明M不稳定;M分解生成、、,说明M是化合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生成物中有N、H、C、O四种元素,M中也一定含有这四种元素。故选D。
9.答案:D
解析:16gA完全反应后生成12gC和8g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12g+8g-16g=4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是16g:4g=4:1。
10.答案:B
解析:配平化学方程式,可得。,,,,。则,,,,故选B。
11.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正确。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分子,B正确。氢气具有可燃性,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C正确。镁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相关质量关系如下:
在此反应中,镁、氧气和氧化镁的质量比为48:32:80,则24g镁只能和16g氧气反应,生成40g氧化镁,D错误。
12.答案:D
解析: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甲为,属于化合物,A正确;该反应有氧气参加,所以该反应属于氧化反应,B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2=1:1,C正确;由化学方程式可知,,D错误。
13.答案:C
解析:M中氧元素质量为,即M中不含有氧元素,A错误。M中氢元素质量为,即M中不含有氢元素,则M中只有硫元素,即一定条件下硫化氢和氧气反应生成硫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关系如下:
参与反应的与的质量之比为68:32=17:8,B错误。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氧气和硫的质量比是1:2,时刻反应的氧气质量为32g-24g=8g,则生成硫的质量是16g,即的值为16,C正确。此反应中与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D错误。
14.答案:(1)abc
(2)铁钉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密闭
(4)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部分逸散到空气中
(5)aef
解析:(1)在实验Ⅰ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气球先变大后变小,甚至缩进玻璃管中;待锥形瓶冷却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在实验Ⅱ中,锥形瓶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钉表面析出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成浅绿色。
(3)在实验Ⅲ结束后,天平指针向右偏,导致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若想天平仍然能保持平衡,需确保此实验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4)实验Ⅳ中镁条完全燃烧后,石棉网上留下的固体反而比反应前镁条还轻,其原因可能是反应生成的氧化镁部分逸散到空气中。
(5)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在化学反应前后,一定没有发生变化的是元素种类、原子种类、原子质量。
15.答案:(1)2.2
(2)解:设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
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
答: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88.3%。
解析:(1)由题图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2g。
(2)根据碳酸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二氧化碳的质量可以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6.答案:解:设生成氯化锌的质量为,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答:可制得氯化锌的质量为272g,同时得到氢气的质量为0.4g。
解析:根据参加反应锌的质量及锌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生成氢气及氯化锌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