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进阶1 学案(含答案)(6份打包)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2单元进阶1 学案(含答案)(6份打包)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9 21:50:41

文档简介

篇目1
纪念刘和珍君
人文主题——苦难与新生
1.体会革命志士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人格,感受无私无畏的革命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获得崇高的体验以及革命传统的浸润。
2.了解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进程,思考革命的意义,理解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树立文化自信、道路自信。
语文素养
1.深刻认识革命传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2.了解纪实作品和虚构作品各自的特点和表现手法,欣赏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深刻功力和富有个性的创作风格。
3.拓展阅读革命文化作品,尝试自主编辑作品集。
本单元共有六篇作品,分为三组。前两组分别为纪实性较强的散文和报告文学,后一组是以虚构为主的小说。
这六篇作品通过各有侧重的表现内容和各具特色的艺术创作,相互映照,在表现革命斗争艰苦与悲壮的基调下,在革命的宏大叙事和严肃主题中注入一丝浪漫和宁静的气息,使革命的图景呈现出历史的真实感和文学的艺术性。
1.两篇散文:《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
《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是写人记事的纪念性散文。《记念刘和珍君》为悼念在“三一八”惨案中遭段祺瑞执政府卫兵杀害的刘和珍等青年学生而写;《为了忘却的记念》为纪念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五位左翼青年作家而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青年革命烈士的哀悼和对反动势力的痛恨,展现了新民主主义时期仁人志士英勇斗争的历史场景。
2.一篇报告文学:《包身工》
《包身工》记述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反映了帝国主义及其帮凶对工人的野蛮压榨。这篇报告文学将目光投射到被欺凌压榨到连最基本的人身自由都没有的群体身上,引发世人对包身工的普遍关注,在突出表现旧中国人民苦难的同时,更揭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阶级矛盾的尖锐和复杂。
3.三篇小说:《荷花淀》《小二黑结婚》(节选)《党费》
《荷花淀》以青年参军、妻子寻夫的独特视角,展现白洋淀地区人民的斗争和生活,歌颂抗日军民的斗争精神和美好情感。
《小二黑结婚》(节选)讲述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青年男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争取婚姻自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反映了农民在政治上获得解放后,思想和精神冲破封建束缚而发生的深刻变化。
《党费》以“缴党费”为线索,讲述苏区人民英勇斗争的故事,其中塑造的黄新这一人物形象,
集中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格和忘我的牺牲精神。
这三篇小说在展现革命斗争和生活画面时各有侧重,《荷花淀》既写生活也写战斗,《小二黑结婚》(节选)侧重展现新生活的面貌,《党费》突出表现斗争的残酷。三篇小说合为一组,较好地体现了小说这一文体艺术化地反映革命历程、表现革命精神的特点。
1.鉴赏文章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2.分析刘和珍、白莽、柔石等人物形象,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件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3.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学习文章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在风雨如磐的漫漫长夜,鲁迅用充满血泪的文字寄托对烈士牺牲的深切哀痛,表达对正义力量的信心。《记念刘和珍君》赞扬以刘和珍为代表的“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为了忘却的记念》感叹白莽、柔石等人的牺牲使“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青年革命烈士的哀悼、景仰之情以及对反动势力的痛恨之意。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寥落(liáo)  
洗涤(dí)  
踌躇(chóu
chú)
桀骜(jié)
赁屋(lìn)
噩耗(è)
尸骸(hái)
屠戮(lù)
浸渍(zì)
绯红(fēi)
殒身不恤(yǔn)
攒射(cuán)
抹杀(mǒ)
菲薄(fěi)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流逝·流失
[辨词] 两者都有“失去”的意思。“流逝”指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多用于无形的事物,如“岁月流逝”。“流失”指自然界的矿石、土壤自己散失或被水、风力带走,如“水土流失”;或者指有用的东西、人才流散失去,如“人才流失”。
[运用] ①跟随鲁迅先生的笔触,跟随时光的流逝,走进绍兴,静静体会一座古城独特的韵味。
②美国政府大规模资料搜集计划曝光后,美国科技公司也身受其害,海外客户开始流失。
2.暴发·爆发
[辨词] 两个词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暴发”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有贬义;或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爆发”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或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运用] ①他的话音刚落,会场上就爆发出了雷鸣般的掌声。
②他很善于走上层路线,没几年就暴发起来了。
3.截然不同·天渊之别
[辨词] 都有“差别极大,完全不同”的意思。截然不同:多用作谓语和定语,形容区别明显,极不相同。截然,界限分明地。天渊之别:一般作动词“有”的宾语,意思是“天上和深潭”的差别,形容差别极大。
[运用] ①这两篇文章,尽管风格截然不同,但在表达技巧上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②深圳以前只是一座村庄,而现在走在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热闹非凡,和以前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
4.目不忍视·不忍卒读
[辨词] 都用来形容“悲惨”“凄惨”。目不忍视:形容景象十分凄惨,使人不忍心看。也说“目不忍睹”。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
[运用] ①澳大利亚士兵虐杀平民的场面让人目不忍视。
②这篇描写南京大屠杀的文章中有无数平民惨遭杀害的描写,让人不忍卒读。
三、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词语使用的正误和画线句子是否有语病,并将错误的改正。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炼坚决,百折不回的气势,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yǔn)身不恤(xù)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密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气势”是外显的力量和形势。此处指中国女子面对重大问题表现出了正直、豪迈的态度,应用“气概”;炼—练,密—秘;画线句子残缺宾语中心词,在“消亡”后加“的明证了”。
四、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并选出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hé)。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谑杀,________。
A.以致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B.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骸”应读hái;谑—虐。画线处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故选B项。
民族之魂——鲁迅
鲁迅(1881—1936),字豫才,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杂文集《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民众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手无寸铁的请愿群众开枪,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刘和珍、杨德群等都是在当时遇害的,鲁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几天后,几个“学者文人”发表文章,说是共产党和少数民众领袖置青年于死地,说遇害的爱国学生盲目地被人引入“死地”,是“受人利用”。大屠杀的惨象和卑劣的流言,使鲁迅先生忍无可忍,“出离愤怒了”。惨案发生两周后,他写下了这篇悲愤警世的名作。
杂 文
杂文,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件,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抨击的文艺性论文。它介于“论说”和“文学”之间,其特点是:现实性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语言犀利,论证有力,风格多样,不拘一格,“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因此,人们称它为“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又称为“匕首”“投枪”。杂文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日常生活、文化动态及政治事件等的杂感、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记念刘和珍君》通过悼念刘和珍,深刻地揭露了北洋军阀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滔天罪行,有力地抨击帮闲文人造谣诬蔑爱国青年的无耻卑劣,高度赞颂爱国青年临危不惧、团结友爱的崇高品质和大义凛然、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呼唤民众,激励猛士,抒发作者强烈的爱憎分明的情感。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详写遇难经过 ②劝诫徒手请愿
任务探究一 血染的风采——分析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作者在文中对反动统治阶级屠杀革命青年的暴行进行了无情揭露,对革命青年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学习时要注意分析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以更好地把握其内涵。
[任务设计]
1.请结合《记念刘和珍君》中写到的刘和珍的事迹,概括其品质、精神、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思想进步、追求真理。虽然她生活比较困难,但是她思想要求进步,追求真理,崇敬鲁迅。喜欢读鲁迅的文章,所以她毅然预订了全年的由鲁迅编辑的《莽原》。
②敢于反抗、乐观温和。刘和珍是个有群众威信的学生干部。她曾因带领同学们与反动校长进行斗争而被开除,然而她依然“微笑着,态度很温和”。不但具有乐观主义精神,而且既勇猛顽强又温和善良。③正义果敢、有责任心。“待到学校恢复旧观”时,她一反常态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说明她关心母校的命运,关心国家的前途,是个有正义感、有责任感的优秀青年,表现了她思想的深远、感情的深沉、胸怀的博大。④勇敢坚强、忠贞爱国。刘和珍“欣然前往”参加执政府门前的请愿,说明她是个勇敢坚强、有着一腔爱国热情的热血青年。
2.本文题为“记念刘和珍君”,但除了写刘和珍外,还写了哪几类人?他们在“三一八”惨案后有什么表现?作者的立场和态度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人物类型
表现
作者态度
作者感情
爱国青年:猛士、苟活者(我)
悼念
尊敬激励

反动派:当局者、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
污蔑
控诉抨击

麻木的民众:庸人、无恶意的闲人
淡漠
哀伤唤醒
哀、愤
任务探究二 语为人镜,言为心声
——鉴赏文章语言
[任务导引]
鲁迅作为一代大家,他的文字是向黑暗势力战斗的有力武器。在他的语言的感染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他对那个时代的控诉与指责,感受到他炽烈的情怀。
[任务设计]
3.在第二部分,作者两次提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两个“必要”有何深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第一个“必要”说的是悼念遇害者,奉献作者的哀痛和尊敬,控诉段祺瑞执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②第二个“必要”在于唤醒“庸人”,使人们记住这笔血债不要忘记。两次“必要”,突出了写作缘由。
4.联系语境,体会关键词语的含义和表现力,并写出句子的深层意蕴。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真的猛士”指真正勇敢的革命者。“惨淡的人生”指反动派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哀痛者”和“幸福者”分别指看到黑暗现实,哀痛于国家和人民而无力改变的人和敢于正视黑暗现实,为国为民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人。
②深层意蕴: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为推翻黑暗的反动统治而英勇斗争。他们为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这是何等的伟大,何等的崇高。
5.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虚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说卫队居然开枪……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词语
表达效果
居然
指出乎人们的意料,人们没有想到执政府竟如此残忍地杀害“请愿群众”
这些虚词一气贯下,表达了作者无比悲愤的心情
但、竟
表现了作者的诧异,作者不相信“噩耗”,怀疑它只是传说,突出反动派的凶残
向来、然而、也
写出了统治者卑劣凶残的程度令人闻所未闻
况且、更
写出了善良谦和的刘和珍无端遭遇毒手,反衬反动派的凶残
6.许广平曾说:“《记念刘和珍君》一字一泪,是用血泪写出了心坎里的哀痛,表达了革命者至情的文字。”这篇文章的语言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有许多精辟的警句,感人至深,请品读以下句子。
(1)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伟大”指三个女子的伟大,“从容地转辗”概括了她们在弹雨中互相救助的情况,如此沉勇友爱,确实令人震撼。“八国联军”是1926年日本纠合的八国军队。“屠戮妇婴”与“惩创学生”两句互文见义,形神妙合,言简义丰,揭露了“八国联军”与“中国军人”的罪行。②这里是善与恶的两极,在三个女子伟大精神的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什么“伟绩”什么“武功”,都是他们的夸耀,所以这里是反语。
(2)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作者将人类前行的历史比作煤的形成。“大量的木材”比喻代价巨大的流血斗争。②木材变成煤要付出很大代价,那么,人类前进也需要付出很大牺牲。“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表明向反动派请愿难以换来人类历史的前进,请愿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斗争方式,因而没有必要为请愿流血。在作者看来,应当集中革命力量,以有限的代价去换取更大的胜利,不要作无谓的牺牲。
(3)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苟活者”在文中是作者自我贬抑的称呼。不惜贬低自己来映衬刘和珍等人勇毅的形象,说明鲁迅对自己的解剖确实到了无情的地步。尽管在这“非人间”的世上活着,有许多是“苟活者”,但即使是“苟活者”,也将从壮烈的事件中看到一点希望,哪怕是“依稀”“微茫”的;而“真的猛士”将越来越多,先驱者的精神激励、鼓舞他们,更加勇敢地去斗争、前进!这是作者的自我鞭策,又是战斗的号召。
任务探究三 记叙、议论、抒情三位一体
——赏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任务导引]
记叙是基础,议论是在记叙的基础上进行的。记叙是“画龙”,议论则是“点睛”,二者相互为用。文章将爱和恨交织贯穿全文始终。从写作方法来看,通过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来抒发作者强烈深沉的悼念之情。
[任务设计]
7.《记念刘和珍君》记叙、议论、抒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文章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较强的说服力。请结合文本试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对文章开头参加追悼会的情景、刘和珍生平以及遇难情况,都作了简要的记叙,追叙了刘和珍和蔼善良、刚毅从容的形象;对烈士的尊敬与哀悼,对反动政府及其走狗文人的凶残与下劣,作者抒发了悲愤交集的情感;对斗争的方式和死难的意义则又有深刻的分析和议论。简练的记叙、强烈的抒情、深刻的议论,三者在各个部分虽有侧重,但基本上三者交错运用,甚至融于一体。
PAGE
-
8
-篇目2
为了忘却的纪念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竦身(sǒng) 
不屑(xiè)   
罗曼谛克(dì)
惴惴(zhuì)
爱憎(zēng)
艺苑(yuàn)
循着(xún)
戳穿(chuō)
吮血(shǔn)
冯铿(kēng)
涅槃(pán)
客栈(zhàn)
被褥(rù)
挈妇(qiè)
轻率(shuài)
拓荒(tuò)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简洁·简捷
[辨词] 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简单”的意思。“简洁”指(说话或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简捷”①指说话直截了当。②指简便快捷。
[运用] ①他的稿件篇幅不长,文笔简洁。
②香港机管局与9家航空公司推出全新的手机登机证服务,逾50%在港搭乘离境航班的旅客有机会使用新服务,登机手续更简捷。
2.轻率·草率
[辨词] 两者都是形容词,形容做事的态度缺乏思考,粗心大意。“轻率”着重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常用来形容说话、行动以及对人的态度。“草率”着重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运用] ①管理者切不能盲目“平息事态”,迫于非理性的压力草率处置这起事故。
②我也没有这么高慢,对于一位素不相识的投稿者,会轻率的写信去叫他。
3.扶植·扶持
[辨词] 两者都有“帮助”的意思。“扶植”还有“培植”之意,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社会团体或某种势力。“扶持”还有“搀扶”之意,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企业等。
[运用] ①政府意图通过注资加强“国立”研究机构能力和其他方式来扶植这些产业。
②市扶贫办从市艾防办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决定对这两户艾滋病贫困农户发展生产给予资金扶持。
4.相形见绌·黯然失色
[辨词] 两者都有“比较之下显得不够”的意思,常可通用。相形见绌:指和同类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语意较轻,是直接陈述性的,一般不能用于表示“失去颜色、黯淡无光”。黯然失色:指相比之下,事物仿佛失去原有的色泽、光彩。语意较重,是形象的比喻,可以用于表示“失去颜色、黯淡无光”。
[运用] ①老张的散文文字优美,格调高雅,但他的小说就相形见绌了。
②十年前的他是演艺界一颗璀璨的明珠,而现在的他已经黯然失色。
三、判断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词语运用的正误,如有错误,请改正。
他终于决定地改变了,有一回,曾经明白的告诉我,此后应该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我说:这怕难罢,譬(bì)如使惯了刀的,这回要他耍棍,怎么能行呢?他简捷的答道:只要学起来!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譬如”中的“譬”应读pì;“简捷”应为“简洁”。
四、判断下面语段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和画线句子是否有语病,如有错误,请改正。
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屑,或不愿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模棱两可的文章。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模棱两可”应为“隐约其辞”;“不屑”与“不愿”语序不当,应颠倒位置。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反革命的军事“围剿”,疯狂地进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他们一方面利用反动文人对抗革命文艺运动,一方面大肆逮捕、拘禁、秘密杀害革命作家。1931年1月17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5位青年作家被捕。同年2月7日被秘密枪杀于上海龙华的特务机关“警备司令部”,大批左联作家被通缉,鲁迅先生也时刻面临被捕的危险境地。鲁迅先生没有畏惧反动派的屠刀和淫威,在闻知柔石、白莽等左联的5位青年遇难的消息后,发表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等文章,深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行。在烈士遇难两周年的日子里,即1933年2月7日至8日,鲁迅先生怀着无限的悲愤写下这篇纪念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是中国共产党于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领导创建的一个文学组织,目的是与中国国民党争取宣传阵地,吸引广大民众支持其思想。“左联”的旗帜人物是鲁迅。
“左联五烈士”
1931年2月7日,左联作家有柔石、胡也频、殷夫、冯铿及尚未加入左联的李伟森与其他18位共产党员,被国民党秘密杀害于上海龙华。牺牲的这5位年轻作家,史称“左联五烈士”。左联作家即刻发表了抗议和宣言,指斥国民党暴行,国内外进步力量也声讨这一暴行。
本文通过对白莽、柔石等5位烈士生平及遇难情况的回忆,高度赞扬了烈士们善良、执着、坚忍的优秀品质,抒发了对烈士的沉痛悼念和无限尊敬之情,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杀害革命作家的卑劣行径,表达了化悲痛为力量、与黑暗势力不懈斗争的坚定决心和必胜信心。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写冯铿 ②抒发悲愤之情,揭露社会黑暗,表达坚定信念
任务探究一 一词一句蕴深意
——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任务导引]
面对革命青年的无辜被杀,鲁迅先生用带着满腔悲愤饱含血泪的笔,写下了这篇感人至深的文章。字字含泪,句句有情,将对青年遇害的悲愤和对反动政府的愤慨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任务设计]
1.文章第一部分第二段中“当时上海的报章都不敢载这件事,或者也许是不愿,或不屑载这件事,只在《文艺新闻》上有一点隐约其辞的文章”一句的含意应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极概括地叙述了当时上海报刊对五烈士遇害牺牲的四种不同态度:①“不敢”→同情革命者,想刊载以揭露反动派,但怕惹祸;②“不愿”→不想惹是非、担风险,明哲保身;③“不屑”→站在反动立场上,充满轻视情绪,认为革命者流血牺牲不值一提;④“隐约其辞”→只有《文艺新闻》巧妙地透露出一些消息。
2.文章第五部分最后一段中的“夜正长,路也正长,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有怎样深刻的含意?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夜正长”象征着黑暗统治还正严酷,需要用战斗去驱散那浓重的黑暗。“路也正长”象征革命斗争的道路也还漫长,需要不懈地斗争,夺取胜利。“我不如忘却,不说的好罢”照应开头,再次强调要摆脱悲哀,化悲痛为力量,砸烂那似人非人的世界。
3.天气愈冷了,我不知道柔石在那里有被褥不?我们是有的。洋铁碗可曾收到了没有?……但忽然得到一个可靠的消息,说柔石和其他二十三人,已于二月七日夜或八日晨,在龙华警备司令部被枪毙了,他的身上中了十弹。
原来如此!……
画横线的句子可不可以删去,为什么?“原来如此!……”中的“此”指代什么?叹号和省略号各表示什么作用?试把这句话的深层含意说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不能删。这段文字详记柔石等人被害的消息:遇难者的人数——表明这是集体屠杀,确切的死难日及地点——表明这是未经“审判”的秘密屠戮,柔石中弹弹数——表明这是虐杀。
②“原来如此”的“此”便包含了以上三点所要叙说的内容。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柔石无微不至的关怀、对敌人强暴罪行的揭露和控诉,抒发了极度悲愤之情。
“原来如此”单独成段,感情十分强烈复杂。叹号表明愤怒与抗议,省略号则包含了许多难以尽述的复杂感情。不仅是对死难者的哀痛,而且还有对反动派的揭露,传达出难以尽述的复杂感情。
③深层含意:反动派竟如此卑劣凶残地对待无辜青年,柔石这样的好青年竟会遭到如此残酷的杀害是作者始料不及的。所表达的感情由无尽怀念转到无尽悲愤。
任务探究二 一言一行显精神
——分析文章的形象
[任务导引]
本文通过对白莽、柔石等五位烈士的片断性回忆,对五位烈士的为人及被反动派杀害的事实的记述,高度赞扬了烈士们的优秀品质。学习时要注意分析。
[任务设计]
4.概述作者同白莽三次相见的情况,并说说作者通过哪些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白莽形象的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通过白莽对《彼得斐传》和诗的翻译及有意曲译;他与鲁迅初次见面后的来信并坦率地表示“很悔和我相见”;刚从狱中释出,热天穿厚棉袍、汗流满面,却毫无愁苦地便登门拜访鲁迅,并告知自己是革命者这三个具体生动的材料,表现了白莽勤奋坦诚、爱憎分明、坚强乐观的革命文学青年的形象特点。
5.怎样理解柔石的“迂”?鲁迅先生为什么在纪念文章里说他“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柔石的“迂”指两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黑暗、人心的险恶,还缺乏清醒的深刻的认识,因而不免碰钉子;二是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影响,和女性在一起不自然,难为情,连一同走路都不敢,后来就是敢了,还要拉开距离。柔石的“迂”,固然说明他对时代对社会缺乏洞察力,单纯幼稚。但至少说明他心地善良,品行端正。
②鲁迅写他的“迂”,笔端饱含深情,鲁迅要告诉世人,柔石的心太好了,他太善良、太老实了!同时暗示他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反动派残害这样的青年,足见其残暴、反动。
任务探究三 一招一式有特色
——鉴赏文章的表达技巧
[任务导引]
夹叙夹议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方法。鲁迅先生不但运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表现了烈士的性格特点及精神品质,并将叙事、抒情、议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自己的爱憎,体现了浓郁的抒彩。阅读时注意赏析。
[任务设计]
6.阅读文章第二部分,请简要分析作者塑造柔石这一人物形象时是如何运用夹叙夹议手法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记叙
议论
作用
叙述“我的决不邀投稿者相见”的原因,以及“故意回避”一般文学青年

充分地说明与柔石的相知之深

无论从旧道德,从新道德,只要是损己利人的,他就挑选上,自己背起来
高度评价了柔石的崇高品质
柔石“转换作品的内容和形式”的决心和作者对冯铿“很隔膜”
连用了三个“疑心”发表议论,逐一否定了冯铿的急于事功和柔石的受人影响

[答案] ①柔石是当时作者“惟一的不但敢于随便谈笑,而且还敢于托他办点私事的人” ②叙述柔石在朝花社工作的种种表现 ③谦虚剖析自己“偷懒”的“伤疤”,凸显柔石的进取精神
PAGE
-
6
-第7课
包身工
1.厘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2.体会文章在选材、组材方面的特点,学习点面结合及细节描写的写法。3.赏析文章语言,体会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在20世纪初的中国,生活着这样一个特殊的工人阶层,他们住的是十七八个人挤在一起的鸽笼,吃的是豆腐渣熬成的稀汤和烂菜叶,干的是每天十二三小时繁重的纱厂劳动。他们没有阳光,没有欢笑,甚至也不能拥有自己——这就是包身工,受着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双重压榨、失去人身自由的包身工。作者夏衍以纪实的文字预示了“没有法律,没有人道”的包身工制度必然覆灭的命运,揭示了中国革命的意义。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褴褛(lán
lǚ) 
谄媚(chǎn)  
譬如(pì)
籼米(xiān)
搽粉(chá)
蹒跚(pán
shān)
骷髅(kū
lóu)
嘈杂(cáo)
蓬头(pénɡ)
隶属(lì)
锭壳(dìnɡ)
胆怯(qiè)
莴苣(wō)
虐待(nüè)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营利·盈利
[辨词] 两者都有获得利润的意思。“营利”指通过某种合法或不合法的手段获得利润,以赚钱为目的,未必赚到钱。“盈利”指扣除成本,还赚到了钱,其手段是合法的。也写为“赢利”。
[运用] ①价值投资不能保证我们盈利,但价值投资给我们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机会。
②孤儿网,是专门从事孤残儿童和其他身处各种困境的儿童救助的非营利性网站。
2.保障·保证
[辨词] “保障”用来指“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犯和破坏”。如:保障人身安全。作名词时,富有形象色彩,指像屏障一样起保护作用的东西。如:安全是生产的保障。“保证”指“担保做到”,“确保既定的要求和标准,不打折扣”。如:保证完成任务。作名词时,指“作为担保的事物”。如:党的领导是我们各项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运用] ①军民团结,众志成城,是国家安全的最佳保障。
②向他的头脑中灌输真理,只是为了保证他不在心中装填谬误。
三、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
在包身工所有者——带工老板的立场来看,后面的两种当然是很不利了,罚工钱就是减少他们的利润,停生意不仅不能赚钱,还要贴她二粥一饭,于是带工头脱口而出地就爱上了欧打这办法。每逢端午重阳年头年尾,带工头总要对拿莫温们送礼,那时候他们总得谄(xiàn)媚地讲……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脱口而出”应为“不假思索”;“欧”应为“殴”;“谄”应读chǎn。
四、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这是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长方形的、红砖墙严密地封锁着的工房区域,________。
A.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把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B.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将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C.被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划成狭长的两块
D.一条水门汀的弄堂马路使它划成狭长的两块
C [承前应用被动句,与前面的主语相搭配。]
五、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温情,没有人道,没有热……没有法律,没有希望。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序不当,应改为“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
著名剧作家——夏衍
夏衍(1900—1995),原名沈乃熙,字端先。1929年与郑伯奇等组织“艺术剧社”,在戏剧界发起无产阶级戏剧运动,并积极参与“左联”的筹建工作,成为我国左翼文艺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夏衍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话剧创作方面。在各个历史阶段都曾产生较大的影响,促进了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作品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心防》和《法西斯细菌》等。
本文写于1935年。它所反映的是“一·二八”战争以后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前的国统区的黑暗。那时在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下,农民生活极为困苦。苏北地区每年都有大批无法度日的农家妇女被诱骗到上海做包身工。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深入,人民的抗日情绪不断高涨,上海工人运动十分活跃,而资本家为了摆脱罢工的威胁,大量地雇用包身工来代替普通的自由劳动者。文章是作者在纱厂工人的热心帮助下,深入工厂实地观察了三个月,获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写成的,对于动员人民起来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起了积极的作用。
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能迅速及时地“报告”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事件、问题及其发展趋势,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论性的特点。因为它是“报告”,要求反映事实,所以具有真实性;因为它是“文学”,又要求所反映的真人真事要有典型性,并允许一定的“艺术加工”,具有文学性。《包身工》就是我国现代报告文学的代表作。
文章以包身工一天的活动作为线索,采用点面结合的手法,既介绍了包身工的居住、饮食、劳动等情况,又对“芦柴棒”等典型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写,真实地描述了旧中国包身工的苦难生活,无情地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残酷压榨中国劳动人民的罪行,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罪恶制度的愤怒控诉,对包身工命运的深切同情,对帝国主义资本家、工头老板的无比愤恨。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包身工的来历 ②命运悲惨
任务探究一 双线结构,虚实相生
——分析文章的结构
[任务导引]
本文一条主线与一条副线交互发展,有机地结合,使读者对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既有触目惊心的直观印象,又有深刻全面的历史认识。全文宛如一条斑斓的彩带缀上一串闪光的珍珠,纵横交错,虚实相生,严谨精美。学习时要注意分析。
[任务设计]
1.这一篇报告文学的材料极为丰富,结构是纵横交错,作者是如何构思谋篇的?请结合文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课文以时间为线索,围绕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做工来组织材料,中间穿插一些背景材料和作者的议论。作者把散乱的不完整的材料,像剪接电影一样,高度集中地组织在包身工从清晨到黄昏放工一天的时间里。首先是四点一刻,包身工起床的情形,展示了她们住宿条件之差,以及在种种折磨下精神状态的麻木,之后补叙了包身工的来历,使带工的谎言与现实条件的糟糕形成对比。然后是四点半,包身工吃饭的场景,接着进一步追根究源,分析了日本厂家之所以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三大原因。最后是五点钟之后,包身工们上工的情景以及做工时所遭受的种种威胁和虐待。紧接着穿插指出日本纱厂吸取中国工人的血汗迅速庞大的事实,揭露帝国主义对中国工人的压榨掠夺。最后部分,作者又概括叙述了包身工的悲惨结局。她们被折磨得“手脚像芦柴棒一般地瘦,身体像弓一样地弯,面色像死人一样地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逼着在做工”。结尾分析包身工制度的罪恶本质,展现光明的未来。
②作者把具体生动的描写和精辟的说明议论交织在一起,相互补充,层层推进。既从纵的方面展示出包身工们的悲惨生活境况,又从横的方面说明了包身工制度的发生、发展及后果;既揭露了中国封建势力的凶残本性,又控诉了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从而使作品主线突出,穿插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任务探究二 丰富典型,点面结合
——分析文章的选材组材特点
[任务导引]
读过《包身工》,人们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的许多内容使人久久难以忘却。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在选择材料方面注意了典型化。另外,夏衍在大量的原始材料中,只集中选用部分材料。这样,材料集中,中心思想更为突出。
学习时要注意作者的选材组材特点。
[任务设计]
2.这篇文章中用到的材料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新闻事实,一类是背景材料。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在课文中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本文在叙述了一些新闻事实之后,往往引入一些背景材料,揭示包身工制度的起源、发展等情况。中间都有一些转折性的词句,使得衔接自然流畅。比如写四点一刻被骂作“猪猡”的包身工起身的情景之后,就以“但是,她们正式的名称却是‘包身工’”一句作为过渡,写这些乡下姑娘是如何被带工老板骗到城里来的。②在介绍了四点半包身工们吃粥的情景后,就用“廉价的机器”来衔接,引出了日本厂家特别愿意雇用包身工的原因,对包身工受剥削、受压榨的情况做了具体、详细的介绍。
3.课文在选择材料方面注意了典型化,这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典型人物。从上海杨树浦福临路东洋纱厂的工房区域内两千个左右的包身工中,作者选择了“芦柴棒”重点刻画,并贯穿全文。我们从“芦柴棒”瘦小的躯体上看到的是每一个包身工的可怜形象:“芦柴棒”遭毒打、受折磨的情景,是一切包身工经常受到的虐待和侮辱的剪影;老板要“芦柴棒”“做到死”,这便是包身工们最终都不可逃脱的厄运。正是因为老板这样的敲骨吸髓,包身工才成为“骷髅一样”的“芦柴棒”。
②典型细节。细节描写,会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丰富、具体、真实的形象和事件。像“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等等,把这些细节连缀起来,就刻画出了包身工们起床时的场面;又如,写“芦柴棒”着急地要将大锅里的稀饭烧滚,作者并没有进行详尽的描写,只选择了这样一个细节:“倒冒出来的青烟引起了她一阵猛烈的咳嗽。”这个细节,引起人们对她生活状态的许多联想。包身工早晨吃粥的情景也很细腻逼真:对粥的描写,使你立刻想到了猪食;包身工们用舌头舔淋漓在碗外边的粥汁,蹲伏或者站立在路上和门口就食,使你仿佛听到了她们的饥肠辘辘;至于老板娘用锅焦、残粥搅拌清水来给包身工充饥的镜头,更把包身工猪狗不如的生活揭示得入木三分。
③典型场面。场面描写,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里,围绕着一个中心人物,表现其他众多人物的活动。如文章开始,作者简明地指出了时间、地点之后,就描写一个穿着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在大声地呼喊,接下去就写了在“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这个环境中,包身工们的各种活动,真实地再现了当时当地的情景。看到这种情景,会使人们感到,包身工们过的真是“猪一般的生活”。又如,对包身工制度的形成也是通过带工到乡下“游说”的场面,形象地加以表现的。读了这部分,我们既看到了带工在花言巧语地进行欺骗,又仿佛看到了那些极端痛苦、走投无路的农民们在认真地听着,在动心地思索,最后忍痛画押签字,把亲生的女儿卖给了带工的骗子。
④典型数据。在说明包身工居住条件的恶劣,在中国的日本纱厂飞速膨大的情况,工人中包身工惊人的比例等时,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数据,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更有力地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具有雄辩的力量。
4.为了准确而深刻地再现包身工制度的黑暗、残酷,作者精心选材,描写了包身工们一天的生活状况。他所用的手法是“点面结合”。所谓“面”,就是一般的、概括性的材料;所谓“点”,就是一些典型的人物、典型的事例和典型的细节。请结合文本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文既有对包身工悲惨遭遇的概括介绍,对包身工群体形象的简略描写,如作者在记叙中集中写了包身工的起床、早餐、上工、放工四个场面,这面上的记叙与描写概括了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和劳动状况,又有对“芦柴棒”“小福子”典型人物的生动描写,作者以“芦柴棒”为例,通过“生病被打”“被泼冷水”“抄身”等细节描写,写出了包身工奴隶般地被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一滴血汗为止的悲惨命运。“小福子”遭到“拿莫温”和“东洋婆”毒打惩罚的描写,也反映了包身工的不幸遭遇。
任务探究三 善用修辞,准确生动
——赏析文章的语言
[任务导引]
《包身工》作为报告文学的典范,通过精练的词语、大量修辞格的运用以及细节描写,塑造了包身工这一饱受摧残、深受剥削压迫的人物群像。甫一发表,就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文章的语言打动了每一个善良人的心,激起了每一个人的良知。学习时要注意赏析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
[任务设计]
5.赏析文章开头“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包身工们的住所比喻为蜂房,将她们的活动比喻为生物的蠕动,一方面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她们住宿条件的拥挤、恶劣,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她们社会地位的低下,没有了人的尊严。
6.文章第二段“芦柴棒,去烧火!还躺着,猪猡!”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这句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②“芦柴棒”形象地再现了小女孩瘦弱的形象特征,表明了其受摧残、剥削之严重;而“猪猡”这一称呼更是对包身工们的侮辱,表明资本家根本不把包身工当作人看待,写出包身工地位的低贱卑微。
7.“这种文明的惩罚,有时候会叫你继续到两小时以上。两小时不做工作,赶不出一天该做的‘生活’,那么工资减少又会招致带工老板的殴打,也就是分内的事了。”其中加点的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句中加点的词语属于褒词贬用,是运用了反语的修辞手法。②说明无论哪种惩罚方式,其残酷程度是一样的,只不过看上去比直接的殴打更省力,也不那么血腥罢了。表现了作者对带工老板的残酷无情的极大嘲讽和强烈的愤慨。
PAGE
-
7
-篇目1
荷花淀
1.厘清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的结构特点,理解小说的主旨。2.赏析《荷花淀》的环境描写,体会环境描写的特点及作用。3.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学习运用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刻画人物的手法。4.把握小说的主旨。
革命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人民群众在这座培育钢铁栋梁的革命熔炉中逐渐觉醒,不断进步。《荷花淀》刻画了善良勇敢的抗日军民的群像,歌颂了他们的斗争精神与美好情感;《小二黑结婚》讲述了根据地青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追求婚姻自主、走向新生活的故事;《党费》描绘了革命斗争的场景,体现出革命斗争的艰险和革命者对党的忠诚与热爱。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吮了一下(shǔn)
梭鱼(suō)   
跳跃(yuè)
缠绞(jiǎo)
膝盖(xī)
凫水(fú)
吆喝(yāo)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藕断丝连·不解之缘
[辨词] 二者都含有相互关系亲密的意思。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不解之缘:不可分解的缘分。比喻不能解脱的联系或关系。
[运用] 那对青年因为偶然的机会结下了不解之缘,后来终于走到了一起。但残酷的现实又让他们不得不分离,但他们仍然藕断丝连,时有往来。
三、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成语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
但是那些隐敝在大荷叶下面的战士们,正在旁若无人瞄(miāo)着敌人射击,半眼也没有看她们。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敝”应为“蔽”;“旁若无人”应为“聚精会神”;“瞄”应读miáo。
四、下列对话描写的顺序已打乱,调整后的顺序是(  )
①我们没枪,有枪就不往荷花淀里跑,在大淀里就和鬼子干起来!
②打沉了,我也会凫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儿我也不怕!
③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
④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
⑤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
⑥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
A.③⑥①⑤②④
B.⑥①②③⑤④
C.①⑥②③④⑤
D.③⑥⑤①④②
A [要厘清③和⑥、②和④的先后顺序。]
五、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水生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敌人假若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就变了。”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语序不当,应把“假若”放到“敌人”之前。
荷花淀派代表作家——孙犁
孙犁(1913—2002),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现代作家。“七七事变”前夕,曾在白洋淀当过小学教师。他的许多短篇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冀中儿女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精神风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村歌》《铁木前传》,散文集《文学短论》,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本文写于1945年春,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后阶段。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正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也在不断扩大。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根据地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同仇敌忾,奋起抗敌,表现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保卫祖国,维护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荷花淀》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冀中抗日根据地人民的斗争生活为题材,经过精心构思谱写出的一曲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赞歌。
白洋淀派
白洋淀派,又称“荷花淀派”,以孙犁为代表。代表作品孙犁的《荷花淀》。该派作品,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情节生动,语言清新,朴素,富有节奏感,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富有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主要作家有刘绍棠、从维熙等。
《荷花淀》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小说全篇共描写了四个场面:“月夜织席”“夫妻话别”“中途遇险”“荷塘歼敌”。小说涉及了战争,但只是把人民英勇抗击日寇的战争作为背景,而把笔墨集中在普通百姓的夫妻之情、家国之爱上。这些善良、纯真的人们在战争环境中闪耀出人性的光辉,表现了人民不畏强暴、保卫家园的精神状态。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答案] ①送夫参军 ②马庄探夫 ③迅速成长
任务探究一 荷花淀里觅诗意
——赏析小说环境描写
[任务导引]
《荷花淀》没有惊险的战斗故事,也没有缠绵的爱情情节,甚至没有留下一两个具体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却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艺术感染力呢?主要是因为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本文要注意赏析自然环境的描写。
[任务设计]
1.小说前3段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景物:高升的月亮、干净凉爽的院子、柔滑修长的苇眉子、像雪地和云彩一样洁白的苇席、一片银白的荷花淀、水面的薄雾、徐徐的清风、清新的荷香。
作用: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营造了一种清新欢愉的宁静气氛,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善良温顺的形象;充分展示了荷花淀的美丽富饶和人民生活的美好幸福,为后文水生嫂毅然送夫参军、组织队伍、参加战斗等情节的展开做铺垫。
2.“几个女人羞红着脸告辞出来……水像无边的跳荡的水银”,此处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景物描写暗示了湖面情况的异常,进一步勾画出白洋淀伏击战的典型环境,也为下面到来的激烈战斗蓄势。
3.文中描写了日光下的水乡风光,请找出相关段落并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几个女人探望丈夫的归途上,有点儿失望,有些伤心,这种辽阔而静寂的环境烘托了这种情绪,但淀上万里无云的开阔、明朗的风光,使她们受到感染,增强了排遣忧郁的力量,因此,不久又说笑起来——以景写人,情景相生。②第61段。作者运用巧妙的比喻富有诗意地描写密密层层的大荷叶像“铜墙铁壁”,高高挺出的荷花箭像“监视白洋淀的哨兵”严阵以待,这威武雄壮的景色,不仅突出了水乡游击战的特点,暗示出在这清香四溢的荷花淀里即将发生一场激烈的伏击战,而且写出了根据地人民同仇敌忾的心理和克敌制胜的信心,洋溢着歌颂人民战争的思想感情。
任务探究二 言为心声蕴深情
——赏析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任务导引]
这篇小说的语言简洁明快,清新活泼,富有抒情性,字里行间跳动着作者对白洋淀以及白洋淀优秀儿女的赞美之情,强烈地叩击着读者的心弦。本文的语言特色值得我们很好地揣摩学习。
[任务设计]
4.“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这里,水生嫂使用了一个倒装句,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于水生笑得不平常,水生嫂一时猜不透,一下子迸出这短促的问句,反映了她心情的急切,表现了对丈夫的关切。
5.“女人低着头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水生嫂这句话有何丰富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体现了水生嫂既嗔怪又自豪的矛盾心理:嗔怪的是丈夫马上要离开自己;自豪的是丈夫没落在别人后面。作者非常巧妙地让水生嫂这位普通而又温柔贤淑的农村妇女用不满的口气说出了满意的话。
6.妇女们商量去探望丈夫时说的话,各具特色,细心体会妇女们的话,然后选一个恰当的词概括各自反映的个性特征。
①“听说他们还在这里没走。我不拖尾巴,可是忘下了一件衣裳。”
②“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
③“听他说,鬼子要在同口安据点……”水生的女人说。
④“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
⑤“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机敏多智;②质朴憨厚;③稳重谨慎;④心急口快;⑤忸怩羞涩。
任务探究三 一举一动见精神
——赏析小说的细节描写
[任务导引]
细节就好比是文学作品的细胞,是小说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的组成单位。逼真细腻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小说的生动性和真实感,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达。学习时要注意品读。
[任务设计]
7.“女人的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她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震动”和“吮”这两个词语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震”一“吮”,不仅惟妙惟肖地描摹出了水生嫂这位勤劳善良的劳动妇女劳动时的情态,而且不经意的习惯性的动作,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位机敏多情、深明大义的白洋淀抗日根据地妇女内心深处爱与恨、情与义的激烈撞击和理性抉择。用词凝练含蓄,耐人寻味,折射出人性美的光辉。
8.水生将漂在水上的装着饼干的精美纸盒“捞”起来,“丢”在女人们的船上;接着女人们将掉在水里的小包裹“捞”起来“丢”给他们,这一“捞”一“丢”,有什么意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一“捞”一“丢”,不仅表现了抗日军民打捞战利品时乐观的精神,以及夫妻间似嗔实喜、似怨实爱的小儿女心态,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捞”一“丢”里,早就融进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亲人的关爱,以及对祖国、对家乡的挚爱。
任务探究四 一点一滴显大义
——赏析小说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文学即人学,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了小说阅读的学习重点。
[任务设计]
9.水生嫂的性格既有中国妇女的传统美德,又有解放区妇女的进步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勤劳善良。她编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的能干与勤快。丈夫是游击组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劳动得由她承担。她上要奉养公公,下要育护孩子,是典型的贤妻良母。②温柔体贴。丈夫工作晚归,她首先“站起来要去端饭”。丈夫说要参军,她“手指震动了一下,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表现了她对丈夫的依恋。丈夫参军没几天,她心里思念丈夫,又偷偷地和众伙伴去探望丈夫,对丈夫一往情深。③深明大义。丈夫参军,她没有拖后腿,虽然她不想让丈夫走。丈夫去别人家做动员工作,她一直“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要听听丈夫的“嘱咐”。丈夫说“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她流着眼泪答应了他,体现了她的忠贞和坚强。
10.《荷花淀》选材新颖,没有集中、细致地写水生等七个青年参军和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情景,而是着重写水生嫂等迅速成长的过程。请概括水生嫂等几个青年劳动妇女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水生嫂等青年妇女们具有勤劳、勇敢、质朴的品质,但也具有一般家庭妇女的特点。②她们守着自己的家庭,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离开。当大敌当前,国难当头时,却能把对丈夫的爱和对祖国的爱统一起来,积极支持丈夫参军,参加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荷花淀的伏击战之后,她们受到了教育、鼓舞,她们认为:凡是男人能做到的,妇女也能做到。当水生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时,她们更不甘示弱,商量着回去成立队伍,参加战斗。这种抗击敌人的侵略,保卫祖国、保卫家园的热望所激发的向上的要求,在斗争中对自己力量的坚信和具有的雄心壮志,是她们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的思想基础,展示了她们美好的精神境界,表现出她们高尚的情操,同时揭示了她们迅速成长的根本原因。
PAGE
-
6
-篇目2
小二黑结婚(节选)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罗睺星(hóu) 
跺脚(duò)   
八卦(ɡuà)
首帕(pà)
逞逞(chěnɡ)
奸淫(yín)
胆怯(qiè)
唧唧(jī)
镶边(xiānɡ)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其间·期间
[辨词] 其间:
“其”是个文言虚词,可作代词,有“那、那个”的义项,
“其间”也可以理解为“那段时间里、那个时期中”,因此“其间”一词可以单独充当表示时间的状语。期间:某个时期里面。不能单独充当时间状语,使用时它的前面必须添加修饰语。如“在此期间”“这期间”等。
[运用] 学校决定,“五一”期间举办第十一届体育艺术节,其间举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校园生活。
2.因缘·姻缘
[辨词] 因缘:佛教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和辅助促成结果的条件或力量;缘分。姻缘:指婚姻的缘分。
[运用] 《红楼梦》里,贾宝玉与林黛玉是木石前盟(前世缘),是一种爱情姻缘,但两人之间,还有一种还债的因缘在里面,结出的果实就是“花落人亡两不知”。
3.莫名其妙·无缘无故
[辨词] 都有让人不明白的意思。莫名其妙: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无缘无故:没有一点原因。
[运用] 这个人一会无缘无故的大笑,一会又痛哭流涕,让人觉得莫名其妙。
4.拍手称快·欣喜若狂
[辨词] 都含有很高兴的意思。拍手称快:指仇恨得到消除,多用于人们对坏人得到惩处后的表现。欣喜若狂: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运用] 这些为害乡里的地痞流氓被揪了出来,人们无不拍手称快。那些遭受他欺侮的人甚至感到欣喜若狂。
三、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她吃完了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叫于福给她备上驴,她骑上,于福给她赶上,往区上去。
A.加了几件首饰,换上新衣服、新首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
B.换上新衣服、新首帕、绣花鞋、镶边裤,加了几件首饰,又擦了一次粉
C.又擦了一次粉,换上新衣服、新首帕、绣花鞋、镶边裤,加了几件首饰
D.换上新衣服、新首帕、绣花鞋、镶边裤,又擦了一次粉,加了几件首饰
D [答题时要考虑这些动作的先后顺序。]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三仙姑去寻二诸葛,一来为的是逞逞闹气的本领,二来为的是外人的耳目。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三个分句缺少动词。“外人”前加“遮遮”。
“山药蛋派”的开创者——赵树理
赵树理(1906—1970),原名赵树礼,山西沁水县尉迟村人。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1925年夏考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开始写新诗和小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革命。他的小说多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开创的文学“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之一。他的作品有长篇小说《李家庄的变迁》《三里湾》,中篇小说《李有才板话》,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锻炼锻炼》《登记》,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等。
1943年,在中共北方局从事抗日宣传工作的赵树理在奉命深入辽县(今山西左权县)农村搞调研时,听到了一对青年男女岳冬至和智英祥在追求自由恋爱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双方父母等的阻挠,以致岳冬至被人打死的悲剧故事。于是,自小就生长在山西这片沃土上,有着深厚生活积淀的赵树理即以此为原型,很快创作出一部鞭挞封建思想、赞扬婚姻自主的短篇小说《小二黑结婚》。
山药蛋派
山药蛋派是中国当代小说流派之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指以赵树理为代表的一个当代文学流派。主要作家还有马烽、西戎、李束为、孙谦、胡正等,人称“西李马胡孙”,他们都是山西农村土生土长的作家,有比较深厚的农村生活基础。
山药蛋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人物情景的描写融入故事叙述之中,结构顺当,层次分明,人物性格主要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善于选择和运用内涵丰富的细节描写,语言朴素、凝练,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
小说描写的是根据地一对青年男女小二黑和小芹在争取婚姻自主的斗争中,得到民主政权的支持,斗败了封建势力,获得了胜利的故事,批判了迷信落后的封建思想。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二诸葛占卦,俩女人滚成一团 ②恶霸受惩罚,两青年终成夫妻
任务探究一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分析小说的情节
[任务导引]
《小二黑结婚》借鉴了古代小说“讲故事”的结构特点,采用单线条发展的手法,讲究情节的连贯性和故事的完整性,人物的来龙去脉、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都交代得清清楚楚。小说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情节波澜起伏,环环相扣,衔接紧凑自然。
[任务设计]
1.结合课文分析本文的情节结构有什么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情节连贯,故事性强。小说围绕小二黑和小芹的恋爱这一事件单线进行,穿插描绘了三仙姑、二诸葛以及兴旺兄弟的阻挠,情节连贯完整,波澜起伏,故事性强,易被广大读者接受。同时也穿插描写了三仙姑和二诸葛的可笑故事,使得作品情节更加饱满、生动、有趣。②变幻曲折,巧设关节。作者继承中国古代小说“无巧不成书”的技法,在“巧”字上做文章,在故事中巧设关节,把故事情节安排得变幻曲折,出人意料。比如,兴旺兄弟捆了小二黑和小芹押送到了区里。这时,作者巧设关节,系上一个“扣子”,并没有接下去说小二黑和小芹送到区里后怎么样了,笔锋一转,却说起二诸葛的神课来了。读小说的人明明急于知道小二黑和小芹的结果,作者却先宕开一笔,让读者看看二诸葛请区长“恩典恩典”出的洋相,看看三仙姑羞愧地出了一脸热汗的窘态,最后才知道到底怎么了。如此,变幻曲折、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散发出诱人的艺术魅力。
2.小说的最后,二诸葛不仅同意了小二黑和小芹的婚姻,还“见老婆都不信自己的阴阳,也就不好意思再到别人跟前卖弄他那一套了”,三仙姑也一改往日的做派,“把自己的打扮从顶到底换了一遍,弄得像个当长辈人的样子,把三十年来装神弄鬼的那张香案也悄悄拆去”。赵树理给了《小二黑结婚》一个圆满的结局,但这个结局是不是太过圆满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结局安排妥当。二诸葛阻拦小二黑与小芹结婚,是认为他俩“命相不对”,究其动机还是为了小二黑好;三仙姑要把小芹许给吴家,不顾女儿的幸福,她的动机是利己的。但不管如何,他们都是农民,他们与新政权没有根本的矛盾冲突,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在新政权的改造下,他们吸取教训,是完全有可能转变的。
(示例二)结局过于圆满。二诸葛笃信阴阳八卦,抬手动脚都要论阴阳,他是真迷信;三仙姑装神弄鬼则是欺骗他人,害人利己,她是假迷信。二人在后来有了转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个转变的速度有些太快了。几十年的思想、行为习惯是可以在那么短的时间里被改变的吗?
任务探究二 异彩纷呈,个性鲜明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赵树理的小说在人物塑造上,不太注重人物的心理描写,反而更多的是把人物放置在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中,试图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此外,小说中常用起绰号的方法,概括出人物的典型特征,漫画式地勾勒人物形象。
[任务设计]
3.试结合所选文本分析二诸葛、三仙姑同中有异的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相同点)两人都具有封建思想,都反对儿女自由恋爱,想以家长身份主宰儿女婚姻;两人都迷信阴阳八卦、黄道黑道,规矩颇多。
(不同点)①二诸葛是虔诚的迷信者,迷信成了他认识生活、对待生活的唯一标尺;三仙姑则是虚假的迷信者,迷信成了她欺骗别人、害人利己的手段。②二诸葛既是一个封建家长制的维护者,同时又是一个善良、厚道的父亲;三仙姑则是一个无情的母亲,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她不惜牺牲女儿的幸福。
4.本文是怎样在情节发展中刻画三仙姑这个人物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看看仙姑”这部分是刻画三仙姑最为成功的地方,作者没有客观地评价她是如何懒,而是在女儿被抓,一夜未归,丈夫非常着急的情况下,照样起得很迟,甚至丈夫于福“把饭菜做成了放在炉边等,直等到她梳妆罢了才开饭”。
作者没有定义她是如何老来俏,而是在区上的交通员传她的情况下,不紧不慢换上一身新衣,以至于区长误认为她是年轻媳妇,周围的人也议论纷纷,连她半辈没红过的脸也撑不住了,“恨不得一头碰死”。作者就是这样把人物放在情节发展的矛盾冲突中,通过自身的行动和言语来展示其性格,很少有静止的神态与心理描写。
5.试分析小二黑和小芹两个先进人物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小二黑和小芹是解放区文学作品中最早出现的新人形象,他们热情,纯朴,活泼,乐观,具有斗争的勇气,是农村中新一代农民的典型。②小二黑知道自己与小芹之间的自由恋爱是合理合法的,于是“索性就跟小芹公开商量起来”。但是他们的行为受到了父母的阻挠。二诸葛经过“掐算”给小二黑收了一个“千合适万合适”的童养媳,小二黑却“不认账”。二诸葛不顾儿子的反对,要求“非养不可”,而小二黑却对他说:“你愿意养你就养着,反正我不要!”三仙姑与二诸葛如出一辙,她未经女儿同意就私自做主,为小芹定了婚事。小芹知道后就跟她闹了起来,并对她说:“我不管!谁收了人家的东西谁跟人家去!”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小二黑和小芹二人已经不像他们的父辈那样浑浑噩噩地求生,而是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执着地追求婚姻自由。他们不仅敢于同破坏他们婚姻自由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而且也毅然决然地同老一辈的封建传统和迷信观念彻底决裂。
6.《小二黑结婚》是如何塑造封建残余势力代表——金旺和兴旺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反映了什么主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金旺和兴旺两兄弟,是农村中封建残余势力的代表人物。②他们身为村干部却横行霸道、祸害乡里,乡亲们“有给他们花过钱的,有被他们逼着上过吊的,也有产业被他们霸了的,老婆被他们奸淫过的;他两人还派上民兵给他们自己割柴,拨上民夫给他们自己锄地;浮收粮,私派款,强迫民兵捆人……”乡亲们没有人不恨他们,但又因为长期受到他们的压迫而惧怕他们,“午饭后,庙里开一个群众大会,村长报告了开会宗旨,就请大家举他两个人的作恶事实。起先大家还怕扳不倒人家,人家再返回来报仇,老大一会儿没有人说话;有几个胆子太小的人,还悄悄劝大家说:‘忍事者安然。’”最终,在民主政权的主持下,金旺弟兄受到了应有的惩罚。金旺弟兄失败的结局,宣告了旧势力必然彻底灭亡的历史趋势。
PAGE
-
5
-篇目3
党费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偏僻(pì) 
惬意(qiè) 
蓦地(mò) 
八角坳(ào)
甘蔗(zhe)
髻子(jì)
譬如(pì)
咂嘴巴(zā)
二、辨析下列词语,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侦察·侦查
[辨词] 侦察:为获取敌方与军事斗争有关的情况而采取的行动。属军事术语。侦查:指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机关为了查明犯罪事实、抓获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的专门调查工作和采用有关强制性措施的活动。属法律术语。
[运用] 侦察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细致严密的侦查,终于弄清了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
2.沟通·勾通
[辨词] 沟通:使彼此相通。勾通:勾结串通。“沟通”是中性词语,“勾通”是贬义词;“沟通”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物,“勾通”只用于人。
[运用] 办案人员多次与犯罪嫌疑人的家属沟通,希望他们共同做犯罪嫌疑人的工作。同时,限制犯罪嫌疑人之间的接触,防止他们互相勾通串供。
3.直截了当·斩钉截铁
[辨词] 二者都含有干脆利落的意思。直截了当:形容(言语行动等)简单明了,不绕弯子。也形容人很直爽。斩钉截铁:砍断钉子切断铁,形容说话或行动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运用] ①紫芝妹妹嘴虽厉害,好在心口如一,说话直截了当,倒是一个极爽快的人。
②新冠肺炎疫情还未得到控制,变异病毒又突然来袭,就在全球普遍为此担忧之际,事关疫苗,1月4日华春莹作出重要表态,斩钉截铁。
4.慢条斯理·有条不紊
[辨词] 慢条斯理: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丝毫不乱。
[运用] 范思诺慢条斯理地解释着,并没有因为对方年纪小而有轻视的语气。一边说着,一边有条不紊地在厨房里忙活着,一会儿,一桌香喷喷的饭菜就摆在了桌上。
三、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和词语运用的正误,并将错误的改正。
妞儿不如大人禁折磨,比她妈瘦得还厉害,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精疲力尽地倚在她妈的身上。大慨也是轻易不大见油盐,两个大眼骨碌碌地瞪着那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zé)嘴巴。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精疲力尽”应为“有气无力”;“慨”应为“概”;“咂”应读zā。
四、指出下面句子中误用的标点符号,并改正。
可是自打上了山,特别是敌人来了这一手,日子不那么惬意了,①生活艰苦倒不在话下,只是过去一切生活、②斗争都和群众在一起,现在蓦地离开了群众,可真受不了,③浑身有劲没处使,觉得真憋得慌。④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①处错误,应改为冒号;第③处错误,应改为分号。
王愿坚(1929—1991),中国电影编剧、作家。山东诸城人。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1952年调到解放军文艺编辑部任编辑。1956年至1966年,参加回忆录《星火燎原》的编辑工作。1978年任八一电影制片厂编剧、文学部主任。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美术系主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第四、五届理事;中国作协理事;解放军艺术学院艺术系(作家班)主任。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闽粤赣的红军主力,奉命北上抗日,留下来坚持斗争的一小支部队,遭到了国民党军队的疯狂“围剿”。为了保存力量,部队暂时转移到山上。这样一来,党和群众失去了联系。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以黄新为代表的共产党员积极组织群众坚持斗争,并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党费》这篇小说就表现了普通党员与普通军民所历经的英勇斗争、流血牺牲的漫长而艰辛的革命斗争生活。
《党费》这篇短篇小说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北上抗日为背景,描写了处于白色恐怖下的闽粤赣边区女共产党员黄新筹集党费和掩护联络员而壮烈牺牲的动人故事,形象地表现了在革命危难时刻苏区人民对党的热爱和忠诚,热情歌颂了共产党员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交代斗争环境,引出主要人物 ②高潮
任务探究一 情节曲折,结构严谨
——分析小说的情节
[任务导引]
《党费》选取了一筐咸菜作为特殊的党费,并以之为主线贯串全篇,展开了一系列动人的情节,细腻地刻画了黄新的性格和形象特征,这种艺术构思是新颖、独特的。
[任务设计]
1.小说中黄新带领群众择菜叶子的情节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着意描绘择菜叶子的细节,通过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地下党员的机警和对革命的热情,这一细节描写,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2.这篇小说的结构有何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紧紧围绕缴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全篇结构严谨,没有冗笔,情节发展曲折变化,人物和事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
任务探究二 一片丹心忠于党
——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任务导引]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便于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以回忆的方式展开故事,凸显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和回味。小说集中描写了“我”和黄新两次会面的情况,而黄新的形象,就是通过“我”所观察到的一幅幅动人的场景而展现出来的。
[任务设计]
3.小说中的黄新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做事干练,有高度的警惕性。“我”潜入村子接上关系后,她对择菜群众的疏散,对窝棚破洞的交代。②关怀同志。给“我”窝头咸菜,用宝贵的生命掩护“我”。③忠诚于党。愉快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临别时拿出两块银洋缴党费,为保护党组织牺牲生命。④崇高的人性美。对女儿的哄词,临被抓走时抱起孩子亲了亲,表明她同志情胜于母女情的革命理智。
4.作者是怎样来刻画女共产党员黄新的形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过“我”与黄新的两次接触,围绕缴党费所发生的事件,塑造了黄新这样一个坚持敌后斗争,勇敢机智,对党一片忠诚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作者把主人公放置在敌与我、血与火的尖锐矛盾和生死对立中加以刻画,从阶级情与母女情的理智抉择中凸现其对党对革命的一颗红心。人物性格发展貌似平面单线条,而实际上已呈现出丰满厚实的立体状。
任务探究三 细微之处显精神
——分析小说的细节描写
[任务导引]
《党费》善于设计精彩的细节,这些细节描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情节,凸显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任务设计]
5.《党费》中的细节描写别具匠心,请找出相关段落并加以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艰难的岁月里,白色恐怖笼罩苏区,地下党员黄新带领着乡亲们择菜叶子腌咸菜。小窝棚里挤挤巴巴坐着三个人,围着一大篮青菜,头也不抬地在择菜叶子,态度那么从容、认真。当联络员接上暗号,黄新机智地接待来人,又镇静地嘱咐其他几个人。择菜叶子的细节,运用了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地下党员的机警,对革命的热情。这一细节又为下文情节发展做了铺垫。②联络员传达指示后要归队了,黄新又从衣裳里子里掏出纸包,拿出党证,取出夹在党证里的两块银洋缴党费。在困危的境遇中,她仍不忘用丈夫出征留下的银洋缴党费。家里那样困窘,孩子是那样瘦小,黄新未动用银洋,为革命甘愿忍受着生活的艰难。掏银洋的细节描写表现了黄新对革命工作百折不挠、忠心耿耿的精神美。针对实际情况,黄新意识到用银洋买盐腌咸菜更实用。缴实用的东西作党费,这样又为下文黄新壮烈牺牲伏下了引线。③屋里地上摆着好几堆腌好的各种各样的咸菜,黄新忙着整理,并放进筐里。黄新用银洋买盐与几个党员凑合着腌了这些咸菜,作为党费,让联络员送到山上去。敌人闻讯而来,满屋乱翻,那一篮子咸菜终于暴露,联络员将面临危险。在生与死的考验中,黄新把生的希望留给战友,毅然挺身而出,掩护了自己的战友。关键时刻,还拉长声音语义双关叮嘱战友要沉着,要顾全大局,完成党的任务,最后从容赴难。烈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向党缴上最后一次党费。这一细节描写动人心弦,生动地表现了黄新纯正无私的高尚情操和无产阶级英雄本色。
PAGE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