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进阶2任务 学案(含答案)(5份打包)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_2022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第4单元进阶2任务 学案(含答案)(5份打包)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29 22:35:47

文档简介

任务1
探究戏剧的形象价值
?活动 探究娜拉“出走”的意义
1.《玩偶之家》最出人意料的也最让人引发感慨而难以忘怀的就是那“砰”的一声关门声,结束了全剧,也震慑了当时的欧洲舞台,震慑了无数个虚伪的“玩偶之家”。请谈一谈娜拉这一人物形象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娜拉这一形象具有现实和文学两方面的价值:①娜拉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女性,她性格中单纯善良、热情活泼的一面在一定意义上让她始终处于玩偶地位,而性格中追求真理、勇敢坚强的一面让她觉醒,做好了走出玩偶之家的准备。娜拉形象中表现出了女性应该具有独立人格和敢于实践的精神,她的出走鼓舞了当时众多失去个性自由的女性,毅然从家庭突围而出另寻人生道路的大胆举动。②易卜生通过娜拉这一形象告诉我们,女性个人悲剧的原因不是命运的作弄或自身的缺点,而是束缚人们个性发展的思想;人也不是玩偶,人应有人的价值,这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呼唤。在妇女解放道路的探索中,易卜生通过娜拉这一形象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2.娜拉因追求个性解放而离家出走,自己的孩子会怎样似乎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这是不是没有责任感的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不是。根据原文“我知道现在照管他们的人比我强得多。照我现在这样子,我对他们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可以看出“孩子”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3.关于娜拉出走后会怎样,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讨论。鲁迅先生曾就此做过一个演讲,他认为娜拉最后不是堕落,就是回来。你是否赞同鲁迅先生的看法?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不认同。①社会为娜拉出走以争取独立和人权提供了良好的环境。②娜拉具备出走后走向自立和成功的主观条件。③娜拉周围有可以学习和借鉴的榜样。(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PAGE
-
1
-任务2
体味诗歌的意象和艺术
?活动1 体味意象特征
1.结合四首诗歌内容,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作品
主要意象
意象特征
《迷娘》(之一)
《致大海》
《自己之歌》(节选)
《树和天空》
[答案] 
作品
主要意象
意象特征
《迷娘》(之一)
迷娘
具有返回故国的热望和决心
《致大海》
大海
自由奔放,雄浑苍茫,具有狂放不羁的精神力量
《自己之歌》(节选)
自己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树和天空》

对崇高目标不懈追求
?活动2 赏析艺术之美
2.《迷娘》(之一)一诗创作于1783年11月以前,后收入歌德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第一部《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中,作为小说人物迷娘歌唱的插曲。这支曲子是歌德迷娘歌曲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著名作曲家曾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其中以舒伯特的曲子最为有名。那么,这首诗魅力何在,竟然使这么多大作曲家为之谱曲?请结合你自己的理解,说一说这首诗美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是意象之美。诗歌所用的意象都是迷娘故国意大利的优美景物,这些景物的优美主要是通过柠檬花、橙子、蓝天、宜人的和风、静立的桃金娘、高昂的月桂来体现的。这些意象的选择具有意大利景物的典型性特征,诗人在这里融进人物对故乡的浓郁的思念之情,使这些景物都成了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
二是美在反复艺术。“你可知道那……”的反复咏唱,就把迷娘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加深沉绵长而又强烈难抑。“前往,前往”,又是催促又是呼唤,把这种无法自抑的感情推向极致。叫谁前往?这人既可以是恋人,也可以是朋友,还可以是亲人。“我愿跟随你”,既表达迷娘返回故国的热望和决心,又表达她对对方的鼓励和支持。这种对祖国的强烈的思念之情催人泪下,自然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
3.特朗斯特罗姆说:“诗是对事物的感受,不是再认识,而是幻想。”他的《树和天空》就体现了他的这一看法,请予以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首诗的第一节写道:“一棵树在雨中走动。”第二节又写道:“树停下脚步。”在人们的认识中,树显然是不会走动的,所以说树在走动,树停下脚步,是不符合人们的认知的;作者这样写,是想通过自己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树从雨水中汲取力量,然后又匆匆前行;这里的“走”其实指的是追求某种崇高的目标。诗人努力去捕捉现实生活中看似细微平常的感觉并加以提炼,营造出自己独特的意象世界,给人以新奇的艺术享受。
PAGE
-
1
-任务3
学习戏剧及诗歌的写作技巧
?活动1 学习“突转法”的写法
1.《玩偶之家》共三幕,前两幕对情节做了足够的渲染与铺陈,通过娜拉的独白和林丹太太、阮克医生、柯洛克斯泰的对话将这一中产阶级家庭所发生的故事做了“暗场”处理。
“突转”出现在第二幕,柯洛克斯泰的那封信是关键点,剧情由此发生“突转”,这“突转”是由前面情节的结构中产生出来的,娜拉为丈夫的疗养费用不得不假借父亲的名义向柯洛克斯泰借债,为日后的矛盾冲突埋下了伏笔,后来荣升为银行经理的海尔茂要裁掉柯洛克斯泰,走投无路的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职位只好拿借据要挟娜拉。第三幕中,当海尔茂终于看到信并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他一番劈头盖脸的怒骂让娜拉“发现”了丈夫对自己的所谓的“爱”,“发现”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不过是一个“玩偶”。这一“发现”正是通过前面一系列可然律的事件、由情节本身所产生的,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一切‘发现’中最好的是从情节本身产生的、通过合乎可然律的事件而引起观众的惊奇的‘发现’”,“突转”和“发现”促使了娜拉的觉醒,引出了娜拉对“玩偶之家”的出走这一“复杂的行动”。
在横线处为下面的故事写一段100字左右的结尾。
尴尬瞬间
我对已搬来一星期却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邻居很是好奇,总想一睹“芳容”。终于有一天,隔壁传来开门的声音。机不可失,赶忙打开门一看,哇,好一位秀发披肩清纯美丽的现代淑女!当我正上上下下“饱餐秀色”时,一声河东狮吼:“见鬼,瞅什么瞅,没见过人哪?”唬得我心里直发毛,灰溜溜地关了门。
一天,我正要下楼,楼下传来了脚步声。糟糕,
“见鬼”来了,真是冤家路窄。……
无奈,只好昂首阔步视而不见,下楼梯如履平地,一脚踏了三个台阶,结果可想而知——让“见鬼”笑了个够。而由于自己“光荣负伤”在床上趴了好几日,恨恨发誓与“见鬼”势不两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啊?!
[答案] 几天后,忽有人敲门,一看,是“见鬼”,
“你的腿怎么样了?”满脸灿烂的笑容和关切的神情让我如坠千里迷雾,又受宠若惊。“没,没事儿。”“那你可以帮我抬煤气罐吗?”
巧用“突转法”,文章起波澜
所谓“突转法”,是指记叙事件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吸引到这个方向发展的一种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达到顶点时,事情的发展方向突然发生转折,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将读者对事件意义的理解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种转变,或表现为喜事突然变成悲事,或表现为人物从顺境突然转为逆境,完全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反之亦然。关键在于突转之前要选取与中心命意相反的事层层铺垫,步步烘托,再一下子倒转,使结尾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如:一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下:
“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接着又写道“九天仙女下凡尘”,于是满场喝彩;又写道“儿孙个个都是贼”,子孙们惊怒;最后题曰“偷得寿桃献至亲”,众人拍手叫好。短短四句,跌宕生姿,起起伏伏,吊足胃口。
运用“突转法”要注意:
(1)情节的“突转”要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起伏变化,不能违背客观情理;
(2)要交代清楚“突转”的主观和客观、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原因,否则读者会“一头雾水”。
?活动2 学习“第一人称”的写法
2.《自己之歌》(节选)第一节中的
“我”只是万物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同的是“我”具有支配外物的能力。第二节中的“我”是万物中的一员,但是“我”拥有对自然万物的支配权,可以离开他们,又可以将万物召来。
生活中有着很多美好的感动人的瞬间,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请采撷记忆之河中的一朵浪花,运用第一人称写一个三、四百字左右的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讨厌起父亲来,讨厌他满嘴烟味,讨厌他的黄牙;讨厌他背个草篓到学校找我,还从窗外傻傻地盯着我看;我还讨厌他没有本事,只知侍弄几亩薄地,连我的学费也没能赚回。我和父亲逐渐隔膜了,在被我吼了几次后,父亲不再打着赤脚去学校看我,不再唠叨着让我好好学习。他保持沉默,而打破沉默的唯一方式就是吹笛,如怨如诉,而在我看来,这又成了他不务正业的标志。
我要到外地上学去了。离去的前一天晚上,我走上那条熟悉的小路,感觉到一丝眷恋与不舍,路像是月光在地上划过的痕,也划过我的心。几年时间里,我未回过一次家。母亲在电话里告诉我,我走后,父亲整日像掉了魂似的,茶饭不思,只知去河边吹笛子。最终,我应母亲的请求回到了家。到家里已是夜晚,月刚升起,当我怀着无尽的思绪在小路上行走时,遇到了等我的父亲。我忽地一下子哭出来,紧紧抱住了他——我的父亲。我请求父亲给我吹笛,他答应了。哽咽的笛声又在耳畔响起,回荡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勾起我曾经的回忆。我感觉到父亲眷眷的爱子之情,感到愧对父亲的笛声,父亲爱我,爱着自己的儿子。他为我吹了十八年的笛子,而我此刻才发现它和我的心竟产生如此强烈的共鸣。
路很美,很美,是月划过的痕。月是路的魂,父亲的笛声是我的心魂!
运用第一人称写作的方法
在记叙、抒情一类文章中,叙述人以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出现,以“我”自称的即第一人称。第一人称是一种直接表达的方式,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述的都像是作者亲身的经历或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事情。运用第一人称写作的好处是:
(1)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进入‘我’这个角色。
(2)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地心理描写。
(3)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更生动形象,使读者能更具体得体会作者的心情。
(4)通过对我的详细描写,来唤醒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5)使故事情节叙述杂而不乱,情感更加动人。文中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或作品中的虚构人物;也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发生种种关系,并对人物/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这种叙述方式常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但笔触所至,只能限制在“我”所经历或耳闻目见的范围之内。
?活动3 学习“想象”手法的运用
3.《树和天空》这样一首只有八行的短诗,却运用丰富的想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有着植物的魔幻力、灵魂的丰富性以及音乐的魅力。留给了我们巨大的思索和想象空间。
请以“假如……”为题,写一个300字左右的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想把小孩那纯真无瑕的记忆移植到我的记忆中,尽情享受那没有痛苦,没有郁闷,没有纠结的快乐生活的记忆……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想把那道“残阳”给亲人留下的悲痛记忆移植到我的记忆中,让我独自一人去承受痛苦。我相信:坚强的心灵可以抵挡一切。我想看到的:只不过是家人能够开心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想把诗人的记忆移植到我的记忆中:领略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攀登泰山极顶,感受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阔。欣赏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享受江南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秀丽景色。感受苏轼那“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俗与豁达……
如何运用想象手法
写诗需要想象,作文同样也需要运用想象手法。所谓想象作文,就是作者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借助想象的翅膀,超越生活实际构思出从未见过的或者根本不曾出现过的生活图景,并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文章。秦牧说过:“想象是一副能使思维飞翔起来的翅膀”,写好想象作文,对于开阔视野、丰富思维、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1)想象要合理。写想象作文要以现实生活为依据,要合乎情理,不能胡编乱造。现实生活是孕育美丽的幻想和美好愿望的土壤,离开现实生活的想象就会变成空想,变成胡思乱想。
(2)想象要美。好的想象作文必须有一个“美好”的中心。无论是颂扬真、善、美,还是抨击假、恶、丑,都要对人们进行健康的、积极的思想宣传,或对读者起到启示、教育的作用,或给人展示一种美好的前景,让人充满幸福的期盼。
(3)想象要具体。写想象作文应和写记叙文一样,在写法上也要写“实”,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即用现实生活记叙文的方法去写未来的生活,让人读了有身临其境之感。写想象作文也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表达,章法结构的组织,使人读起来能感到文通字顺,条理清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写想象作文的关键就是要开动脑筋,大胆设想,想象出新颖奇妙而又意味深长的故事来。当然,这些都应该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想象,都是合乎情理的想象,而决不是胡思乱想。
PAGE
-
3
-任务4
写作训练:学写申论
阅读下面的材料,提炼观点,围绕“文化走出去”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1
000字的申论。要求立意明确,有思想性;在90分钟之内完成。
“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讲好中国故事是外宣工作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基本途径。从毛泽东同志向美国记者斯诺、史沫特莱等人讲述“延安故事”,到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讲故事介绍中国道路和共建美好世界的理念主张,善于通过故事传播理念、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今天,中国故事最精彩的主题,是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管用。我们要围绕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主动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同时,要采用外国人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体系和表述方式生动鲜活地讲,贴近中国实际、贴近国际关切、贴近国外受众入情入理地讲,平等待人、虚怀若谷、真诚亲和地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做好外宣工作,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既要宣介优秀传统文化,也要传播优秀当代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不能停留在舞个狮子、包个饺子、耍套功夫上,不能满足于向国外提供一些表层的文化符号上,关键是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同时,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不能厚古薄今,更要注重展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当代中国人的精彩生活,推动反映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文艺精品、文化成果走向海外,既要入乡随俗又要入情入理,努力进入主流市场,影响主流人群。
(摘编自《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重要讲话精神》,2018年
9月2日《人民日报》)
【范文借鉴】
佳作赏读
亮点评析
中国文化走出去关键在创新一考生①近年来,文化“走出去”正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有效途径。随着对外文化贸易发展加快,中外文化合作方兴未艾,一些文化企业在海外落户。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伦敦中国文化年、纽约中国文化游、“感知中国”等活动把中国文化带到国外民众中间,产生了积极反响。②但我们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还不是一个文化强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还处在较低水平,在文化产品的输出和进口方面,我们还存在较大的“逆差”和“赤字”。而在这背后,更重要的是话语权和影响力的缺失,是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③在一定意义上说,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要体现为软实力的较量。中国文化产品要走出去,必须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隔阂等方面的难题。因此,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创新中国文化走出去模式。④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向世界提供具有吸引力、感召力的“中国创造”文化产品。中国创造要实现“中国元素,国际制作;中国故事,国际表述”,促进中国文化产品国际化。具体来讲: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破除旧的思维方式和传统观念,适应国外的文化需求,对文化内容和形式大胆创新,注入新的基因,增强中国文化的吸引力与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不断提高文化传播能力,将高科技手段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用有亲和力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方式讲好“文化故事”和“中国故事”。⑤中国文化走出去,要传播中国的价值观,让世界人民真正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有这样,世界人民才能正确、客观地理解中国和中国对外战略与政策。因此,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应把这些中国文化精神贯穿其中,把中华文化的美妙用最好的方法告诉全世界,增强世界人民对生活幸福的体验,为世界文化提供更具生命力的价值选择。⑥中国文化走出去,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精品。实施品牌战略才能高水平地使中国文化走出去,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制作出更好更多的创意产销自主品牌。积极发挥文化精品工程的示范作用和国家艺术基金的引导作用,推出一批深受群众喜爱、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发挥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的导向作用,推出一批艺术学科理论研究和当代文化发展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净化网络文化市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改进现行文艺评奖办法,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批评。⑦总之,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不能简单地固守传统,也不能妄自菲薄,而是要与时俱进,让中国文化汲取世界先进文化精髓,博采众长,让中国文化开出创新之花,结出丰硕之果。
(1)题目即作者的观点,能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2)第②段作者敢于面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指出在文化方面我们面临的挑战。(3)第③段作者以“因此”收束,提出“必须以创新的精神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创新中国文化走出去模式”的观点。(4)第④⑤⑥段以并列的结构形式,每段提出一个分论点,然后加以论述,条理清晰。(5)第⑥段着重分析如何“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精品”,作者思路严谨,语言逻辑性较强。(6)最后一段总结观点,回扣题目和开头,起到升华主旨的作用。
【总评】 这篇申论先摆出当前存在的问题,然后引出中心议题“中国文化走出去关键在创新”;整体思路上采取“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中心部分设置小分论点,从不同角度谈论“创新”的重要意义,最后自然收束,强化观点。作者立意高远,分析高屋建瓴,充分运用理证法展开分析,语言逻辑性较强,是一篇上乘的申论文。
如何写好申论
申论写作,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涵盖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一般性议论文所不同的是,其往往立足特定的立场(行政角度),通过对题目、给定资料的分析,进而提出核心观点,并将其论证清楚。一篇完整的申论文章,涵盖标题、开篇、分论点、分论点论证及结尾。
一、申论写作“三步走”
1.树立靶子,确定“写什么”
文章写作知道“写什么”是前提,只有定了靶子,找准了写作的方向,才能完成一篇符合命题人需求的文章。议论文有基本的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论点就相当于一篇申论议论文的靶子,所以确定文章的立意即总分论点就是确定靶子。
2.明确思路,了解“怎么写”
散文中常说形散神不散,意指文章应形成一个体系,议论文就更应该如此,既需要体现整体的逻辑思路,也需要体现出局部的逻辑思路。从整体来说按照基本思路“总—分—总”的思路框架构建,从局部来说也是按照“论点—分析—总结”。
3.把握技巧,学会“写得好”
在把握基本写作思路架构的基础上,如果想要文章获得更好的分值,则需要花点心思,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排比、引言、比喻等方式增加吸引力和亮点,可以通过道理论证(政策分析、名言分析、原理效应分析等)和举例论证(材料案例、社会热点、经典故事、自身经历等)搭配使用,让文章更为灵动。
二、申论写作“三大实用技巧”
1.以政府思维思考话题
文章写作最忌讳就事论事,毫无深度。文章写作的本质就是针对一个具有时效性的社会热点话题让考生展开思考并叙述,一方面考查书写能力,但另一方面更考查大家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在考场中思考更加符合考官思想的文章往往容易获得高分。所以,在确定文章写作方向时可以尽可能地透过现象看本质,认识到题目的核心含义,多思考精神品质方向,结合社会热点与政府工作有方向性地作答即可,切忌就事论事。
2.以黄金比例凸显完美结构
早在元代,文人乔梦符就曾指出文章写作需“凤头、猪肚、豹尾”。其中“凤头”强调开头需开门见山,不拖泥带水,篇幅需简短,万万不能有大篇幅书写开头可以博得阅卷老师青睐的错误思想,议论文重点在于中间议论,开头冗长只会让阅卷老师留下考生文章过于拖沓的不良印象。“猪肚”便指文章中间论证部分需要像猪肚一样充实,以800至1
000字作文为例,三个分论点各250字左右为宜,少陈述多议论。豹尾虽然不夸张但是却有力保持身体平衡,文章结尾也是如此。文章结尾需要在100字左右的篇幅收束全文,以简洁的语言回顾文章核心内容,响亮有力,发人深省,回味无穷。两头小中间大,议论多叙述少,整篇文章呈现完美“身材”才是阅卷老师更加喜欢的写作结构。
3.打牢根基,以高分案例充实话题
无话可写,是大多考生在写作时最直接的感受,以大段的空话套话进行无意义的填充往往得不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而积累一些必要的案例则是最有效的提升方法。一是案例选择需注意时效性,尽量选择当代热点案例,以体现自身的知识积累。二是案例选择需注意表述的完整性,在书写案例时,可以按照“主体、处境、做法、结果”四要素进行书写,以保证案例描写的完整性与论证性。三是案例积累要考虑全面性,因为考试多以文化、社会、生态为主要考察方向,所以考生在平常训练时注意多多围绕以上方向有侧重点的积累。
三、申论写作“两大核心方法”
1.例证法
(1)是什么:用例子论证,例子可选社会热点案例、经典典故案例、自身经历等呈现。
(2)为什么:之所以选择用案例论证分论点,一是命题所给材料本身就具有典型性,可以多借鉴材料本身的素材去论证;二是有内容写,考生写起来逻辑相对会比较清晰,内容整体也会比较充实。
(3)怎么用:①选例的来源:例子的选择既可以选择材料中的,又可以选择材料外的,二者结合最佳。
②选例的依据:例子不分好坏,很多考生觉得自己的例子太过俗套,其实不然。只要依据分论点去论证,论证的内容哪怕是众所周知的也能论证得有效。
③选例的数量:如果选用一个例子,最好选择材料外的,可按照“主体+处境+做法+结果”的形式去呈现;如果选用两个例子,便可将材料中与材料外的例子结合,正反对比呈现,或者两正、两反加强论证力度;如果选用三个例子,可采用排比的句式,凸显出案例的共性。
④论证思路:呈现一个完整的分论点时,可以先写一个段旨句,即分论点。其后可以紧跟一个过渡句,主要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用名言警句、政策报告或者一些背景性的话、分论点核心关键词的内涵等去呈现。接着进行案例的描述,案例的数量无论选择几个,论证的字数在80~140字之间最佳。案例之后可进行案例的分析,此处以启示分析为主,从案例中得到与分论点挂钩的启示。最后,可以用分论点同义替换的句子或者适当展开谈对策的方式回扣分论点。所以,用例证法呈现完整的一个分论点时,可以包含五个部分的内容,“段旨句+过渡句+案例描述+案例分析+回扣分论点”。
2.理证法
(1)是什么:用道理论证,道理可用原因、影响、名言、政策、原理效应等呈现。
(2)为什么:相较例证法而言,理证法更能体现考生的逻辑性,对于现象剖析的深刻度。若论证清晰、有效,也能取得不错的分数。在众多理证法中,考生对原因和影响分析最容易把握,二者也可相互结合运用。其呈现出的分论点论证较为充实,以下将做重点讲解。
(3)怎么用:①原因分析:是一个由果推因的过程。完整的原因分析论证思路:分论点+过渡句+现象+原因分析+回扣分论点。
②影响分析:是一个由因推果的过程。完整的影响分析论证思路:分论点+过渡句+现象+影响分析+回扣分论点。
一、片段练习
1.【申论材料】
日前,一则文章经公号推送,迅速在各大网站传播。文章标题极扯眼球:《科学发现蒲公英根可在48小时内杀死98%癌细胞》。记者核实后发现,细节、条件上均有谬误。在国外研究网站上,标明“蒲公英根部提取物对黑色素瘤、白血病、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有消杀作用,但在人体的试验效果尚不明显”。而用研究者本人的话说,“我敢打包票,这是从我的论文上抄的。但很不幸,抄得并不准”。
肥皂剧里“一棵包治百病的板蓝根”,终于在微信公号里有了活生生的镜像:它们都是“根字辈”的,都有着开挂一样的神奇经验值,都能成全或抚慰人类对健康的渴慕、对疾病的恐惧。
越“吹”越远的蒲公英根,让人联想起微信上最近的花式爆款谣言:民生类的,是河北107小时救援。有传言称男童家属在医院闹事,又是打司机、又是天价索赔。一些医疗自媒体指责男童家属“医闹”,甚至用上了“人不能无耻到这个地步”等痛斥。真相呢,不过是对其家属赤裸裸的二次伤害而已。时政类的,是有关美国大选的政治献金。阿里巴巴等企业第N次卷入铺天盖地的谣言里。辟谣,说你欲盖弥彰;不辟谣,说你心里有鬼。弄得阿里巴巴只能哭笑不得地发布声明,“在真正找到谣言的根子之前,即使知道没有用,我们也只能,再一次辟谣……”。正如一些网友认为,这些不实的虚假信息不仅会造成恐慌,扰乱社会秩序,也有可能会对舆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当年的微博也好,如今的微信也罢,技术本无原罪、信息亦无立场。真正的问题,还在于行业治理与职能监管。理论上说,指望微信自身“净谣”,进而完美地独善其身,虽然是社会责任层面的要求,却也不可太过天真。最关键的,还是法治逻辑。如果谣言总是靠孱弱的辟谣来制止,制造和传播谣言的始作俑者总是躲在背后闷声发财或墙头看戏,伤害的就不仅是“眼下的苟且”,还有秩序与信仰的“诗与远方”。
阅读给定资料,谈谈你对网络谣言的看法。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深刻,条理清晰,不超过3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示例】 在事实不清的情况下,散布违背常识和情理的谣言,不仅会对当事人造成伤害,甚至会造成社会危害,也有可能会对舆论环境造成不良影响。而网络谣言的大肆传播,原因主要在于:一、谣言传播者利用人们对不合情理司法行为的情绪,不加求证,轻率发文,故意混淆事实,人为制造矛盾;二、信息爆炸的时代,民众对猎奇新闻存在好奇心理,任何反常识的新闻都能得到有效传播;三、行业治理力度不够,职能监管缺失。因此,要及时制止网络谣言,不仅需要民众保持清醒,做理性网民,基于常识和情理等标准对事物进行理性判断,也需要新闻媒体切实履行自身职责,新闻报道要有对事实的调查和求证,更需用法治的刚性手段加大惩处力度,提高法律的威慑力度。
二、整篇训练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日前,世界知名未来学家、《连线》杂志创始主编、被看作是“网络文化”的发言人和观察者的凯文·凯利接受了采访,其间,凯利围绕着自己的《科技想要什么》等在技术思想领域的重要著作,回答了“新技术”与“人性”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现摘要整理如下:
A.在《科技想要什么》中我想表达的是,我对技术本质的疑虑以及人与技术的矛盾关系。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的技术诞生,但我们还没有理论和框架,让我们来理解科技面对的是什么。我们一直在发展科技,但我们是否要考虑:我们会不会有一天被科技征服?科技是宇宙的一部分吗?它是好的那部分吗?我们是该限制它还是要发展它?
B.正如哲学家海德格尔对于技术的批判理论所描述的那样:这种貌似宿命的技术现实,本质上是人所无法控制的,但获得拯救的机会也恰在于此:“救赎即植根发育于技术的本质之中。”技术元素向共生性发展,这种发展也推动我们去追逐一个古老的梦想:在最大限度发挥个人自主性的同时,使集体的能力最大化。
C.技术是进化的延伸,就像进化是宇宙的延伸那样,我们会认为技术对生命是一种挑战,但事实上科技也是一种生命。技术也有像进化一样的历程,毕竟技术对宇宙、对生命都有积极的好处。技术具有生命的普遍特征,理解了技术的理论也就能理解进化论。
D.技术元素的确准备操纵物质,包括人类,重组各种内部结构,但是技术将为其注入感知能力和情感,注入更多“非工具性”的东西。我认为我们应该培养科技的感情。目前科技还不具备感情,但我认为今后我们会赋予科技感情。“科技的生命化”,已成为现实世界无法根除的特征。科技将具备人性。
E.科技是一种“新文化”,或者说,“科技是第三种文化”,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可以直接和大众进行对话,而不是通过人文知识分子。传统知识分子所占领的媒体一直控制着舆论方向——他们说:“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今天,倡导“科技是第三种文化”的思想家们却更倾向于绕过中间人,致力于用关注知识的读者们能够理解的形式,向公众传达他们最深邃的思想。
F.在过去二十年,互联网给人类的生活和知识带来方便。而现在,是另一个起点。而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之前的所有成果都是今天的基础,我想激励年轻人现在就是创造新事物最好的时代,不仅是互联网,对所有领域来说,现在都是创造新事物的最好时代,创造新事物,离不开技术创新。我在《科技想要什么》一书中,特别强调一句话:科技想要的,就是人类想要的。
给定资料中画横线句子写着:“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历史和现实,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参考结合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
000字左右。
【写作指导】 本篇写作主要围绕“人文精彩和科学呆板”展开,具体内容如下:
(1)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
根据前后的语言环境,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文是精彩的,科学其实不是呆板的。”科学要精彩必须要具有“人文”(人性化)。
(2)联系历史和现实
对观点的理解要深刻,对“科技要精彩要具备人文”的论证旁征博引,不可一味讲道理。
(3)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文章观点从材料中来,但是论证的事例一定不能是材料中的,要有自己的真实感受、体会。
以上三点限定了写作的论点,谋篇布局的结构,文章表达的思想性,同时也是本篇写作的基本要求。
【佳作展台】
还原科学的精彩才能迎来真正的科学昌明
一考生
如果你对一个毫无审美情趣的科学匠人说“我的忧愁像漆黑的夜晚,浓得化不开”,他一定觉得你不通逻辑、不可理喻,然而这样的比喻在文学上却是司空见惯的,倘若不这样类比,文学的趣味恰恰会降低很多。从科学的逻辑上来说,“异类不比”,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性公理,而从文艺的角度来看,异类之比却能比出绝妙的审美意境。从上述分析来看,确实正应了那句话——人文是精彩的,科学是呆板的。科学的呆板来自其求真的天然属性,在科学的世界里容不得半点含糊,严格的逻辑性界定清楚了科学的边界——世界原本客观,人类当然要以客观的态度和方式去面对它。
然而,真正面对物质世界的,始终还是人自身,科学充其量只应扮演中介性的工具角色。人类所需要的终究还是“精彩”,而非“呆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科学原本也该是精彩的,呆板的科学只是其主要属性,甚至是次要属性。当医生把人体单纯看作一个物体而以所谓“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当核物理学家只服从于核弹的杀伤等级、当生物学家跃跃欲试于克隆出完整的人时,科学的呆板甚至显得有点可怕,因此,科学的“精彩”已经不单纯是科学所具备的修饰,而成了科学发展的必需,否则,当科学沿着自身演进的逻辑阔步前进而将“呆板”进行到底时,可能也就是科学终结之日。而何时能彻底还原科学原本的“精彩”之日,也就是科学真正昌明之时。
科学的精彩需要为其注入人文的色彩,科学的发展需要人文的护佑。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自由,科学只是人在面对自然世界以寻求自由的工具,因而本质上科学就该是人文性的。在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坚持人性的标准和底线,正如法国科学家巴斯德所言:“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其实就是揭示了科学具有人性底线的一个方面。科学研究不仅要追求真,要尊重自然的规律,更要追求美和善,也要尊重社会的规矩和审美取向。
科学的精彩还需要通俗地传达。科学不应该是象牙塔里的思维游戏,其工具属性决定了它要走向大众。科学家在向大众传达科学的成果时,要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形式,剥去术语和名词为科学带上的冷艳面具,让科学变得可亲近、有温度、走入寻常百姓家。只有这样,科学才能真正赢得普罗大众的广泛共鸣,获取最为宽广的群众基础。
时至今日,人类的异化已十分深刻,不得不说,在这其中科学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手机低头族”无处不在、转基因争议日甚一日、中医存废众说纷纭,甚至“文科生”成为一个轻贬义词的今天,讨论科学的“精彩”问题显得正合时宜,而这或许正是当今社会诸多重要问题能够得以破解的希望所在吧。
【点评】 本文在分析所给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接着提出“科学原本也该是精彩的”这一看法,继而着重分析怎样才能做到科学的精彩,最后总结全文,升华主旨。全文层层深入,逐层递进,思维严密,说理透彻。在论证过程中,运用具体事例说明观点,分析精准,观点鲜明。
PAGE
-
9
-进阶3
单元主题群文阅读
丰富的心灵,深情的呼唤
阅读导引文学是一座绚丽的百花园,春天来临时,园中百花斗艳,万紫千红,芬芳浓郁。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着其独特的文学样式。他们的文学宝库中,有数不清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在诉说着民族的喜怒哀乐,在畅谈着国家的兴衰荣辱,在展望着美好的未来……也在从心灵的深处喷发出深情的呼唤……各个国家和民族,在不同的时期,也有着异彩纷呈的社会文化。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感受不同的社会文化,感受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开阔文化视野,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从而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你看,年轻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携手走来,向你倾诉着自己的爱情与不幸;猥琐的阿巴贡走来,用阴险的眼神审视着你,贪婪地摆弄着手里的金币;青春的普希金走来,我们仿佛感受到他那颗跳动着的火热的心,倾听他对革命的第一次爱的表白;深邃的歌德走来,手里拿着那支孱弱的蔷薇,但悲惨的命运,摧不垮它坚强的意志,我们看到的是一树怒放的生命!
篇目
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
莎士比亚
第二幕 第二场 维洛那。凯普莱特家的花园。
(罗密欧上)
罗密欧 没有受过伤的才会讥笑别人身上的创痕。(朱丽叶自上方窗户中出现)轻声!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赶走那妒忌的月亮,她因为她的女弟子比她美得多,已经气得面色惨白了。既然她这样妒忌着你,你不要忠于她吧;脱下她给你的这一身惨绿色的贞女的道服,它是只配给愚人穿的。那是我的意中人;啊!那是我的爱;唉,但愿她知道我在爱着她!她欲言又止,可是她的眼睛已经道出了她的心事。待我去回答她吧;不,我不要太卤莽,她不是对我说话。天上两颗最灿烂的星,因为有事他去,请求她的眼睛替代它们在空中闪耀。要是她的眼睛变成了天上的星,天上的星变成了她的眼睛,那便怎样呢?她脸上的光辉会掩盖了星星的明亮,正像灯光在朝阳下黯然失色一样;在天上的她的眼睛,会在太空中大放光明,使鸟儿误认为黑夜已经过去而唱出它们的歌声。瞧!她用纤手托住了脸,那姿态是多么美妙!啊,但愿我是那一只手上的手套,好让我亲一亲她脸上的香泽!
朱丽叶 唉!
罗密欧 她说话了。啊!再说下去吧,光明的天使!因为我在这夜色之中仰视着你,就像一个尘世的凡人,张大了出神的眼睛,瞻望着一个生着翅膀的天使,驾着白云缓缓地驰过了天空一样。
朱丽叶 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再姓凯普莱特了。
罗密欧 (旁白)我还是继续听下去呢,还是现在就对她说话?
朱丽叶 只有你的名字才是我的仇敌;你即使不姓蒙太古,仍然是这样的一个你。姓不姓蒙太古又有什么关系呢?它又不是手,又不是脚,又不是手臂,又不是脸,又不是身体上任何其他的部分。啊!换一个姓名吧!姓名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叫做玫瑰的这一种花,要是换了个名字,它的香味还是同样的芬芳;罗密欧要是换了别的名字,他的可爱的完美也决不会有丝毫改变。罗密欧,抛弃了你的名字吧;我愿意把我整个的心灵,赔偿你这一个身外的空名。
罗密欧 那么我就听你的话,你只要把我叫爱,我就重新受洗,重新命名;从今以后,永远不再叫罗密欧了。
朱丽叶 你是什么人,在黑夜里躲躲闪闪地偷听人家的话?
罗密欧 我没法告诉你我叫什么名字。敬爱的神明,我痛恨我自己的名字,因为它是你的仇敌;要是把它写在纸上,我一定把这几个字撕成粉碎。
朱丽叶 我的耳朵里还没有灌进从你嘴里吐出来的一百个字,可是我认识你的声音;你不是罗密欧,蒙太古家里的人吗?
罗密欧 不是,美人,要是你不喜欢这两个名字。
朱丽叶 告诉我,你怎么会到这儿来,为什么到这儿来?花园的墙这么高,是不容易爬上来的;要是我家里的人瞧见你在这儿,他们一定不让你活命。
罗密欧 我借着爱的轻翼飞过园墙,因为砖石的墙垣是不能把爱情阻隔的;爱情的力量所能够做到的事,它都会冒险尝试,所以我不怕你家里人的干涉。
朱丽叶 要是他们瞧见了你,一定会把你杀死的。
罗密欧 唉!你的眼睛比他们二十柄刀剑还厉害;只要你用温柔的眼光看着我,他们就不能伤害我的身体。
朱丽叶 我怎么也不愿让他们瞧见你在这儿。
罗密欧 朦胧的夜色可以替我遮过他们的眼睛。只要你爱我,就让他们瞧见我吧;与其因为得不到你的爱情而在这世上捱命,还不如在仇人的刀剑下丧生。
朱丽叶 谁叫你找到这儿来的?
罗密欧 爱情怂恿我探听出这一个地方;他替我出主意,我借给他眼睛。我不会操舟驾舵,可是倘使你在辽远辽远的海滨,我也会冒着风波寻访你这颗珍宝。
朱丽叶 幸亏黑夜替我罩上了一重面幕,否则为了我刚才被你听去的话,你一定可以看见我脸上羞愧的红晕。我真想遵守礼法,否认已经说过的言语,可是这些虚文俗礼,现在只好一切置之不顾了!你爱我吗?我知道你一定会说“是的”;我也一定会相信你的话;可是也许你起的誓只是一个谎,人家说,对于恋人们的寒盟背信,天神是一笑置之的。温柔的罗密欧啊!你要是真的爱我,就请你诚意告诉我;你要是嫌我太容易降心相从,我也会堆起怒容,装出倔强的神气,拒绝你的好意,好让你向我婉转求情,否则我是无论如何不会拒绝你的。俊秀的蒙太古啊,我真的太痴心了,所以也许你会觉得我的举动有点轻浮;可是相信我,朋友,总有一天你会知道我的忠心远胜过那些善于矜持作态的人。我必须承认,倘不是你乘我不备的时候偷听去了我的真情的表白,我一定会更加矜持一点的;所以原谅我吧,是黑夜泄漏了我心底的秘密,不要把我的允诺看做无耻的轻狂。
罗密欧 姑娘,凭着这一轮皎洁的月亮,它的银光涂染着这些果树的梢端,我发誓——
朱丽叶 啊!不要指着月亮起誓,它是变化无常的,每个月都有盈亏圆缺;你要是指着它起誓,也许你的爱情也会像它一样无常。
罗密欧 那么我指着什么起誓呢?
朱丽叶 不用起誓吧;或者要是你愿意的话,就凭着你优美的自身起誓,那是我所崇拜的偶像,我一定会相信你的。
罗密欧 要是我的出自深心的爱情——
朱丽叶 好,别起誓啦。我虽然喜欢你,却不喜欢今天晚上的密约;它太仓促、太轻率、太出人意外了,正像一闪电光,等不及人家开一声口,已经消隐了下去。好人,再会吧!这一朵爱的蓓蕾,靠着夏天的暖风的吹拂,也许会在我们下次相见的时候,开出鲜艳的花来。晚安,晚安!但愿恬静的安息同样降临到你我两人的心头!
罗密欧 啊!你就这样离我而去,不给我一点满足吗?
朱丽叶 你今夜还要什么满足呢?
罗密欧 你还没有把你的爱情的忠实的盟誓跟我交换。
朱丽叶 在你没有要求以前,我已经把我的爱给了你了;可是我倒愿意重新给你。
罗密欧 你要把它收回去吗?为什么呢,爱人?
朱丽叶 为了表示我的慷慨,我要把它重新给你。可是我只愿意要我已有的东西:我的慷慨像海一样浩渺,我的爱情也像海一样深沉;我给你的越多,我自己也越是富有,因为这两者都是没有穷尽的。(乳媪在内呼唤)我听见里面有人在叫;亲爱的,再会吧!——就来了,好奶妈!——亲爱的蒙太古,愿你不要负心。再等一会儿,我就会来的。(自上方下。)
罗密欧 幸福的,幸福的夜啊!我怕我只是在晚上做了一个梦,这样美满的事不会是真实的。(朱丽叶自上方重上。)
朱丽叶 亲爱的罗密欧,再说三句话,我们真的要再会了。要是你的爱情的确是光明正大,你的目的是在于婚姻,那么明天我会叫一个人到你的地方来,请你叫他带一个信给我,告诉我你愿意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举行婚礼;我就会把我的整个命运交托给你,把你当做我的主人,跟随你到天涯海角。
(有删改)
篇目
悭吝人(节选)
莫里哀
第二幕 第一场
(阿巴贡:剧中主人公。雅克师傅:阿巴贡的厨子和车夫。法赖尔:阿巴贡的女儿爱丽丝的情人)
雅克师傅 (旁白)稀罕事!


贡 说说看,你有好菜给我们吃吗?
雅克师傅 有,只要您有很多的钱给我。


贡 见鬼,老离不开钱!钱,钱,钱!他们就像没有别的话可讲。啊!他们挂在嘴边的,只有这个字:“钱。”老在说钱。这成了他们的口头禅:“钱。”


尔 对。阿巴贡、雅克,我约好了今天请人吃晚饭。
雅克师傅 说真的,管家先生,你把这个秘诀告诉我,把我这厨子差事接过去,我承情不浅。你在这家,好管闲事,成了一手抓。


贡 别闲扯啦。到底该怎么做?
雅克师傅 席面上有多少人?


贡 我们不是八个人,就是十个人。就做八个人的好了。有八个人吃的,也足够十个人了。


尔 当然。
雅克师傅 好吧!那就得开四份好汤,五道主菜。好汤……主菜……


贡 活见鬼哟!可以款待全城的人了。
雅克师傅 烤的东西……


贡 (拿手捂住他的嘴)哎呀!捣蛋鬼,你想吃掉我的全部家当。
雅克师傅 和烤的东西同时上的……


贡 (又拿手捂住雅克师傅的嘴)还有?


尔 (向雅克师傅)你打算把大家撑死啊?难道老爷请客,是要他们死塞活塞吗?你去念念卫生守则吧,问问医生,还有比吃多了对人害处更大的?


贡 说得对。


尔 大师傅,你和你那些同行要知道:一张饭桌,上多了菜,等于是一家黑店。把客人当作朋友看待,菜饭就该清淡些才好,一位古人说得好,“吃饭为了活着,不是活着为了吃饭”。


贡 对。(向雅克师傅)你听见了没有?(向法赖尔)这话是哪一位大人物说的?


尔 我现在想不起他的姓名。


贡 记着把这句话给我写下来,我要用金字刻在我饭厅的壁炉上。


尔 我一定写。至于晚饭,交给我办。我会安排妥当的。


贡 就你办吧。
雅克师傅 再好不过,我免去许多麻烦。


贡 就该配一些不对胃口的东西,不吃便罢,一吃就饱。好比肥肥的红烧羊肉啦,栗子肉馅的点心啦。


尔 一切有我,您放心好啦。


贡 现在,大师傅,要把我的马车擦干净。
雅克师傅 等一下,这话是对马车夫讲的。(他又穿上他的罩褂)您说……


贡 把我的马车擦干净,把马准备好,回头赶集去……
雅克师傅 老爷,您那些马呀,说真的,一步都走不动了。我不是说,它们累坏了,躺在槽头站不起来。可怜的牲口不是累坏了,那么说,不合实情。毛病出在您老叫它们挨饿,饿到后来,也就只有皮包骨头,马架子、马影子、马样子了。


贡 什么活儿也不干,说病就病。
雅克师傅 老爷,什么活儿也不干,就该挨饿吗?可怜的牲口,多干活儿,可是有的吃,对它们好多了。看见它们就多一口气了,我打心里难过;因为说到临了,我对我那些马有感情,看见它们受罪,就像自己受罪一样,我每天省下自己的口粮来喂它们。老爷,对生灵没有一点点怜惜,未免心肠也太狠了点儿。


贡 赶一趟集,又不是什么重活儿。
雅克师傅 老爷,不成,我狠不下这个心吆喝,它们那副可怜样子,我拿鞭子抽,要良心不安的。它们连自己都拖不动,您怎么好叫它们拖车?


尔 老爷,我约街坊毕伽底人吆车好了,再说,我们也需要他预备晚饭。
雅克师傅 也好。它们宁可死在旁人手中,也别死在我手中。


尔 大师傅真是高谈阔论的能人。
雅克师傅 管家先生真是水来土挡的好手。
(有删改)
篇目
致恰达耶夫
普希金
爱情、希望和平静的光荣,
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
就是青春的欢乐,
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
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
在残暴的政权的重压之下,
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
在倾听祖国的召唤。
我们忍受着期望的折磨,
等候那神圣的自由时光,
正像一个年轻的恋人
在等待那真诚的约会一样。
现在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
现在我们为了荣誉献身的心还没有死亡,
我的朋友,我们要把我们心灵的
美好的激情,都呈现给我们的祖邦!
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
就要上升,射出光芒,
俄罗斯从睡梦中苏醒,
在专制暴政的废墟上,
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
(有删改)
篇目
野蔷薇
歌 德
少年看到一朵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那样的娇嫩可爱而鲜艳,
急急忙忙走向前,
看得非常欢喜。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少年说:“我要来采你,
荒野的小蔷薇!”
蔷薇说:“我要刺你,
让你永不会忘记,
我不愿被你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野蛮的少年去采她,
荒野的小蔷薇;
蔷薇自卫去刺他,
她徒然含悲忍泪,
还是遭到采折。
蔷薇,蔷薇,红蔷薇,
荒野的小蔷薇。
(有删改)
博尔赫斯的“中国情结”
20世纪阿根廷作家豪尔赫·博尔赫斯的中国情结,一直被业内津津乐道。据统计,博尔赫斯在他的全集中37次提到了中国,中国文学、哲学元素也散见于他的小说创作中。日前,《博尔赫斯全集》
中文版第二辑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再度引发了圈内人士的探讨——向往东方国度的博尔赫斯,到底有着怎样的“中国情结”与“中国想象”?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博尔赫斯的作品在中国被不断译介、出版、阅读、借鉴,他被中国写作者视为“作家中的作家”,其迷宫般的叙述手法对我国先锋作家的写作有直接影响。博尔赫斯一生向往中国,他曾对中国学者黄志良说:“不去访问中国,我死不瞑目。长城我一定要去。我已经失明,但是能感受到。我要用手抚摸那些宏伟的砖石。”遗憾的是,直至1986年他逝世,这一夙愿也没能实现。在北京大学出版社推出的《边境之南:拉丁美洲文学汉译与中国当代文学》一书中,作者滕威谈到,博尔赫斯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博得中国作家的广泛共鸣,与他作品中的中式文化意象、东方元素是有一定关联的。
普鲁斯特:痛苦是
生命的必须
在普鲁斯特的世界里,当下是没有价值的。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他说,他挚爱的外婆死时自己无动于衷,而在她离开几个月之后,才真正感到痛苦难过万分。在普鲁斯特眼里,当下的经验只有在此时过后的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在头脑里首次被意识到。也就是说,个体的生命体验总是滞后于现实的时间,如果个体不经过漫长的遐想和回忆,那么这些生命体验也许永远将埋藏在他的心里,不复出现。正因此,普鲁斯特永远热衷于一种富于幻想的生活,他天生的多愁善感,以及骨子里的那股忧郁的气质,随时可能将他拖入孤独的境遇中。对于美的爱慕,对于肉欲的渴求,对于亲情和友谊的追忆,全都是在漫长的沉思冥想中完成。普鲁斯特说,情感的消释和遗忘,意味着一次死亡。因此,对于外婆的去世,对于女友的死亡,一旦在他心灵里获得感知,他就开始用刻意的偏执性的追忆,让自己怀念,让自己嫉妒,让自己懊悔,以抵抗随着时光的消逝带来的必然遗忘。因此,彻底的孤独,成了他情感发酵的密室。这一点,可以用来解释普鲁斯特的整个人生。
小说界“简约主义”的
大师——卡佛
“美国二十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小说家”和小说界“简约主义”的大师,是“继海明威之后美国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作家”。《伦敦时报》在他去世后称他为“美国的契诃夫”。
美国文坛上罕见的“艰难时世”的观察者和表达者,并被誉为“新小说”创始者。
对于卡佛的文字,村上春树这样评价:他的作品之中,处处隐藏着超越日常生活的奇妙意外,有着一种让人忍俊不禁的痛快幽默和刺痛人心的现实感。
他的作品多表现普通人被生活打得遍体鳞伤后的孤独与沉默。与其说他的文字是琐碎无趣的,不如说是细腻入微的。苏童这样评价卡佛:“只有复杂的作家会对语言有超常的狠心肠,杀的杀,剐的剐,留下的反而是文字锻造的一把匕首。”
反抗压迫的“天才预
言家”:雪莱
1792年8月4日,雪莱生于英国一个世袭男爵的家庭中。父母思想都陈腐庸俗,雪莱自幼与父母不亲。六岁时,他便被送往一个教士处学习拉丁文。
1804年,雪莱被送到伊顿贵族学校,并在此度过了六年的中学生活。当时的伊顿公学有一些在今天看来粗俗野蛮的规矩,比如低年级学生是高年级学生的“学仆”或奴隶。如不服从,均要接受处罚。但身体瘦弱的雪莱却以他激烈的反抗表示了他的不予服从,以至于得到了一个“疯子”的外号。据同学
回忆,雪莱在伊顿确实备受贵族子弟同学的欺凌,但雪莱学业优良,视作业和考试如同儿戏,尤其拉丁诗艺出众超群。
雪莱在十八岁的时候进入牛津大学。十九岁时因刊行《论无神论的必然性》一文而遭牛津大学开除。
据雪莱夫人称,“雪莱在1819
年时就相信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一场冲突已不可避免,而他急切地希望站在人民一边。他计划写一组政治诗,但因当时英国有所谓‘诽谤罪’的法律压制,不可能出版”。雪莱便以隐晦的语言作《西风颂》等诗来预言社会的新生,被恩格斯称为“天才预言家”。
外国名著中的名句
1.善良人在追求中纵然迷惘,却终将意识到有一条正途。
(《浮士德》)
2.认识自己的无知是认识世界的最可靠的方法。
(《随笔集》)
3.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发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无法离开我,就像我现在无法离开你一样。虽然上帝没有这么做,可我们在精神上依然是平等的。
(《简·爱》)
4.你越没有心肝,就越高升得快,你毫不留情地打击人家,人家就怕你。只能把男男女女当作驿马,把它们骑的筋疲力尽,到了站上丢下来,这样你就能达到欲望的最高峰。
(《高老头》)
5.我只想证明一件事,就是,那时魔鬼引诱我,后来又告诉我,说我没有权利走那条路,因为我不过是个虱子,和所有其余的人都一样。
(《罪与罚》)
6.你瞧,桑丘·潘沙朋友,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
(《堂·吉诃德》)
7.幸福的家庭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安娜·卡列尼娜》)
8.历史喜爱英勇豪迈的事迹,同时也谴责这种事迹所造成的后果。
(《神秘岛》)
1.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回答问题。
(1)结合原文,理解下面两句话的含义。
①罗密欧 “幸福的,幸福的夜啊!”
②朱丽叶 “可是这些虚文俗礼,现在只好一切置之不顾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怎样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表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罗密欧无意中碰到朱丽叶,听到她对自己的爱情表白,感受到她的一片痴情,感到无比的幸福和高兴。
②表明朱丽叶要真诚坦白地表露自己对罗密欧的爱意,为此,她要冲破封建礼法的约束,坚定地表达自己的真情。
(2)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出自名门贵族,他们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思想的烙印。但当他们相爱后,立刻有了一股无穷的力量,敢于冒着极大的危险而偷偷相会,这次相会虽是偶然的,但从感情发展的趋势看,又是必然的。
当这对相爱的人见面之后,罗密欧与朱丽叶再也顾不上封建势力和封建伦理观念,他们大胆追求爱情,向对方倾诉衷情,他们的表白是热烈而真挚的,是纯真而果敢的。这正体现了他们追求幸福,向往美好未来的人文主义思想。
2.阅读《悭吝人》(节选),回答问题。
(1)剧中人物的语言有“对白”和“旁白”,本文中“(旁白)稀罕事”起什么作用?(不超过3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对白“大师傅真是高谈阔论的能人”“管家先生真是水来土挡的好手”,这两句话中的潜台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是人物心理活动的表现,突出阿巴贡平时很少请人吃饭的吝啬特点。
(2)法赖尔话的潜台词是:你这是装傻充愣,用夸张的语言哄弄阿巴贡。雅克师傅话的潜台词是:你就会阿谀奉承讨阿巴贡的欢心。
3.阅读《致恰达耶夫》,回答问题。
(1)
试分析作者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失望、幻灭——焦急、激动的期待——发出号召为祖国献身——展望、憧憬。
(2)诗歌中运用了恰当形象的比喻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感情。如用“像朝雾一样地消亡”表现出诗人朦胧的迷幻般的理想破灭后的内心惨痛之情;用“年轻的恋人”等待“真诚的约会”,细致入微地描绘出诗人期待祖国召唤的真挚热切的心情;用“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上升,射出光芒”,贴切地表现了自由、光明必将胜利的信念。
4.阅读《野蔷薇》,回答问题。
(1)诗中反复出现“蔷薇,蔷薇,红蔷薇,/荒野的小蔷薇”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中“蔷薇”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既能使诗歌的节奏和谐,又能进一步抒发作者的情感,收到一唱三叹的效果。
(2)象征遭遇不幸的姑娘。
5.阅读《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和《悭吝人》(节选),概括罗密欧、朱丽叶与阿巴贡的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罗密欧本性温和,热情、直率、善良,不够沉稳,缺乏心计。直率的本性和残酷的现实逼使他走向极端的道路。他还是一个具有崇高理想的人文主义者的品格的人。②朱丽叶美丽纯洁,忠贞不屈,同时善良温和,也不乏某些心计。同时她是一个热情而柔弱的理想主义青年。③阿巴贡是一个典型的吝啬鬼的形象,他贪婪、狡黠、心肠狠毒。
6.阅读《致恰达耶夫》和《野蔷薇》,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上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致恰达耶夫》是写给友人的诗篇,又是面向同时代人的呼唤,发出的是时代的声音。而诗歌的艺术魅力就在于能将一首对友人的赠诗上升到时代的高度,对民族的历史命运发出呐喊,表达对自由的热切希望,显示出俄罗斯人的爱国激情和对未来的必胜信念。
《野蔷薇》告诉我们,即使我们是弱者,也要与命运做抗争!这首诗歌是一切反叛精神的颂歌。对权威的蔑视,对社会不公的控诉。
PAGE
-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