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综合检测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动物中运动方式是游泳的是(
)
A.袋鼠
B.海豚
C.鹿
D.鹰
2.蜗牛依靠肌肉的收缩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这种运动方式叫(
)
A.行走
B.飞行
C.爬行
D.游泳
3.在某水库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灰鹤在空中盘旋,鱼儿在水中穿梭,螃蟹在泥滩上“横行”。上面所描述的几种动物,它们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是(
)
A.飞行、游泳、爬行
B.飞行、跳跃、游泳
C.奔跑、游泳、爬行
D.飞行、游泳、行走
4.蝗虫具有强大的后肢和两对翅,其运动方式主要是(
)
A.游泳和飞行
B.爬行和飞行
C.行走和飞行
D.跳跃和飞行
5.动物通过各自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
)
A.主动出击获取食物
B.完成求偶、交配,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C.逃避敌害利于存活
D.以上三项均能
6.下列关于骨构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骨是由骨膜、骨质和骨髓腔构成的器官
B.骨膜对骨有营养、再生和感觉作用
C.骨质分为骨密质、骨松质两种
D.骨质中的有机物主要是骨胶蛋白
7.跳绳是我们常参加的体育项目,主要考查学生的运动协调能力,关于跳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需要运动系统和其他系统配合完成
B.不仅有上肢骨骼肌参与,下肢骨也要参与
C.跳绳过程需要消耗能量
D.跳绳时没有肢体转动过程,所以无需关节参与
8.小明打篮球时不小心戳了手,造成手指关节脱臼。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指关节没有关节囊的保护
B.关节的灵活性和牢固性有限
C.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造成脱白
D.脱臼后应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9.如图是关节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关节本身具有运动能力
B.关节面包括[1]关节头和[4]关节窝两部分
C.[5]是关节软骨,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D.关节具有既牢固又灵活的结构特点
10.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B.骨骼肌的两端不可附着在同一骨上
C.骨骼肌中几乎没有血管和神经
D.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
11.小明的学校为边远山区的孩子捐赠了好多图书,他在搬装书的箱子时,不小心伤到了右臂,赵医生幽默地说是伤了“支点”,赵医生所说的“支点”是(
)
A.骨
B.神经
C.关节
D.骨骼肌
12.随着警报声响起,防震减灾演练开始了。同学们迅速蹲下就近躲避,一手抱头一手抓住桌腿,随后有序撤离……完成“抱头”这一动作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所处的状态分别是(
)
A.收缩,收缩
B.舒张,舒张
C.收缩,舒张
D.舒张,收缩
13.有关“举哑铃”动作,叙述错误的是(
)
A.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B.需要多个系统的配合
C.至少两组骨骼肌参与
D.动力来自骨的活动
14.对于人体运动的产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需要能量的供应,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配合
B.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
C.骨在肌肉的牵引下围绕着可运动的骨连结运动
D.任何一个动作,都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
15.下列不属动物行为的是(
)
A.猫头鹰的“脸”像猫脸
B.蜜蜂采蜜
C.蜘蛛结网
D.黑猩猩爬到树上摘香蕉
16.蜘蛛结网是先天性行为,决定这种行为出现的因素是(
)
A.环境
B.学习
C.生活经验
D.遗传物质
17.以下两项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蜜蜂筑巢、狗沿途撒尿
B.蚯蚓走迷宫、大雁南飞
C.大山雀喝牛奶、萤火虫发光
D.孔雀开屏、黑猩猩钓取食物
18.蓝天飘着几片闲云,一群大雁一会儿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在空中划过,仿佛在说:“再见人们,我要去温暖的南方了……”大雁这种行为属于(
)
A.节律行为
B.繁殖行为
C.防御行为
D.领域行为
19.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领域行为的是(
)
A.野牛沿着一定的区域排粪
B.青蛙冬眠
C.孔雀开屏
D.乌贼遇敌喷射墨汁
20.雌、雄中华螳螂交配后,雌螳螂往往吃掉雄螳螂,以保证自身和腹中“小宝宝”有足够的营养供给,这种行为属于(
)
A.防御行为
B.社群行为
C.取食行为
D.繁殖行为
21.下列动物的行为不属于社群行为的是(
)
A.一群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
B.蚂蚁用分泌物标记路线
C.“四大家鱼”在不同的水层生活
D.雌蚁专门负责产卵
22.母亲节那天,靠霏对妈妈说:“妈妈,我能让蚂蚁替我表达我的心意。”妈妈不相信,于是靠罪就用糖汁在地上写下了几个字,奇迹出现了,蚂蚁真的排列成“妈妈我爱你!”。靠靠这是利用了蚂蚁的(
)A.社群行为
B.取食行为
C.防御行为
D.繁殖行为
23.老鹰捉野兔的现象在草原中时有发生,下列对两种动物运动方式判断正确的是(
)
A.老鹰始终进行鼓翼飞行
B.野兔运动方式是爬行
C.鼓翼飞行是老鹰省力的一种运动方式
D.逃跑时,野兔的运动方式主要是奔跑
24.有关本能行为的概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本能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后天学得的行为
B.本能行为是先天获得的,不学而会的行为
C.有些本能行为要在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才能形成
D.有些本能行为与后天的学习有一定的联系
25.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不属于实验法的是(
)
A.用黑布蒙住蝙蝠的眼睛,观察它在飞行时是否撞到障碍物
B.用望远镜观察藏羚羊的活动
C.用比色卡的方法研究蜜蜂的色觉
D.用线绑住鱼鳍,研究鱼鳍对于鱼游泳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10分)如图是与运动有关的形态结构图,请分析回答问题。
(1)动物的运动有许多不同形式。如:①鱼类可依靠尾部的摆动和[
]________的协调作用游泳;[②]昆虫大多依靠________运动,有的还能跳跃;③鸟类的前肢进化成了[
]________,,适于自由_____
后肢适于行走、奔跑或攀援等。
(2)动物的运动器官有许多共同的结构特征:
①多具有发达的________,能为运动提供_________
②多具有牢固的支持和附着结构,如鸟类的龙骨突,人体四肢的_____
③多具有便于灵活运动的分支和节点,人的四肢有许多的_______
27.(11分)图1代表运动产生的过程,图2代表人体膝跳反射的模型,请据图回答:运动系统
(1)图1中在[M]_________系统的调节下,肌肉收缩牵拉[①]_______绕[②]_______活动,产生屈肘动作。
(2)图1中①和②相连组成_________
(3)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的________作用。当______收缩,_______舒张时完成屈肘动作。
(4)图2中的模型模拟人体膝跳反射时小腿的突然抬起,小腿的运动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此时_______模拟的是关节,_______模拟的是肌肉收缩,_______模拟肌肉舒张,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的是________
(均选填“A”“B”“C”或“D”)
28.(9分)已知骨中无机物含量:幼兔低于2/3,成兔等于2/3,老兔高于2/3,现有一根兔骨已破碎成小块,重量为54g,利用这些骨进行如下实验,请分析回答问题:
(1)实验一:取18g兔碎骨,将其充分锻烧后,剩下的骨成分是_______;若剩余的部分重量为12g,则这根骨最可能来自________(选填“幼兔”“成兔”或“老兔”)。
(2)实验二:另取18g兔碎骨,将其浸入15%的盐酸溶液中,充分浸泡除去骨中的_________,如果该兔为老兔,则剩余部分重量最可能为__________(选填“5g”“6g”或“7g”)。
(3)如果实验一般烧不充分,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影响对免龄的判断。
(4)骨坚硬的特性和骨中的_______有关,骨韧性的特性和骨中的_____有关。
29.(10分)请你阅读下面的资料,然后回答问题。
资料一:几只小蚂蚁爬到蚜虫背后,拍拍蚜虫的屁股,蚜虫会翘起腹部分泌出亮晶晶的蚜蜜,蚂蚁们便舔食起来。
资料二:①一名刚出生不久的孩子,由于身体患病,母亲抱着他到医院治疗,当护士把针扎在他身上的时候,孩子哭了起来;②当第二次到医院,孩子看到穿白衣服的人,马上就哭起来;③等孩子长大一些的时候,生病后听到妈妈要把自己送到医院的时候,就哭了起来。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一中的蚜虫能分泌蚜蜜属于_______行为,该行为是由其体内的______决定的。
(2)资料二中孩子三次哭泣,属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__(填序号)。动物的_______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复杂环境的变化。
(3)学习行为是动物在_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_的作用,由学习和生活经验而获得的行为。
(4)动物进行的有利于它们_____和_____的活动,都是动物的行为,其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________。
30.(10分)阅读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料一: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家蚕的取食行为,其操作过程如下:在适宜的条件下将蚕卵孵化成幼虫,在一个硬纸盒的一端放置一些桑叶,另一端放置一些樟树叶,将家蚕的幼虫放在硬纸盒的中间,观察家蚕的幼虫趋向于哪一端取食。
资料二:在迷宫的一壁安上电极,而另一壁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当蚯蚂爬到安有电极的一壁时,它就会受到电击。经过大约200次尝试和错误后,蚯蚂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资料三:准备适当的食物,设置好障碍物,鸡经过若干次“尝试与错误”,学会绕道取食。
(1)实验用的家蚕要从虫卵开始培养,而不用已经孵化并生长了一段时间的幼蚕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选取与桑叶形态相似的樟树叶,而不选取其他植物的叶片(如白菜叶),这样可以排除家蚕是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来辨别食物的可能。
(3)实验时,每一组家蚕的数量最好是_________(选填“1只”“10只”或“100只”)。
(4)如果家蚕只取食桑叶而不取食樟树叶,那么家蚕的这一取食行为是____________。
(5)蚯蚓走迷宫与鸡的绕道取食这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来看属于___________行为,要完成这种行为,需要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___________而获得。
(6)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动物越高等,学会某种行为的过程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越__________,这种学习能力的强弱是由动物体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7)以上研究动物行为时应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选填“观察法”或“实验法”)。
参考答案
B
2.C
3.A
4.D
5.D
6.A
7.D
8.A
9.A
10.C
11.C
12.C
13.D
14.D
15.A
16.D
17.A
18.A
19.A
20.D
21.C
22.B
23.D
24.A
25.B
26.(1)3
鳍
翅
5
翼
飞行
(2)①肌肉
动力
②骨骼
③关节
27.(1)神经
骨
关节
(2)骨骼
(3)呼吸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4)B
A
D
C
28.(1)无机物
成兔(2分)
(2)无机物
5g(2分)
(3)会
(4)无机物(或钙盐)
有机物(或骨胶蛋白)
29.(1)先天性
遗传物质
(2)①
②③
学习
(3)遗传因素(或先天性)
环境
(4)生存
繁殖
运动
30.(1)避免家蚕产生学习行为对实验产生影响(2分)
(2)叶片的形状
(3)10只
(4)先天性行为
(5)学习
学习
(6)少
遗传物质
(7)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