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国庆假期自我检测二(有答案)
一、给句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商家用荧(yín
yíng)光灯装饰店面,营造节日的气氛(fēn
fèn)。
2.下雨了,青鸟、家雀(qiǎo
què)儿、孔雀(qiǎo
què)这些鸟都躲了起来。
二、看拼音,写词语。
陈明潜心kē
yán(
)数十年,终于tàn
qiú(
)出这两种wù
zhì(
)之间的guān
lián(
)。这种chī
kǔ
nài
láo(
)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选择题。
1.根据形声字的特点,“珫”的读音可能是(
),意思可能与(
)有关。
A.chōng
B.wáng
C.填充
D.玉器
2.选择关联词填入括号内,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柔弱,生命力(
)是惊人的。狂风暴雨休想摧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
)镰刀把它拦腰斩断,它(
)会重新生长起来。
A.却……即使……也……
B.却……如果……就
C.既然……只要……就
D.既然……即使……也……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熟悉的乡音和那亲切的笑脸。
B.高铁是我国的“新四大发明”。
C.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的行为是可耻的。
D.通过青年大学习,使我们了解到贫困县退出的主要标准是贫困发生率。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那时候没有电灯、电视、收音机和汽车。
→那时候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贫困、伤痛和分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
1.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孰能无惑?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妈妈教导我应当做一个谦虚好学、勤于发问的人。
(3)《礼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把做学问分为五个递进的阶段。
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中,钻进长满青苔的裂缝里的豌豆最了不起,因为它给生病的小姑娘以自信和活力,让小姑娘慢慢恢复健康。
(
)
(2)《呼风唤雨的世纪》中引用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了对科技飞速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赞叹。
(
)
(3)13岁的秦佳林非常聪颖,也很勤奋,成为东营首位围棋职业选手,我们可以用“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来赞扬他。
(
)
六、阅读。
(一)蝙蝠和雷达(节选)
①后来,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②知道蝙蝠在夜里如何飞行,你猜到飞机夜间飞行的秘密了吗?现代飞机上安装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与蝙蝠探路类似。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显示在荧光屏上。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地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1.“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是什么?在文中用“
”画出来。
2.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终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现了科学家的研究是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经历了漫长的时间的。
B.体现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被发现是个意外。
C.体现了科学家锲而不舍、坚忍不拔的精神。
3.根据蝙蝠探路的原理图,请你画幅雷达探路的简图。
声音
声音
蝙蝠:(嘴)
(障碍物)
耳朵
(
)
(
)
雷达:(
)
(
)
(
)
4.动物是人类的“老师”,我们在动物身上获得了很多启示。请你从启示的角度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囚蚁
①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而且所有的动物都可以从小养到大,就像人一样,摇篮里不满一尺长的小小婴儿总能长成顶天立地的大巨人,连蚂蚁也不例外。歌里唱过“小蚂蚁,爱劳动,一天到晚忙做工”,所以我对地上的蚂蚁特别有好感,常常趴在墙角或者路边仔细观察它们的活动,看它们排着队运食物,和比它们大无数倍的爬虫和飞虫们作战……
②大约是5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和妹妹突发奇想:为什么不能把蚂蚁们放到玻璃瓶里养起来呢?像养小鸡小鸭那样养它们,给它们吃,给它们喝,它们一定会长大,长得比蟋蟀和蝈蝈们还要大。
③这件事情并不复杂。找一个有盖的玻璃药瓶,然后将蚂蚁捉到瓶子里,我们一共捉了15只蚂蚁,再旋紧瓶盖。这样,这15只蚂蚁便有了一个透明整洁的新家。我和妹妹兴致勃勃地观察蚂蚁们在瓶子里的动静,只见它们不停地摇动着头顶的两根触须,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来回地走动,似乎在寻找什么。我想它们大概是饿了,便旋开瓶盖投进一些饭粒,可它们却毫无兴趣,依然惊惶不安地在瓶里奔跑。它们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喊叫,可惜我听不见……
④第二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玻璃瓶里的蚂蚁。只见那十五只蚂蚁横七竖八躺在瓶底下,安安静静地一动也不动,它们全都死了。我和妹妹很是伤心了一阵,想了半天,得出结论:是因为药瓶里不透气,蚂蚁们是闷死的。
⑤原因既已找到,新的办法便随之而来。我找来一只火柴盒子,准备为蚂蚁们做一个新居。怕它们再闷死,我命令妹妹用大头针在火柴壳上扎出一些小洞眼透气。当时已是深秋,天气有些冷,于是妹妹又有新的担忧:“火柴盒里很冷!蚂蚁要冻死的!”对,想办法吧。在妹妹的眼里,我这个比她大一岁的哥哥是无所不能的。我果然想出办法来:从保暖用的草饭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这样,我们的蚂蚁客人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家了。
⑥我和妹妹又抓来一些蚂蚁并放进火柴盒里,还放进一些饼干屑,我们相信蚂蚁们会喜欢这个新家。遗憾的是不能像玻璃瓶一样在外面可以观察它们,但可以用耳朵来听,把火柴盒贴在耳朵上,可以听见它们的脚步声。这些窸窣的声音极其轻微,必须在夜深人静时听,而且要平心静气地听。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中,我曾经有过不少奇妙的遐想,我仿佛已看见那些快乐的小蚂蚁正在长大,它们长出了美丽的翅膀,像一群威风凛凛的大蟋蟀……
⑦然而我们的试验还是没有成功。不到两天,火柴盒里的蚂蚁们全都逃得无影无踪。我也终于明白,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里享福。对它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1.童年的“我”突发奇想要喂蚂蚁的原因是(
)
A.“我”比妹妹大,无所不能。
B.“我”喜欢蚂蚁,担心蚂蚁被饿死。
C.天气有些冷,“我”担心蚂蚁被冻死。
D.“我”以为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童年两次养蚂蚁的不同经历。
第一次:
第二次:
3.用火柴盒子做蚂蚁新家的步骤是怎样的?
找火柴盒→
→抽出稻草→
→
4.画线句中的“逃”能不能换成“跑”?为什么?
5.“我”通过饲养小蚂蚁明白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文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小时候是个
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以上问题中,第
、
、
题是针对文章内容提出问题,第
题是针对文章写法提出问题,第
题是从得到的启示角度提出问题。
【答案】
一、1.yíng
fēn
2.qiǎo
què
二、科研
探求
物质
关联
吃苦耐劳
三、1.A
D
2.A
3.C
四、1.示例:阅读时我们要养成什么习惯呢?那就是勤于思考、敢于提问的习惯。
2.我希望这个世界没有战争,没有贫困,没有伤痛,也没有分离。
五、1.(1)人非生而知之者
(2)好问则裕
自用则小
(3)博学之
审问之
慎思之
明辨之
笃行之
2.(1)√
(2)√
(3)×
六、(一)1.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而这种声音,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2.B
3.天线
无线电波
障碍物
无线电波
荧光屏
4.示例:问题:人类还从什么动物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什么?
解答:
人类从蜻蜓身上受到启发,发明了飞机。
(二)1.D
2.将蚂蚁囚禁在玻璃药瓶里,结果闷死了蚂蚁。
将蚂蚁囚禁在火柴盒里,结果蚂蚁逃得无影无踪。
3.扎出洞眼
剪碎稻草
装入火柴盒
4.不能。“逃”字的意思是为了躲避对自己不利的环境而逃出去,本文是讲蚂蚁希望获得自由,用“逃”字更能突出蚂蚁的欲望,而“跑”无法体现出这种欲望。
5.蚂蚁宁愿一天到晚忙碌地做事,也不愿意没有自由,不愿意享受人们带给它们的安逸生活
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善于观察和思考、天真可爱
文章内容:1
2
3
文章写法:4
启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