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2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9-30 13:57: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教学课件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在民族危机日益深重的危急时刻,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亡的旗帜,担当起反对民族敌人的历史重任,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同各方面一起努力,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在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组织多次战役,抵抗日军侵略。在敌后战场,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展开人民游击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中国人民和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沉重打击下,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经过14年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六单元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19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22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0课
正面战场的抗战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目录
前言

平型关大捷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百团大战
前言
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抗击日本侵略者。敌后战场抗战取得了怎样的战绩?抗日根据地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主要战役总结
战役名称
平型关大捷
地 位(特点)
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
指挥者
党派
林彪
共产党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李宗仁
国民党
百团大战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彭德怀
共产党

平型关大捷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后,迅速开赴抗日前线,在正面战场配合作战。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
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八路军第一
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
蔽设伏。当日军1000多人进入伏击圈时,
八路军从不同方向全线开火。日军乱作一团,
平型关大捷
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
死伤惨重。八路军冲杀下去,同日军展开了肉搏战。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辽沈战役
“它是对日抗战期间太原会战中的一场战役,历时一个月,战场范围达数百里,一举歼灭板垣师团辎重队1000多人,击毁汽车100余辆……它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材料中主要论述了(
)。
A
知识点
时间
指挥
作战对象
结果
1937年9月
共产党
林彪
日本坂恒师团
全歼日军1千多人
意义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
日军侵入山西后,从代县的阳明堡机场频繁出动飞机,轰炸中国军队的忻口阵地。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先头部队发现这一情况后,于1937年10月19日夜,秘密潜入阳明堡机场并展开猛烈袭击,经过1小时激战,共毁伤飞机24架,歼灭日军100余人。当地人民颂扬八路军:“万里长城万里长,雁门关下古战场。阳明堡里一把火,日寇飞机一扫光。”
相关史事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和依靠群众,坚持全面抗战路线。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论持
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挺进敌后,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
和游击区,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
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
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地道战、地
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日军
攻防无措,疲于奔命。敌后战场涌现出许多
抗日英雄和模范人物。
《地道战》(绘画)
A.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B.采取了恰当的战略战术
C.海外侨胞大力支持
D.两大战场密切配合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得他魂飞胆也颤……”这首歌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B
知识点
根据地: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
战法: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等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狼牙山五壮士
1941年9月,晋察冀军区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毅然决然地把日军引上了狼牙山峰顶绝路,在子弹打光、石头砸光的情形下,宁死不做日军俘虏,纵身跳下万丈悬崖,三人牺牲,两人身负重伤。狼牙山五壮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显示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相关史事
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推行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朝鲜战争时期
“一方面要求地主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要求农民交租交息,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此项土地政策出现于(
)。
B
知识点
中国的抗日战争,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深切同情和热情支持。不少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支援敌后战场的抗战。加拿大共产党员、医生白求恩和印度医生柯棣华,各自率领医疗队,来到抗日根据地。他们在抗日根据地工作期间,不避危险,不辞辛劳,在医疗条件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医治了很多伤员,后来都牺牲在抗日前线。
相关史事

百团大战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
彭德怀在前线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湘西会战
D.百团大战
武汉会战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在这一阶段爆发的一次重大战役(会战)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帅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动,必须瞩目。”这次战役(会战)是指(
)。
D
知识点
在百团大战中,八路军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伪军2.5万多人,破坏铁路470多千米,公路1500多千米,桥梁和隧道260多个,一度恢复县城四五十座,并缴获大量武器。
相关史事
A.成为抗日战争的转折点
B.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首次取得的重大胜利
C.抗日战争开始后中日军队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
D.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下列对百团大战的表述,正确的是(
)。
D
知识点
时间
指挥
1940年下半年
共产党
彭德怀
意义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百团大战
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日军遭受打击后,立即组织重兵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八路军随即转入反“扫荡”作战。
A.血战卢沟桥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亮剑》中李云龙有句台词:“我们要主动‘关照’日本鬼子,让他们尝尝被八路军打的滋味。”八路军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的战役是(
)。
D
知识点
主动出击→
百团大战示意图
问题思考
1940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敌后战场发动了哪次大规模战役?有何意义?
答:战役:百团大战。
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课后活动
1.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A.瑞金
B.太原
C.延安
D.西柏坡
C
答:军事上:以主力部队和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展开人民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创造了麻雀战等、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战法,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政治、经济上: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2.借助地图册,说一说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建立、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的。
八路军挥师东进
193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将红军前敌总指挥部改为八路军总指挥部,任命朱德为总指挥,彭德怀为副总指挥,叶剑英为参谋长,左权为副参谋长,任弼时为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为政治部副主任。下辖三个师:第一一五师,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参谋长周昆,政训处主任罗荣桓,副主任萧华;第一二○师,师长贺龙,副师长萧克,参谋长周士第,政训处主任关向应,副主任甘泗淇;第一二九师,师
知识拓展
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穷。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按全国陆海空军战斗序列,将八路军改称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部改称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朱德改任总司令,彭德怀改任副总司令。9月14日,朱德、彭德怀发布八路军改为第十八集团军的通令。但此后仍沿用八路军的番号。改编后,第一一五师、第一二○师、第一二九师即开赴山西抗日前线。第一一五师挺进晋东北,第一二○师进至晋西北,第一二九师进入晋北。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八路军三大主力挥师东进,气势如虹。
中国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1课教学课件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