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瑶海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测试八年级历史试卷(附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合肥市瑶海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测试八年级历史试卷(附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7-24 17:5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合肥市瑶海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们,经过八年级第二学期历史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艰难历程、探索智慧和辉煌成就,也领略了古代世界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民创造的风格独特的区域文明,下面的历史问题是为展示你的学习成果而设计,一共五大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你可以参考历史教科书和其它资料,希望你认真审题,独立思考,遇到困难也不要轻易放弃,相信你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尊严。”这是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的两会上对尊严内容的阐述。中华民族摆脱屈辱,有了“站起来”的“尊严”开始于:
A.中华民国成立 B.新中国成立
C.抗美援朝胜利 D.三大改造完成
3.右图中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标志着:
A.南京国民政府垮台 B.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C.西藏完成民主改革 D.祖国大陆基本解放
4.下列新中国初期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中,粮棉钢煤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年度 粮产量 棉产量 钢产量 煤产量
1952年 1.64亿吨 130.4万吨 135万吨 0.65亿吨
1957年 1.95亿吨 164万万吨 535万吨 1.3亿吨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一五计划的实行 ③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④国有企业的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5.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一五计划成果展示会”。下列哪一项建设成果的资料不适合采用:
A.鞍山钢铁公司 B.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C.武汉长江大桥 D.青藏铁路
6.20世纪中期,四川有一首歌谣:“稻米赶黄豆,黄豆像地瓜;芝麻赛玉米,玉米有人大;花生像山芋,山芋超冬瓜。”这首歌谣中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B.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C.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D.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
7.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王进喜 焦裕禄 雷 锋 邓稼先
①艰苦创业 ②献身科学真理 ③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④同仇敌忾抗击侵略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8.邓小平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是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文革”十年动乱给我们深刻的历史教训是: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
③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依法治国 ④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9.右图所示的是1978年12月一次重要会议的公报,其主要内容应是:
A.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确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D.确定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10.“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
A.珠海 B.汕头 C.厦门 D.深圳
11.近年来,南海、东海冲突时有发生,面对日益严峻的海上挑战,我国应:
①坚决维护领土与主权完整 ②提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③加紧海军的现代化建设 ④通过国际仲裁决定钓鱼岛、黄岩岛等地领土归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2011年6月1日,“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拉开序幕,这幅分藏于浙江和台湾的名画终于以完整的面貌展现在今人面前。这幅名画的历史性合璧:
A.反映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B.表明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C.标志着两岸实现了和平统一
D.表明国共两党再次实现合作
13.改革开放后新生事物不断涌现,新鲜词语也层出不穷。以下词语不属于此类的是:
A.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三转一响” B.国庆节“旅游黄金周”
C.失业、医疗、养老“吉祥三宝(保)” D.“自主择业,竞争上岗”
14.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A.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走群众路线
C.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D.借鉴苏联的经验
15.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技兴国”的发展战略,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科教兴国的奠基工程是:
A.学前教育 B.九年义务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6.古代亚非文明与欧洲文明不同特征形成的根源在于:
A.人种的差异 B.地理环境的差异 C.宗教信仰的差异 D.生产方式的差异
17.2012年3月28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四次会晤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右图所示路线传播的古代印度文明成果是:
A.种姓制度 B.阿拉伯数字
C.梵文 D.佛教
18.伦敦奥运会即将举行。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
A.古代埃及 B.古代西亚 C.古代希腊 D.古代罗马
19.下列关于中古西欧社会的描述,正确的是:
A.罗马教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B.国王是最大土地所有者
C.基督教文明是“中世纪的花朵” D.骑士是最大的封建诸侯
20.“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手动撬动整个地球”。这句话反映的科学原理是下列哪位科学家的成就:
A.亚里斯多德 B.毕达哥拉斯 C.欧几里德 D.阿基米德
二、组合列举(每题4分,共12分)
21.民主政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
(1)古代雅典 执政时期,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2)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 制度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3)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 政策,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4)根据“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我国在回归后的香港、澳门设立 。
22.新中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突飞猛进。
(1) 年10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2)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被顺利送入太空轨道,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3)1973年,农业科学家 成功培育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
(4)1986年,我国开始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 ”。
23.古代不同地区的优秀文明成果展现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1)古代西亚的《__________________》是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_____________》是古代希腊不朽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部西方最早的史书。
(3)穆罕默德创立的_______________,促进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
(4)_______________是法国典型的哥特式建筑,被雨果比喻为“石头的交响乐”。
三、辨别改错(每题6分,共12分)
24.新中国积极开展外交活动,逐步走向世界舞台。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 】(1)1953年,中国政府首次提出求同存异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原则。
改正:
【 】(2)1971年,中国加入联合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
改正:
【 】(3)1991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积极促进区域合作,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改正:
25.和平交流与暴力冲撞是古代区域文明交往的两种方式。下列关于古代区域文明交往的史实中有三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公元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建立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使希腊文明与古老的方文明发生一次大规模的冲撞与交融,开启了历史上的希腊化时代。古代罗马在我国汉朝时称大食,地中海一度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丝绸之路是当是横穿欧亚大陆的商贸通道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13世纪来中国元朝,回国后将所见所闻口述成书《天方夜谭》,向西方展现了迷人的东方文明,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
(1)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材料解析(第26题10分,第27题14分,共24分)
26.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农民生活的历史照片:
(1)请指出以上历史照片拍摄时间的先后顺序(只需填入序号,2分)。
【 】——【 】——【 】——【 】
材料二:建国以来土地政策和生产关系变化示意图
(2)“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这副农家对联体现了以上示意图中A、D两个时期什么土地政策?(2分)“当年”和“今岁”的两次“分田”的共同作用是什么?(2分)
材料三: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必须始终不渝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不断地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
——胡锦涛
(3)材料三指出当前我国农村工作的重点是什么?(2分)你为现阶段为实现这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分)
27.二十世纪以来,中美关系既伴随着霸权和侵略,又在合作与竞争中向前发展,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历史上,外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时间持续之长、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除了沙皇俄国和(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战争外,当属始自(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敌视中国政策。
——霍世亮:《论五十年代美国的对华政策》
(1)20世纪50年代美国实行“敌视中国政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请列举一例史实说明这种政策“对中国主权完整与国家安全威胁之严重”。(2分)
材料二:尼克松在祝酒时说:“过去的一些时期我们曾是敌人,今天我们有巨大的分歧。使我们走到一起的,是我们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毛主席说过:‘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现在就是只争朝夕的时候了,是我们两国人民攀登那种可以缔结一个新的、更美好的世界的伟大境界的高峰的时候了。” ——《中美关系30年》
(2)材料三所示历史事件距今多少周年?(2分)与材料一相比,美国的对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引起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材料三:
(3)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现阶段中美关系有什么特点?(2分)你认为应如何促进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2分)
五、活动与探究(共12分)
28.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某校八年级同学准备以“闭关与开放”开展主题学习,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问题:
【资料的准备】
(1)为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搜集相关资料?(2分)
【史实的整理】
(2)某同学从开放与闭关两方面搜集整理了以下史实,请完成相关内容:(4分)
开放国兴 ①646年,日本效仿隋唐制度进行_________________,使日本开始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形成“ ——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有力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闭关国衰 ③1453年,重继承而轻创新,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优点和长处的____________帝国最终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④清政府实行____________政策,使中国逐步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最终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问题的探究】
(3)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上述条约中的“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开放”在本质上有何不同?(4分)
【历史的感悟】
(4)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对外开放、参加国际合作与竞争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你认为青少年学生应如何把握时代潮流,做好为国效力的准备?
合肥市瑶海区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 2.B 3.D 4.C 5.D 6.C 7.A 8.B 9.C 10.D
11.B 12.A 13.A 14.C 15.B 16.B 17.D 18.C 19.A 20.D
二、组合列举
21.(1)伯里克利 (2)人民代表大会 (3)民族区域自治 (4)特别行政区
22.(1)1964 (2)东方红1号 (3)袁隆平 (4)八六三计划
23.(1)汉谟拉比法典 (2)荷马史诗 (3)伊斯兰教 (4)巴黎圣母院
三、辨别改错
24.【×】(1)“求同存异方针”改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加入联合国”改为“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或“重返联合国)
【√】(3)
25.(1)错误:公元4世纪 改正:公元前4世纪
(2)错误:大食 改正:大秦
(3)错误:《天方夜谭》 改正:《马可·波罗行纪》(《东方见闻录》)
四、材料解析
26.(1)③—①—④—②
(2)A时期:土地改革(或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实行包产到户)。共同作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3)重点:高度重视并认真解决好“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制定合理的农业政策,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农民负担,增强农业投入;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农业产量;注意环境保护,发展生态农业等等。(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
27.(1)主要原因:新中国的诞生,沉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遏制其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举例: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指挥所谓“联合国军”武装侵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严重威胁中国安全。(答出一点即可)
(2)40。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由对抗走向缓和)。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3)特点:中美关系既有竞争和冲突,也有和平与合作;既存在外交分歧,又存在共同利益,共同利益大于分歧(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建议:相互理解和尊重,互不干涉内政,求同存异,和平共处,合作共赢;遵守《中美联合公报》,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积极发展友好关系,扩大共同利益,加强经济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增强在国际事务中的合作,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言之有理答出两点即可)。
五、活动与探究
28.(1)上网搜集资料、图书馆查阅书籍、浏览报刊杂志或影视资料、阅读教科书等(答出两点即可)。
(2)大化改新,经济特区,拜占廷,闭关。
(3)清政府的“开放”是在战败求和的、签定不平等条约的情况下的被迫开放,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对外开放,是在主权完整、民族独立的情况下的主动开放,有利于引进外国资金、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发展了经济,增强了综合国力(能够从背景和影响两方面作答即可)。
(4)树立开放、交流、合作、竞争的观念,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