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九年级
上
7.敬业与乐业
7.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明确作者观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2.
学习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
作者是哪几个方面论述“敬业”的必要性的?
1、什么叫敬业?
2、为什么要敬业?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主一无适便是敬
。--朱熹
“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做一件事,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自主学习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一、作者在论述“敬业”的必要性时,运用了哪些论据?采用怎样的论证方法?
(1)什么叫敬业?
(2)为什么要敬业?
(3)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引用
做
论据。
朱子的话
道理
列举
作
论据。
两个地位悬殊的职业
事实
(当大总统、当车夫)
引用
做
论据。
列举
作
论据。
佝偻丈人承蜩、木匠、政治家、挑粪工、军人
事实
曾文正、庄子、孔子的名言
道理
合作探究
道理论证
举例论证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
先引用《庄子》中的语句并作阐述,再举木匠做成一张好桌子和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这两组例子,说明无论做什么都要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即“敬业”)。
接着从反面论述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的害处,指出“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并引用庄子、孔子的名言,进一步强调敬业的重要。举例和引用的自然结合使文章的说理立于不败之地。
小结
二、作者是怎样论述“乐业”的重要性?
1、阐述人生苦乐缘由
在于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2、两种人生
表现
无业游民,日子难过;厌恶本业,逃脱不得
3、怎样“乐业”(什么叫乐业)
深入其中
奋斗前去
比较骈进
省却烦恼
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合作探究
1、“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乐
2、“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
身入其中
奋斗前去
比较骈进
省却烦闷
所以我们要“乐业”:
合作探究
1、阐述人生苦乐缘由
正面说理论证
2、两种人生
表现
无业游民,日子难过
厌恶本业,逃脱不得
反面举例论证
3、怎样“乐业”
从四个方面阐述
论证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的道理。
(道理论证、引用论证)
在于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三、作者是论述"乐业"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对比论证
合作探究
强调要“乐业”的原因:“乐业”才是人生更高的境界和价值。
作者在第8段中剖析了生活中常会遇到的感叹“做工苦”这个实例,说明要“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很自然地点到了“乐业”的“乐”。紧接更深入一步,论述“乐业”的道理。
分四点说明“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这是作者的经验之谈,令人信服。
紧接着又引用孔子的两句名言进一步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即乐业),“生活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算得“人类理想的生活”。
小结
1.作者在文末是怎样点题的?
敬业
乐业
即是
责任心
趣味
2.怎样才是人类的合理生活?
有业、敬业、乐业
作者把敬业与乐业总结为“责任心”和“趣味”,再次强调了中心论点。
要有一份正当的职业,对于所作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认真的做好,并在做事中发现乐趣,而不是一味地发牢骚。
自主学习
有业
敬业
乐业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孔子
百丈禅师
(举例论证或摆事实)
1.
什么叫敬业
2.为什么该敬业
3.怎样敬业
(道理论证或讲道理)
四个理由
敬
业
与
乐
业
责
任
心
乐
趣
3.理清文章脉络
自主学习
一、文中谈到“有业之必要”时,举了孔子和百丈禅师两个例子加以阐释(举例子);谈到“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时,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论述(讲道理)。参照两种写法,试着为"有业之必要"列举几条理由或为"凡学习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例如:“有业之必要”
合作探究
1)经济独立,人格自尊的需要;
2)身心安顿,避免无所事事、烦闷无聊;
3)生活起居规律,健康养生;
4)从业中的挫折磨练意志品性;
5)事业的小小成功均能带来自信;
6)创造性的成就是对生命价值的最高肯定……
内容论证方面:
(1)引用古籍名言时,用通俗的口语进行解释;
(2)语言通俗,如话家常;
(3)结合演讲时的情境,注意和听众现场交流。
演讲语言方面:
大量引用经典、格言,增强说服力;
口语特色
举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如:孔子、朱熹、曾国藩。
大量运用反问句、设问句
二、探究本文语言特色
合作探究
中考链接一
阅读课文第6、7自然段,答题(2011徐州):
14.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15.为什么该敬业?
16.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其目的是什么?
14.我们要敬业
15.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16.道理论据
从道理上论证了不敬业的危害,从反面论证了中心论点(答对意思即可)
应用拓展
中考链接二
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答题(2011日照):
14.选文中作者针对什么问题提出了什么观点?
15.
从内容和表达两个方面看,选文开头写作者和某人的对话有什么好处?
16.选文主要运用哪些论证方法 试举一例分析。
17.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
应用拓展
14.答案:针对“做工苦”提出“要乐业”的论点。
15.答案:内容上:借生活小事引出要说明的道理: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表达上:采用对话方式亲切平易,如话家常,便于交流,容易产生共鸣。
中考链接二
阅读课文第8自然段,答题(2011日照):
16.选文主要运用哪些论证方法 试举一例分析。
17.结合文段内容和自己的体验,说说一个人如何才能做到乐业。
应用拓展
16.答案:第一问: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
第二问示例:①举例论证:举两等苦人的例子,论述“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的道理。②引证法:引用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话,论证“乐业的重要性”。③对比论证:先从反面论述心境不好,什么事都苦;再从正面阐述什么职业都有乐趣。
17.答案:不畏劳苦;要善于在劳苦中寻找快乐;要全身心投入到职业中,在奋斗中增加快乐的分量;干一行爱一行,以此为乐等。
完成课后练习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