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课时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章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课时练习-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全国)上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9-30 10:1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课时练习沪教版(全国)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一、单选题(共13题)
1.在自然科学领域,下列关于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是所有客观存在的物体和各种场的总称
B.物质是可被认知的
C.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D.物质都是看的见、摸的着的
2.我国古代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是举世瞩目的,以下的技术成就中与化学无关的是(

A.物质的运动状态
B.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D.物质的制取与用途
3.以下是全球知名科技评论期刊《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发布的2019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榜单中的部分,其中与化学学科关联不大的是(  )
A.二氧化碳捕集器
B.人造肉汉堡
C.肠道显微胶囊
D.人工智能助理
4.2019年上海“垃圾分类”话题被热议。据报道,广东省各地市在2019年底前完成编制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下列相关图标中,属于“可回收物”标志的是(  )
A.
B.
C.
D.
5.下列是某市要打造的百亿产业群项目,其中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化学纤维的合成
B.金属钨的冶炼
C.软件的开发
D.阻燃材料的生产
6.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步骤有:①充分查阅资料;②设计合理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⑤准备实验器材。正确顺序为(

A.③①④⑤②
B.⑤③①②④
C.③①②⑤④
D.①③②⑤④
7.下列内容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的是(

A.开发利用新能源
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
C.制备治疗艾滋病的药物
D.治理环境污染
8.下列图片中所体现的内容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的是(

A.制作化肥用于农业
B.合成药物
C.合成新材料
D.利用风力发电
9.将彩漂液倒在地上,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小刚认为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进行猜测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10.“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生活方式。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
A.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关掉不用的程序,启动电脑的“睡眠”模式
B.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C.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D.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11.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③为实验
B.②为猜想假设
C.①为观察
D.③为设计实验
12.如图所示不是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  )
A.新医药的研制
B.单晶硅的使用
C.杂交水稻的成功
D.隔水透气材料的发明
13.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作出结论
二、综合题(共4题)
14.阅读下面科普短文改编自屠呦呦2015年12月7日瑞典演讲稿。
很多中药古方都提到了青蒿入药抗疟疾,但当1971年开始从青蒿中提取有效成分时,结果却总是不理想,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
完成样品纯化后,通过元素分析、光谱测定、质谱及旋光分析等技术手段,测定相对分子质量为282,得出了青蒿素的化学式。但青蒿素的具体结构是什么样的呢?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而后专家又通过X射线衍射法等方法,最终确定了青蒿素是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由于自然界中天然青蒿素的资源是有限的,接下来就要把自然界的分子通过人工合成制成药物,在这一过程中,研究组又有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获得了青蒿素的衍生物,衍生物之一是双氢青蒿素,它也具有抗疟的疗效,并且更加稳定,水溶性好,比青蒿素的疗效好,10倍,进一步体现了青蒿素类药物“高效、速效、低毒”的特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中国古代青蒿入药,到2004年青蒿素类药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对抗疟疾的首选药物,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将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确定结构
②分离提纯
③人工合成
(2)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哪种条件:______。
(3)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______。
15.从你的亲身经历出发,列举一例说明化学制品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某同学进行实验,其过程如下:
a.研磨:将硫的块状固体通过研钵磨成硫的粉末;
b.混合:将1
g铁粉与1
g硫粉混合均匀;
c.加热:将上述混合物加热一会儿,产生强光、放热现象,冷却后得到一种黑色的固体。
请回答:
(1)小明认为b是物理变化过程,你认为a是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
(2)证明b是物理变化过程的方法是__________,可以得到_____固体。
(3)证明c是化学变化过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概念。
【详解】
A、物质是所有客观存在的物体和各种场的总称,故A不符合题意;
B、物质是可被认知的,如一杯水、一张纸,故B不符合题意;
C、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如水是由看不见的水分子构成,故C不符合题意;
D、物质包括宏观和微观概念,微观概念中物质看不见,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本题难度不大,结合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作答即可。
2.A
【解析】
【详解】
A、物质的运动状态,属于物理学的研究范畴,与化学无关,故选项正确;
B、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属于化学的研究范畴,故选项错误;
C、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属于化学的研究范畴,故选项错误;
D、物质的制取与用途,属于化学的研究范畴,故选项错误。
故选A。
3.D
【详解】
A、二氧化碳捕集器会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其它物质被吸收,涉及化学;
B、其它物质合成人造肉汉堡,涉及化学;
C、肠道显微胶囊涉及新材料的制造,涉及化学;
D、人工智能助理涉及人工智能技术,与化学关联不大;
故选D。
4.B
【详解】
A、图中所示标志是其他垃圾标志,不符合题意;
B、图中所示标志是可回收标志,符合题意;
C、图中所示标志是有害垃圾标志,不符合题意;
D、图中所示标志是沙漏标志,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C
【详解】
化学研究范畴都是以化学变化为基础,化学纤维的合成、金属钨的冶炼、阻燃材料的生产都包含化学变化,软件的开发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故选C。
答案:C。
6.C
【详解】
根据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③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阐明实验原理;
①根据实验的特点,设计实验装置,画出装置草图,掌握充分的资料;
②根据实验的要求,设计合理方案,充分准备实验;
⑤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准备实验器材;
④进行科学实验。
故选C。
7.B
【详解】
A、开发利用新能源,属于化学研究范围,故
A
正确;
B、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不属于化学研究范围,故
B
错误;
C、制备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属于化学研究范围,故
C
正确;
D、治理环境污染,属于化学研究范围,故
D
正确。
故选B。
【点睛】
化学研究的领域包括: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8.D
【详解】
A、利用化学方法生产化肥,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
B、利用化学方法合成药物,保证人体健康,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
C、利用化学方法合成新材料,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
D、利用风力发电,将风能先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再转化电能,是能量形式的转化,不属于化学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对人类贡献。
故选:D。
9.B
【详解】
A、提出问题,也就是探究什么,针对什么现象设问,如产生的气体是什么?才是提出问题,不符合题意;
B、进行猜测,就是根据生活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猜想,故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氧气,就属于进行猜测,符合题意;
C、进行实验,是严谨的进行实验,并且在过程中记录足够的数据,来完成最终论证的可靠性,例如进行实验验证该气体是氧气,不符合题意;
D、得出结论是根据实验得出结果,例如结果是氧气,或不是氧气,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解析】
【分析】
所谓“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增加私家车用量增加了能量的消耗,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
【详解】
A、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关掉不用的程序,启用电脑的“睡眠”模式,能节约电能,从而间接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故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使用节能灯泡是节能减排的重要体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从而减少煤的燃烧,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增加私家车用量,消耗了大量的燃料产生了大量的汽车尾气,其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很高,故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低碳生活理念的落实,分析了日常生活中低碳生活的一些具体体现,为倡导积极环保的新生活提供了思路。
11.A
【详解】
A、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实验,故选项说法错误.
B、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假设,故选项说法正确.
C、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为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
D、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12.C
【详解】
A、新医药的研制体现了化学造福人类;
B、单晶硅的使用体现了化学造福人类;
C、杂交水稻的成功体现的是生物造福人类;
D、隔水透气材料的发明体现了化学造福人类;
故选:C。
13.B
【详解】
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而不是建立假设、收集证据、作出结论。故选B。
14.②①③
温度
溶液变为黄色
【详解】
(1)下列三项针对青蒿素的研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分离提纯,确定结构,人工合成。
故填:②④③。
(2)根据题中“屠呦呦研究组反复研究中医古籍,其中‘青蒿一握,以水两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激发了她的灵感,是不是高温下破坏了青蒿中抗疟的有效成分?屠呦呦立即改用乙醚在较低温度下进行提取,成功获得了抗疟有效单体的提纯物质,命名为青蒿素”可知,屠呦呦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改变了温度;
(3)根据题中
“有机所得专家做了一个定性实验,加入碘化钾后,青蒿素溶液变黄了,说明青蒿素中含有过氧基团”和图示可知,双氢青蒿素也存在过氧基团,向无色的双氢青蒿素溶液中加入碘化钾,实验现象为溶液变为黄色。
15.化肥促进农业增产(合理即可)
【详解】
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和提高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例如金属的冶炼,使人们住上了各式楼房,乘坐上各种交通工具;新燃料开发、新材料的研制推动了航天技术的发展;化肥农药的应用提高了粮食产量。故填:化肥促进农业增产。
16.物理变化过程化学变化过程用磁铁吸引1
g用磁铁吸引,不能吸引出1
g固体
【解析】
【详解】
(1)a、研磨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加热铁粉和硫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可用磁铁对混合物进行吸引,然后称量吸引铁粉的质量,发现仍为1g,证明是物理变化;
(3)可用磁铁对黑色物质进行吸引,固体不被吸引,说明黑色物质的性质已经不同于原来的铁粉与硫粉,据此确定发生了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