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6课
《蒿里行》
曹操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割据:
地方豪强占领一方领土,建立政权,一个国家形成分裂对抗的局面。
袁 绍
曹 操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也在不断增强,其总兵力大概不过一万人。
袁绍,北方最大的军阀,兵多粮足实力强大。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曹操和袁绍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作用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和曹操
以少胜多
曹操胜利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粮
袁军十一万
十万袁军度过黄河,包围白马。
曹操声东击西,佯攻延津。
曹军立刻东调,前往白马解围,此地袁军几乎全军覆没。
鉴于敌强我弱,曹操只能撤退至官渡一线设防。
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继续南下,与曹军在官渡僵持。
袁绍谋士许攸降曹,告知袁军粮草在乌巢,率五千轻骑,伪装成袁军,直达乌巢,烧毁袁军粮草。
袁军人心动摇,不战而乱,7万人全军覆没。袁绍带800骑兵逃回。
(公元200年)
白马
黎阳
乌巢
延津
官渡
官渡之战
曹操
袁绍
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政治上:
(1)“挟天子以令诸侯”
(2)重视人才
经济上:
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
曹操
刘备
孙权
官渡之战后的形势
207年,曹操(53岁)基本统一了北方怀—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龟虽寿》
壮心
统一全国
要统一天下,主要对手是谁?
赤壁之战
曹操
孙权
刘备
战争名称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200年
交战双方
曹操VS袁绍
兵力对比
袁绍:10万
曹操:2.3万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
意义
官渡之战的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08年
曹操VS孙刘联军
曹操:20万
孙刘:5万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襄阳
江陵
乌林
夏口
樊口
柴桑
(襄樊)
(荆州)
(洪湖东北)
赤壁
(赤壁西北)
(九江西南)
(鄂州西)
(汉口一带)
刘备
孙权
曹军进攻方向和驻屯地
刘军退却方向
孙、刘联军驻屯地和进攻方向
曹军败退方向
主要战场
孙、刘联追击方向
水
水
汉
江
(九江西南)
公元208年,曹军南下。
刘备不敌,撤军南逃,欲往存有物资的江陵。
曹军在长坂追上刘备。
刘备率兵东逃,败退至樊口。
曹操前往江陵。
刘备派诸葛亮前往联合孙权。
周瑜率3万兵马沿江西进。
5万孙刘联军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操水军相遇。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败,退至乌林,会合陆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峙。
最终曹军败退,孙刘联军乘胜追击。
赤壁之战
为什么我的二十万大军竟然打不过五万孙刘联军?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分析曹操失败的原因
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瑜部将黄盖曰:“……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三国志》
据《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
…
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
1、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2、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3、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同样是曹操,两次战役中取得的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从中,你有什么感悟和启示?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骄兵必败!
赤壁之战后形势图
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形成
2、魏、蜀、吴三国经济的发展
1、魏、蜀、吴三国的建立
政权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魏
蜀
吴
220年
洛阳
曹丕
221年
成都
刘备
229年
建业
孙权
(pī)
三国的形成
曹操死。220年,曹丕废汉自立,称帝,建立魏国,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国,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定都建业(今南京)。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三国(220年-280年)
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三国经济发展
魏:兴修水利,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蜀:丝织业行销三国
吴:造船发达,加强了内地和
台湾的联系
翻车
功能:排水灌溉
从东汉末年到三国,你认为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呢?
群雄并起
政权林立
三个局部统一政权
草船借箭
《三国演义》的描述
《三国志》的记载
史学著作
文学作品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孙)权乘大船来观军,公(曹操)使弓弩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
草船借箭后,诸葛亮不谋而合地与周瑜一起提出火攻曹操的作战方案。
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孙刘联军火攻战术
《三国演义》的描述
文学作品
《三国志》的记载
史学著作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性,会有一些虚构的成分。
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当代文学家·鲁迅
曹操,字孟德
(155-220年)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
宁教我负天下人,
勿叫天下人负我。
京剧《击鼓骂曹》:
如今出了个奸曹操,
上欺天子下压群僚。
奸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
—西晋·陈寿《三国志》
他是拨乱世的英雄!
——当代史学家·范文澜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同时代的评论家许劭
雄
英
如何评价曹操?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