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三角形的边
【学习目标】
1..理解、识记三角形的概念及分类;
2理解并能正确运用“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导入语:同学们,三角形是一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随处可见,它是学习几何的基础.今天我们学习11.1.1三角形的边(1).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投影
二、
出示学习目标
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到学习目标呢?请同学们按照指导认真自学.
三、
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第十一章引言--P4练习前)要求:
1.看课本P2,回答:什么是三角形,思考“首尾顺次相接”是什么含义;
2.看课本P2“探究”:思考三角形按边的相等关系如何分类;
3.看课本P3“探究”:为什么“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思考能组成三角形的最简便方法是什么;
4.思考P3“例题”(2)中为什么分两种情况讨论,又是如何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的.
如有疑问,可小声问同桌或举手问老师.
6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以上问题,并能运用三边关系做对检测题.
四、学生自学
过渡语:自学指导明确的同学请举手?自学竞赛开始!
1.学生看书,教师巡视全班,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地自学.
2.检测
过渡语:能够背诵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三边关系的请举手!
提问:
什么是三角形?(出示图形,师强调:首尾顺次相接)
以下图形符合三角形概念三角形的是(
)
三角形按照边的相等关系如何分类?(生说一个师出示一个)
3.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为什么?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以得到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再由移项得,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下列各组数中,不可能成为一个三角形三边长的是(
)
A.2,3,4;
B.5,7,7;
C.5,6,12;
D.6,8,10.
师引导学生回答:当较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时,能组成三角形
.
归纳:这是判断能组成三角形的最简便方法.
过渡语:同学们,下面比一比看谁能正确运用三角形的概念和三边关系做对检测题.
自学检测题
1.下列是小强用三根火柴棒拼成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的概念的是(
)
2.图中有几个三角形?用符号表示三角形.
3.下列每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能用它们摆成三角形的是(
)
A
.3,4,8
B.5,6,11
C.5,6,10
D.13,12,30
4.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和7,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
A.6
B.3
C.2
D.11
5.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求它的周长.
拓展题:1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5和8,则最长边的长x的取值范围.
要求:7分钟独立完成,第4题过程规范.
3.学生练习,
教师下去巡视,收集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第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纠错
过渡语:同学们,检测题做完的请举手?好,请交换练习纸,对照答案互评,比谁全对.
1.白板逐题出示答案,学生交换试卷互评.
2.了解学情:全对的同学请举手,书写工整的请举手,好!
3.(1)若未全对的人数少,则收齐未全对的试卷,白板一类一类地出示错题(同时出示同一题的几种错).先让做错的学生根据刚学的新知识,判定自己“哪一步错”、“为什么错”;再让做对的学生帮助补充、更正,必要时让冒尖生代替老师点拨.如果学生说得对的,教师只给肯定,不必重复讲;如果所有学生都说不对的或说不全的,教师就该讲,而且要讲好,一定要让每一位学生真正解决疑难问题,既能理解、懂得“为什么”,又能灵活运用.
(2)若未全对的人数多,则不收未全对的试卷,改为教师逐项提问,让做错的学生举手说出“哪里错”,大家讨论“为什么错”,老师作必要的补充、点拨.
4.教师把学生做错的题分类放在展示台上,白板出示,集体纠错,学生说不完整的,教师补充.
预计会出现的错误:
第4题:
1.没有分类讨论;
2.判断三边关系时没有用最简便的方法;
3.没有检验是否符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二)拓展
过渡语:老师还想考一考大家是否真的掌握了.
1.长为10、7、5、3的四跟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有几种选法?为什么?
(三)学生默读课本,自背、互背,达到堂清.
六、当堂训练
过渡语:同学们,运用新知识做作业时,要避免检测时出现的错误.
当堂训练题
1.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边长为5cm,另一边长为10cm,那么第三边长应为
(
)
A.5cm
B.10cm
C.5cm或10cm
D.12cm
2.若a,b,c为ΔABC的三边长,且满足,则c的值可以为(
)
A.5
B.6
C.7
D.8
3.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6cm,周长为20cm,求其他两边的长.
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5,一边长等于6,求它的周长.
拓展题:若a,b,c表示ΔABC的三边,
.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