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第9单元 整理与复习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上第9单元 整理与复习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30 10:4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时教案[教师用书]
四年级数学上·新课标(江苏)
第9单元
整理与复习
课时教案[教师用书]
第9单元 整理与复习
第1课时 除法计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0页整理与复习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比较,帮助学生回顾、整理笔算除法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试商的能力。
2.能较熟练地运用除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提高估算的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比较,帮助学生回顾、整理笔算除法的方法,进一步提高试商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简便运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整理回顾
1.揭示课题。
这学期很快就要结束了,我们学了不少知识,今天开始我们将这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一定的整理并加以复习。(板书课题)
2.整理回顾。
(1)引导学生看目录,自己先回忆一下所学的知识有哪些。
(2)分小组讨论、交流每一个章节有哪些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说一说。
(3)组织交流。
3.教师做适当小结,并提出复习的要求。
二、复习除法计算
1.口算复习。
(1)出示PPT课件:
85÷17  7×12  72÷4  18×5  66÷33  16×5
54÷3  5×13  90÷18  33÷3  65÷5  24×3
指名学生口算,并说说其中两、三道题的计算过程。
(2)完成第100页第1题。
让学生独立口算,直接写出得数。
交流得数,结合选择2~3题要求说说算法。
提问:这学期学习的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时是怎样想的
指出: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口算,可以利用表内除法推算得数,比如80÷20可以用8÷2推算;150÷50可以用15÷5推算。请大家再想一想,这样算实际上应用了什么规律 (板书:商不变的规律)
提问:什么是商不变的规律
小结:用商不变的规律,可以使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变得简便,只要把被除数和除数末尾同时去掉一个0,按表内除法口算得数。(接“商不变的规律”板书:→按表内除法口算)
2.笔算复习。
完成第100页第2题。
(1)学生独立练习:192÷30 192÷34 192÷38
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计算的结果对不对 (有错的检查时在竖式上订正)这三道小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2,3小题从哪里看出要调商的
说明:除数是两位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当初商偏大或偏小时,就要分别调小或调大。(板书:四舍五入试商→可能偏大、偏小→调商)
(2)学生独立练习:990÷60 990÷62 990÷66
指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检查。
检查:这一组算式和得数哪里相同 哪里不同
第1小题怎样算的 (说明计算过程)个位上各是怎样求商的 第2,3小题为什么也要调商
(3)比较整理。
比较:为什么前一组题的商是一位数,后一组题的商是两位数
归纳:大家想一想上面计算、比较的过程,能归纳一下除法笔算的方法吗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先用被除数前两位除,前两位不够看前三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每次余数要比除数小。(呈现法则)
3.用竖式计算,并验算。(第100页第3题)
604÷21   684÷57   890÷35   904÷18
让学生按要求列竖式计算并验算,指出:计算时要养成验算、检查的好习惯。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4.用简便方法计算。(第100页第4题)
770÷30   5600÷400    9800÷320
问:简便运算的依据是什么
三、解决问题
PPT课件出示第100页第5题。
学生完成第5题,并说说解题思路。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主要总体复习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如何来试商,如何来调商。从学生在黑板上做的情况,感到对于简单的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学生掌握得都还可以,基本上能正确掌握试商、调商的方法。
[不足之处] 有部分学生在试商过程中,总想走捷径,省略调商的过程,余数比除数大或余数等于除数等错误却屡屡发生。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之间的差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及试商的速度,建议教师准备好口算卡片,供每天课上口算练习使用。
第2课时 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1页整理与复习第6~1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体会运算律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形成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能力,增强灵活应用运算律的意识。
【教学重点】
巩固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回顾整理
1.回顾: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脱式计算。
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6题。
让学生先看每题按怎样的顺序算,再交流运算顺序。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四人板演。
评讲:师生一起先检查计算顺序,再检查每一步的结果;结合提问说明第一小题怎样脱式简便一些,第二小题先算哪一步,第三、四小题括号里怎样算。
说明:算对混合运算的前提是按运算顺序算,其次是每一步都要认真算对;还要注意计算时,暂时不算的要在递等式里抄下来。
强调:特别注意运算顺序。
二、解决问题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7题。
让学生自己读题,说说有哪些条件,求什么问题。
分析:根据条件、问题,你感觉分析数量关系用什么策略比较方便 你能从条件想起,找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吗 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从条件想起可以怎样想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一种思路后,再指名学生说一说,使学生领会、理解)还可以怎样找有联系的条件,得出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交流后指名学生说一说)
提问:都是从条件想起,为什么想到的解答过程不一样呢
说明:有联系的条件不同,提出的问题就可能不一样。只要是从有联系的条件里求出的新条件是解决问题需要的,都是正确的,关键就是根据有联系的条件确定先求什么。
解答:我们已经了解了数量间的联系,找出了不同的思路,请大家自己选择一种思路列式解答。
检查:第一种解答方法先求什么 再怎样算的 第二种解答方法呢
提问:要检验问题的结果对不对,你准备用什么方法 (学生说出自己的检验方法)哪位说一说,怎样把结果代入原题检验 (板书算式)
说明:可以把结果代入原题检验,也可以用另一种解答方法检验解题对不对。
回顾: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用了什么策略 怎样想的
指出:这是连除实际问题,一般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就能比较容易找到可以求出的新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8题。
让学生独立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引导:了解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你想用什么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能找到几种不同的思路 自己先思考,如果需要可以把你的不同的想法记录下来,等会交流。
交流:你想到了几种不同的思路 各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选择一种思路独立解答。
交流:你是怎样解答的 (板书算式)这是先求的什么 再求的什么 还可以怎样解答 (板书算式)这又是先求的什么 再求的什么
还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吗 (板书算式)能说说这是怎样想的吗
指出:这也是连除实际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每次找出的有联系的两个条件不同,解题的过程就不一样。
3.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第9题。
提问:第(1)小题要怎样解答 (板书算式)
交流:为什么用一步计算 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解决问题时,要注意根据数量之间的联系,选择需要的条件。
对于第(2)小题,让学生先整理条件、问题,再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检查:这里是怎样整理条件和问题的 (列表或对应排列整理)先求的什么 再怎样算的
交流:这道题可以用什么策略分析数量关系 从条件想起怎样想 从问题想起可以怎样想 (根据回答板书:每只河蚌的珍珠颗数×河蚌只数=一共的颗数)
指出:像这样整理条件和问题,很容易看出数量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时,要灵活地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可以从条件想起,也可以从问题想起。从条件想起,可以从有联系的条件中想到先求什么;从问题想起,一般像这样根据问题找出数量关系式,看看哪个条件不知道,确定先求什么。
4.PPT课件出示第101页第10题。
引导学生思考:队形变化以后,什么没变
5.PPT课件出示第101页第11题。
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你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吗
三、课堂小结
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主要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混合运算让学生明确运算顺序,学生照着既定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学生掌握情况较好。解决实际问题一贯以来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不足之处] 应着重让学生说说分析数量关系的思考过程,以及解决问题时要抓住怎样的关键。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多说说解题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每步计算表示什么意思。
第3课时 角、平行和相交以及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2页整理与复习第12~17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运用升和毫升等容量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能正确判断或画出简单图形的三视图(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运用升和毫升等容量单位,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能正确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量角器,刻度尺,5个大小相等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升和毫升
1.提问:什么叫容器的容量 常见的容量单位有哪些
2.在括号里填“升”或“毫升”。
一盒酸奶有250(  )。
一瓶花生油有5(  )。
一小瓶洗发水有100(  )。
问:你还能说说生活中哪些用升和毫升作单位的例子吗
3.单位换算。
5升=(  )毫升  8000毫升=(  )升
问:高级单位化为低级单位的方法是什么 低级单位化为高级单位呢
二、观察物体
1.提问:生活中我们最多能同时看到物体的几个面
2.观察物体。
出示:
(1)指名说说从正面、上面、侧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2)提问:如果再加1个正方体,要使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应怎样摆
指名说说从正面、上面、侧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形状。
3.完成第102页第14题。
三、复习直线、射线、角、平行和相交
1.复习线段、直线、射线。
(1)让学生依次画出一条直线、一条射线、一条线段。
(2)说说它们各自的特点及相互联系。
2.完成第102页第15题。
(1)按要求画一画。
(2)说说为什么要这么画。
3.复习角。
(1)出示:
提问:这是个什么图形 怎么表示角 (板书:∠)
(2)让学生指一指角的各个部分,提问:什么是角 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3)提问:要想知道这个角的度数,应怎样测量 (指名学生用量角器测出这个角的度数)
(4)完成第102页第16题,同学们量一量角的度数。
根据要求,将角分一分类,并说说分类的理由。
(5)说明:根据角的度数大小,可以将角分为以下几类:小于90度的角是锐角,等于90度的角是直角,大于90度而小于180度的角是钝角,等于180度的角是平角,等
于360度的角是周角。
4.画角。
(1)用量角器画出一个30度的角。
(2)画一个90度的角。(引导同学用不同的工具画)
(3)画一个135度的角。
5.复习平行和垂直。
(1)提问:两条直线根据位置的不同,有哪两种情况 (相交、不相交)相交的两条直线所成的夹角为90度,这两条直线什么关系 平行指什么
(2)画出下面已知直线过A点的垂线。(小黑板出示)
(3)画出下面已知直线过A点的平行线。
6.完成第102页第17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疑惑吗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主要对“图形与几何”部分的重点内容进行整理,帮助学生复习升和毫升、观察物体以及角、垂线、平行线等方面的知识,从练习情况来看,学生掌握还不错,能理解相关概念的本质特征,弄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量角、画角、画垂线和平行线的方法,形成必要的操作技能。
[不足之处] 没能进一步提高量角、画角的技能,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让学生初步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产生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兴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4课时 统计与概率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3~104页整理与复习第18~22题。
【教学目标】
1.掌握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能正确计算平均数。
3.能根据具体情况分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点,能正确计算平均数。
【教学难点】
能正确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并能画条形统计图。
【教学准备】
PPT课件,转盘,红球,黄球。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回顾揭题
1.提问:这学期我们学习过统计和可能性的哪些内容 如果记不太清楚,可以翻翻教材找一找,再告诉大家。(根据交流板书:统计表 统计 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 可能性→可能性的大小)
2.揭示课题。
引入:现在我们就走进“统计天地”,整理、复习统计和可能性的知识,(板书课题)进一步了解可能性和可能性的大小;加深对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认识,能进一步掌握收集、整理数据,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结果的方法,通过调查统计现实生活里的数据,提高统计能力;能进一步掌握平均数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二、复习可能性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第18题。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想法并说明理由。
追问:请你观察这两个转盘,对于转动这两个转盘,指针落在哪个区域的可能性大小,你还想到什么 (左边转盘落在红色、蓝色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相等,右边转盘落在红色区域的可能性最大,落在蓝色和黄色区域的可能性相等且较小)
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第19题。
让学生读题,说说每人摸多少次,每人摸球的结果是怎样的。
提问:你认为从哪个口袋里摸球的可能性最大 为什么
那如果从另外两个口袋里摸球,可能性的大小会怎样呢 你是怎样想的
指出:口袋里有两种颜色的球,任意摸一个,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黄球。
当两种球个数相等时,摸到红球和黄球的可能性相等;当两种球个数不同时,个数多的那种球摸到的可能性大。
三、复习统计
1.统计内容的认识。
提问:这学期学过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接“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分别板书:(数据分段整理、表达)(直观、形象地反映数量多少)]
你对平均数有哪些认识 (接“平均数”板书: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3页第20题。
(1)如何对数据进行分段整理 完成统计表,从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2)可以用什么方法分类整理数据
完成统计表的填写,说说看着统计表可以知道些什么
(3)请根据统计表画一画条形统计图。
提问: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四、复习平均数
1.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第21题。
提问:怎样求男生立定跳远的平均成绩 女生的呢 总体而言,男生和女生谁的立定跳远成绩更好
2.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04页第22题。
教师提出统计本班同学的体重情况的问题(出示教材的统计图),明确分哪几段统计,让学生同桌讨论要怎样做。
交流:你觉得要怎样做 怎样的方法比较方便 (要设计调查表,分小组调查、整理,全班汇总)
学生分组调查、整理:
(1)每个小组组长负责,调查每人体重,每人记录自己的调查表;
(2)各人分段整理,得出小组里各段人数;
(3)小组内校对,统一准确的数据。
全班交流数据,教师协助汇总得出各段人数。
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然后交流完成的统计图。
分析:请同学们观察统计图,想想你知道了什么,能想到什么,说给大家听一听。(联系具体数据,引导学生分析体重情况)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得愉快吗 谁能说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你还想了解什么
六、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从分段整理数据、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平均数、可能性大小等方面的知识中,关注知识技能方面的相关内容。通过多层次的练习,使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问题解决、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使能力得到发展。此外也照顾了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使他们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使情感得到了满足。
[不足之处] 前面导入的时间过长,导致练习时间有些仓促,造成了前松后紧的局面。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而不应该是仅有的几名学生回答,教师小结结束本节课。
第5课时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教材第104~105页整理与复习第23~25题。
【教学目标】
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正确分析题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已经整理、复习了数的世界、图形王国、统计天地的内容,进一步掌握了这学期学习的数学知识和方法。那大家能不能联系数学内容,发现生活里的数学问题 能不能解决生活里常见的实际问题呢 这节课,大家就一起来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提出和解决一些现实世界的数学问题,并且评价一下自己这学期的数学学习的情况。
二、解决问题
1.PPT课件出示第104页第23题。
交流:从题目中知道了些什么 要解决什么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怎样想 说说你的思路。
追问:用什么策略分析这个问题比较方便
说明:解决实际问题的重点是分析数量关系,找到解题思路,这道题从条件想起比较方便。根据前两个条件可以求出特快列车的速度这个新条件,再联系后一个条件求出问题的结果。
2.做第104页第24题。
学生独立读题,列式解答。
交流:第二天收获多少千克是怎样解答的 (板书算式)这里先求的是什么数量 再怎样求出第二天千克数的 解答的关键是哪一步 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指出:解答第一个问题的关键是求出1筐有多重,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天实际收获多少筐。
交流:接着怎样求出第二个问题的 (板书算式)关键是先求什么
指出:第一天的加第二天的等于两天一共收获的,关键是先求出前一个问题:第二天收获多少千克 (板书:第一天的+第二天的=一共收获的)
3.做第105页第25题。
(1)阅读问题,PPT课件出示直观图,了解图上表示的方式,明确前3秒依次是亮、亮、暗(实际可以从其中一行上看出明、暗变化情况)。
提问:第4,5秒照明灯各是亮的还是暗的
继续观察后面的变化,想想照明灯发光有什么规律 每个变化周期是几秒
第39,40秒照明灯是亮的还是暗的 想办法解决。
交流:第39秒、第40秒发光情况各是怎样的 你是怎样知道的 (板书算式并说明判断理由)
指出:我们通过观察发现,这其实就是一个周期问题,应用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就可以解决。
(2)你能设计一个按5秒为一个周期的变化规律吗 在练习纸上像这样画一画,表示出你设计的周期。
交流:你是怎样设计的 (呈现学生的设计)
三、自我评价
1.回顾交流。
引导:一学期学习结束了,我们也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个总结,看看取得的成绩,想想还有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你能根据教材上数学学习的几个方面,具体说说你有哪些表现吗 请组长负责,组织大家互相说一说。
学生围绕教材提出的几个方面,在小组里交流自己对这些方面表现的自我感受。
2.涂色评价。
引导:如果把表现好看作5颗星,那你觉得自己这几个方面各能得几颗星呢 根据自己的回顾,你能得几颗星,就把几颗星涂上颜色。(学生涂色评价)
交流:觉得自己各方面表现好的,来介绍一下自己的评价结果。
小结:这些同学在各个方面的表现都很好,值得大家学习。我们每个人都要争取在以后的学习中,把这几方面都做得更好。有信心吗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本节重点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遇到过哪些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技能解决哪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运用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有哪些好的经验。通过练习,既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沟通不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注意鼓励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不足之处] 应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共同研究,与学生一起构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学”,在解决问题中“悟”。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意识,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思维也更加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