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30 12:1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1、3、6单元)。
一、课内基础夯实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舸(gě)
怅(càng)
遒(qiú)
蹩(biē)脚
B.
锲(xiē)
罅(xū)
着(zháo)恼
讷(nè)
C.
讪(shān)
子衿(jīn)
三匝(zā)
天台(tāi)
D.
钿(diàn)
纶(guān)巾
佛(bì)狸祠
靛(diàn)青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廖廓
挥斥
苍茫
风华正茂
B.
蜡炬
憔粹
吐哺
酣畅淋漓
C.
跬步
张皇
尴尬
锲而不舍
D.
晨曦
飘沦
潦倒
云蒸霞蔚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òu,句中的停顿
C.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驽:nǔ,低劣
D
吾尝跂而望矣
跂:zhī,踮起脚后跟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含义不同的一句是(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5.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一句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二、现代文阅读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七大领域“新基建”年内投资规模
“新基建”领域
投资内容
预计新增规模(亿)
5G基站建设
三大运营商建设覆盖50个重点城市地区超55万座基站及资本开支,不包括各类5G应用的带动
3000
特高压
今年在建和待核准高压工程共16条线路,具有明确投资规模的共7条
l500
高铁、城市轨道交通
拟通车线路共l4条,其中专线250和专线350各7条,通车有望为3696公里,对应投资规模为6207亿元
6200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预计新增公共充电桩l5万能,私人桩约为30万台,公共充电场站8000座
300
大数据中心
IDC业务发展(包括托管业务、CDN、公共云laaS/PaaS等业务)
1200
人工智能
底层AI芯片等硬件发展,通用AI平台搭建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五联网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
(摘编自《新基建5年,全面梳理细分领域新风向》)
材料二:
新基建的“新”,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相对概念。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路、公路、机场等建设项目,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新基建旨在以信息科技为支撑推动经济社会的教字化转型。
在线教育远程会议、云买菜、到家服务、在线问诊……一系列数字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从2020年春节到现在,以“宅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生活方式成了中国人的“标配”,人们只需点点手机,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正是有了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诸多数字化工具的服务能力才得以实现。
新基建作为新兴产业,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十年,智能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签,而新基建则是让智能经济火箭加速升空的“燃料舱”。新基建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中国在新一波技术红利的全球格局中能否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摘编自《“新基建”火热新 动能强劲》)
材料三:
面对新基建这个新概念,可能许多人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但新基建与传统产业其实并不矛盾。新基建除了满足智能技术开发和智能产业发展、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智能化水平外,还肩负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重任,助力实现传统基建转型升级,跟上并满足智能时代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而新基建与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创造与满足新需求的重要保障。中国经济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必然离不开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强力支撑。
(摘编自《数字科技助力养殖业复工京东数科AI养牛促安全生产》)
材料四:
“新基建”着眼长远,但当前的疫情确实赋予其更多责任。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更要看到,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外需增长有可能遇到更多困难。这样的背景下,更要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一定意义上,“新基建”是为中国经济恢复打下的一针强心剂,更是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铺下的一条路。
科学研判、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脱离实际,是推动“新基建”应有的态度。虽然新基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新基建整体进度的迈进,不仅仅是建设那么简单,还需要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这样既能增强基建稳增长的传统属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新基建的价值不仅在“建”,更在“用”。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新基建不仅可以有效优化供给能力,也能够进一步引导和促进消费升级。只有与相关配套服务相结合,新基建才能更好地促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
(摘编自《加快“新基建”对中国经济有长远意义》)
6.
下列不属于“新基建”领域的一项是


A.
截至2020年6月底,北京建成5285个5G基站。
B.
京礼高速(延崇段)松山特长隧道左洞全线贯通。
C.
陕北——湖北800新供特高压直流工程宣布开工。
D.
河南省大数据中心于3月31日在郑州挂牌成立。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材料一可知,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基建”预计新增投资规模约1.22万亿,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B.
在线教育、远程会议、在线问诊等数字工具广泛应用,2020年春节以来,“宅经济”等数字生活方式成为国人的“标配”,这一切依赖于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
C.
作为新兴产业的新基建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支撑着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标志着中国在新的全球格局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
D.
新基建的“新”是个相对概念,与传统产业并不矛盾,新基建肩负着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重任,对传统基建转型升级的实现有推动作用。
8.
如何有效推动“新基建”?请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花绣
刘庆邦
庆婶子打着一把黑伞到格明家来了,推开院门就问格明在家不在。院里的积雪很厚,把庆婶于包了塑料袋的两只脚都抱住了。三大娘快不中了。叫格明去,是让格明给三大娘送终的鞋上绣花儿。
格明的娘说:“格明这妮子手笨得像猪脚一样,哪里会绣什么花儿呀!你别看格明长了个傻大个子,她连虚岁还不到十四呢!”庆婶子说:“绣花儿的事儿找的就是童女儿,超过十六岁就不用了,咱这儿的规矩你又不是不懂。”
按当地的规矩,给将要远行的老奶奶鞋上绣花儿要用童女儿,而且指到谁就是谁,不许有半点推辞。
让格明深感为难的是,长这么大,她从来没捏过绣花儿针,不知绣花针多轻多重,是横拿还是坚拿。娘呢从来没教地绣过花儿。冷不丁地让她去绣花儿,这不是要她出丑嘛!
庆婶子说:“不会绣不要紧,一教就会了。人不管做啥事,都是先有第一回。”
格明要绣的花儿并不复杂,一根花梗,四片花叶,一朵花儿。花梗绣揭色,花叶绣绿色,花朵绣黄色。格明认出来,她所绣的花儿应该是菊花。庆婶子把一根绣花针和缠了各色丝线的线轴给了格明,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从听说要她给三奶奶绣花儿,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庆婶子说,谁第一次绣花儿都这样,绣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格明背过身子,把心稳了稳,果然把针纫上了。
①透过玻璃。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有一朵盛开的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眼看要飘进窗内。
格明在记忆里寻找她所见过的菊花。在自家院子的东南角,一个用矮花墙圆起来的小园子里,每年秋天。菊花都会不失时机地迎霜开放。菊丛高过了矮墙,
数不清的黄色线菊的花朵簇拥在墙头上,让人欣赏不尽,恰惜不尽,感叹不尽。心中的莉花开了,格明手上的菊花就可以绣了。
三奶奶不是格明的亲奶奶,是远门子奶奶,娘说三奶奶对格明不赖,是有一年,三奶奶见格明穿的裤子太短了,短得揪巴到膝盖那里,就送给格明一条长一些的裤子。
天快晌午时,格明的娘踏着雪来了,喊格明回家吃午饭。一朵黄花才绣了半朵,格明对娘说:你先吃吧,我不饿。格明眼不离手,手不离针,针不离线,线不离花,两朵花儿格明绣了一整天。
傍晚娘接她回家时,地的腿都站硬了,脚也站麻了。但当晚格明睡得一点都不踏实,一会儿醒了,一会儿醒了。②她每次醒来都以为天大亮了,抬头往窗口看看,映进屋的原来是雪光,不是天光,她梦见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很不满意,竟把绣花鞋从脚上脱下,扔到门外头去了。
格明再次醒来时,隐约听见了三声地响,她一惊。知道三奶奶这回真的不中了。
来到三奶奶家,格明最注意三奶奶的脚,要看看三奶奶穿上她做的绣花鞋没有。还好,三奶奶脚上穿的正是地做的绣花杜。花儿是两朵,左边鞋上一朵,右边鞋上一朵,两朵花儿朝里相对着。金黄色的花朵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看着看着,两朵花儿仿佛升腾起来,升得满屋子都是花朵。
天放晴后,雪很快融化。
格明说:“娘,你给我买丝线,我要绣一双花鞋,自己穿。”
(有删节)
9.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插叙三奶奶送裤子给格明的情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也使小说内容更丰富,行文更富于变化。
B.
结尾写格明绣的花“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说明格明绣花的水平进步很快,水平很高。
C.
文中多次对雪的描写,不仅增添了阅读美感,渲染了环境,也很好的烘托了人物的心理。
D.
本文文笔清新朴实,心理描写细腻,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闪耀着文学之美,体现了人文情怀。
10.
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格明怎样的心理?
11.
小说以“黄花绣”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鐀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干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 司马迁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B.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C.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宜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D.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阳,与“阴”相对应,表示方位时,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文中指山的南面。
B.
封,指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C.
《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共三百篇,故称“诗三百”。
D.
《书》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注重实践,四处出游考察。司马迁南游江淮,视察九疑山;北渡汶水、泗水,观察儒风,学习礼节。
B.
司马迁秉承父志,立誓继承祖业。太史公愤恨未能参与天子封禅大典,要求儿子继承祖业,司马迁立誓同意。
C.
司马迁身陷牢狱,忍辱著书立说。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愤恨天子不公,奋发图强,写就史学巨著。
D.
司马迁治史严谨,深受后人称赞。司马迁写史不虚美不隐恶,人们称赞他有良史之才,佩服他的治史能力。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二)古代诗歌阅读
1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颈联中诗人选取岩居僧煎茶而取冰下水的生活入诗,意在突出岩居僧生活的清雅,寄托高洁的情怀。
C.“香炷佛前灯”一句,与诗题中“僧”字相呼应,这又与其居处、环境、生活的描写呼应。
D.尾联发出感叹,委婉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厌弃,进而抒发了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2)前人评价该诗“写数花用一‘摇’字,十分精妙”,谈谈你对诗中“摇”字的理解。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形、声两方面勾勒赤壁壮景。
(3)韩愈《师说》是写给李蟠的,文末“____________”说明李蟠的儒学素养,而“____________”点出了给李蟠写文章的原因。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场的疫情,让人们重温了很多概念,“公共卫生”
就是其一。公共卫生,是关乎每个人的“第一闸门”。(
)。
但是疫情过后,如何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避免“病来重视,病去忽视”。值得深思。这需要从问题中出发、从短板处着手。不可否认,这次疫情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需要疫情防控机制、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推动工作力量向一线下沉。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的共同挑战,公共卫生事业是全球都要强化的健康板块。随着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的增强,未来全球必定能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从容面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期而遇
暴露
完善
面对
B.
突如其来
暴露
完善
面临
C.
突如其来
显示
完备
面临
D.
不期而遇
显示
完备
面对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公共卫生工作的效果显著,在疫情发生后开展得如火如茶。
B.
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茶,疫情发生后,取得显著效果。
C.
疫情发生后,公共卫生工作效果显著,开展得如火如茶。
D.
疫情发生后,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茶,效果显著。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的加强,未来全球必定能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B.
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得到加强,使得未来全球必定能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保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C.
未来全球必定能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得益于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的加强。
D.
随着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的加强,未来全球必定能从容成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21.
下图是某校为高中生编写个人生涯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五、作文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广东省新高考方案正式公布,高一的同学要选科了。是选物理还是选历史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小吴说:“我决定选物理,我发现选物理可以选择的大学和专业比选历史的多。”
小李说:“我也选物理,我舅舅是核物理研究专家,我们都觉得国家发展很需要物理专业的人才。”
小栗说:“我觉得物理太难学了,我选历史吧,学起来容易一些,说不定高考分数能高一些。”
小史说:“我也选历史,纯粹是因为我真的喜欢历史,我想到大学研究中国历史。”
小郑说:“我妈说,选科一定要考虑以后的就业,别选了一个以后找不到工作的学科。”
……
你作为高一的学生,面临选科,肯定也听了不少建议,有过很多体验,作过很多思考,形成了你的认识。请根据材料内容,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要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齐齐哈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答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必修上册(1、3、6单元)。
一、课内基础夯实
1.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舸(gě)
怅(càng)
遒(qiú)
蹩(biē)脚
B.
锲(xiē)
罅(xū)
着(zháo)恼
讷(nè)
C.
讪(shān)
子衿(jīn)
三匝(zā)
天台(tāi)
D.
钿(diàn)
纶(guān)巾
佛(bì)狸祠
靛(diàn)青
答案:D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廖廓
挥斥
苍茫
风华正茂
B.
蜡炬
憔粹
吐哺
酣畅淋漓
C.
跬步
张皇
尴尬
锲而不舍
D.
晨曦
飘沦
潦倒
云蒸霞蔚
答案:C
3.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án,流传
B.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òu,句中的停顿
C.
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驽:nǔ,低劣
D
吾尝跂而望矣
跂:zhī,踮起脚后跟
答案:B
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含义不同的一句是(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C.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答案:D
5.
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一句是(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
C.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答案:C
二、现代文阅读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2020年七大领域“新基建”年内投资规模
“新基建”领域
投资内容
预计新增规模(亿)
5G基站建设
三大运营商建设覆盖50个重点城市地区超55万座基站及资本开支,不包括各类5G应用的带动
3000
特高压
今年在建和待核准高压工程共16条线路,具有明确投资规模的共7条
l500
高铁、城市轨道交通
拟通车线路共l4条,其中专线250和专线350各7条,通车有望为3696公里,对应投资规模为6207亿元
6200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预计新增公共充电桩l5万能,私人桩约为30万台,公共充电场站8000座
300
大数据中心
IDC业务发展(包括托管业务、CDN、公共云laaS/PaaS等业务)
1200
人工智能
底层AI芯片等硬件发展,通用AI平台搭建
工业互联网
工业五联网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
(摘编自《新基建5年,全面梳理细分领域新风向》)
材料二:
新基建的“新”,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个相对概念。以往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指铁路、公路、机场等建设项目,它们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新基建旨在以信息科技为支撑推动经济社会的教字化转型。
在线教育远程会议、云买菜、到家服务、在线问诊……一系列数字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从2020年春节到现在,以“宅经济”为代表的数字生活方式成了中国人的“标配”,人们只需点点手机,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正是有了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诸多数字化工具的服务能力才得以实现。
新基建作为新兴产业,一端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另一端连接着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未来十年,智能经济将成为中国经济的新标签,而新基建则是让智能经济火箭加速升空的“燃料舱”。新基建发展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中国在新一波技术红利的全球格局中能否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摘编自《“新基建”火热新 动能强劲》)
材料三:
面对新基建这个新概念,可能许多人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但新基建与传统产业其实并不矛盾。新基建除了满足智能技术开发和智能产业发展、提高社会经济运行智能化水平外,还肩负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重任,助力实现传统基建转型升级,跟上并满足智能时代发展对基础设施的要求。传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规模大、周期长,而新基建与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创造与满足新需求的重要保障。中国经济要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壮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必然离不开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强力支撑。
(摘编自《数字科技助力养殖业复工京东数科AI养牛促安全生产》)
材料四:
“新基建”着眼长远,但当前的疫情确实赋予其更多责任。要想尽快降低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推动经济恢复正常轨道,需通过狠抓以“新基建”为代表的领域,给予总需求一个回弹力,进而通过需求端的率先复苏,带动生产端走出困局。更要看到,今年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压力有可能进一步加大,外需增长有可能遇到更多困难。这样的背景下,更要依靠内需发力,推动经济平稳发展。一定意义上,“新基建”是为中国经济恢复打下的一针强心剂,更是未雨绸缪为未来发展铺下的一条路。
科学研判、理性投资,切忌盲目跟风、脱离实际,是推动“新基建”应有的态度。虽然新基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新基建整体进度的迈进,不仅仅是建设那么简单,还需要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这样既能增强基建稳增长的传统属性,又可以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制造、新服务。新基建的价值不仅在“建”,更在“用”。与传统基础设施投资相比,新基建不仅可以有效优化供给能力,也能够进一步引导和促进消费升级。只有与相关配套服务相结合,新基建才能更好地促进新业态、新产业、新服务发展。
(摘编自《加快“新基建”对中国经济有长远意义》)
6.
下列不属于“新基建”领域的一项是


A.
截至2020年6月底,北京建成5285个5G基站。
B.
京礼高速(延崇段)松山特长隧道左洞全线贯通。
C.
陕北——湖北800新供特高压直流工程宣布开工。
D.
河南省大数据中心于3月31日在郑州挂牌成立。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根据材料一可知,2020年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基建”预计新增投资规模约1.22万亿,将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B.
在线教育、远程会议、在线问诊等数字工具广泛应用,2020年春节以来,“宅经济”等数字生活方式成为国人的“标配”,这一切依赖于新型基础设施的支撑。
C.
作为新兴产业的新基建连接着巨大的投资与需求.不断升级的消费市场,支撑着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标志着中国在新的全球格局中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
D.
新基建的“新”是个相对概念,与传统产业并不矛盾,新基建肩负着对传统产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的重任,对传统基建转型升级的实现有推动作用。
8.
如何有效推动“新基建”?请结合材料四简要概括。
答案:6.
B
7.
C
8.
①坚持科学研判、理性投资态度;②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③与相关配套服务相结合,实现其“用”的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黄花绣
刘庆邦
庆婶子打着一把黑伞到格明家来了,推开院门就问格明在家不在。院里的积雪很厚,把庆婶于包了塑料袋的两只脚都抱住了。三大娘快不中了。叫格明去,是让格明给三大娘送终的鞋上绣花儿。
格明的娘说:“格明这妮子手笨得像猪脚一样,哪里会绣什么花儿呀!你别看格明长了个傻大个子,她连虚岁还不到十四呢!”庆婶子说:“绣花儿的事儿找的就是童女儿,超过十六岁就不用了,咱这儿的规矩你又不是不懂。”
按当地的规矩,给将要远行的老奶奶鞋上绣花儿要用童女儿,而且指到谁就是谁,不许有半点推辞。
让格明深感为难的是,长这么大,她从来没捏过绣花儿针,不知绣花针多轻多重,是横拿还是坚拿。娘呢从来没教地绣过花儿。冷不丁地让她去绣花儿,这不是要她出丑嘛!
庆婶子说:“不会绣不要紧,一教就会了。人不管做啥事,都是先有第一回。”
格明要绣的花儿并不复杂,一根花梗,四片花叶,一朵花儿。花梗绣揭色,花叶绣绿色,花朵绣黄色。格明认出来,她所绣的花儿应该是菊花。庆婶子把一根绣花针和缠了各色丝线的线轴给了格明,格明把黄丝线往针鼻子里纫时,手指哆嗦得怎么也纫不进去。从听说要她给三奶奶绣花儿,她的哆嗦一直都没止住,这会儿又加重了,她越用力,越着急,就哆嗦得越厉害。她在心里骂自己没用,眼泪几乎要落下来。庆婶子说,谁第一次绣花儿都这样,绣得多了,自然就熟练了。格明背过身子,把心稳了稳,果然把针纫上了。
①透过玻璃。她看见桃花雪仍在下。有一朵盛开的雪花从窗口上方下来。眼看要飘进窗内。
格明在记忆里寻找她所见过的菊花。在自家院子的东南角,一个用矮花墙圆起来的小园子里,每年秋天。菊花都会不失时机地迎霜开放。菊丛高过了矮墙,
数不清的黄色线菊的花朵簇拥在墙头上,让人欣赏不尽,恰惜不尽,感叹不尽。心中的莉花开了,格明手上的菊花就可以绣了。
三奶奶不是格明的亲奶奶,是远门子奶奶,娘说三奶奶对格明不赖,是有一年,三奶奶见格明穿的裤子太短了,短得揪巴到膝盖那里,就送给格明一条长一些的裤子。
天快晌午时,格明的娘踏着雪来了,喊格明回家吃午饭。一朵黄花才绣了半朵,格明对娘说:你先吃吧,我不饿。格明眼不离手,手不离针,针不离线,线不离花,两朵花儿格明绣了一整天。
傍晚娘接她回家时,地的腿都站硬了,脚也站麻了。但当晚格明睡得一点都不踏实,一会儿醒了,一会儿醒了。②她每次醒来都以为天大亮了,抬头往窗口看看,映进屋的原来是雪光,不是天光,她梦见三奶奶对她绣的花儿很不满意,竟把绣花鞋从脚上脱下,扔到门外头去了。
格明再次醒来时,隐约听见了三声地响,她一惊。知道三奶奶这回真的不中了。
来到三奶奶家,格明最注意三奶奶的脚,要看看三奶奶穿上她做的绣花鞋没有。还好,三奶奶脚上穿的正是地做的绣花杜。花儿是两朵,左边鞋上一朵,右边鞋上一朵,两朵花儿朝里相对着。金黄色的花朵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看着看着,两朵花儿仿佛升腾起来,升得满屋子都是花朵。
天放晴后,雪很快融化。
格明说:“娘,你给我买丝线,我要绣一双花鞋,自己穿。”
(有删节)
9.
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中插叙三奶奶送裤子给格明的情节,不仅使人物形象更鲜明,也使小说内容更丰富,行文更富于变化。
B.
结尾写格明绣的花“是那么亮眼,简直是光彩烁烁”,说明格明绣花的水平进步很快,水平很高。
C.
文中多次对雪的描写,不仅增添了阅读美感,渲染了环境,也很好的烘托了人物的心理。
D.
本文文笔清新朴实,心理描写细腻,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闪耀着文学之美,体现了人文情怀。
10.
文中两处画线句子,表现了格明怎样的心理?
11.
小说以“黄花绣”为题,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9.
B
10.
①处表现了格明内心趋于平稳。②处表现了格明内心的担心。
11.
①运用双关手法。黄花既指菊花,又指童女儿。②形象生动。“黄花绣”富有画面感。③作为线索。以绣花这件事贯穿全文。④揭示主题。通过绣花,揭示了少女格明从不自信到自信的成长主题。
三、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迁生龙门,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夫子遗风,乡射邹峄;厄困蕃、薛、彭城,过梁、楚以归。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发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予死,尔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史记石室金鐀之书。
十年而遭李陵之祸,幽于累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夫!身亏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察终,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著十干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赞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节选自《汉书 司马迁传》)
12.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B.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C.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宜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D.
迁既死/后其书稍出/宣帝时/迁外孙平通侯杨恽祖述其书/遂宣布焉/至王莽时/求封迁后/为史通子
13.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阳,与“阴”相对应,表示方位时,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文中指山的南面。
B.
封,指封禅,是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时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
C.
《诗》指《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风、雅、颂,共三百篇,故称“诗三百”。
D.
《书》指《尚书》,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注重实践,四处出游考察。司马迁南游江淮,视察九疑山;北渡汶水、泗水,观察儒风,学习礼节。
B.
司马迁秉承父志,立誓继承祖业。太史公愤恨未能参与天子封禅大典,要求儿子继承祖业,司马迁立誓同意。
C.
司马迁身陷牢狱,忍辱著书立说。司马迁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愤恨天子不公,奋发图强,写就史学巨著。
D.
司马迁治史严谨,深受后人称赞。司马迁写史不虚美不隐恶,人们称赞他有良史之才,佩服他的治史能力。
1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洛之间。
(2)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不敢阙。
答案:12.
A
13.
C
14.
C
15.
(1)他的儿子司马迁恰好出使归来,在黄河、洛水之间拜见了父亲。
(2)小儿虽然不聪明,请让我全力编撰先人编撰的历史材料,不敢缺略。
(二)古代诗歌阅读
16.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问题。
岩居僧
赵师秀
开扉在石层,尽日少人登。
一鸟过寒木,数花摇翠藤。
茗煎冰下水,香炷佛前灯。
吾亦逃名者,何因似此僧?
(1)下列对全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僧人所居并非殿阁参差的宝刹,也非游人熙攘的胜境,而是罕有人迹的深山。
B.颈联中诗人选取岩居僧煎茶而取冰下水的生活入诗,意在突出岩居僧生活的清雅,寄托高洁的情怀。
C.“香炷佛前灯”一句,与诗题中“僧”字相呼应,这又与其居处、环境、生活的描写呼应。
D.尾联发出感叹,委婉间接地表达了自己对功名的厌弃,进而抒发了对离尘出世生活的向往之情。
(2)前人评价该诗“写数花用一‘摇’字,十分精妙”,谈谈你对诗中“摇”字的理解。
答案:(1)D
(2)“摇”是“摇落”“飘落”之意,形象地写出了林间的花朵飘然而落的自然状态,。用花朵的悠然自得衬托出“岩居僧”淡泊平静(安闲平和)的心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形、声两方面勾勒赤壁壮景。
(3)韩愈《师说》是写给李蟠的,文末“____________”说明李蟠的儒学素养,而“____________”点出了给李蟠写文章的原因。
答案:
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②.
使我不得开心颜
③.
乱石穿空
④.
惊涛拍岸
⑤.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⑥.
余嘉其能行古道
四、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场的疫情,让人们重温了很多概念,“公共卫生”
就是其一。公共卫生,是关乎每个人的“第一闸门”。(
)。
但是疫情过后,如何继续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避免“病来重视,病去忽视”。值得深思。这需要从问题中出发、从短板处着手。不可否认,这次疫情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公共卫生事业的建设,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需要疫情防控机制、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推动工作力量向一线下沉。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的共同挑战,公共卫生事业是全球都要强化的健康板块。随着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的增强,未来全球必定能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从容面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不期而遇
暴露
完善
面对
B.
突如其来
暴露
完善
面临
C.
突如其来
显示
完备
面临
D.
不期而遇
显示
完备
面对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公共卫生工作的效果显著,在疫情发生后开展得如火如茶。
B.
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茶,疫情发生后,取得显著效果。
C.
疫情发生后,公共卫生工作效果显著,开展得如火如茶。
D.
疫情发生后,公共卫生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茶,效果显著。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的加强,未来全球必定能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B.
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得到加强,使得未来全球必定能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保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C.
未来全球必定能从容应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得益于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的加强。
D.
随着公共卫生体系和国际防疫合作的加强,未来全球必定能从容成对可能出现的共同威胁和挑战,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
答案:18.
B
19.
D
20.
D
21.
下图是某校为高中生编写个人生涯规划而提供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撰写生涯规划首先要知己知彼,认识自我资源和分析职业机会;然后要选择生涯路向,从任务、策略、进度三方面来制定行动计划;最后要对生涯路向和行动计划进行评估修正,以保持动态适应。
五、作文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广东省新高考方案正式公布,高一的同学要选科了。是选物理还是选历史呢?同学们各抒己见。
小吴说:“我决定选物理,我发现选物理可以选择的大学和专业比选历史的多。”
小李说:“我也选物理,我舅舅是核物理研究专家,我们都觉得国家发展很需要物理专业的人才。”
小栗说:“我觉得物理太难学了,我选历史吧,学起来容易一些,说不定高考分数能高一些。”
小史说:“我也选历史,纯粹是因为我真的喜欢历史,我想到大学研究中国历史。”
小郑说:“我妈说,选科一定要考虑以后的就业,别选了一个以后找不到工作的学科。”
……
你作为高一的学生,面临选科,肯定也听了不少建议,有过很多体验,作过很多思考,形成了你的认识。请根据材料内容,或记叙你的经历和体验,或表达你的思考和心得,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要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答案:参考例文:
听时代召唤,选如意科目
广东省新高考方案正式公布,我们高一的同学要选科了。是选物理还是选历史呢 有人说,学理吧,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有人说,学文吧,古有苏秦张仪纵横捭阖,今有我辈青年布道天下。有人说,学理有前途,好就业。有人说,不是文科没用,而是学文的人没用!
但是,我认为,选文还是选理,不能只听别人一面之词,也应该听听自己的兴趣,思考社会时代的需要,放远目光,那样才能选到称心如意的科目。
选择文理,应该认真思考自己的兴趣所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兴趣是一种存在浓重感情的志趣活动,它可以使人集中精神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实现当前的活动。
美国知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迷信研讨,最重要的是要看对本人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逼迫。……比方搞物理试验,因为我有兴趣,我能够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迫切地盼望发明我所要摸索的货色。正是兴趣和事业心推动了丁教授的科研工作,使他取得宏大的胜利。
兴趣会促使人深入钻研,创造性地进行工作和学习。就高中学生而言,对一门课程感兴趣,会促使他执着研究,并且激发创造性的思维,不仅会使他的学习成绩大大进步,而且会大大地改良学习办法,提高学习效率。
明白兴趣所在,还应该长远考量,思考社会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抉择。曾经有多少天才,埋没在了时代的洪流之中。因此,高中学生在选文理科时,应当把个人的学习兴趣融入到时代发展的潮流中。
著名物理学家钱伟长,原本文强理弱,为了实现精忠报国、富国强兵的梦想,他弃文转理,奠定了中国力学物理的基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祖国的召唤,两弹一星元勋于敏一次次改变自己钻研的方向。我突然明白,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消失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进祖国的强盛之中,足以自慰。祖国选择了他,他选择了祖国,相互促进,成就了强国梦想。
前辈们的光辉事迹,对我们学生选择文理都有一定的启示。没有兴趣,难以让自己从事的学科专业长足发展,但光靠兴趣,难以长远、有高度地发展。若想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就必须听从时代召唤,把个人兴趣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
听时代召唤,选如意学科。我决定听从内心声音,听从时代召唤,选择文科,传道授业,布道天下,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