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宿豫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
高
一
物
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
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于“辽宁舰”航母“高大威武”,故任何情况下都不能看成质点
B.
战斗机飞行员可以把正在甲板上手势指挥的调度员看成是一个质点
C.
在战斗机飞行中,研究战斗机的空中翻滚动作时,战斗机可以看成质点
D.
研究“辽宁舰”航母在大海中运动轨迹时,航母可以看成质点
2.
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把可靠事实和逻辑推理相结合,可以深刻地揭示自然规律。下列属于理想实验的是( )
A.
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
B.
伽利略设想的对接光滑斜面实验
C.
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
D.
悬挂法确定薄片状物体重心的实验
3.
有媒体报道中国空军于2020年12月14日上午8时出动飞机进行“绕岛巡航”,锤炼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若此次“绕岛巡航”从起点飞到巡航终点用时约1小时,航程约为1800千米,起点和终点的直线距离约为600千米。关于本次巡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报道中“1小时”是时刻
B.
报道中“上午8时”是时间
C.
平均速度大小约为800km/h
D.
平均速度大小约为600km/h
4.
如图所示,一重锤用细绳悬挂在力传感器下,从某时刻起,某同学手持力传感器让重锤由静止开始沿竖直方向运动,并记录力传感器所受细绳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F-t图像如图所示,则在t1-t2时间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重锤的运动方向先向上再向下
B.
重锤先超重再失重
C.
重锤先加速再减速
D.
t0时刻重锤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5.
物体A、B都静止在同一水平面上,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A、M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分别为、,平行于水平面的拉力F分别拉物体A、B,测得加速度a与拉力F的关系图象如图中A、B所示,则( )
A.
B.
C.
D.
6.
如图,直线a和曲线b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a和b的位移—时间图像,
由图可知( )
A.
t1时刻,a车追上b车
B.
t2时刻,a、b两车运动方向相同
C.
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先减小后增加
D.
t1到t2这段时间内,b车的速率一直比a车大
7.
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左边用一根轻弹簧和竖直墙相连,静止时弹簧的长度大于原长,若用一个从零开始逐渐增大的水平向右的力F拉A,直到把A拉动,在A被拉动之前的过程中,令弹簧对A的拉力为F',地面对A的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F'方向保持不变,f方向保持不变
B.
F'大小保持不变,f先减小后增大
C.
F'一直在增大,f
一直在减小
D.
物体被拉动瞬间,拉力F的大小等于物体A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
8.
如图,河宽d
=20m,小船要行驶到河对岸,P处为小船的正对岸位置,已知小船的划行速度v1
=5m/s,水流速度v2
=3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船行驶到对岸P点的时间为4s
B.
小船行驶到对岸P点的时间为5s
C.
若水流速变大,小船行驶到对岸的最短时间变长
D.
若水流速变大,小船行驶到对岸的最短时间变短
9.
某同学用相同的两本书探究摩擦力,第一次把两本书一页一页交错叠起来,第二次把两本书直接叠放在一起,都用平行于书面方向的力试图把两本书分开,关于这两次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次拉开的力相同,因为书的重力不变,动摩擦因数相同
B.
第一次不容易拉开,因为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
C.
第一次实验若在两书匀速向下运动过程中更容易拉开
D.
第一次实验若在两书做自由落体运动的过程中更容易拉开
10.
2021年9月17日下午“神州十二”返回器在酒泉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如图为“神州十二号”返回器在绕地球运行回收过程的段时间内,沿曲线从M点向N点飞行的过程中速度逐渐减小,在此过程中返回器所受合力方向可能是( )
A.
B.
C.
D.
11.
如图质量为m的小球用水平弹簧系住,并用倾角为30°的光滑木板AB托住,小球恰好处于静止状态。当木板AB突然向下撤除的瞬间,小球的加速度为( )
A.
0?
B
大小为,方向垂直于木板向下
C.
大小为,方向垂直于木板向下
D.
大小为,方向水平向右
12.
如图所示是采用动力学方法测量空间站质量的原理图,若已知飞船质量为4.0×103kg,其推进器的平均推力为800N,在飞船与空间站对接后,推进器工作5s内测出飞船和空间站速度变化是0.05m/s,则空间站的质量为( )
7.6×104kg
B.
8.0×104kg
C.
4.0×104kg
D.
4.0×103kg
13.
如图为颈椎病人设计的一个牵引装置示意图。一根轻绳绕过两个定滑轮和一个轻质动滑轮后两端各挂着一个相同的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轻质帆布带拉着病人的颈椎(图中是用手指代替颈椎做实验),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如果要增大手指所受的拉力,可以向上移动手指增大夹角θ来实现
B.
无论如何改变夹角θ,手指所受的拉力一定大于其中一个重物的重力
C.
若用此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需测出两个物体的重力和手指对帆布袋的拉力大小
D.
若θ=,每个重物的重力为G,保持系统静止需要手指施加大小为G的竖直向下的力
14.
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从轻质弹簧正上方O点处自由下落,A点为弹簧的原长处,B点为弹簧弹力和小球重力大小相等处,C点为小球能到达的最低处,整个过程中弹簧始终未超过弹性限度,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球运动到A点速度最大
B.
小球运动到B点后加速度方向发生改变
C.
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一直在做减速运动
D.
从B点到C点的过程中,小球加速度不断减小
15.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板,上表面水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木板上面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物块与木板及木板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若要以水平外力F将木板抽出,则力F的大小至少为(
)
A.
mg
B.
(M+m)g
C.
(m+2M)g
D.
2(M+m) g
二、
实验题(两小题共14分)
16、(6分)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力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TOA、FTOB和FTOC,回答下列问题:
(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绳子能承受的拉力足够大)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
B.钩码的个数N1=N3=3,N2=4
C.钩码的个数N1=N2=N3=4
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
(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和钩码个数
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
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
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
(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
符合实际.
17、(8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所受合力F及物体质量m的关系”的实验,图所示为实验装置简图(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
(1)如图为某次实验得到的纸带,根据纸带可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
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保持沙和沙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加速度a与质量m及对应的,数据如下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小车加速度a/(m·s-2)
1.90
1.72
1.49
1.25
1.00
0.75
0.50
0.30
小车质量m/kg
0.25
0.29
0.33
0.40
0.50
0.71
1.00
1.67
/kg-1
4.00
3.45
3.03
2.50
2.00
1.41
1.00
0.60
请在图甲所示的坐标纸中画出a-图线,由图线可得小车的加速度a与质量的倒数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3)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沙和沙桶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随合力F变化的图线,如图乙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原点,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41分)
18.(10分)
如图所示,质量为5kg的木块,恰好能沿倾角为37°的斜面匀速下滑(g取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木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2)要使木块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必须加多大的水平推力F?
19.(15分)如图所示,足够长的传送带与地面夹角θ=37°,传送带以v=10m/s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小物体m在A点以平行于AB的初速度v0=20m/s冲上传送带,小物体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小物体刚冲上皮带时的加速度大小:
(2)小物体沿传送带向上运动的时间;
(3)小物体相对于地面运动的最大位移大小。
20、(16分)如图所示,质量为2
kg的木板B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1
kg可视为质点的木块A以水平速度v0=2
m/s从右端向左滑上木板.木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此时有一水平向右的力F=10
N作用在长木板上,取g=10
m/s2.
(1)求开始时木块A和木板B各自加速度的大小;
(2)若木板足够长,求从木块滑上木板到木块和木板速度相同所经历的时间;
(3)要使木块不从木板上滑落,求木板的最小长度.
高一年级第一次调研测试
1-5
D
B
D
A
A
6-10
C
B
B
D
A
11-15
C
A
D
B
D
16 (1)BCD (2)A (3)甲
17 (1)3.2 (2)见解析图 a=
(3)实验前没有补偿阻力或者补偿阻力不足
18(1)匀速下滑时
而
代入数据整理得
(2)匀速上滑时
而
代入数据整理得
19.(1)物体m刚冲上皮带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所以有;
(2)当物体的速度减为零时到达最高点,则有:
解得:t=2s;
(3)小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末速度为零,则小物体相对于地面运动的最大位移大小为:
。
20、(1)对木块和木板分别受力分析
对A分析:a1=μg,
a1=5
m/s2.
对B分析:F-μmg=2ma2,
a2=2.5
m/s2.
(2)A木块向左减速到v=0时所用时间为t1,
0=v0-μgt1,
t1=0.4
s.
此时B木板的速度vB=a2t1=1
m/s.
A、B一起向右加速到共速时间为t2,
则a1t2=vB+a2t2,t2=0.4
s,
t总=t1+t2=0.8
s.
(3)A木块向左运动的位移大小xA=t1=0.4
m
B木板向右运动的位移大小xB=a2t=0.2
m
A、B向相反方向运动过程中的相对位移大小为Δx1=0.6
m
A、B一起向右运动过程中A、B的位移差为
Δx2=xB′-xA′=-a1t
解得Δx2=0.2
m.
要使木块不从木板上滑落,木板最小长度为Δx=Δx1+Δx2=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