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七年级
上
11.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第三至七章内容
3、感悟《论语》的内涵
课前检测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
而:
时习:
顺承连词,然后。
按时温习。
之:
代词,它,指学过的知识。
不亦……乎:
表委婉的反问,不也……吗
说:
“说”同“悦”,愉快
知:
了解。
愠:
生气,恼怒。
君子:
有才德的人。
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
谋划,出主意;
竭尽自己全力;
信:
诚信。
传:
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
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孔子说:“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能有所成就,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但也不会越过规矩。”
顺承连词
立志
学问
知道,懂得
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文从字顺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本章是孔子自述自己一生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
学习领会阶段。
第二阶段:
五十、六十岁,
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干扰阶段。
第三阶段:
七十岁,
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阶段。
在孔子看来,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
合作探究
本章是孔子自述自己一生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
学习领会阶段。
第二阶段:
五十、六十岁,
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干扰阶段。
第三阶段:
七十岁,
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阶段。
孔子的学习和修养过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方能达到。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
为
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可以
凭借
成为,做
之,代词,它,指温故知新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
学则殆。”
转折,却
连词,就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
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文从字顺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第四、五章分别讲的什么内容?
主要讲学习方法,即温故知新。
第五章:
如何理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阐明了学习与思考是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见解是很精辟的。
第四章:
也是在讲学习方法,即学思结合。
子曰:“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
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
忧,回
也不改
其
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小竹筒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多么高尚啊,颜回!”
贤德,品德高尚
语气词,啊
简陋的小巷
住
那(贫困的)
忧愁
改变
代词,他
(好学的)乐趣
翻译课文,疏通文意
要求:文从字顺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孔子为何认为颜回是品德高尚之人?
因为颜回能够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生活疾苦,安于贫困,乐于学习,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所以本章也是在强调人的
。
道德修养
子曰:“知
之
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知道,懂得
合作探究
本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强调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即讲学习态度问题。
孔子认为学习有哪三个境界?如何理解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学习境界呢?
知学、好学、乐学。
对于学习的效果来说,为了认知而学习的效果一定不如因为兴趣而学习的效果好,而为了兴趣学习的效果则不如因为享受学习的效果好。乐于学习,享受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最大的快乐是最佳的学习方法。
1.完成课后练习
2.背诵第三至七章。
作业布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