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节 种子的萌发
第2课时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及其过程
一、学习目标:
1、说出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种子的结构完整,度过了休眠期;描述种子萌发过程中各部分结构的变化。(重点)
2、运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难点)
3、通过对随机抽样过程中排除主观因素干扰的了解,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需要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呢? 图片展示东北农民玉米种植颗粒无收的场景,质疑:外界环境条件都满足,每一粒种子都能萌发吗?
学生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内容,延入本节新课。 激发学生疑惑,并解疑。并提出新知:种子的萌发仅仅满足环境条件是不够的,还需要自身条件满足。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视频引出一段关于农民购种出现问题种子的视频调查,引发学生从视频中讲述的有关知识中得到指示:种子的萌发需要自身条件。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视频,分析种子的萌发所需自身条件的第一方面:种子结构完整,粒大饱满。 教师给学生讲一段故事:古代某国王为寻找接班人,给全国青年人每人发放一粒已经煮熟的种子,只有一个年轻人没有偷梁换柱而是仍然把煮熟的种子好好养护,最终成为接班人。 从故事中引导学生得出种子的萌发自身条件第二方面:胚是活的;储存时间不长。并让学生得出“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结论,对学生进行情感以及价值观教育。 由于学生对休眠期缺乏认知,教师讲解种子的休眠期有关知识,得出种子萌发自身条件第三方面:种子已度过休眠期。
通过从视频中已知的信息,捕捉并概括出种子萌发所需自身条件之一种子结构完整,粒大饱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概括表达的能力。 听故事,找知识,得结论。这样的课堂设计方式既将知识融入趣味故事,又将情感教育含于教学穿梭课堂。 认真听讲,了解种子的休眠期。
课堂小结
种子的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种子结构完整,粒大饱满;胚是活的;且储存时间不长;种子已度过休眠期。
学生归纳总结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过渡:对于前面图片中出现的农民伯伯可能面临颗粒无收的情况,对此,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在来年播种选种前? 引导出下一知识点——测定种子的萌发率。 探究实验: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发现问题:怎样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就此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各自意见。 教师给出讨论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测定发芽率时,你能把整袋种子都用上吗?如果不能,应该怎么办? 测发芽率时,应当给种子提供什么样的环境条件?如何提供? 讨论结束后,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抽样检测的方法和步骤,并动手操作本探究实验。
参照课本的实验方案,围绕教师的指导提纲,小组合作制定探究计划。明确设定场景,调动学生的主动思考性,让学生作为主人翁,作为已具备一定生物学知识的主体去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教师的帮助下,进入下一新知的探究学习。 小刚同学说:“为了避免浪费,用三五粒种子去测定一下发芽率。”你觉得这个建议可行吗? 小红同学说:“测发芽率时应尽量挑个大的种子。”这个想法对不对? 学生表达各自的想法,再在教师的引领下思考,并分组讨论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找到抽样检测的正确方法。 学生利用上一节课探究实验的知识,结合本节课抽样检测方法,分组分工合作操作抽样检测种子的发芽率实验,进一步提升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种子的萌发过程
播放种子萌发过程的视频,使得抽样的知识形象化,使学生具体初步的感性认识。 结合玉米萌发种子的静态图,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首先吸水→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发育成根和茎连接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分析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各部分的变化。
总结
种子萌发过程:首先吸水→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胚根→胚根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发育成根和茎连接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学生通过课件的屏幕展现的课堂小结,构建本节课知识的体系。
五、练习反馈:
1.在具有适量的水、充足空气和适宜温度的环境条件下播种,种子会萌发的内部条件是( )
①胚有活性 ②胚是完整的
③充足阳光 ④肥沃的土壤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面是四粒玉米种子,阴影表示被虫吃掉的部分,其中放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可能还会萌发的是( )
图3-2-5
3.把煮熟的稻谷种到地里,一定不会长出水稻秧苗来,原因主要是( )
A.温度还是太高
B.缺少营养物质
C.种子的胚已破坏
D.营养已被破坏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