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0-03 12:30: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一、单选题
1.如图为三种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对应浓度的盐酸反应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所用盐酸浓度越大,V时所得溶液的pH越大
B. 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试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C.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相同
D.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c
2.现有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则X可能是(

A. 水 B. 纯碱溶液 C. 澄清石灰水 D. 稀盐酸
3.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pH=2的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B.
C. D.
4.胃液里含有适量的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盐酸过多,感到不舒服.下列物质中,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是(  )
A. 氢氧化钠稀溶液 B. 澄清石灰水 C. 氢氧化铝 D. 食醋
5.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下列应用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 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 服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 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D. 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6.酸和碱的反应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下列应用一定与酸和碱的反应原理无关的是(  )
A. 食物过咸时加食醋调和 B. 服用含Al(OH)3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 施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D. 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7.某小组同学在完成氢氧化钠与盐酸中
和反应实验时,溶液的pH值变化如图所示,结合坐标图分析,该小组的同学分析合理的是(  )
A. 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滴入稀盐酸中
B. 在“a”点表示恰好完全反应
C. 将任意一种酸、碱溶液加入水稀释,其pH值变化也符合本坐标图
D.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8. 酸性较弱的环境有利于益生菌生长,维持皮肤菌群平衡.因此淋浴液的酸碱度宜为(  )
A. pH<0 B. 4.5<pH<6.5 C. 8<pH<10 D. pH>14
9.在不用指示剂的条件下,欲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调至恰好显中性,应直接向其中加入稍过量的


A. 澄清石灰水 B. 硝酸银溶液 C. 石灰石粉末 D. 生石灰粉末
10.某地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进行“酸雨对农业产量影响及对策的研究”中,得出酸雨的pH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酸雨pH
3.58
4.59
4.86
小麦减产(%)
10
5
3
A. 酸雨的pH越大,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B. 酸雨的pH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C. 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的减产越小 D. 酸雨的酸性越强,小麦的减产越大
11.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2HCl+CuO═CuCl2+H2O B. 2NaOH+CO2═Na2CO3+H2O
C. 2HCl+Ca(OH)2═CaCl2+2H2O D. CaCO3+2HCl═CaCl2+H2O+CO2↑
12.下列物质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 石灰石与稀盐酸 B. 氧化铜与硫酸 C.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 D. 稀盐酸与烧碱溶液
二、填空题
13.为证明酸与碱发生反应,实验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室温下,甲同学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稀溶液的烧杯中,利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
(1).该曲线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B
点后溶液温度下降的原因是 1 。
(2).B
点对应溶液的溶质成分是 1

B

A
的过程中溶液的
pH
逐渐减小。
(3).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测得反应后溶液中
Na+与
SO42-的个数比为 1 时,证14.明两者恰好完全中和。
如图体现了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实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在如图D中的圆圈内填入适当的化学式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图中所体现的化学反应________.
三、解答题
15.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和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是将________(选填“稀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b为20g时,求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四、实验探究题
16.根据如图所示实验,探究酸碱中和反应。
实验一:通过溶液酸碱性变化证明酸碱发生中和反应。
(1).图①反应的现象是 1 。
(2).图②中
b、c、d
三点处对应溶液所含溶质
NaCl
的质量大小关系 1 。
(3).实验二:通过证明 1 来证明发生了反应。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图像中溶液pH由低到高的增加规律可知,是向盐酸中加氢氧化钠溶液,因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当氢氧化钠过量时,浓度越大则pH越大及酸碱性溶液与酚酞反应的颜色变化分析。
【解答】A、由图可以看出是向盐酸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恰好完全反应,即pH=7时,需要氢氧化钠溶液体积相等,因此所用盐酸浓度越大,需要加入的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也越大,V时氢氧化钠溶液过量,所得溶液的pH越大,符合题意;
B、
在a曲线所示的实验中,若用酚酞做指示剂,酚酞试液由无色变成红色
,不符合题意;
C、
化学反应速率与溶液的浓度有关,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反应速率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D、
在a、b、c三种曲线所示的实验中,溶液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答案】
B
【解析】【分析】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根据题图
,可以得知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呈酸性,向其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某物质X,溶液的pH随滴入X的量的增加而升高呈碱性溶液,所以该某物质X是碱性物质。
【解答】A.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但是不能达到7,也就是说加入水稀释时溶液仍然显酸性。A不符合题意。
B.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时,碳酸钠能和盐酸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碳酸钠时,碳酸钠又和氯化钙反应碳酸钙沉淀和显中性的氯化钠,在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的过程中溶液的pH不变,当氯化钙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钠时,溶液的pH又升高。B符合题意。
C.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时,盐酸能和氢氧化钙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的酸性减弱,pH升高,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显中性,继续加入石灰水时溶液的pH升高,不会出现平行于X轴的线段。C不符合题意。
D.向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氯化钠溶液时,溶液的酸性会不断变弱,但不可能达到7。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向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的反应过程分析一些量的变化.氢氧化钠在逐渐减少,pH值在下降,氯化钠逐渐增加,反应停止后不变.
【解答】解:A、水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在增加,但反应停止后,由于稀盐酸中有水,随着稀盐酸的加入,水的质量还会增加,故错误;
B、溶液的pH值会随着稀盐酸的加入而减小,但不会小于或等于2,只会接近2,故错误;
C、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钠的质量会不断增加,当反应停止后不变,但是其质量分数由于稀盐酸的不断加入,又会减小,故错误;
D、随着反应的进行,氢氧化钠的质量不断减小为0,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也会不断减小为0,故正确.
故选:D
4.【答案】
C
【解析】【解答】A、NaOH溶液可以和胃酸反应,但是,NaOH是强碱,对人会造成伤害,故A不可选;
B、Ca(OH)2溶液可以和胃酸反应,但是对人体有伤害,故B不可选;
C、Al(OH)3可以和胃酸反应,生成物氯化铝和水对人体无害,故C可选;
D、食醋是一种,会加重病情,故D不可选;
故选C.
【分析】胃液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可以服用能与盐酸反应的物质来治疗胃酸过多,同时又不能伤害身体.如氢氧化铝、碳酸氢钠、氢氧化镁、碳酸钙等.
5.【答案】
C
【解析】【解答】A、熟石灰为碱,而熟石灰可以与酸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所以可以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故A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
B、用含Mg(OH)2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这是利用了酸与碱的中和反应符合中和反应的概念,故B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
C、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为碱与盐的反应,故C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
D、用NaOH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为中和反应,故D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
故选C.
【分析】由题意: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它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解答本题可以从中和反应的实质进行分析,根据选项给出的物质类别即可作出判断.
6.【答案】
A
【解析】【解答】A、食醋属于酸,而食盐为盐,所以该反应不是酸和碱的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无关;
B、氢氧化铝属于碱,胃酸的成分主要是盐酸,属于酸和碱的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
C、熟石灰为氢氧化钙,属于碱,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属于酸和碱的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
D、氢氧化钠属于碱,硫酸属于酸,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与中和反应原理有关。
故答案为A
【分析】把握住中和反应的定义,即酸和碱生成盐和水.强调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再根据选项给出的物质类别即可作出判断。
7.【答案】
B
【解析】【分析】A、根据溶液开始时pH值大于7分析;
B、根据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分析;
C、根据酸碱的溶液加水稀释时pH值的变化分析;
D、根据中和反应的定义分析。
【解答】A、由溶液的pH值变化图示可知,溶液开始时pH值大于7,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中,故A错误;
B、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溶液的pH值等于7,故B正确;
C、酸溶液在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值只能小于7,碱溶液在加水稀释时,溶液的pH值只能大于7,故C错误;
D、酸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是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答案】
B
【解析】【解答】pH为0﹣14之间的值,因为益生菌在弱酸性环境中易于生成,所以为了维持皮肤菌群平衡,沐浴液应显弱酸性,所以pH值略小于7.
故选:B.
【分析】根据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进行解答.
9.【答案】
C
【解析】解答A、澄清的石灰水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不引进新的杂质,但因没有指示剂,所以无法确定什么时间是恰好完全反应,若石灰水过量,则溶液显碱性,错误;
B、硝酸银不但能跟盐酸反应,也能跟氯化钙反应,除去的是氯离子而不是氢离子,所以溶液还是显酸性,错误;
C、石灰石不溶于水,只溶于酸,跟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如果加过量的石灰石,过量的石灰石因不溶于水不会影响溶液的酸碱性,溶液仍然显中性,正确;
D、生石灰遇水生成熟石灰,即氢氧化钙,结果和A一样。
【分析】将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由酸性调至中性,就是除去盐酸,可选碱或碳酸盐,但是在选择时因不用指示剂,所以所选试剂必须能控制溶液的酸碱性,使其变为中性
10.【答案】
B
【解析】【解答】酸雨的pH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分析】从表中可以直接看出酸雨的pH越小,小麦减产幅度越大
11.【答案】
C
【解析】【解答】A、2HCl+CuO═CuCl2+H2O的反应中氧化铜是氧化物,盐酸是酸,反应物不符合要求,故A错误;
B、2NaOH+CO2═Na2CO3+H2O的反应中二氧化碳是氧化物,反应物不符合要求,故B错误;
C、2HCl+Ca(OH)2═CaCl2+2H2O,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C正确;
D、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钙是盐,反应物不符合要求,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12.【答案】
D
【解析】【解答】A、石灰石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盐与酸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B、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金属氧化物和酸,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该反应的反应物是非金属氧化物和酸,生成物是盐和水,不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错误;
D、稀盐酸和烧碱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分析】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判断中和反应时一要看反应物是否是酸和碱,二是看生成物是否是盐和水,二者缺一不可.
二、填空题
13.【答案】
(1)反应停止,不再有热量放出,同时过量稀硫酸起冷却降温作用
(2)Na2SO4
(3)2:1
【解析】【分析】(1)根据中和反应放热及热传递分析;
(2)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分析。
【解答】(1)酸和碱反应放热,
反应停止,不再有热量放出,同时过量稀硫酸起冷却降温作用,所以溶液温度会下降;
(2)
B
点时温度最高,说明氢氧化钠和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对应溶液的溶质成分是
Na2SO4

故答案为:(1)
反应停止,不再有热量放出,同时过量稀硫酸起冷却降温作用
;(2)
Na2SO4

14.【答案】
(1)H2O
(2)HCl+NaOH=NaCl+H2O
【解析】【分析】(1)根据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进行分析;(2)根据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进行分析.
【解答】解:(1)中和反应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的过程,氯化钠是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所以C中Na+、Cl﹣

D中H2O;(2)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
故答案为:(1)H2O;(2)HCl+NaOH=NaCl+H2O.
三、解答题
15.【答案】
(1)氢氧化钠溶液
(2)NaCl、NaOH
【解析】【分析】(1)根据反应开始时溶液的pH值确定滴加方法;
(2)根据反应产物和是否过量分析溶质的种类。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开始溶液的pH<7,呈酸性,那么被滴加的是稀盐酸,因此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稀盐酸中;
(2)根据图片可知,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b时,稀盐酸已经完全反应,此时溶液呈碱性,因此溶质为:反应产物氯化钠和剩余的氢氧化钠。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d=c>b
(3)证明反应物消失(盐酸没有了)
【解析】【分析】根据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等量氢氧化钠完全反应生成等量氯化钠分析。
【解答】(1)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色,图①中加入稀盐酸后,溶液呈中性,则酚酞会由红色变成无色;
(2)b中氢氧化钠部分反应,生成氯化钠最少,c、d中氢氧化钠都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钠质量相等;
(3)实验二中盐酸与碳酸钠反应会有气泡产生,利用加入碳酸钠观察现象来验证反应物消失,从而证明反应的发生;
故答案为:(1)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
d=c>b
;(3)
证明反应物消失(盐酸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