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 过关检测练习—福建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 过关检测练习—福建省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物理鲁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word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09-30 14:1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三节实验中的误差和有效数字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为一种工程用纤维尺,尺长100m,最小刻度为1cm。下面为测量某一建筑物长度时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

A.60.0m
B.60.00m
C.60.000m
D.60.0000m
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仔细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C.采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消除误差
D.实验中产生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设法尽量减小误差
3.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制刻度尺去测量同一块玻璃,在冬天和在夏天的测量结果比较(

A.一样大
B.冬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C.夏天的测量结果大一些
D.无法判定
4.在下列测量长度的仪器中能够精确到
0.01
mm
的是(

A.10
分度游标卡尺
B.20
分度游标卡尺
C.50
分度游标卡尺
D.螺旋测微器
5.一同学在某次实验中测量一物体长度,记录结果为1.247cm,则该同学所使用的测量工具(

A.可能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尺
B.可能为20分度的游标卡尺
C.一定不是50分度的游标卡尺
D.可能为螺旋测微器
6.以下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误差是由于测量不仔细产生的
B.测量误差都是测量工具不精密产生的
C.误差都是由于估读产生的
D.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
7.某同学用刻度尺正确测量铅笔长度,结果为16.34cm.则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A.米
B.分米
C.厘米
D.毫米
8.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竹竿的长度时记录的数量分别是,甲为5.65m,乙为5.650m.根据你学过的物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同学使用的是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乙同学使用的是最小刻度为厘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C.甲同学的记录数准确到厘米
D.乙同学使用的是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二、多选题
9.用最小分度是
1
毫米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下列哪些读数符合要求(  )
A.1.502m
B.1.5020m
C.150.20cm
D.1502mm
10.下列情况会导致系统误差的是(  )
A.刻度尺刻度不均匀
B.测质量时,天平没有调节水平
C.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时,遮光片较宽
D.读数时,对最小分度的后一位进行估读
11.下列测量值有3位有效数字的是(  )
A.0.003m
B.6.01kg
C.2.30s
D.4.00×108m
12.关于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测量长度要有估计数字,估计数字的位数越多,误差就越小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值,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
C.记录测量的结果,所用单位不同时,不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D.为了减少误差,进行任何一个测量,都要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三、实验题
13.读数是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之一,如图所示,游标卡尺读数为___________,螺旋测微器读数为___________。
14.螺旋测微器示数如图,读数为___________mm。
15.图甲中游标卡尺的读数为___________m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___s。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尺长100m,最小刻度为1cm,读到最小分度值下一位,故为60.000m。
故选C。
2.D
【详解】
误差是由于人的主观因素和仪器的精密程度不一造成的,所以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由于人采取的措施不当造成的,可以避免,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选D。
3.B
【详解】
由于钢的热胀冷缩程度比玻璃的大,夏天温度升高,由于热胀冷缩钢尺长度变大,所以测量值比玻璃的实际值偏小;冬天由于钢尺的收缩,尺子长度变小,所以测量值比实际值偏大。因此对同一块玻璃的测量,其冬天的读数比夏天大,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4.D
【详解】
A.10
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到0.1mm,A错误;
B.20
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到0.05mm,B错误;
C.50
分度游标卡尺精确到0.02mm,C错误;
D.螺旋测微器精确到0.01mm,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因1.247cm=12.47mm,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的应估读到0.1mm。故A错误;
B.2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度是0.05mm,读数的末位为0或5.故B错误;
C.50分度的游标卡尺精度是0.02mm,读数的末位为0或偶数,所以此读数一定不50分度的游标卡尺。故C正确;
D.1.247cm=12.47mm,螺旋测微器应读到0.001mm,故这个测量工具不可能是螺旋测微器。故D错误。
故选C。
6.D
【分析】
测量值与被测物理量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实验误差分为偶然误差与系统误差.
【详解】
在认真的测量下,由于估读等原因也有误差,故A错误;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测量误差不是由于测量工具不精密产生的,故B错误;估读可以减小误差,不估读误差更大,所以误差不是由于估读产生的,故C错误;任何测量都存在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故D正确.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误差的定义,误差产生的原因、误差与错误的区别等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误差是我们测量时不可避免产生的.
7.D
【分析】
在读数的时候要对测量的结果进行估读,也就是最后的一位数是估读得到的数值,前面的是准确的数值.
【详解】
在测量读数时,需要进行估读,所以最后的一位数字是估读得到的,所以该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数据的倒数第二位,即精确到毫米,所以最小刻度是毫米,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B
【分析】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之前,要明确其分度值;注意长度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从0开始的,读出末端刻度值即为物体长度,同时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详解】
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需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甲读数为5.65m,即使用的刻度尺最小刻度为分米,乙读数为5.650m,使用的刻度尺最小分度为厘米,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物体长度时,要去掉出现错误的数值,剩余的取平均值并保留到与测量数值位数一样,这样更接近物体长度真实值.
9.BC
【详解】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应准确到毫米,在毫米之后应估读一位。
A.1.502m=150.2cm,准确到1cm,故A错误;
B.1.5020m=150.20cm,准确到1mm,故B正确;
C.150.20cm,测量结果准确到1mm,故C正确;
D.1502mm=150.2cm。测量结果准确到1cm,故D错误。
故选BC。
10.ABC
【详解】
系统误差是由于仪器本身不精确,或实验方法粗略,或实验原理不完善而产生的。系统误差的特点是在多次重做同一实验时,误差总是同样的偏大或偏小,不会出现这几次偏大另几次偏小的情况。要减小系统误差,必须校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设计在原理上更为完善的实验。刻度尺刻度不均匀、测质量时,天平没有调节水平、用光电门测瞬时速度时,遮光片较宽都会造成系统误差;读数时,对最小分度的后一位进行估读会造成偶然误差。
故选ABC。
11.BCD
【详解】
A.0.003m是一位有效数字,选项A错误;
B.6.01kg是三位有效数字,选项B正确;
C.2.30s是三位有效数字,选项C正确;
D.4.00×108m是三位有效数字,选项D正确。
故选BCD。
12.BCD
【详解】
A.测量长度估读数据的时候,并不是估计数字的位数越多,误差就越小,只能估读到精确度的下一位,A错误;
B.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只写数值,不写单位是毫无意义的,因为不同单位的含义不同,B正确;
C.记录测量的结果,所用单位不同,表示的数字大小不同,但不会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C正确;
D.进行任何一个测量,都应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从而减小偶然误差,D正确;
故选BCD。
13.1.220
0.200
【详解】
[1]游标卡尺读数为1.2cm+0.05mm×4=1.220
[2]螺旋测微器读数为0+0.01mm×20.0=0.200
14.6.216(6.215~6.217)
【详解】
螺旋测微器固定刻度读数6mm,可动刻度读数为0.01×21.6mm=0.216mm,所以螺旋测微器为6mm+0.216mm=6.216mm,由于误差(6.215~6.217)均可。
15.11.30
57.0
【详解】
[1]
游标卡尺的读数
11mm+6×0.05mm=11.30mm
[2]
从小表盘上可知接近1min,因此秒表的读数57.0s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