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章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物质及其变化》的课程后,进行了科学实验。他在下列物质的溶液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那么能产生红褐色沉淀的是---(
)
A.
CuCl2
B.
BaCl2
C.
MgCl2
D.
FeCl3
2.下列叙述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石蜡熔化,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
活性炭去除冰箱异味,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钢铁生锈,氦气用于填充探空气球
D.煤干馏,稀有气体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3.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观看了科学视频《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 http: / / mp.weixin. / s __biz=MzI2OTY2MDAyMQ==&mid=2247525421&idx=2&sn=0a09cb74a4f4bb61a4036d6d2949af66&chksm=eadede37dda957211e200f004ab4c7567e77cba877f0fb32dd1fe4c784c50b1ca2d52410a1e8"
\l
"rd"
\t
"_blank )》对其中的定义有了深刻理解,下列水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水的凝固点是0℃
B.在常温下,水可以变为水蒸气
C.水在直流电作用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D.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4.“胜哥”在班里表演了《变色液》的小魔术,当“胜哥”在甲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然后再滴加乙溶液,当滴至甲、乙两物质正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紫色;再继续滴加乙溶液时,溶液呈红色。在上述过程中,表示溶液的pH
(纵坐标)与滴加乙溶液的体积V
(横坐标)之间的关系的正确图象是---(
)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
A.氢氧化钠
B.碳酸钠
C.
氯化氢
D.
生石灰
6.将稀硫酸分别滴人盛有甲、乙、丙、丁四种无色液体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如下:甲试管产生大量气泡;乙试管出现白色浑浊;丙试管变成红色液体;
丁试管无明显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是碳酸钠溶液
B.乙是氯化钡溶液
C.丙可能是酚酞
D.丁溶液可能是碱溶液
7.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科看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中群发的科学视频,只见“胜哥”利用厨房里常见的物品制作了一个“无壳鸡蛋”。那么“胜哥”是将鸡蛋泡入---(
)
A.白醋
B.黄酒
C.酱油
D.植物油
8.如图表示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变化的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到稀氢氧化钠溶液中
B.稀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为吸热反应
C.60秒时,溶液中溶质为NaOH和NaCl
D.在20~40秒之间某一时刻
,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9.往盐酸和氯化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根据实验事实绘制如图所示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d段有蓝色沉淀生成
B.
d点溶质种类为三种
C.
a~b段,溶液pH不断减小
D.
c点所含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10.某溶液中可能含有碳酸钾、硫酸钾中的一种或两种溶质,为测定其成分,进行如下实验:取一定量溶液于烧杯中,先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再加入稀硝酸。反应过程及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有---(
)
①该溶液中一定含有碳酸钾和硫酸钾
②反应进行到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
③bc段上的任意一点(c点除外)都存在两种沉淀
④反应进行到c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
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氢氧化钾溶液和5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混合,所得溶液的pH---(
)
A.小于7
B.等于7
C.大于7
D.不确定
12.一定温度下,向含有适量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慢慢滴加稀盐酸,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N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B.
N点时溶液的pH最大
C.
P点时,溶液中除酚酞外还含有二种溶质
D.
M点时溶液呈红色
13.现有盐酸和氯化钡的混合溶液,向其中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生成沉淀质量与滴入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滴至a克时,溶液中溶质为氯化钡
B.滴至b克时,溶液中含H+、Na+、Cl-
三种离子
C.滴至d克时,溶液中溶质只有碳酸钠
D.滴至c克时,溶液呈中性,溶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钠
1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化学式不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碳酸钠
纯碱
Na2CO3
B.氢氧化钙
石灰石
Ca(OH)2
C.氧化钙
生石灰
CaO
D.氢氧化钠
烧碱
NaOH
15.“胜哥”欲检验一瓶NaOH溶液是否变质
,设计了下列三种检验方法:①加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有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②加入少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③加少量BaCl2溶波,有沉淀生成,则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其中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二、填空题(共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6.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学习了复分解反应的知识。所谓的复分解反应就是由两种化合物互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请判断下列物质组合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K2CO3
+
CaCl2
②H2SO4
+
KCl
③CuO
+
HCl
④Fe
+
CuSO4
⑤CO2
+
NaOH
⑥K2SO4
+
BaCl2
⑦Mg(OH)2
+
CuSO4
⑧BaCO3
+
NaOH
17.向一定质量的CaCl2和HCl的混台溶液中逐滴加入Na2CO3溶液,并振荡。如图表示反应过程中溶液质量随加入Na2CO3溶液质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图线AB段对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在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
18.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反应时测定反应容器中溶液pH变化的示意图。
(1)根据图示判断,该实验是将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
)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滴入溶液体积为V1mL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_。
19.人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盐酸,小红同学胃酸过多,那么她可以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来治疗,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2+有毒,用X射线检查肠胃病时,常服用钡餐(硫酸钡)
,但误服碳酸钡可引起中毒,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在水中都能电离出_________,现有1瓶氢氧化钠和1瓶氢氧化钙溶液均无标签,请写出一种试剂来鉴别______________。
21.小科在学习Ca(OH)2化学性质时,归纳出了Ca(OH)2与其他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图中“一”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X是与其他三种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X可能是____________。
(2)根据上图所示的物质间关系,写出其中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甲所示,将个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鸡蛋沉入杯底,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后,鸡蛋会反复出现上浮、下沉、再上浮、再下沉的现象。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鸡蛋壳主要成分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简述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23.在探究稀盐酸性质时,“胜哥”先在试管中注入少量稀盐酸,然后再加入足量氧化铜粉末与之反应。反应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及个数比变化如图所示。由图判断,“●"
表示的是__________(填离子符号);那么下列能与盐酸发生反应,且符合图示离子种类和个数比变化的是________(选填序号)。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碳酸钙粉末
。
24.
“花的颜色有红的、
蓝的、紫的等。这些花里含的色素叫花青素,花青素遇到酸就变红,遇到碱就变据此,小科做了如下家庭实验:将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肥皂水中,喇叭花很快变成了蓝色;将另一朵紫色喇叭花泡在厨房的某种调味品中,喇叭花变成了红色。请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回答:
(1)小科选用的调味品最有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选填“食醋”、
“酱油”或“黄酒”)。
(2)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仅用喇叭花不能鉴别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A.
HCl、NaOH
B.
HCl、NaCl
C.
NaOH、NaCl
D.
H2O、NaCl
25.取石灰石与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的溶液A
,向其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并用pH数字探测仪连续监测,得曲线如下(
pH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
(1)写出BC段相关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E点时的溶液中溶质含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
三、实验探究题(共5题;合计35分)
26.(8分)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群发了一个科学视频《锌跟稀硫酸的反应》,小科对实验后试管中溶液的成分产生了兴趣,他先用pH试纸测得反应后剩余溶液的pH=1
,然后往该试管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发现当他滴下第一滴溶液后,立即产生白色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后剩余溶液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
(2
)当“胜哥”将稀硫酸加入有锌粒的试管后,随着反应的进行,锌粒有上浮到液面的现象,请解释此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科认为滴下第一滴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不可能是氢氧化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爱动脑的小科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沉淀质量随滴加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BC段产生的沉淀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7.(7分)为探究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样品是否全部变质,小科取少量样品配制成溶液,再取少量溶液分别装入两支试管中,进行了如甲、乙两图所示实验。(
注:
BaCl2溶液呈中性)
(1)小科认为:“甲图实验说明了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你认为小科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乙图实验的现象,可以确定样品的变质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探究:另取少量样品溶液,加入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过量。请在下图中画出“生成CO2的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变化”的大致图像。
28.
(8分)在研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据图所示实验,请说出烧杯中溶液颜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
(2)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
(填
“方案一”或“方案二"
)。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___________,实验可能的现象及对应的结论是_________。
29.(
6分)“胜哥”将0.4%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2mL0.4%的盐酸中,经测量画出混合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并对加入0~
VmL氢氧化钠过程中,所得混台液pH增大原因进行了如下探究:
(1)【建立猜想】
猜想1
:
pH增大是因为混合后溶液___________增大。
猜想2
:
pH增大是因为发生了反应,写出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验证假设】
为验证猜想2
,“胜哥”完成了下列实验。(可供选择的实验用品有:
pH计、0.4%的氢氧化钠溶液、0.4%的盐酸、
水)
①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0.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7;
②向2mL0.4%的盐酸中加入VmL_________,用pH计测得混合液的pH____________7(填“>”、“=”或“<”)。
综合①和②我们可证明猜想2成立。
30.
(6分)我国不少地方有端午吃“灰水粽”
的习俗。所谓“灰水粽”
是指用草木灰的浸出液浸泡糯米做成的粽子,清香软糯。小科对制作“灰水粽”的草木灰展开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
②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K2CO3,还含有少量K2SO4和KCl。
【实验探究】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
(1)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_____色,
则说明草木灰的浸出液呈碱性。
(2)小科用图示装置测定草木灰中K2CO3的质量分数,通过测定丙装置质量的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草木灰中其他成分遇稀盐酸不产生气体)
,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搅拌乙、丙中的反应物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同学认为通过丙装置质量增加量来计算K2CO3的质量结果会偏大,为了更精确的测量,该同学建议在乙、丙之间增加两个吸收装置,你认为装置中从左到右按顺序应盛放的两种试剂是__________。
A.
NaOH溶液
B.浓H2SO4
C.
NaHCO3饱和溶液
D.酸化的硝酸银溶液
四、解答题(共5题;合计40分)
31.(10分)在探究盐酸的性质时“胜哥”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能产生气泡的是___________
(
填序号)。
(2)能证明C中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只烧杯中的物质不与稀盐酸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E中反应可用于生活中铁锈的去除,
E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掌握了物质的化学性质,
“胜哥”又设计了一款新游戏——“化学棋”,游戏规则:①每粒棋子代表一种物质;②吃子:所选棋子能与棋盘(如图)中的某棋子发生反应,则棋盘中的该棋子被吃掉;③连吃:前一次反应的生成物能与另一棋子发生反应时,则该棋子也被吃掉。若小科想用一颗棋子连续吃掉棋盘上的所有棋子,应选择的棋子是____________。
32.(8分)在实验室,小科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台溶液中,直至过量。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横轴)与混合溶液中溶质质量(纵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B→C段对应溶质质量减小的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BaCl2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3.
(
8分)某高速公路发生一起严重追尾事故,造成槽罐车内的12吨多浓盐酸泄漏,泄漏处白雾弥漫,环境监察部门组织大批人员对泄漏的盐酸进行处理,紧急调运大量碱性的白色粉末进行中和稀释,最后盐酸被拦截在限定区域,使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浓盐酸泄漏,形成白雾弥漫,这些白雾是如何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调运大量碱性的白色粉末进行处理,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从可行、经济、环保等综合因素考虑,白色粉末最有可能是什么
理由是什么
(3)环保检测人员对处理过的废液进行检测。取少量废液滴加无色酚酞试液,结果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则下面推断合理的是__________。
A.溶液一定呈酸性
B.盐酸-定没有残留
C.白色粉末一定没有残留
D.色粉末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34.
(8分)“胜哥”往200克含有稀硝酸和硝酸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1.2%的碳酸钠溶液,所得溶液的pH变化与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假设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试分析计算
:
(1)
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到c点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写出计算过程,精确到0.1%
)
(3)c→d段溶液的pH大于7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6分)小科同学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的注射器,
C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
,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
(1)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2)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第10题图
第9题图
第12题图
第13题图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第23题图
第22题图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