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角的度量二
课
后
回
忆
教学内容:角的度量(二)
教学目标:
1.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度数的角
教学重点:会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
教学难点: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
教学资源:量角器、直尺、课件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角,学生回顾角的组成。
(角是由一个顶点,两条边组成的。)
2、出示三个角。
问题一:哪个角最小?(∠1)
问题二:∠2和∠3哪个角大,哪个角小?(∠2或∠3)
问题三:怎样才能准确知道∠2、∠3的大小?(量一量)
板书课题(角的度量),解读目标(本节有几个知识目标)。
探究新知
1、认识量角器。
师:通过课前预习,我们知道了量角的工具是什么?
生:量角器。(板书:工具:量角器)
师:说一说你认识了量角器的什么?
生1:我知道了量角器是把半圆平均分成了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
师追问:量角器上有多少个1°的角?(180个)
生2:我认识了量角器的中心点,两条零刻度线。(生拿自己的量角器指出中心点和零刻度线)
生3:我知道了量角器上有两圈度数,内圈度数的零刻度线在右边,外圈度数的零刻度线在左边。
生4:两圈度数共用了一个90°的刻度线。
师: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90°的角么?
生找出两个。
师: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50°的角么?
生找出两个。
师:你能在量角器上找到140°的角么?
生找出一个,画出另一个。
2、自主学习。
出示自学提纲:
独立自学课本26页的活动3。
估一估:两个角的度数,小组交流估计的方法。
量一量:两个角的度数,小组交流量角的方法。
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
1)量角器的(
)和角的(
)重合。
2)(
)和角的(
)重合。
3)角的(
)所对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学生独立自学后小组交流。
1)交流估计角的大小的方法。
2)交流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预设:
(1)一个小组站在讲台上交流,一个人说方法,一个人在白板上操作。
(2)其他小组补充或说一说自己小组的方法。
3、师提问:你认为量角有几个关键点?
生回答,师总结板书。
1)用量角器量角。
2)判断:读的读数对不对。
4、请同学们画出60°的角
讲讲你们的画法。
教师归纳方法:
用三角板画:先画一条直线,再把三角板的最长边与直线重合,60°的顶点与直线的一端重合,沿60°的另一边画一直线即可
用量角器画:先画一直线,再把量角器的中心点与直线的一端重合,并且把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直线重合,再从直线的一边的刻度上找出60度的点并做记号,拿开量角器,再把直线的端点和记号点相连即可。
2.请你们再画一个150度度的角
注意:区分量角器的内外圈刻度——作为角的一边的直线与量角器的哪个零刻度重合,就以这个零刻度作在的刻度圈为标准进行度量。
三、试一试
学生完成P27的1—3题
四、小结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我们认识了量角器,学会用量角器量角、画角,在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时我们要做到“两重合、一对照”。
2、现在你能比较∠2、∠3的大小么?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二
画
角
量角器
中心点与顶点重合
角的一条边与量角器的零刻度线重合
回顾角的组成,让学生比一比、猜一猜角的大小,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产生认知需要,从而自然引入新课。
层层深入,逐步认识量角器,了解其各部分的作用,为量角作孕伏。通过学生在量角器上找不同大小的角,读一读大小、方向不同的角的度数,突破内、外圈刻度数容易读错的难点;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找角过程中体会到“点对点,边对边,内外要分辨”,为量角扫清障碍
由于学生经历了认识量角器的过程,把握了量角器是由180个1度的单位小角的集合的本质特征。从认识量角器到在量角器上找角,学生独立量角已水到渠成,将量角和总结量角的方法放给学生完成,有利于培养学生总结数学活动经验的意识和能力。
量开口不同的角,让学生真正掌握量角的方法。学生已经掌握了量角的方法,那么画角就可以让学生先尝试画,然后再交流方法,给予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机会。
教后反思
让学生体会数学产生的必然性
如何让学生亲身经历
“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产生的必然性。
在新课开始时设计了一个比较角的大小的环节,让学生感受到在比较角的大小时要测量,从而从根本上让学生体会量角器产生的必然性。
教学层次鲜明
现实生活中各种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人不可能一下子把这些信息全部内化,如何条分缕析地将这些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后为我所用,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人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也从根本上体现一个人的学习能力。教学不是告诉。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大胆地开发教材,在引导学生有序地处理信息上作了有益的尝试。教学中不是一下子把量角器出示给学生,而是依次出示半圆、刻度线、中心、内圈刻度、外圈刻度,让学生分层认识量角器,从而对量角器有一个清晰的感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师先让学生在量角器上找出大小不同、开口不同的角,然后让学生估计角的度数,最后再让学生量角,给学生的认知设置了几个台阶,“让学生跳一跳就可以摘到桃子”,教学层次感强、节奏好,提高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善于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策略
数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应该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与策略,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有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本节课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学习策略:
1.外显——内化的策略。在感官上认识后让学生理解量角器上有多少个1°的角。
2.猜想——验证的策略。让学生先估计要测量的角的大小,然后实际测量验证。
3.实践——总结的策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建立量角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量角的方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媒体的合理使用
白板上量角器的应用,让这节课的重要知识点清晰地展示在所有学生的面前,大大的提高本节课的课堂效率。从认识量角器开始,白板清楚的展示出量角器的构造;量角方法交流时,白板动态的演示充分让学生明白了量角的方法,再到量开口不同的角时白板还可以展示出量角的全过程,让学生清晰的看到量角器的旋转和量角器的正确使用。白板的数学功能还是非常强大的,这节课只是用了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