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后练习
1.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所产生声音的强弱约为( )
A.10dB
B.50dB
C.90dB
D.400dB
2.下列的实例中,一定不属于噪声的是( )
A.夜深人静时,传来悦耳的琴声
B.工地上打桩机发出的“咚、咚”声音
C.在盛大的节日里人民敲起了欢快的锣鼓
D.音乐厅里正在演奏的世界名曲
3.(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
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
4.为了使教室内的学生免受环境噪声干扰,下列方法中有效、合理的是( )
A.老师讲话的声音小一些
B.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C.在教室周围植树
D.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的耳罩
5.下列四幅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图甲:带上防噪声耳罩,可以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B.图乙:逐渐抽出真空罩的空气,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
C.图丙: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拨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越高
D.图丁:B型超声波诊断仪的应用,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
6.下列关于乐音与噪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乐音悦耳动听
B.优美的音乐音量过大也会成为噪声
C.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人的健康
D.乐音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噪音是机器发生的声音
7.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为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利用超声波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C.在一根长铁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能听到前后两次敲击声,这是回声现象
D.用力吹一根塑料吸管,并将吸管不断剪短,目的是为了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8.声音的强弱等级的单位是
(分贝、响度),符号是
(DB、dB)
9.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音色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
是乐音的波形。
10.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1)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2)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3)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4)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5)婚庆时的爆竹声;(6)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11.
(2019 广州三模)夜间,同学们已经进入梦乡,可宿舍附近的歌厅又响起一阵阵优美的流行音乐声,几个同学被吵醒后,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用被子蒙住头,丙同学起身到舞厅交涉,要求将音量放小,这三位同学听到的是乐音还是噪音?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B
【解析】【解答】解: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之间人们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故课堂里老师与同学进行问题交流讨论时的声音分贝数约为50dB;
2.D
【解析】A、夜深人静时,人们都要休息,钢琴声虽然在平时觉得熟悉、好听,但是在此时却影响人们休息,所以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
B、工地上打桩机发出的“咚、咚”声,影响周围人的工作、学习、休息、生活,因此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
C、在盛大的节日里人民敲起了欢快的锣鼓声,有可能打扰其他人休息,因此可能属于噪声,不符合题意。
D、音乐厅里正在演奏的世界名曲,是“吸引人的”,包含一个信息:不仅不会打扰听众,人们还非常愿意听,所以不属于噪声,符合题意。
3.C
【解析】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室外噪声照样产生,噪声音调没有大幅降低,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也没有减小,故只有C正确,ABD错误。
4.C
【解析】A、老师讲话声音小一些并不会降低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符合题意;B、安装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但不能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C、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有效的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D、学生戴耳罩虽然可以在接收处减弱噪声,但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见,不是合理的办法,不符合题意;
5.
C
【解析】A、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抽出真空罩中的空气,声音会越来越小,故B正确;C、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若仍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钢尺振动的频率会变慢,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变低,故C错误;D、B型超声波诊断仪的应用,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6.D
【解析】A、乐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情舒畅,给人以享受。故A正确。
B、从环保角度出发,优美的音乐过大也会成为噪声。故B正确;
C、根据从环保角度出发的噪声定义可知,噪声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工作和休息,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故C正确。
D、悠扬、悦耳,听到感觉非常舒服的声音叫乐音,不一定是乐器发出的;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不一定是机器发出的,故D错误。
7.D
【解析】A、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错误;B、利用超声波可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故B错误;C、在长铁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个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听,可以听到两次声音,即由于固体传声比气体传声快,所以第一次声音是从铁管传来,第二次是从空气中传来的,而不是回声现象,故C错误;D、用力吹一根细管,将它不断剪短,空气柱的长度减小,空气柱容易振动,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D正确。
8.分贝;dB
【解析】用分贝作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用符号dB表示。
9.音色;乙;甲
【解析】人们在说话时,由于声带的差异,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所以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从图形上可以看出,甲声音中的振动都是规则的振动,故是乐音;乙是无规则振动,故是噪声。
10.(1)(4)(5)
【解析】题目中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的声音有:(1)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4)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5)婚庆时的爆竹声。所以这些都是噪声。
11.【解析】歌厅的流行音乐声已经影响到同学们的正常休息,因此属于噪声;
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乙同学用被子蒙住头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丙同学起身到舞厅交涉,要求将音量放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