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声音的特性课后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声音的特性课后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01 12:0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的特性》课后练习
1.(海安县一模)在游览景区时,导游常用扩音器讲解名胜古迹。使用扩音器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声音的音色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提高声音的音调
D.改变声音的传播速度
2.(徐州)机械手表放在耳朵附近,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小;把一个气球放在手表与耳朵之间相互贴紧,听到表针走动的声音较大。这两种情况声音的主要差别是(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3.(陕西二模)2019年央视网络春晚,人工智能虚拟“小小撤”携手撒贝宁,一同亮相舞台,“小小撒”常抢撒贝宁台词,还在小年的晚会上与观众互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小小撒”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小小撒”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小小撒”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
D.“小小撒”能区分不同观众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4.
(桂林)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音调低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源振动的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他们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5.
(衡阳县模拟)教室外传来谈话声,虽然声音很小,但小英还是听出来了,是爸爸来学校了。这体现声音特性中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振幅
6.
(长沙一模)声源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  )
A.声速逐渐变小
B.声音的音调逐渐降低
C.声音的响度逐渐变小
D.声音的音色逐渐变化
7.
(包河区二模)如图,四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质量不等的同种液体,用大小相同的力敲击四个玻璃瓶的同一位置,如果能分别发出“dou(1)”、“ruai(2)”、“mi(3)“、“fa(4)”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玻璃瓶的序号是(  )
A.丁丙乙甲
B.乙甲丙丁
C.丁甲丙乙
D.甲



8.(江西二模)“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 
 来判断的。当人们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发声时,主要是改变声音的 
 。
9.
(永春县一模)学习声现象后,某同学将喝饮料的吸管剪成不同的长度,并用胶带将吸管底部密封,然后排在一起,如图所示,对着管口吹气时,由于空气柱的振动就会产生声音。管的长短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就不同,从长管到短管,声音的音调变
 
 (选填“高”或“低”);将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后的波形图,响度大的是 
 (选填“甲”或“乙”)。
10.(瑶海区二模)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图,其中声音的响度相同的有 
 。
11.
(常熟市期末)小明注意到,爸爸在拉二胡前总要把二胡的两个手把来回扭动,仔细调试(如图甲所示)。爸爸说这是在调“音准”,小明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认为这是在调“音调”。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哪些?
小明通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
线的材料有关;
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
线的长短有关;
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粗细有关;
猜想4: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松紧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并进一步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小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方案:按图乙组装有关器材,将一根尼龙丝的一端拴在桌子一端的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几个钩码,并用A,B两个小木块将尼龙丝支起,用一把塑料三角尺拨A,B间的“弦”,即可听见发出的声音。
(1)小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右移B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发现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步降低。则小明这是在验证猜想 
 ;若要想验证猜想4,利用图示现有器材可以通过仅改变 
 来进行实验。在上述两个实验中,主要运用的物理实验方法是 
 法。
(2)小明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对于弦乐器,音调的高低跟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都有关,爸爸“把二胡的两个手把仔细调试”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改变音调;弦乐器分别采用尼龙丝、钢丝做弦,用相同的力度弹奏相同的曲子时,听者能很容易的分辨,这是由于不同材料做成的弦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
参考答案
1.
B
【解析】在游览景区时,导游常用扩音器讲解名胜古迹。使用扩音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减少声音的分散,来增大响度。
故ACD错误、B正确;
2.B
【解析】由于不同介质传声的速度和效果有所不同,且声音的响度与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所以将一个气球放在机械手表与耳朵之间,机械手表在气球的不同部位,听到的声音有所不同,但手表直接贴近耳朵时距离最近,所以响度最大,即放上气球后听到的声音不会比的声音强,故B正确、ACD错误。
3.D
【解析】A、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
C、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故C错误;
D、音色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判断发声体的依据,所以“小小撒”能区分不同观众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4.C
【解析】A、“低声细语”中的“低”,是指声音的响度小,故A错误;
B、“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B错误;
C、声源的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故C正确;
D、我们能区别钢琴和吉他这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5.
A
【解析】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小英听出是爸爸来学校了,是根据音色来判断。
6.C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频率保持不变,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声音的音色也不会变化,但随着距离的增大,声音的响度逐渐减小。
7.B
【解析】当敲击瓶子时,是瓶子与水柱在振动发声,随着瓶子内水位的升高,瓶子与水柱越难振动,振动的频率越来越低,因此音调也会越来越低,故“1,2,3,4”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序号是乙、甲、丙、丁。
8.音色;响度
【解析】(1)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通过音色辨别的;
(2)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琴弦发声时,振幅不同,所以琴弦发声的响度会不同。
9.高;乙
【解析】当对着管口吹气时,管内的空气柱振动就会发出声音,管的长短不同时,管内空气柱的长短不同,振动时的频率就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不同;从长管到短管,空气柱的振动加快(即频率增大),声音的音调变高;
由图可知,甲的振幅小于乙的振幅,所以响度大的是乙。
10.甲、丙
【解析】读图可知,甲、乙、丙波形图中振幅最大的是乙,振幅相同的是甲和丙,因此,响度最大的是乙,响度相同的是甲和丙。
11.(1)2;弦线的松紧;控制变量;(2)松紧;音色
【解析】(1)小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右移B的位置,弦的长度逐渐变大,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逐步降低,是探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长度的关系,故是探究猜想2;
要验证猜想4:探究琴弦音调的高低与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时,需要使用同一种琴弦,且控制拨弦的力相同、弦的松紧程度不同,来研究音调高低和琴弦的松紧程度的关系;
(2)把二胡的两个手把仔细调试,琴弦的松紧发生变化,琴弦发声的音调发生变化,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来改变音调;
弦乐器分别采用尼龙丝、钢丝做弦,用相同的力度弹奏相同的曲子时,听者能很容易的分辨,这是由于它们的音色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