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透镜课后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1透镜课后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01 12:3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透镜》课后练习
1.(靖远县校级月考)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A.a
B.b
C.d
D.都不行
2.(防城港期末)小明在森林公园里玩时,看到一个丢弃的塑料瓶,她想若瓶里盛有水后容易引起火灾,其主要原因是盛有水的瓶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B.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C.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盐城)小明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下列操作最合理的是(  )
A.
B.
C.
D.
4.(南岗区模拟)晓彤在森林中旅游时,导游提醒大家不要随意丢弃饮料瓶,否则容易引发森林大火,这是因为(  )
A.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折射后会聚到树木上
B.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平行折射到树木上
C.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平行反射到树木上
D.饮料瓶中的水可将太阳光反射后发散到树木上
5.(渝中区期末)一束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6.(北辰区校级月考)把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正对太阳放置,则温度最高的点是(  )
A.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10cm
B.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10cm
C.和太阳同侧距凸透镜光心5cm
D.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5cm
7.(凤翔县期中)如图所示,向透明塑料袋内吹气后,将袋口扎紧,再在袋口下挂一重物,将它放入盛水的玻璃容器中,就成了一个“空气透镜”。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成为(  )
A.平行光束
B.会聚光束
C.发散光束
D.不能确定
8.(泰安一模)(1)如图甲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列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2)在图乙中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像。
9.(潮南区一模)用冰取火,绝不是天方夜谭,南极考察团在失去火种的情况下,利用身边易得的冰块磨成中间比边缘  (选填“厚”或“薄”)的形状,如图所示,这种形状的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让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调节透镜与干草之间的距离,使干草刚好处于透镜的  位置,形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干草就可以燃烧。
10.
(海门市二模)分别完成如图所示的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光路图。
11.
(增城区一模)两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
(1)该透镜是 
透镜(选填“凹”、“凸”)。
(2)光线a从空气射向玻璃砖。①在图中画出a的反射光线;②大致画出a进入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③标示出折射角r。
12.(泰安一模)(1)如图甲所示,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与平列水面重合,F为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图中光线在凸透镜左侧的入射光线以及图中光线进入水中的折射光线。
(2)在图乙中用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物体AB的像。
参考答案
1.
B
【解析】由图知:玻璃a、c、e、d都是中间厚,边缘薄,是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不符合题意;而玻璃b是中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符合题意;
2.B
【解析】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即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故B正确,ACD错误。
3.C
【解析】利用会聚太阳光法测焦距时,要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太阳光经凸透镜后将会聚在焦点。所以把白纸(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白纸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便为焦点,测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可得凸透镜的焦距。可见ABD错、C正确。
4.A
【解析】因为瓶中进入水之后,瓶中的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将太阳光折射后会聚到树木上,如果热量集中,容易引发森林大火,造成火灾。
5.
A
【解析】A、对于凸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故A正确;
B、对于凸透镜,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B错;
C、对于凹透镜,过焦点的光线不属于特殊光线,折射光线将远离主光轴,故C错;
D、对于凹透镜,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故D错。
6.B
【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太阳光是平行光,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平行的太阳光平行于主光轴,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焦点,焦点温度最高,所以和太阳异侧距凸透镜光心后10cm温度最高。
7.C
【解析】以空气为标准,可以把它分解为两个“水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当平行光束射到这个“空气透镜”上时,射出的光束将成为发散光束。
8.【解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故画图如下
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
9.厚;会聚;焦点
【解析】由图可知,冰块中间比边缘厚,所以该透镜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由于焦点处温度高,所以应使干草刚好处于透镜的焦点位置,干草就可以燃烧。
10.【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11.(1)凸;(2)如图所示。
【解析】(1)由图知,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靠近了主光轴,即该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是凸透镜;
(2)光线a射向玻璃表面时,过入射点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上侧的空气中画出反射光线;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据此在法线上侧的玻璃中画出折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r。如图所示:
12.【解析】(1)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焦点,由此可以确定该条折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故画图如下
过入射点垂直界面作出法线,根据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在水中法线的另一侧作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