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透镜》课后练习
1.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 )
A.
B.
C.
D.
2.(江阴市校级月考)如图,是相同焦距拍摄的同一小孩的照片,则拍摄时,物距、像距的比较情况是( )
A.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大
B.甲的物距、像距都比乙小
C.甲的物距比乙大,甲的像距比乙小
D.甲的物距比乙小,甲的像距比乙大
3.(奉节县期末)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
A.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B.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C.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D.实像能用光屏承接
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
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5.(宛城区二模)下列对光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说法是( )
A.看到物体成的虚像时,没有光射入眼睛
B.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字是实像
C.红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紫外线具有热效应
D.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
6.(越秀区期末)关于实像和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凸透镜成的像是实像
B.实像和虚像都可以是倒立的
C.用光屏可以承接的是实像,不能承接的是虚像
D.放大的像是实像,缩小的像是虚像
7.以下四种成像情景中,其中成实像的是( )
A.王亚平在悬浮水球中的像
B.通过潜望镜看到的景物
C.岸上观察者眼中的“鱼”
D.用放大镜看到的蜜蜂像
8.(皇姑区二模)老师演示课件时大屏幕上呈现的像是
(“实”或“虚”)像。期末考试同学们正在答卷时,喇叭里响起眼保健操的声音从环保角度讲属于
__(“乐音”或“噪声”)。
9.(太和县期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1)小孔成像;(2)放大镜中的像;(3)投影仪上的像;(4)平面镜成像;(5)照相机成像。其中属于实像的是_________;属于光的反射成像的是__________;属于成正立的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10.(南关区期末)雨过天晴时,蔬菜塑料大棚的积水窝相当于一个 ___镜,此时为防止阳光灼伤蔬菜,菜农总是及时将积水除掉,这是因为凸透镜对阳光有_______作用。
11.为什么使用自拍杆自拍,比直接拿手机自拍取景范围要广呢?
参考答案
1.
A
【解析】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倒立不仅包括上下颠倒,也包括左右颠倒。由此可知,为了使像呈现F字样,因此要按照A选项的方法去放置幻灯片。
2.C
【解析】由图知,甲照片的像比乙的像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小,此时的物距越大,像距越小;
所以拍摄甲照片时,相机与小孩的距离较大(物距较大),像距小;拍摄乙照片时,物距小,像距大;故ABD错误,C正确。
3.A
【解析】A、虚像是正立的。平面镜的虚像是正立的,但是左右相反;凸透镜的虚像是正立的、左右是一致的,不可以是倒立的,故本选项错误。
B、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本选项正确。
C、实像有放大的、缩小的、等大的。故本选项正确。
D、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故本选项正确。
4.D
【解析】①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②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③放大镜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④电影银幕上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实像。
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观后镜是凸面镜,所以它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其中,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⑤;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5.D
【解析】A、无论虚像还是实像,只要人眼睛能看到,一定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故A错误;
B、通过放大镜看书,看到的是字的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
C、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具有化学效应;红外线具有明显的热效应,故C错误;
D、雨过天晴时,常在天空出现彩虹,这是太阳光通过悬浮在空气中细小的水珠折射而成的,因为水珠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程度不同,白光经水珠折射以后,分成各种彩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故D正确。
6.C
【解析】A、平面镜成虚像,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
B、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都是正立的,故B错误;
CD、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能成在光屏上,可能是放大的,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等大的;而虚像不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不能成在光屏上,可能是放大的、也可能是缩小的,故C正确,D错误。
7.A
【解析】A、王亚平在悬浮水球中的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
B、潜望镜是两块平面镜,平面镜成虚像,通过潜望镜看到的景物虚像,故B不符合题意;
C、岸上观察者看到的鱼是由水中的鱼发出的光线由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折射形成的,是鱼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
D、用放大镜看到的蜜蜂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利用光的折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8.实;噪声
【解析】大屏幕上呈现的像能被接收到,所以是实像;
喇叭里响起眼保健操的声音对答卷能造成影响,属于噪声。
9.(1)(3)(5);(4);(2)(4)。
【解析】(1)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2)放大镜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投影仪上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4)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5)照相机成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综上可知:属于实像的是
(1)(3)(5);属于光的反射成像的是(4);属于成正立的像的是(2)(4)。
10.凸透;会聚。
【解析】雨过天晴时,蔬菜塑料大棚的积水窝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符合凸透镜的形状特点,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如果热量集中,会造成造成火灾。
11.【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可知“自拍神器”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