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后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5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后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01 12:4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显微镜和望远镜》课后练习
1.(武侯区期末)小明在用显微镜观察上皮组织细胞时,通过调节,已使被观察物体处在视野的中央了,但像太小,观察不清楚,这时他应该(  )
A.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位置不变
B.使物镜靠近物体,目镜远离物镜一些
C.使物镜远离物体,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D.使物镜位置不变,目镜靠近物镜一些
2.(娄星区期末)我们要观察植物的细胞,应选用(  )
A.平面镜
B.放大镜
C.显微镜
D.望远镜
3.(梁园区期末)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分别和下列哪组仪器成像原理类似(  )
A.投影仪、照相机
B.照相机、放大镜
C.投影仪、放大镜
D.放大镜、投影仪
4.(耒阳市期末)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观测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架(  )
A.幻灯机
B.放大镜
C.照相机
D.投影仪
5.如图所示,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决定了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像的大小,视角越大,所成的像越大,眼睛看物体就越清楚.视角大小不仅和物体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下面四种情况中,眼睛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

A.
站在20 m远的1.6 m高的人
B.
18 m远的一棵1.7 m高的小树
C.
20 m远的1.7 m高的栏杆
D.
40 m远的1.8 m高的竹竿
6.用显微镜和开普勒望远镜观察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物镜作用相同,都能得到物体倒立、放大的实像
B.
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作用相同,都能将物镜成的像放大
C.
显微镜和望远镜所观察的像与物体比较都是放大的
D.
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为得到正立的像,都应先将物体倒放
7.
(2018 雨花区模拟)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景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C.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镜头应该后缩
8.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_____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______
有关。
9.如图是简易天文望远镜的内部结构,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_____的实像,落在目镜_____的位置;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_____像.如果你想制作简易天文望远镜,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_____(填“近视”或“远视”)镜片来代替.

10.(亭湖区校级月考)显微镜由2个_____透镜组成,要想看清太空中的星星要用开普勒望远镜,它能使物体成倒立、____的____像。
11.
(朝阳区期末)阅读《中国天眼》
中国天眼
从1609年,伽利略制作出第一架光学望远镜到射电望远镜诞生的三百多年里,光学望远镜一直是天文观测的重要工具。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radio
Telescope简称FAST),如图22所示,被誉为“中国天眼”,是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带领他的研究团队于2016年9月25日建成的。相比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FAST灵敏度提高约10倍;相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能提高约10倍。FAST将在未来20~30年保持世界一流地位。
FAST的最大特点是索网结构可随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反射面板产生变化。FAST是使用一种称为“漂移扫描”的方式来进行观测的。所谓的“漂移扫描”和“守株待兔”的思路相类似,就是望远镜不动,固定的指向天顶,等着天体自己运动到望远镜的视野里面。
2017年10月10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FAST经过一年紧张调试,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目前已通过系统认证的脉冲星达6颗。其中两颗脉冲星的具体信息为:一颗自转周期为1.83秒,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另一颗自转周期为0.59秒,距离地球约4100光年。对脉冲星的观察、研究对揭示宇宙诞生和演变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________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2)FAST的最大特点是索网结构________可随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产生变化;
(3)光年是的________单位;
(4)“中国天眼”能“扫描”到微弱的射电波,是因为球形反射面对射电波有________作用。
参考答案
1.
B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是将物体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的作用,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应缩小物距,才能使像变大;
显微镜的目镜是起一个放大镜的作用,以物镜所成的像为物体,再进行二次成像,此时的“物体”在目镜的焦距之内,根据放大镜“物远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应使目镜远离物镜一些。对照选项可知,只有B符合题意。
2.C
【解析】观测月球等天体时应选用望远镜,观察植物的细胞时应选用显微镜。
3.C
【解析】解:显微镜的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相当于投影仪;
显微镜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因此A、B、D错误,C正确。
4.C
【解析】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的工作原理。
5.
B
【解析】同样高的物体离眼睛越近,所成的视角越大;同样远的距离,物体越高,所成视角越大.因此,A与C比较,C成像较大;B与C比较,B成像较大;再根据数学中的比例关系可知,D中40
m远的1.8
m高的竹竿成的像和20
m远的0.9
m高的竹竿成的像大小相等,因此D成的像最小,由以上分析可知,B在视网膜上成像最长.
6.B
【解析】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要将被观察物体放在物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经过物镜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实像的位置在目镜的1倍焦距内,再经目镜放大,最后得到比原物体放大许多倍的虚像,因未将实像倒置,所以最后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放大的虚像.用望远镜观察远处物体时,物体与物镜的距离远大于物镜的2倍焦距,经过物镜成一倒立、缩小的实像,其作用相当于将被观察物体移近,再经目镜将得到的实像放大,但最后得到的虚像比原物体小得多,仍是倒立的,但人无法将远处的物体倒立放置.
7.C
【解析】AC、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故A错误,C正确;
B、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其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相似,故B错误;
D、记录“红月亮”时,应该在原来全景照的基础上,拉长镜头,拍下月亮的特写镜头,相对应全景照,此时的像变大,像距变大,因此应将镜头向前伸,故D错误。
8.物体本身;物体到眼睛的距离
9.倒立、缩小
一倍焦距以内
放大的虚
远视
【解析】本题考查望远镜的原理.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凸透镜既能使物体成放大的实像,又能成放大的虚像.如果利用物镜使远处的物体成一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再经过目镜放大,就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这就是望远镜.利用望远镜能看清楚远处的物体,是由于望远镜的直径比眼睛的瞳孔要大得多,它可以收集更多的光线,使远处的物体看起来更明亮.
10.凸;放大;虚
【解析】(1)显微镜由2个凸透镜组成,一个是物镜一个是目镜;
(2)望远镜也是有两个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通过这种望远镜所看到的物体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11.(1)射电;
(2)反射面板;
(3)长度;
(4)会聚
【解析】(1)阅读材料可知,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
(2)阅读材料可知,FAST的最大特点是索网结构反射面板可随天体的移动自动变化,带动索网上的产生变化;
(3)在天文学中,用“光年”作为长度单位;
(4)“中国天眼”能“扫描”到微弱的射电波,是因为球形反射面是一个凹面镜,对射电波有汇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