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课后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6.3测量物质的密度课后练习 2021-2022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0-01 12:49: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量物质的密度》课后练习
1.同学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①用天平测量空烧杯的质量②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③将橙汁全部倒入量筒,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④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⑤用天平测量烧杯和剩余橙汁的总质量,操作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①②④
2.用天平和量筒测定铁块的密度,其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②将铁块放入量筒内记下水面升高后的刻度,计算铁块体积;
③将铁块放在天平上测出其质量;
④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铁的密度。
实验步骤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④③①②
D.②③①④
3.在用量筒和细线测量一块小石块的体积时,先往量筒里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俯视量筒读数为V1,再放入小石块,然后蹲下身去仰视读数为V2,则小刚测量的小石块的实际体积为(  )
A.等于V2-V1
B.小于V2-V1
C.大于V2-V1
D.无法判断
4.(肥城二模)为了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首先用天平测量金属块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的砝码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然后用量筒和水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调节平时,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
②若先测体积后测质量,会使密度的测量值偏大
③该金属球的质量是75.4g
④该金属球的密度是3.95g/cm3
A.
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④
D.只有③④
5.小明想测石块的密度,进行下面的操作: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m0;
(2)在烧杯中装适量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3)将石块放入装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水面恰好在标记处,测出此时烧杯、水、石块全部的质量为m2;
(4)计算石块的密度ρ。
若在操作(3)中倒出部分水后,水面还高于标记处,这样的情况下测出的密度值将(  )
A.偏大
B.无偏差
C.偏小
D.无法确定
6.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注入液体后,等1~2min,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
B.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C.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D.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简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7.(罗湖区校级月考)在实验技能测试时,实验桌上有两个烧杯分别装有盐水和纯水。其标签已模糊不清,现有天平、量筒、烧杯、刻度尺、小木块,不能把他们区分开的器材组合是(  )
A.量筒、烧杯、刻度尺
B.烧杯
小小块
刻度尺
C.天平、烧杯、刻度尺
D.天平、量筒、烧杯
8.为了测量金属块的体积,小明做了下面两个操作:
a.在量筒中倒入一些水,根据液面高度,测出量筒中水的体积V1(如图1所示);
b.把金属块放入装有水的量筒,根据液面高度测出体积为V2(如图2所示);
上述两个实验操作中,存在两个错误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量筒和量杯是测量___________的工具,量筒或量杯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__________相平,如果俯视,读数会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如果仰视,读数会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在使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时,读数情况如图所示,则正确读数方法应如_______(选填“甲”“乙”“丙”),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
10.量筒和量杯是测量_________的一种实验器材。它们所标的刻度疏密程度不同,量筒标的刻度疏密是________的,而量杯标的刻度疏密是___________的(填“均匀”或“不均匀”),且上面刻度____________下面刻度_______________。
11.除了图中器材外,还提供了砝码,和足够的水(密度为ρ水),测量某品牌提供给学生的牛奶密度。简要写出合理方案(可用画图或文字表述),并用题目所给及所测出的物理量推导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参考答案
1.
C
【解析】利用天平和量筒测橙汁的密度时,可将橙汁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橙汁的总质量,将烧杯中的橙汁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量筒中橙汁的体积,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橙汁的质量,求出量筒中橙汁的质量,根据ρ=m/v求出密度,所以实验中操作顺序是②④⑤。
2.B
【解析】实验中,调节天平必须是首先要做的;再测量铁块的质量,这样的质量会更准确,因为后面还要浸水和系线,会影响质量的结果;测体积时要先倒入适量的水,再铁块放入量筒内记下水面升高后的刻度,算出两次的体积差即为铁块体积;最后利用公式求出密度的值。
3.C
【解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
如果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高即V1偏大;若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小即V2,小刚测出小石块的体积V=V2-V1,所以测出比其实际体积偏小。
4.C
【解析】:①在称量物体前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天平的左端下沉,应将天平右端或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故①错误
②若先测体积时金属块上会沾上水,使得质量偏大,根据ρ=
m/V知密度的测量值偏大,故②正确;
③标尺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g,每一个小格代表0.2g,游码对应的示数为4g,所以物体的质量m=50g+20g+5g+4g=79g,故③错误;
由图知,量筒的分度值为1mL=1cm3,水的体积为20cm3,量筒中水和金属球的体积为40cm3,
则金属球的体积:V=40cm3-20cm3=20cm3,
则该金属球的密度:ρ=
m/V=
79g/20cm3=3.95 g/cm3;故④正确。
5.
A
【解析】若(3)操作中倒出水后,水面高于标记处,则倒出的水偏少,造成石块的体积测量值偏小,由ρ=
m/v可知,测得的密度值偏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合题意。
6.D
【解析】A、量筒中注入液体后,等1~2min,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出刻度值,以保证所量取的液体体积准确。故A正确;
B、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以保证所量取的液体体积准确。故B正确;
C、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首先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它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以便于测量和读数。故C正确;
D、量筒读数要放在水平桌面上,与视线平行后再读数,不能把量筒举起。故D错误
7.A
【解析】:A、只用量筒、烧杯、刻度尺无法对两种液体进行区分。故A符合题意;
B、选取器材:烧杯、小木块、刻度尺进行实验:将小木块分别放在盛有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中,小木块会漂浮在两种液体的液面上,小木块所受到的浮力与所受的重力相等;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小木块露出液面的高度,露出液面高的木块排开液体的体积小,液体的密度就大,是盐水。故B不符合题意;
C、选取天平、烧杯、刻度尺进行实验:将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中;将适量的水和盐水分别倒入两只烧杯中直到天平重新平衡;用刻度尺量分别量出烧杯内液体的高度,高度大的体积大。结论分析:体积小的液体密度大,密度大的液体是盐水。故C不符合题意;
D、选取天平、量筒、烧杯进行实验: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某种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该液体的总质量m2;算出液体的质量m;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量筒内液体的体积V;利用密度公式算出液体的密度。用此方法再计算出另一种液体的密度。结论分析:哪一个的密度更大就是盐水。故D不符合题意。
8.水太少,没能将金属块完全浸没;金属块直接放入量筒中。
【解析】两个实验中存在的错误:①金属块没有浸没在水中,体积测量值会偏小;②金属块直接放入量筒中,容易把量筒砸破,损坏实验器材,应该用细线拴住后慢慢放入量筒。
9.液体体积;凹形底部;偏大;偏小;乙;42.
【解析】量筒和量杯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量筒或量杯里的水面是凹形的,读数时,视线要跟凹形底部相平,如果俯视,读数偏大,如果仰视,读数偏小。①读取量筒中液体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最凹处相平,所以乙图的读数方法正确;甲图中俯视的读法造成读数偏大,丙图中仰视的读法造成读数偏小;②在量筒上,10
mL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2
mL,即量筒的分度值为2
mL,液面最凹处与42
mL相平,所以液体的体积为42
mL.
10.体积,均匀,不均匀,密,稀
【解析】量筒和量杯是测量体积的仪器。量筒的上下口径相同,因此刻度均匀,量杯上下口径不同,因此刻度不均匀。量杯越往上,口径越粗,同样的体积,上升的高度就越小,因此刻度越紧密,下面的刻度则越稀疏。
11.【解析】(1)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2)用天平测出烧杯装满水的总质量m1;
(3)用天平测出烧杯装满牛奶的总质量m2;
(4)求解:
烧杯的体积V=V水==;
装满牛奶的体积:
V牛奶=V=,
牛奶的密度:
ρ牛奶===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