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从结绳计数说起(教案)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1.6.从结绳计数说起(教案)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09-30 13:4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
教学目标:
通过阅读,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进一步体会其中所包含的位值思想。
通过观察与交流活动,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了解自然数的特征。
教学重点

了解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了解自然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进一步认识自然数,了解自然数的特征。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计数方式都是十进制计数法(也就是满十进一),你知道古代的人如何计数的吗?这节课我们就站在历史的角度一起来了解一下计数方法的发展史吧(板书课题:从结绳计数说起)!
新授
远古时期的计数方法
师:同学们看到老师板书了“从结绳计数说起”,其实结绳计数是我国比较古老的方法啦!他可以算是计数方法的鼻祖啦!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第一幅图——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刻痕计数。
(1)合作探究,体会古人计数的方法。
a观察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记下猎物的多少,用石子或在绳子上打结来表示数量,一个猎物就用一个石子或在绳子上打一个结来表示)
b感知古人计数方法的特点。
师:我们书中介绍了三种计数方法,一起来看一下,它们都有什么共同点?
(了解计数方法逐渐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和实物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小结:古代劳动人民是借助身边的工具,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计数的。
c动手操作,模仿感知古人计数的方法。
师:现在各小组模拟远古时代的人们,采用石子计数、结绳计数或刻痕计数的方法记录各小组中“猎物”的数量。
(学生选择一种方法进行计数,在计数中用逐一计数的方法进行操作,体现一一对应的思想)
d思考,感知古人计数方法的局限性。
思考:这几种计数方法方便吗?如果数多怎么办?
(通过交流,感知当“猎物”的数量较多时,不方便计数)
教师总结:古代劳动人民借助身边的工具,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来计数。教师可以在网上找一些“按群计数”的资料让学生明晰数量很多时的计数方法。
2、计数符号的产生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阅读两边这3个数学史料,然后引导学生去模仿着写一写,亲自体会数学思想。
(1)读图反馈。
(课件出示教材12页主题图第二部分)
师:请同学们认真看图,仔细阅读这三组符号,小组讨论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从数字几开始重复这样的规律。
学生小组讨论学习,交流反馈。
①古埃及象形数字计数法: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一位数,两位数,三位数。每10个数字就会出现规律性重复。
师小结:这种数字符号虽然有“十进”关系,但却没有“数值”,所以在编写时很麻烦。
②玛雅数字计数法:它是20个数才会出现重复规律,所以是“二十进制”。
③中国算筹数码计数法:它是十进制。
(2)比较。
师:这三种计数方法,你们觉得哪一种编写起来更方便?为什么?
(中国算筹数码编写起来更方便,因为这种计数方法不但10个数可以有规律,而且数位上也有规律可循)
3.了解印度 阿拉伯数字。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汇报对印度 阿拉伯数字的了解。
小结:从古至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许多不同的进位制,像上面的10进制、20进制等,现在应用最广泛的十进制,源于古代人们用双手十指计数的方式,成语“屈指可数”就是这样得来的。但是超过10的数,就在地上放1块石头或是1根树枝代表10个,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经验,就产生了10进制。“位置制”是中国的一大发明(印度在公元7世纪才采用十进制,很可能受中国的影响,公元10世纪才传到欧洲),我们应以这一伟大的发明而感到自豪!
3、认识自然数
教师明确:在我们数物体个数的过程中,我们数的1,2,3,4,5,6,…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是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字。随着生产和数字计算的发展,出现了“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0”也是自然数。
提问: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最小的自然数是几?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
启发学生说出: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差是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师:关于自然数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呢?
(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从黑板上的省略号可以看出后面还有很多自然数,数也数不清;自然数是十进制计数的,我们在计数时满十进1)
4、关于自然数你知道哪些?说一说
学生相互说一说,全班交流。
巩固练习
课本练一练第一题。
通过算盘上表示数、填数的过程,进一步感受数位顺序、十进位值制思想。
课本练一练第二题。
进一步形象的感受十进位值制。
课本练一练第三题。
通过计数器,
进一步感受十进位值制。
课本练一练第三题。
通过用不同的方法数数、填数活动,进一步巩固自然数的数序。
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有关计数方法史的学习,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作业设计
写一篇关于计数发展史的数学日记。
板书设计
从结绳计数说起
从结绳计数说起
印度 阿拉伯数字
自然数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设计从具体情境入手,让学生在情境图中自主体会古代人们的计数方法,经历计数方法的演变过程,体会数学一一对应、化繁为简的思想。
2.
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热情,渗透数学的文化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举。
课后回忆
激发学生探究数字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课后回忆
通过观察教材中的主题图引导学生思考古人计数的方法,并应用学具材料进行模拟操作,进一步体会古人计数时所体现的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在操作中感知石子计数、结绳计数、刻痕计数方法的局限性,当猎物的数量较多时,不能很好地计数。
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逐一计数”的方法,同时也感受到了使用计数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在观看主题图阅读资料的过程中,感受古人的聪明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