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生活中的透镜
基础巩固题组
典型例题
知识点1
照相机
例1
5-2-5所示为照相机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为________,B为________。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的_______后会聚在________上,形成一个缩小的像。
图
5-2-5
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特点制成的。主要组成部分是镜头和底片。
答案:镜头
底片
镜头
底片
【解法点拨】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底片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底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知识点2
投影仪
例2
图5-2-6所示是一台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是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
B是________
,它相当于一个________。
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得通过透镜后向上射出的光线能射向屏幕,把像呈现在屏幕上。
答案:平面镜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镜头
凸透镜
【解法点拨】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综合创新题组
典型例题
例4
体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如果这时用黑纸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则光屏上(
)。
不能成像
只能成一半像
仍成原来的像,但它的亮度比原来暗
需移动光屏到适当的位置,才能重新得到像
解析;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上的某点发出的所有射向透镜的光经透镜折射后必会聚于像点,如果用黑纸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从物体射向透镜上半部分的光经透镜折射后仍会
聚于像点,只是透过的光减少了,因此仍成原来的像,但亮度比原来暗些。
.
答案:C
【解法点拨】凸透镜的面积大小只影响会聚光的多少,改变的是进光量,不影响所成像的位置、大小和倒正。
例
观察图5-2-10利用放大镜看昆虫,昆虫被放大了。
想一想:放大镜能放大角度吗?
猜一猜:通过放大镜看昆虫放大的像猜想________。
设计:如何验证你的猜想。
图5-2-10
画几个角进行实际测量,就可以归纳得出结论。
放大镜可能会放大角度
用量角器在纸上画30°、
45°、90°、的角。用放大镜观看这些角,并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结论:放大镜不能放大角度。
【解法点拨】放大镜会将物体各部分放大,放大后形成的虚像与物体外形相同,所以角度不变,即放大镜不能放大角度。例5启发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多提出猜想,并能联系所学知识合理地设计实验过程,验证猜想。
跟踪训练
1.照相机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
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小
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大
与底片到镜头的距离相等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答案:B
照相时人到镜头的距离大于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是我们应当知道的基本常识,这方面的知识,在后面几节中,我们还要继续学习。
2.在投影仪上最重要的是镜头,它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投影片上的图样就是通过这个镜头,形成的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答案:凸
倒立
放大
实
投影仪就是利用了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3.图5-2-7所示,左边的实线框内是小红的头像在胶片上的图样,右边是供选择的该胶片所成的像的形状,若把投影仪的反射平面镜卸掉,让该胶片的像成在天花板上,这时看到的像的形状为(
)。
图
5-2-7
答案:A
投影仪中的平面镜只起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并不影响所成像的性质,投影片上的图样通过镜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取掉平面镜后,天花板上承接到的像也是倒立、放大的。
4.一滴清水落在桌面的玻璃板上,透过玻璃板上的水滴,观察压在玻璃板下面的报纸上的字,发现字变大了,因为水滴相当于—个________,当报纸上的字位于它的同一侧,便能成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像。
答案:放大镜
正立
放大
虚
水滴到玻璃板上就成了“水滴”放大镜,报纸上的字通过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5.图5-2-9所示的是透过装满水的玻璃瓶看纸上“太原”两个字的情景,看到的“原”字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这个玻璃瓶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
图
5-2-9
答案:虚
放大
瓶子装满水后,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的像在字的同侧,故为虚像,玻璃瓶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6.用幻灯机放幻灯片时,屏幕上出现正常画面,此时若有一只小虫正好落在镜头的镜面上,则(
)。
A.
几乎无影响
B.
画面上有只小虫
C.
画面上有只小虫但不清晰
D.
画面变得模糊
答案:A
幻灯机的镜头起到对光折射、使幻灯片成放大的像的作用,小虫落在镜头上相当于遮挡一部分镜头,不会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完整性。
7.如图5-2-11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人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前者是由于________形成的(填“实”或“虚”)像;后者是由于鱼缸的________(填“左”或“右”)侧部分等效于凸透镜而形成的________(填“实”或虚”)像。
图5-2-11
答案:光的折射
虚
右
虚
人通过水面,能看到一条小鱼,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是鱼的虚像,位置在实际鱼的上方;通过玻璃侧壁能看到一条小鱼,此时玻璃右侧壁和鱼右边的水构成一个放大镜(凸透镜),看到的是鱼的放大的虚像。
8.有两只干净的圆柱形玻璃杯,一只盛满不含气泡、污物、颜料的纯净水;一只是空的,两个杯子杯口都盖有盖子,不准接触到杯子,你怎样判断哪只杯中有水?
将手放在杯子的一侧较近的地方,在另一侧透过杯子看手,若手被放大,则杯子中装有水;否则为空杯子。
圆柱形杯子装满水后,从侧面看类似一个凸透镜,将手靠近杯子时,从杯子另一侧可观察到手的正立、放大的虚像。
中考水平自测
基础过关
1.图5-2-12所示的是在一些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是(
)。
图5-2-12
A.平面镜成虚像
B.凸透镜成实像
C.小孔成像
D.凸透镜成虚像
答案:B
监控器的光学系统收集监控景物的信息,相当于利用凸透镜成实像,光电转换系统将接收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
2.放幻灯片时,要想使屏幕上出现清晰的“F”字母,那么图5-2-13中幻灯片的正确插法应是(
)。
图5-2-13
答案:B
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倒立”的含义指左右颠倒,上下也颠倒,即把原物旋转180°,所以B选项正确。
3.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屏幕上的像;⑤汽车后视镜中的像。其中(
)。
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由于反射成的像是②⑤
由于折射成的像是①③④
答案:C
①④是实像;②③⑤是虚像;①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而不是折射成的像。
4.图5-2-14所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半透明纸上得到清晰的像,这时(
)。
图5-2-14
眼睛应对着B端向筒内观察,看像是否清晰
眼睛应对着A端向筒内观察,看像是否清晰
应把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
答案:BD
因为照相机成像时,物体和像分别在镜头(凸透镜)的两侧,镜头应对准被照的物体,像成在胶片上,所以眼睛只能对着放胶片(半透明纸)的A端观察像的清晰程度,选项A错误,B正确。威力使物体有更多的光进入镜头,使得物体能在A端成的像更明亮、清晰。应把装有凸透镜的B端朝向明亮度的室外,A端朝向较暗的室内,选项C错误,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