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30 22:01: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走一步 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走一步 再走一步》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该单元以人生为主题,本单元语文基本功训练的重点是: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而《走一步,再走一步》正是一篇能体现这次训练重点的极好的文章,《走一步,再走一步》记叙了“我”童年的一次冒险和在父亲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战胜困难脱险的经历,从这次经历中,他悟出了一个生活哲理——人生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再大的困难,只要我们能走一步,再走一步,就一定能将困难化解为一个个小的困难,最终战胜困难。文章通过一个故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步入中学,与自然,社会有了较亲密的接触,基本具备了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对人生有了初步的理解,他们想象丰富,思维活跃,愿意说出自己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却不能很好的透过文字来感悟具体情境。要从一件事或一个活动悟出它的哲理是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复述故事情节。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深入理解中,体味和推敲重点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
作用和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细细品味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增强学生正视困难积极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四、教学重点:
复述故事,悟出“走一步,再走一步”所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感悟人生哲理。学生能将书中得到的人生感悟运用到
生活实际中
五、教学方法
本着在自读中感知,在合作中领悟,在探究中启迪,在实践中运用的原则,我决定使用以下教学方法:朗读法,默读法,合作讨论法。
六、学法
1、质疑提问法2、合作探究性学法3、朗读理解法
七、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课前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 亨特(板书题目、作者)。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到底作者小时候发生过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长大之后,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设计意图:教师通过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悟,熟悉内容
1
学生自由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要求:看清读准、边读边思
(设计意图:这既是培养学生借助工具书,独立解决生字词,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的能力,也是为了落实单元教学的要求,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2、默读文章,引导学生复述课文。
要求:边读边思、圈点勾画、记住内容
(设计意图:默读课文实际是对课文故事情节的梳理阶段,注重学生思维培养为复述故事打基础。)
复述抢答:
⑴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哪个城市?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⑵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孩子?有名字的是哪两个?文中的悬崖是什么样的?(位置\地势\高度)
⑶“我”是怎样爬上悬崖的?又是怎样从上面下来的?
⑷“我”脱险后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有什么感觉?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复述抢答”的问题加以整理,进行复述训练,设置这一教学环节,其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为下一教学环节作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复述课文的能力。)
(三)研读理解,思考人生
1、文中的“我”总共哭过几次?哭的作用完全相同吗?
(设计意图:因为初一的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是很强,故老师的“导”显得尤为重要,而以何种方式作为切入点就比较关键了。我之所以设计问题1,就是因为我觉得此问题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引发学生迅速进入课文内容,深入思考。
2、“我”爬悬崖时遇到哪些困难?(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写“我”在攀爬时复杂的心理状态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设计意图:由于生活阅历和阅读能力因素的影响,学生自读课文的最大问题可能出现在对我恐惧心理的漠视,对我面临困难的小视,对克服困难过程的忽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关注重点片段,引导学生说出在我爬上小山之后,对小山充满了恐惧,毫无信心可言,为下文中父亲引导我下山埋下伏笔,)
3、在“我”爬下悬崖的过程中,父亲是怎样指导的?“我”心理变化过程怎样?
(设计意图:抓住父亲引导“我”的语句,引导学生说出父亲在帮助我下山是采用先走一小步,再走一小步的办法,使大的困难变小了,使得“我”的心理由毫无信心,再到萌发信心、信心大增,最后产生巨大的成就感。从而完成板书设计,为下一环节对主旨的领悟打下基础。)
4、文章仅仅是写“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吗?
5、结合上下文,你是如何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的?
(设计意图:进一步让学生领会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难,只要把它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的主旨。)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
1、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你最不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五)教师小结: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使我们感受到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走一步,再走一步,定能战胜一切困难。
(六)作业
生活中难免遇到困难,你遇到过什么困难?是怎样克服的?有什么经验教训?写一个片段或一篇短文。
(设计意图:阅读教学的终点是写作,这样的一个作业正是为了实现读与写的结合,同时也是对链接生活,直面困难的一个延伸,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板书设计
我的心理
父亲的引导
爬悬崖
毫无信心
走一步
坚持不懈


分解困难
萌发信心
再走一步
信心大增
(设计意图:简明扼要,抓住课文精要,便于学生记忆,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