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汽化和液化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理解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理解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理解并识记蒸发可以致冷。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洒在地上的水过一会就不见了,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不久后也干了。地上和衣服上的水到哪里去了?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液态和气态之间的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屏幕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汽化、液化,液化是汽化的逆过程。
2、认识沸腾现象,知道什么是沸点。
3、理解蒸发可以致冷。
三、师生实验
过渡语:去医院打针时,医生会用酒精棉球擦拭几下,感觉很凉快,这是为什么呢?过一会皮肤上就没有酒精了,这又是什么,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
第一次先学后教:酒精汽化液化实验
过渡语:请同学们认真做酒精的汽化和液化。
第一次先学后教
做酒精的汽化和液化实验、边观察、边思考:
1.什么叫汽化?举出两个生活中的例子。
2.什么叫液化?举出两个生活中的例子。。
做完实验后,比谁回答问题准确。
实验步骤:(教师口述,师生同步做实验)
①.将塑料袋中滴入液态酒精。
②.将袋挤瘪,把口扎紧。
③.然后放入在热水中观察袋子体积变化。
④.热水中拿出塑料袋,过一会观察袋子体积变化。
台上学生认真演示,台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
实验现象:塑料袋放在热水中膨胀起来,从热水中拿出后,体积缩小。
⑤.讨论得出结论:酒精可以由气态和液体相互转化。物质从液态变气态时放热,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液态时吸热,叫液化。
⑥.教师口头提问:生活中,在地上洒水,之后地面变干了,是什么物态变化 向眼镜哈气,眼睛会出现雾蒙蒙的小水珠,这又是什么物态变化呢?
过渡语:那么汽化有哪些方式呢?我们通过沸腾实验来探究。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过渡语:下面同学们认真做水沸腾实验,观察、归纳特点。
第二次先学后教
做水的沸腾实验、边观察、边思考:
1.什么叫沸腾?温度达到什么时候才会沸腾?
2.什么是沸点?不同的液体沸点一般都如何?
3.沸腾过程中不断的吸热还是放热?
4.沸腾前的气泡变化?沸腾时的气泡变化?
5.沸腾的条件是什么?
做完实验后,比谁回答问题准确。
实验步骤:(教师口述,师生同步做实验)
1、步骤:
(1)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安装实验器材。
(2)用酒精灯给水加热到90摄氏度时,每0.5分钟记录一次实验数据。
(3)绘制水沸腾实验图像。
台上学生认真演示,台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
实验现象:水沸腾前的状态:气泡由大到小,声音大,温度逐渐上升;
水沸腾时的状态:气泡由小到大,声音小,温度保持不变。
讨论得出结论: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教师口头提问:沸腾是在
部和
面,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
过渡语:那么汽化还有什么方式呢?我们通过蒸发实验来探究。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探究酒精的蒸发的影响因素
过渡语:下面同学们认真做酒精蒸发实验,观察、归纳特点。
第三次先学后教
做酒精的蒸发实验、边观察、边思考:
1.什么叫蒸发?蒸发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缓慢汽化现象?
2.蒸发有什么作用?
3.影响蒸发的4个因素是什么?
做完实验后,比谁回答问题准确。
实验步骤:(教师口述,师生同步做实验)
(1)把酒精擦到手背上有什么感觉
(2)把酒精涂到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观察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
(3)若不涂酒精到温度计的玻璃泡上,用扇子扇,观察温度计读数有什么变化。
台上学生认真演示,台下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
实验现象:①手背感觉比较凉;②温度计的示数下降;③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2、讨论得出结论:蒸发有致冷作用
拓展: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学生做出猜想;(2)观看视频,验证猜想;(3)得出结论
(四)第四次先学后教:气体的液化实验
过渡语:那么液化还有哪些方式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
第四次先学后教
做气体的液化实验、边观察、边思考:
1.什么叫液化?所有气体都可以液化么?
2.气体液化的两种形式是什么?
3.为什么水蒸气引起的烫伤比开水烫伤更严重?
做完实验后,比谁回答问题准确。
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问题,指名回答,如有错,指名更正;如无错,则问认为正确的同学请举手!
拓展:烧水、做饭的时候,水蒸气引起的烫伤往往比开水烫伤更严重?(因为水蒸气和开水的温度虽然差不多,但是水蒸气液化的时候还要放出一部分热)
四、当堂训练
(一)学生看书,归纳所学知识
(二)口头练习:自背、互背、教师抽查,达到堂清。
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请认真完成本节课的当堂训练。
(三)发放当堂训练纸。
当堂训练
1.用湿布擦过的黑板,过一会儿就变干了,这一现象是
A.汽化
B.凝固
C.液化
D.升华
2.游泳运动员刚从水中上岸感觉特别冷,是由于运动员身上的水
A.熔化吸热
B.汽化吸热
C.升华吸热
D.液化放热
3.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
A.液化
B.沸腾
C.凝固
D.蒸发
4.下列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
C.秋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学校操场边小草上的露珠不见了
D.隆冬时节,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
5.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6.第四届平潭国际沙雕节上展出的沙雕,以沙和水为材料.沙雕展出时间越长,沙雕越“干燥”,这是因为沙雕中的水分发生了
A.液化
B.升华
C.蒸发
D.熔化
7.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的
A.铁块变成铁水
B.夏天从冰箱拿出的苹果“冒汗”
C.霜的形成
D.把酒精擦在手背上,一会儿不见了
8.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
A.春天来了,冰封的河面解冻
B.夏天剥开包装纸的冰棒周围冒出“白气”
C.秋天早晨,太阳出来后,学校操场边小草上的露珠不见了
D.隆冬时节,洗好的衣服刚晾出来就结了冰
(四)学生练习。
(五)如果响起下课铃声,则收齐当堂训练纸,下课;如果时间多余,则公布答案,互评对错。纠错后,如果还有时间,可继续看书背记本节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