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光的折射
【学习目标】
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导入语:同学们,大家听说过海市蜃楼吗?它是一个什么物理现象?你会解释吗?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光的折射(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一)过渡语: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屏幕。
(二)出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2.理解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三、师生实验
过渡语: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光线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下面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指导
1.光束进入水中是否会发生偏折?
2.总结光折射时的特点。
做完实验后,比谁回答问题准确。
实验步骤:(教师口述,师生同步做实验)
让一束光从空气中以不同角度射入水中,观察光束在空气中和水中的径迹。
①台上教师演示,台下学生认真观察。
②提问: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是否发生了偏折?向哪个方向偏折?(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向法线方向偏折)指名回答,如有错,指名更正。
③将入射向法线偏折,折射光线是否发生偏折?向哪个方向偏折?(折射光线发生偏折,向法线方向偏折)
实验现象:光束进入水中以后传播方向发生了偏折;向法线方向偏折。
实验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四、当堂训练
(一)学生看书,归纳所学知识
(二)口头练习:自背、互背、教师抽查,达到堂清。
过渡语:同学们,能运用新知识做对作业吗?请认真完成本节课的当堂训练。
(三)发放当堂训练纸。
当堂训练
1.建筑物在河中的“倒影”是由光的_______所形成的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有一部分光发生_______进入了水中。
2.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到某液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液面成30°角(如图),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为83°,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折射角的大小为____。60°
37°
3.我市“桂中水城”建设已初具规模,美丽的盘古公园人工湖吸引了不少游客,游人在湖边看到绿树在水中的倒影是____(选填“虚”或“实”)像,看到水中的鱼儿比实际位置要____(选填“深”或“浅”)
虚
浅
4.小芸同学用一支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二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A下移至A'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方向转动(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欲使光点B下移至B'处,应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____方向转动(选填“顺时针”或“逆时针”)。
顺时针
逆时针
5.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平静的水面上。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则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度,折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20
小于
6.雨后彩虹,十分壮丽。彩虹是太阳光传播过程中被空中水滴_______而产生的。这个现象可以由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的实验来解释。如图可知,通过三棱镜时红光的偏折程度比紫光要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折射
小
7.针孔照相机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如图所示,我们看到的鱼,实际是鱼的像,这是因为光从水射向空气时,在水面发生_________的缘故。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折射
8.由于光的折射现象,我们洗脸时,看盆内的水深比实际水深要_____(选填“深”或“浅”)一些。
浅
9.站在清澈的湖边常常可以看到水中鱼儿在白云里穿梭的景象。人看到鱼儿是由于光的_____而形成的像,白云是由于光的_______形成的。折射
反射
10.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_________现象。如图,把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蕊上折断了,这种现象是由于光的____________引起的。
色散(折射)
折射
11.完成下列光路图
(四)学生练习。
(五)如果响起下课铃声,则收齐当堂训练纸,下课;如果时间多余,则公布答案,互评对错。纠错后,如果还有时间,可继续看书背记本节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