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哪一种农作物是由西亚地区的居民最早培植出来的
A.花生
B.小麦
C.玉米
D.番薯
2.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通过考察研究金字塔,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哪些方面的社会状况
①建筑技术②宗教信仰③自然科学④专制王权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古代印度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在当时的四个等级中,处于第二等级的是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4.从《古代希腊》图中看,希腊文明勃兴的因素中最重要的客观条件是
A.大河流域
B.广阔的平原
C.众多的岛屿与海洋
D.中国文化影响
5.下面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③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6.最早的字母文字起源于埃及和西亚文明的交汇点,它共有22个字母,在向外传播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演化,成为古代西亚、埃及、印度、欧洲地区的字母文字的源头。这种字母文字是
A.埃及字母
B.腓尼基字母
C.拉丁字母
D.阿拉马字母
7.图格拉王朝时期,德里苏丹国共有23个省。各省划分为若干称为“舍克”的行政区,“舍克”之下是“巴尔加那”,村社构成最小的行政单位。各省的长官称“瓦利”,直接隶属于德里苏丹。担任“瓦利”职位的是
A.基督教徒
B.印度教徒
C.穆斯林
D.吠舍
8.下列对奥斯曼最高统治者苏丹的表达正确的是
①宗教领袖 ②国家和军队的主宰 ③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 ④引入科举考试选拔官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9.下图说明
A.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B.玛雅人发明了“0”
C.玛雅人采用20进位
D.非洲文明的先进性
10.下列不属于加纳、马里、桑海的共同点的是
A.都位于西非
B.都有丰富的黄金资源
C.都出口象牙和奴隶
D.都积极参与环印度洋贸易
11.1108年,法国琅城市民曾经用金钱从城市领主——琅城主教手里买得自治权。不久,主教出尔反尔,撤销城市自治的权力。琅城市民发动武装起义,处死主教,迫使法国国王再次颁发了城市自治特许状。以上现象说明
A.城市依靠教会和封建主支持才得以发展B.武装斗争才是赢得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
C.自由城市形成是与封建主不断斗争的结果D.商品经济发展为自由城市发展创造了条件
12.图格拉王朝时期,全国共有23个省。各省的税收首先用于地方的军政开支,余额上缴德里。除直接隶属于中央的省份外,边远地区分布着印度教王公统治的众多土邦。由此可见,当时的德里
A.土邦拒不承认苏丹的宗主权和拒绝缴纳贡税B.以印度教为国教且重要职位由印度教王公担任
C.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随苏丹力量强弱而变化D.土邦脱离中央管理处于完全独立的状态
13.镰仓幕府建立后,设有负责幕府领域内行政与财务的政所、统辖与源氏结成主从关系的御家人(武士)的待所和审理御家人诉讼的问注所。将军任命御家人到全国各地任地方行政单位“国”的守护和各庄园的地头。这表明
A.开启了日本由中央贵族掌握实权的时代B.镰仓幕府时期御家人沦落为社会的最底层
C.天皇成为傀儡,幕府成为实际的政治中心D.在贵族时代地位高的武士退出历史舞台
14.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一直是比较稳定的。但是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上述现象
A.致使金银大量流入欧洲B.推动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C.加快欧洲社会性质的转变D.导致荷兰进行殖民扩张
15.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的热带水果、古巴的蔗糖等。其历史根源是
A.新航路的开辟促进全球商品流通B.三角贸易推动区域资源优势互补
C.欧美列强大力推行殖民主义政策D.亚、非、拉美国家注重发展民族经济
16.西方史学家习惯上把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称之为“发现的时代”,导致“世界”被发现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四大发明的传播和运用
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C.天主教的传播和发展
D.人们追求世俗生活的享乐
17.文艺复兴运动的实质是
A.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封建地主阶级的文化运动
C.新兴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D.对古代文化传统的直接延续
18.宗教改革于16世纪在欧洲兴起。以下属于宗教改革后出现的新教教派有
①路德派
②加尔文派
③东正教
④英国国教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在西方历史上留下了一串闪亮的名字: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以下相关评论,正确的是
A.反对君主追求共和是他们共同的目标
B.他们为人类社会规划的设想已经实现
C.资产阶级统治确立是思想产生的前提
D.理性是他们对抗神学与君权的武器
20.16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B.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C.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21.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B.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C.皇帝个人权力强大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22.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
A.国王有名无实,权力被架空B.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C.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开始成为趋势D.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了专制王权
23.美国内战爆发之前,南北双方矛盾重重,矛盾斗争的焦点问题是
A.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B.对外关税问题
C.西部领土建州问题
D.农民的土地问题
24.英国《权利法案》的实质意义在于
A.为限制王权提供了宪法保障B.使议会获得全部统治权
C.保障工人权利和民主共和制D.宣告了君主制被正式废除
25.英、法、美、德都建立了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下列属于它们共同点的是
A.政府首脑都经由选举产生B.国家元首都统而不治
C.都有代表民意的立法机构D.都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26.有一同学对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了比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行政机关和立法机关的关系不同
②国家元首的地位不同
③政体的形式不同
④都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19世纪后期“脱亚入欧(仿效欧美)”逐渐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认识,受其影响,明治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殖产兴业”
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③废除天皇制
④推行“文明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实行议会制,从共和国初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它产生了50届政府,平均每年一届。一战之后,政府更迭速度加快,内阁平均寿命为6个月。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内阁不能有效制衡议会
B.两党制度下竞争激烈
C.战争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D.总统拥有的权力过大
29.尤瓦尔·赫拉利在《人类简史》中提到“早在数千年的时候,当时如果想要把热能转化成动能的话,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我们人类和动物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之中把摄入体内的能量转换成肌肉的运动。……工业革命为我们解决的一大问题就是能源转换的问题。”工业革命哪一发明为我们解决能源转换问题
A.蒸汽机车
B.轮船
C.珍妮纺纱机
D.改良蒸汽机
30.“这是个到处都是机器和高耸的烟囱的市镇,无穷无尽的长蛇般浓烟,一直不停地从烟囱里冒出来……镇上有一条黑色的水渠,还有一条河,这里面的水被气味难闻的染料冲成深紫色,许多庞大的建筑物上面开满了窗户,里面整天只听到嘎啦嘎啦的颤动声响,蒸汽机上的活塞单调的移上移下,就像一个患了忧郁症的大象的头”。英国作家狄更斯对19世纪中期的一座工业城镇的描述可以说明
A.工业革命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
B.工业革命导致社会贫富分化加剧
C.工业革命导致工人居住条件恶劣
D.工业革命导致疾病与犯罪系列社会问题
31.“一部历史变化的产物,一部新世界观历程的产物,一部工人实践呼唤的产物,是创始人在遭遇社会物质利益难题后,在借鉴与批判资本主义理论家论证时代课题的理论素材基础上,为解决自身理论困惑……应委托而起草的纲领性文件。”该“纲领性文件”
A.率先提出理想社会的美妙设想
B.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3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特点可归纳为:“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由空想到科学”指的是
A.《共产党宣言》的问世
B.巴黎公社的成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十月革命的胜利
33.巴黎公社能够赶跑卖国的反动政府,但没能抵抗住被赶跑政府的反攻。其根本原因是
A.巴黎公社革命的措施存在着重大缺陷
B.无产阶级缺乏经验,无法取得胜利
C.工业革命进程受阻,经济发展缓慢
D.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
34.标志着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新高潮到来的历史事件是
A.1882年英国占领埃及
B.欧洲探险者深入非洲腹地探险
C.1884年柏林会议的召开
D.19世纪30年代,法国入侵阿尔及利亚
35.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整个世界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列强的贪得无厌
B.亚非拉地区的的贫困
C.无产阶级力量的弱小
D.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36.持续了近一百五十年的工业革命不仅改变了英国,也改变了世界面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虽然圈占土地的过程是令人不安、令人不快的,但就工业革命而言,它履行了两个必不可少的职责——为エ厂提供了劳动力,为城市提供了粮食。因此,圈地可看作是英国工业在19世纪居首位的一种先决条件。工业革命的第一阶段持续到19世纪中叶,包括棉纺织工业、采矿业、冶金业的机械化和蒸汽机的发明及其在工业和运输业中的运用。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科学在其发展伊始对工业没有产生什么影响,但它却逐渐成为所有大エ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从历史演进的角度考察,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和海外扩张孕育了经济全球化的萌芽;随后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对立的消失和市场经济在世界范围的扩展,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深入发展。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已发展成为一股不可阻遏的时代潮流
——关立新《经济全球化历史进程、现实特征及研究基础》
根据材料一,指出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首要条件,并分别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的特征。(6分)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8分)
3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由于社会契约而失去的是他的自然的自由和他试图取得和成功取得的每一件事物的无限制的权利;而他得到的是公民自由和他所有财产的所有权。……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王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以外,谁也代替不了……在国家里没有什么的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这将是合法的破坏。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有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三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实行联邦制,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原则。这部宪法由序言和7条正文组成,其中1—5条构成如下:
第1条
10节
规定美国国会的组成及共职权
第2条
4节
规定总统的职权和产生办法
第3条
3节
规定美国联邦法院的组成及共职权
第4条
4节
主要内容是规定各州的权利
笫5条
主要是规定宪法修正案提出和通过的程序
——据《美国1787年宪法简介》改编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卢梭和孟德斯鸠二者思想的联系和区别。(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与古代雅典民主制相比较有哪些制度创新?(8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01.B
02.D
03.B
04.C
05.B
06.B
07.C
08.B
09.C
10.D
11.C
12.C
13.C
14.C
15.C
16.B
17.C
18.D
19.D
20.C
21.C
22.D
23.A
24.A
25.C
26.A
27.C
28.A
29.D
30.A
31.B
32.A
33.D
34.C
35.D
36.
条件:圈地运动。2
特征:第一次工业革命进入“蒸汽时代”,各行业的机械化为特征;2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电气时代”,以科学与大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为特征。2
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2
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2
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基本形成2
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
37.
(1)
联系:崇尚理性;反对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提倡科学、自由和平等、人权和法治;努力构建一个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的新时代等。4(答对两点即可)
区别:孟德斯鸠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学说;卢梭阐述了人民主权和社会契约论学说。4
(2)间接民主制(代议制);联邦制;(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原则;分权制衡原则等。8(答对四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