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9月份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
时长:150分钟
总分:150分
积累运用
(一)选择题(共7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孱头(chàn)
罅隙(xià)
蜡炬(jù)
百舸(gě)争流
B.檄文(jiǎo)
铆钉(mǎo)
慰藉(jiè)
峥嵘(zhēng)岁月
C.寥廓(liáo)
木讷(nà)
包扎(zā)
挥斥方遒(qiú)
D.参省(xǐng)
间歇(jiàn)
辟谣(pì)
磕磕绊绊(bàn)
2.下列三组是推荐给西山高中高一学生的阅读书目,
文学社为每组书目拟了一个标题。所拟标题与各组书目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
(3
分)
第一组:《大地上的事情》《瓦尔登湖》《一个人的村庄》《遥远的向日葵地》
第二组:《曲院风荷》《美的历程》《文心雕龙》《林泉高致》
第三组:《白鹿原》《麦田里的守望者》《围城》《红楼梦》
A.自然回响
美的沉思
人间百态
B.自然风物
人生智慧
百家争鸣
C.钟灵毓秀
人生智慧
人间百态
D.人间天堂
它山之石
故事新编
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正如铁凝所说,“有时只有进入更大的历史尺度中去重新观照,我们才会蓦然意识到,某些根本性的变化已经或正在发生”。
B.
丝绸之路传递着人类文明,也形成了像疏勒城这样的文化遗址,扼守着天山北麓咽喉要道,正越来越受到考古学者的青睐。
C.
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改善,儿童“触网”年龄越来越小,学校应尽早普及网络安全教育,让儿童学习更多的网络素养。
D.
把握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便利与优势,才是能否成功的关键。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1)我希望读者能够原谅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是为了要
我并没有
地下结论。
(2)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
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我的一生。
(3)他
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A.标明
轻易
遏止
安适
B.标明
轻率
遏止
安详
C.表明
轻率
遏制
安详
D.表明
轻易
遏制
安适
5.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疾:快,声音大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绝:横渡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中:射中
C.是故无贵无贱
无:没有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通:沟通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闻:见闻
作《师说》以贻之
贻:赠送
6.下列各项中,文言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策之不以其道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③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④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⑤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⑥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⑧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A.
①⑧/②⑦
/③/④/⑤⑥
B.
①⑧/②③/④/⑤⑦/⑥
C.
①④⑧/②③/⑤⑥/
⑦
D.
①④⑧/②/③⑤/⑥⑦
7.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C.韩愈《师说》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D.巫医,古代巫和医不分,故并举。巫主要以祝祷、占卜等为业,也为人治病。
(二)主观题(共21分)
8.情景默写(每空1分,共8分)
(1)《沁园春·长沙》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阐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从反面论述了积累的必要性。
(3)《劝学》一文中阐释“思”与“学”的关系,强调要重视思考,更要重视学习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北宋理学家张载有言“为往圣继绝学”,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正好诠释了教师在文化传承方面肩负的重要责任。
9.五四青年节将至,学校将举行主题演讲活动,主办部门向学生征集体现“青春价值和激情”的诗句,作为会场标语,你将推荐下列选项哪一句 请选择并作简要说明。(4分)
A.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B.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C.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闻一多《红烛》)
D.你沐浴着明光飞行(雪莱《致云雀》)
选择:
解说:
10.春节期间,在上海工作的小刘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4个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4分)
我很高兴地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您想让我为小女联系就业单位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我略备薄礼,过几天托人送给您,请笑纳。
1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5分)
7月12日,“美丽中国·诗意地名——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诵会”在京举行。朗诵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诗人们,有诗坛名家,也有来自田间地头的田园诗人,大家在这里吟诵诗词,交流经验,谈文论道,旨在通过对诗词的赏析和朗诵,品味诗意地名的情怀,普及地名文化知识。《光明日报》作为主流媒体,在此次诗词创作朗诵会中承担起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60
二、阅读理解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2分)
材料一:
2020年,《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绿水青山带笑颜》等多部扶贫题材的电视剧播出,将创作视域置于近年来日益引人关注的“新乡村”建设与发展上,展现了新乡村、新形象,并呈现出内容表现与艺术传达等诸多方面的新特征,这些电视剧也可归类为“新乡村剧”。
这些扶贫剧之“新”首先在于贴合新时代叙写“新乡村”的故事。变化中的“新乡村”,正以《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中的下溪村、《绿水青山带笑颜》中的石坞村等为典型样貌———农村环境保护所呈现的青山绿水自然生态之美,加之农民居住环境改建升级所带来的美化宜居之貌,共同构建起“美丽乡村”的外在景观;而种植、养殖、农家乐、乡村游等多业态并进的绿色产业链建构,以及传统手工艺发掘、新型民宿建设等乡村综合优势的发挥,则成为支撑“新乡村”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
心态如何随环境同迁,观念如何与时俱进,是当下新乡村建设的迫切命题。在《一个都不能少》中,贫、富两村村民的矛盾冲突,恰似乡村振兴中旧与新博弈的缩影。此外,在环境规划之中注重独特美感,在整体建设中注入人文关怀,方为“新乡村”的良性发展之道,亦应是“新乡村剧”着力传达的新理念。扶贫剧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力量”及其凸显的生力军“新形象”。在电视屏幕上如此集中地呈现“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返乡创业青年”等年轻一代自觉投入乡村扶贫振兴与持续发展大业,应尚属首次。他们充满青春活力,是站在时代前沿的生力军,以其独到的见识、学识与智慧,努力拓展契合时代需求的发展新思路。
随着脱贫攻坚目标的实现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国农村将会发生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期待创作者们对新乡村题材有进一步的关注,对新乡村生活有更深入的体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扶贫剧以飨观众。
(摘编自张洪波《扶贫题材剧要传递支撑“新乡村”持续发展的内在力量》)
材料二:
为了塑造扶贫英模的先进形象,不少扶贫戏或自始至终急于凸显主人公的义无反顾、心无旁骛,却对其为何如此坚定交代得不清不楚,或急于将主人公扶贫工作中的各种事迹堆积在一起,却忽略了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意志选择。注重人物“做什么”而忽视“为什么”这么做,容易导致舞台上常见的事多而戏少的“报告会模式”。
扶贫剧作中,“施动”的扶贫干部与“受动”的贫困群众,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有在舞台上展现的权利。当下的扶贫题材剧作,无一例外都把“施动者”中的先进典型作为主人公,彰显他们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而被帮扶的“受动者”,从未成为被刻画的主体。帮扶对象看似在场,甚至经常成批出现,但其灵魂深处最真实的生命体验,仍然是被遮蔽的,他们其实更接近于一个群体符号,处于一种隐性的失语状态。只要这一点未被充分揭示,扶贫工作的艰辛与复杂,以及扶贫工作者所遭遇和克服的实际困难,就仍然有可能被简单化处理。这对扶贫剧作着力塑造的先进典型,又何尝不是一种损害
(摘编自穆海亮《扶贫戏:以“人”为本,方成经典》)
12.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一个都不能少》《我们在梦开始的地方》等多部扶贫题材电视剧的播出,带来影视创作视域的改变,人们开始关注“新乡村”建设与发展。
B.“新乡村剧”多以体现农村环境保护所呈现的青山绿水自然生态之美、农民居住环境改建升级所带来的美化宜剧之貌的“美丽乡村”为背景地。
C.“新乡村剧”揭示出支撑“新乡村”持续发展的多业态并进的绿色产业链建构,以及传统手工艺发掘、新型民宿建设等乡村综合优势的内在力量。
D.乡村振兴中旧与新的博弈、在环境规划之中注重独特美感、在整体建设中注入人文关怀、塑造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形象”等成为“新乡村剧”的亮点。
1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扶贫剧中的“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年轻一代,是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力量、新形象,也是扶贫剧中最引人注目之处。
B.创作者们要想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扶贫剧,就要进一步关注新乡村题材和农村即将发生的变化,更深入地体验新乡村生活。
C.“新乡村剧”在内容表现和艺术传达上既有自身特点,贴合新时代,也有其缺点,有堆积事迹、呈现“报告会模式”的现象。
D.“新乡村剧”中,帮扶对象经常成批出现,造成他们的生命体验被遮蔽,扶贫工作者所遭遇和克服的实际困难往往被简单化处理。
14.如果你是影视剧的导演,让你执导一部“新乡村剧”,你在塑造推动乡村发展的“新形象”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15分)
宛大妈
宛大妈是公园凉亭戏迷聚唱的核心人物。她曾唱一段《贵妃醉酒》的四平调,众人听完不禁面面相觑:怎么跟梅兰芳的唱法大相径庭?她告诉大家,那是荀慧生还用白牡丹作艺名时候的唱法,后来这出戏被公认为梅老板的代表作,荀老板就没再演过这一出了。于是有人问她:“您是北京京剧团的吧?”她说:“我曾是北京市京剧团的龙套,角儿唱杨贵妃,我是八宫女之一。”完了又解释一句,听起来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大家糊涂:这什么意思啊?她笑着细掰:“四五十年前,北京有两个市一级的京剧团,一个叫‘北京京剧团’,后来成为排演《沙家浜》、《杜鹃山》的‘样板团’;另一个,叫‘北京市京剧团’,那政治地位、福利待遇,跟‘样板团’可就差老鼻子啦。我呢,是在带‘市’字的那个团,所以,当时北京戏剧界就流行这么一句话,叫作‘多一“市”不如少一“市”’。当然啦,改革开放以后,又合并在一起,叫北京京剧院了。”那以后,有的人背地里就用“多一事”称呼她。
社区居委会有一些人,觉得她这个老太婆脾气有些古怪。那年两位居委会女士抱着捐款箱,按响她那单元的门铃,说是知道社区里有些老人腿脚不便,想给灾区捐钱,却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上门来满足其心愿。宛大妈听了却摇头说:“我不做隔山打牛的善事。我行善,要面对面,知道我捐的究竟落在了谁头上。”两位女士已经收到若干捐款,而且许诺将在社区公告栏公布捐款明细表,并会全部转交有关机构。宛大妈的表现,令她们气闷。
有一次宛大妈去医院看病,候诊的时候,见旁边一个外地汉子,给一把旧椅子装上轱辘,推他媳妇来看病。问起来,得知他媳妇是生了骨瘤,动过手术,今天复查。给媳妇治这个病,汉子快到倾家荡产的地步。他哥哥也在北京打工,母亲轮流在他们两家住,这个月又轮到住他家——所谓家,就是在几里外,每月四百元租的原来工厂的排房,小小一间,放高低铺,剩余空间也就放套煤气灶架和一张用来吃饭和让孩子做功课的桌子。不过有彩电,屋顶上有“锅”,能看电视。他哥哥的意思,是弟媳妇得了这病,母亲就别挪弟弟那儿了。嫂子却不干,认为该轮还要轮。他妈跟那嫂子一向不睦,倒很愿意多在他那儿住。他那媳妇衰弱得说话也缺气,一旁管自摇头。他苦笑,闭嘴前忍不住来一句:“明天赶紧去工地叫工头再支点,要不买米的钱也没了。”宛大妈看完病领完药,在医院外面又遇见他们,就过去跟那汉子说:“让你媳妇等在超市门口,你跟我进去,我帮你把该买的买了。”见那汉子犹豫,就说,“我是真心要帮。你接受了是给我快乐。”汉子就把媳妇坐的轮椅安置在妥善位置,跟宛大妈进了超市。两人各推一辆购物车,宛大妈往汉子的车里装了一袋米、一袋面、一桶玉米油、一大盒鸡蛋、一桶酱油、一桶醋、一包紫菜、一袋虾皮……汉子直说:“谢谢,够了够了。”她最后还往里添了两罐辣酱。出了超市,她跟汉子说:“我每月五号上午十点必来这家超市。你以后有困难可以按时候到这儿找我。我不会给你钱,不会给你买别的,就是给你买这些最必需的日常用品。”汉子和他媳妇连声道谢,问她:“大妈贵姓?”她笑:“莫问我的名和姓,就记住仨字儿吧:多一事。”
“多一事”的趣事很多。那天她去公园,推了个自备的帆布小购物车,里头是两提卫生纸。她先没去凉亭唱戏,先推车到公厕外的松树下守着,不一会儿,一位大嫂出来了,她迎上去问:“又把厕纸整卷儿全搂走啦?”那大嫂就知道被盯上了,脸上有些搁不住,嘴里硬撑着:“你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对不对?”又有一位胖老头从里头出来,他跟那位妇女一样,也是几乎每天都要来这公厕收集厕纸的。管理人员刚续上,他们就很快整卷搂走,其他游客往往无纸可用,意见很大。宛大妈见两位占便宜的全在眼前,就说:“道理你们也懂,不说了。今天我带了一提十卷的名牌厕纸来,赠你们每人一提。只希望你们从此以后能保障其他游客的权益。”那大嫂不知所措,那胖老头却理直气壮:“你多什么事!我们这算什么问题?你有能耐逮那些贪官去!”宛大妈说:“大贪要反,小贪也要戒。端正社会风气,大事小事全要做。当年我演不了贵妃,就演好那宫女。如今我还是唱不了主角,干不成大事,可是我还能做点小的好事。我真是想送你们厕纸,好让你们生出点儿悔意,赶明儿别再这么贪小啦!”那大嫂和那胖老头灰溜溜地绕开她走了。后来管理员说,白搂厕纸的现象少多了。
凉亭里又响起宛大妈的唱腔,这回唱的是《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15.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开头结尾都写到宛大妈的唱腔,开头写她的唱腔与梅兰芳的不同,体现她个性独特的一面,结尾的描写则体现她的精神风貌。
B.
“多一事”是人们称呼宛大妈的,除了剧团名称的由来外,可能与她喜欢“多管闲事”有关。如在有人占便宜搂偷公园公厕厕纸时,挺身而出,“多事”。但文中“多事”似贬实褒。
C.
宛大妈性格复杂:有时吝啬,社区给灾区募捐,她拒绝捐款;有时古道热肠,正气凛然。
D.
小说主要记叙了三件小事,通过语言、动作等描写,写出了宛大妈做人的原则,刻画她的性格,展现她的品行。
16.人们觉得“多一事”古怪,结合具体情节,说说她的“怪”表现在哪里?你对“怪”是怎样理解的?(6分)
17.小说结尾写宛大妈唱《穆桂英挂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三)现代诗阅读
18.下面是《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李谷一第一次为这首歌录音的时候就把歌词中的“脉搏”改成了“温情”,但词作者张藜仍坚持自己原来创作的“脉搏”。请你为张藜说明他坚持的理由。
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个字左右。(6分)
我和我的祖国
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
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
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
路上一道辙
我最亲爱的祖国
我永远紧依着你的心窝
你用你那母亲的脉搏(温情)
和我诉说
我的祖国和我
像海和浪花一朵.....
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尊
贤
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是故游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
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候。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
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
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
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范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范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已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已而仇之。贤者怨之,不肖者仇之,怨仇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有改动)
1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B.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C.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D.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君子/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跽:跪姿的一种。跪时两膝着地,挺直上身。
B.乡:地方行政区划单位。所辖范围,历代不同。周制,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春秋齐制,十邑为乡。
C.士: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如士大夫。旧时也指读书人,如学士。
D.国:士大夫的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家”,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国”。
2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在第一段运用比喻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了尊贤而下土的重要性。
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像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
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人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
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范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
“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
2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3分)
(2)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3分)
2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闻一多《色彩》中说:“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赐我以悲哀。”不同的色彩共同点缀着我们这个斑斓的世界,装扮着我们的人生,刚刚迈入高中的你一定有很多感怀吧。请以“青春的色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要求:1、联系生活,联系自我,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真实感悟。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人名、校名等。3、书写规范、美观。4、文字800字左右。5、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福清西山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9月份月考
高一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孱头”的“孱”读càn;
B项,“檄文”的“檄”读xí;
C项,“木讷”的“讷”读nè;
D项,注音全都正确。
2.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的阅读量和理解能力。A选项中的书名关键词“大地、村庄、向日葵地、瓦尔登湖”都贴近自然。“钟灵毓秀”
更加强调有人文气息的景观,不选。B答案中《美的历程》为李泽厚的文艺理论著作,李泽厚为著名的美学家。《文心雕龙》为刘勰的文艺理论著作,谈的也是文学之美。所以“美的沉思”更为合适。第三组都为小说,讲述人间百态。
3.【答案】A
【解析】B项,偷换主语,“扼守着天山北麓咽喉要道,正越来越受到考古学者的青睐”的主语是“疏勒城这样的文化遗址”。C项,缺少宾语和搭配不当,“普及……(知识)”“提高……素养”。D项,一面对两面。“大数据时代所带来的便利与优势”与“能否成功”一面对两面,把“能否成功”改为“成功”。
4.【答案】C
【解析】第(1)题,标明是做记号;表明是表达,显示。轻易是快、容易;轻率是草率。由上文“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可知,此处意在“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应用“表明”,因为“我讲这些私事,我之所以说明这些事情”,可见下结论并不“草率”,此处应填“轻率”,排除ABD三项。第(2)题,遏止是制止、阻止;遏制是控制、克制。对于“同情心”应为“克制”,所以此处应填“遏制”。第(3)题,“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安适”指安乐舒服,安静舒适。此处应填“安详”。
5.【答案】A
【解析】A项,正确;B项,“中:射中”错,应为“合乎”;C项,“无:没有”错,应为“无论”;“通:沟通”错,应为“全面”;D项,“闻:见闻”错,应为“知道,懂得”。
6.【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①正常语序为“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为状语,状语后置。
②结合“也”分析,为判断句。
③“句读”“惑”分别作为“不知”“不解”的宾语,为宾语前置句。
④“于”表被动,为被动句;“于时”为状语,为状语后置。
⑤“利”“强”分别修饰“爪牙”“筋骨”,为定语后置句。
⑥“高”修饰“庙堂”,定语后置句。
⑦结合“者”“也”分析,为判断句。
⑧正常语序为“冰,水为之,而于水寒”,“于水”表状语,为状语后置句。
故选A。
7.【答案】C
【解析】C项,韩愈《师说》中的“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
8.(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3)吾尝终日而思矣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9.(提示)这是一道开放题,没有准确答案,选项各有特点,A项突出的是对“自由”的向往、追求;B项表现了力量聚集的画面;C项体现了奉献精神;D项展现了理想和行动的激情。能结合具体诗句解说“青春价值和激情”,且言之成理即可。
10.【答案】“莅临”改为“到”;“寒舍”改为“府上”或“贵府”;“小女”改为“令爱”;“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
11.【答案】关键信息:①7月12日;②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诵会在京举行;③旨在普及地名文化知识;④《光明日报》为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概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把握材料的性质,如本题提供的就是一段新闻报道的文字,然后把握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保留关键信息”“不超过60个字”,接着就要看语段一共几句话,这几句话的中心是什么,句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段文字一共三句话,第一句话交代事件以及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事件是“中国地名诗词创作朗诵会举行”,时间是“7月12日”,地点是“京”;第二句话“旨在……”交代活动的目的——通过对诗词的赏析和朗诵,品味诗意地名的情怀,普及地名文化知识;第三句是说“光明日报》在该事件中的贡献——承担起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担,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
12.A
[“人们开始关注‘新乡村’建设与发展”说法有误,由原文“多部扶贫题材的电视剧播出,将创作视域置于近年来日益引人关注的‘新乡村’建设与发展上”可知,人们对“新乡村”建设与发展的关注早而有之,并非因多部扶贫题材的电视剧的播出而开始的
13.D
[“帮扶对象经常成批出现,造成他们的生命体验被遮蔽”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帮扶对象看似在场,甚至经常成批出现,但其灵魂深处最真实的生命体验,仍然是被遮蔽的”可知,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
14.①重点突出人物充满青春活力、站在时代前沿、努力拓展契合时代需求的发展新思路的特征;②既注重表现人物“做什么”,又重视表现人物“为什么”这么做,回答“心态如何随环境同迁,观念如何与时俱进”这一新乡村建设的迫切命题;③既要塑造“施动”的扶贫干部形象,也要刻画“受动”的贫困群众形象。(每点2分)
15.【答案】C
【解析】拒绝捐款之事不能说明宛大妈吝啬。
16.【答案】(6分)①拒绝去向不明不白的捐款,体现了她做事讲原则,助人讲实效的个性;②帮助病困人家而不留姓名,体现她热心助人、不求回报的品格;③自己出钱买纸送给爱占便宜的搂(偷)厕纸的人,体现她关心公益,敢于斗争,敢于担当的精神。
【解析】这是分析人物形象的试题,通过具体的细节描写和情节上分析,并对人物进行分析,答题一定按照先总后分的思维方式来答题,先概括后分析。
17.【答案】(6分)①在结构方面,以唱京剧开头又以唱京剧结尾,首尾呼应,结构完整;②在人物性格方面,以《穆桂英挂帅》的唱词做结尾,以歌明志,寓意为宛大妈虽年老但仍要“多事”,敢于与不良现象作斗争,体现了她敢于担当、舍我其谁的精神;③在主题方面,通过唱词侧面赞扬宛大妈的担当精神和责任感,凸显了小说的主题。④在表达效果方面,小说以高亢的唱腔戛然而止,余韵耐人寻味,增强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解析】对于结尾的作用,首先要从结构的角度考虑,结尾是结构的一部分。还有从主题的角度考虑,文章的任何一个要素都会对主题有作用,一定是为主题服务的;从效果的角度来考虑也是整体文章而言的。
①由“心窝”到“脉搏”能产生自然的联想,便于理解;②“脉搏”比“温情”更富有动感,形象性更强;③“脉搏”与后面的“诉说”联系紧密,自然流畅;④“搏”与前后句的“窝”“说”等押韵,音韵和谐,易于上口
这个词运用拟人手法,用“脉搏”的跳动再现了祖国“母亲”的形象,让祖国变得亲切可感,真实生动;“温情”是一个抽象性词语,但“脉搏”是我们能够真实感受到的,比“温情”更能打动人心。同时,“脉搏”照应上文的“紧依着你的心窝”,“脉搏”是人体表摸到的血管跳动,通常是在手腕处感受,这个词让人感到祖国仿佛也用双臂拥抱着“我”,才让“我”感受到“脉搏”的跳动,加深双方的情感联系。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是解读文言文的重要环节,常见的断句方法有名词断句、修辞断句、对称结构断句、虚词断句等。文言断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丑妇之仇也”中,“丑”修饰“妇”,之间不断开,排除AB;“乱世所疏也”
中,“乱”修饰“世”,之间不断开,排除C。
20.【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D项,“国:士大夫的封地……”错误,“国”指诸侯的封地。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封地称为“国”,士大夫的封地称为“家”。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鉴赏作品人物形象、手法、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像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好了”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弦章说“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意思是,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他是在委婉地劝谏齐景公做一个贤明的君主。
22.【答案】(1)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
(2)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所以跑来见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平治”,使……安定太平;“垂”,使……流传;“下”,谦虚地对待。(2)“逐”,被驱逐;“去”,离开,这里指被撤职;“好”,喜爱;“故”,所以;“走”,跑。
参考译文:
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到达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横渡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称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王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
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先父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待在这里,难道是没有管仲的缘故吗?”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得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
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有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所以跑来见您。”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侍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因此大治。
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子路说:“范中行氏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不贤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范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不贤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不贤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遭灭亡,能够办得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