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山村的放羊娃:中央电视台记者采访一个山村的放羊娃,记者问放羊娃:“你放羊干什么呀?”放羊娃回答:“挣钱。”“挣钱干什么?”“盖房子。”“盖房子干嘛?”“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生孩子。”“生孩子以后让他做什么呀?”“放羊。” 我们在哄堂大笑之后,细细品味,不觉悲从中来,那么山村的放羊娃的可笑或可悲之处在于?
(贫穷、落后,封闭、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等)。今天我们来看一个同样发生在山村的故事,主人公同样青春年少,而两者有何异同之处。下面我们来学习《哦,香雪》。
导入新课
哦,香雪
铁凝
1.学习小说中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2.品味小说清新优美的语言特点,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3.理解小说折射出的时代信息,学习文中主人公香雪的淳朴、自尊、执著与坚毅的品质。
学习目标
铁凝,1957年生,当代著名作家,河北赵县人,现任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长篇小说《玫瑰门》、《无雨之城》、《大浴女》、
《笨花》;
中篇小说《麦秸垛》、《对面》、《午后悬崖》、《永远有多远》、《没有纽扣的红衬衫》;
短篇小说《哦,香雪》、《孕妇和牛》、《马路动作》、《安德烈的晚上》。
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300余万字。
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哦,香雪》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电影《红衣少女》获1985年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优秀故事片奖。部分作品译成英、法、德、日、俄、丹麦、西班牙等文字。
这篇小说是发表于《青年文学》1982年第五期,并获得1982年全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作者简介
引子(1—4)火车开进山村
开端(5—56)姑娘们欢乐的时刻——对外界文明的向往
发展(57—71)香雪渴望有铅笔盒——对知识的渴望
高潮(72—78)香雪换回铅笔盒——自尊自爱
结尾(79—82)香雪深夜归来
情
节
梳
理
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火车开进深山以后,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不同?
①
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子,就是比指甲油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
②
香雪——注意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追求精神
追求物质
①直接原因。因为香雪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因此香雪非常希望能拥有和她们一样的铅笔盒。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
②根本原因。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别人的需求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她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成了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试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香雪的形象特征。
小说塑造了“香雪”这一至纯、至真、至善、至美而又自尊、上进的乡村女孩形象。
她身上具有未经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健康之美。她有着洁白的肤色(“要论白,叫他们和咱们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她有一双“洁如水晶的眼睛”,还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以及“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
作者把主要笔墨放在描写她的美好心灵上。我们从香雪对火车上的顾客“那么信任地瞧着”的眼神中,从她不会和旅客讨价还价中,从当一群女孩彼此嘲弄、取笑时,香雪始终保持着善意的沉默中,从她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的女生交换一个铅笔盒的“交易”中,感受到了她的善良和纯美。香雪的理想代表着穷乡僻壤的山民要摆脱贫困和封闭的渴望,香雪的性格代表着那个时期进步青年的纯真、善良、追求上进的性格。
小说中的那个铅笔盒,经作家的精心点染,不仅是一个实物,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自尊的象征。当它远离香雪时香雪是迷惘的、懵懂的;当它为香雪所有时,香雪精神充实,前途光明。这个铅笔盒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小说中的那个“钢筋铁骨的巨龙”火车,震醒了沉睡千年的台儿沟和它的山民们,火车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从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用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小说中的大山是封闭、传统的象征。
“大山”象征着封闭、传统
“火车”象征着开放、现代
象征手法的运用
logo
香雪用四十个鸡蛋加上三十里夜路换来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你认为她这是爱慕虚荣吗?
不是。
①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知识的渴求,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体现了她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和山村姑娘的自爱自尊,显示了强烈的时代意义。
②香雪能够体会母亲的辛苦,也为此深深的内疚、自责,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单纯的人。
③女学生执意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而香雪最后依然把鸡蛋塞到了她的座位底下,可见香雪是个有高度自尊心和坚定品格的人。
总结小说主题,了解时代内涵
《哦,香雪》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由此赞美了迫切地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
并借台儿沟的一角,写出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对未来寄予了希望,同时作者也留下了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
火车开进台儿沟来,对台儿沟的姑娘们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
观点一:是幸运的。
①当火车开来的时候,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了这些单纯质朴的姑娘们展露出了迷人的性格魅力:热情、活力、勇敢。火车来了,让她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她们并不只是观望和羡慕,而是行动起来了:拿鸡蛋换自己想要的东西——对凤娇来说,是纱巾和发卡,对香雪来说,是书包和铅笔盒。②虽然她们对更好的生活的理解不一样,但焕发着同样的勇于追求的活力和生命力。而这些品质正是在外部力量的刺激下才被激发了出来。倘若不是火车开来,打开了姑娘们的眼界,她们可能就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中简单而单调地活下去,那种兴奋的感觉、那种热望的经历就不会产生,这些优秀的品质、这些美好的性格也不会养成。③正是在这种山里和山外的碰撞中,这些姑娘们展示出了更多的优美可爱之处。所以她们应该感谢火车。
火车开进台儿沟来,对台儿沟的姑娘们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
观点二:是不幸的。
①火车开进台儿沟,姑娘们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外面的世界是繁华的、五光十色的,但也是浮华的、虚荣的。而这些单纯的姑娘们并不了解,她们只是像虔诚的向日葵一样对着外面的世界仰起了脸庞,不知道将失去什么。②凤娇们羡慕城里人的头饰和手表,而背着家人用鸡蛋换了这些奢侈品回来,不知道几个圈圈套在头上并不就是好看,而手表也不一定越小越好,她们只是盲目的羡慕和追随,就像城市里的姑娘盲目追随潮流一样。③而为了这些并无多少价值的东西,她们已经开始把自家不多的鸡蛋牺牲掉而宁愿挨父母骂了,在贪图享受的诱惑面前,对贫穷父母的体谅和爱也不再重要了。
铁凝:我还是怀着一点希望,希望读者从这个平凡的故事里,不仅看到古老山村的姑娘们质朴、纯真的美好心灵,还能看到她们对新生活强烈、真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了这种追求,不顾一切所付出的代价。还有别的什么?……也许这是我的奢望。
——《青年文学》1982年第5期
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
孙梨这样评价:“这篇小说,从头到尾都是诗,它是一泻千里的、始终一致的。这是一首纯净的诗,即是清泉。它所经过的地方,也都是纯净的境界。”这种淳朴淡远的美果然是迷人的,令人不由自主的去欣赏和赞美,但它恰恰又是与贫穷闭塞联系在一起,在时代列车的呼啸声中,人们疯狂的追求所谓文明的时候,这种淳朴、天真的美还能保留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