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3.2《哦,香雪》-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3.2《哦,香雪》-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9-30 21:30: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哦,香雪》
学习目标:
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
学习小说中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品味小说清新优美的语言特点,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重难点:
1.学习小说中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2.品味小说清新优美的语言特点,学习象征手法的运用。
学习过程: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2.重点词语含义。
惆怅:伤感,失意。
悸动:因为害怕而心跳得厉害。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通常是不好的事)
斟酌:考虑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适当。
昂首阔步:仰起头,迈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五彩缤纷:表示颜色繁多,色彩绚丽,十分好看的样子。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因而说话有气势。
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
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浩大。
3、题目解说
《哦,香雪》
小说的标题清新别致,既点出小说的主人公“香雪”,同时,“哦”以抒情性、咏叹式的笔调,表达了对香雪的肯定和赞美,进而为我们描绘了一群美丽乡村少女的美好形象,也具有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增强阅读兴趣的作用。
快速浏览课文,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明确:火车进村——姑娘们打扮——姑娘们互开玩笑;
停靠一分钟——看乘客/和列车工作人员搭讪,凤娇与“北京话”聊天,做生意——火车开走;
上学被人嘲笑——香雪看到铅笔盒,用鸡蛋换铅笔盒——香雪独自返回。
(学生就此将小说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1-4)故事的序幕:交代小山村迎来了火车的故事背景。
第二部分(5-47)故事的开端:姑娘们等待火车、迎接火车时,看到的人、发生的事儿。
第三部分(48-63)故事的发展:香雪渴望铅笔盒。
第四部分(64-72)故事的高潮:香雪换来铅笔盒。
第五部分(73-83)故事的结局:香雪深夜返回,与姐妹相遇。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火车开进深山以后,香雪与其他姑娘们的表现有什么异同?为什么会有不同?
相同点:香雪与其他姑娘们一样,表现了她们对山外世界的关注,对美的十分热烈的向往和追求。
不同点:凤娇,忙着看头饰、手表,和“北京话”做买卖。她注意到的不是妇女头上的金圈圈,就是比指甲盖还小的手表。总是用鸡蛋、红枣等土产换回自己喜爱的发卡、纱巾,甚至花色繁多的尼龙丝袜。香雪在她的追求中,更注重的是车厢里的学生书包、铅笔盒之类的文化用品。渴望用一篮子鸡蛋换一个班上其他同学都有的自动铅笔盒,打听北京的大学、配乐诗朗诵、铅笔盒,渴望交换铅笔盒。
原因:①直接原因。因为香雪是台儿沟唯一的初中生,她的同学有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而她只有一只“小木盒”,她们常常取笑她。因此香雪非常希望能拥有和她们一样的铅笔盒。所以当她看到火车上的学生有这样的铅笔盒时她就更加注意了。
②根本原因。文化知识和追求使她与别人的需求不一样,也正是这样,她比别人的追求更高,比别人更勇敢,更突出。原本胆小的她才能第一个登上火车,第一个走出这个山村,成了第一个对山外的世界有了认识的姑娘。“知识就是力量”,这正是小说着力表现的内容,也是小说折射出来的时代信息之所在。
2.试结合小说内容分析香雪的形象特征。
小说塑造了“香雪”这一至纯、至真、至善、至美而又自尊、上进的乡村女孩形象。
她身上具有未经世俗污染的清纯之美、健康之美。她有着洁白的肤色(“要论白,叫他们和咱们香雪比比。咱们香雪,天生一副好皮子”),她有一双“洁如水晶的眼睛”,还有“洁净得仿佛一分钟前才诞生的面孔”,以及“柔软得宛若红缎子似的嘴唇”。
作者把主要笔墨放在描写她的美好心灵上。我们从香雪对火车上的顾客“那么信任地瞧着”的眼神中,从她不会和旅客讨价还价中,从当一群女孩彼此嘲弄、取笑时,香雪始终保持着善意的沉默中,从她用四十个鸡蛋与矿冶学院的女生交换一个铅笔盒的“交易”中,感受到了她的善良和纯美。香雪的理想代表着穷乡僻壤的山民要摆脱贫困和封闭的渴望,香雪的性格代表着那个时期进步青年的纯真、善良、追求上进的性格。
3.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小说中的那个铅笔盒,经作家的精心点染,不仅是一个实物,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一种心愿、一种追求、一种自尊的象征。当它远离香雪时香雪是迷惘的、懵懂的;当它为香雪所有时,香雪精神充实,前途光明。这个铅笔盒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
小说中的那个“钢筋铁骨的巨龙”火车,震醒了沉睡千年的台儿沟和它的山民们,火车象征着一种不可抗拒的生产力,一种从原始落后走向现代文明的推动力,一种物质享用和精神满足的诱惑力。
小说中的大山是封闭、传统的象征。
4.香雪用四十个鸡蛋加上三十里夜路换来一个带磁铁的泡沫塑料铅笔盒,你认为她这是爱慕虚荣吗?
不是。
①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知识的渴求,对山外文明的向往,体现了她对改变山村封闭、落后、贫穷的迫切心情和山村姑娘的自爱自尊,显示了强烈的时代意义。
②香雪能够体会母亲的辛苦,也为此深深的内疚、自责,可见她是一个善良、单纯的人。
③女学生执意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而香雪最后依然把鸡蛋塞到了她的座位底下,可见香雪是个有高度自尊心和坚定品格的人。
5.探究本文丰富意蕴。
《哦,香雪》写的是一列火车经过小山村台儿沟时,带给以香雪为代表的一群山村少女的种种冲击。赞美了迫切地要求冲破封闭的文化氛围、走向现代文明的纯美自尊的农村青年。歌颂山里姑娘的自尊自爱和纯美的心灵,表达了姑娘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同时借台儿沟一角,写出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从历史的阴影下走出,摆脱封闭、愚昧和落后,走向开放、文明与进步的痛苦与喜悦。对未来寄予了希望,作者也留下了对时代现实的严峻思考。
思考:火车开进台儿沟来,对台儿沟的姑娘们来说,是幸,还是不幸呢?
观点一:是幸运的。
当火车开来的时候,我们很欣喜地看到了这些单纯质朴的姑娘们展露出了迷人的性格魅力:热情、活力、勇敢。火车来了,让她们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她们并不只是观望和羡慕,而是行动起来了:拿鸡蛋换自己想要的东西——对凤娇来说,是纱巾和发卡,对香雪来说,是书包和铅笔盒。虽然她们对更好的生活的理解不一样,但焕发着同样的勇于追求的活力和生命力。而这些品质正是在外部力量的刺激下才被激发了出来。倘若不是火车开来,打开了姑娘们的眼界,她们可能就在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的生活中简单而单调地活下去,那种兴奋的感觉、那种热望的经历就不会产生,这些优秀的品质、这些美好的性格也不会养成。正是在这种山里和山外的碰撞中,这些姑娘们展示出了更多的优美可爱之处。所以她们应该感谢火车。
观点二:是不幸的。
火车开进台儿沟,姑娘们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伤害。外面的世界是繁华的、五光十色的,但也是浮华的、虚荣的。而这些单纯的姑娘们并不了解,她们只是像虔诚的向日葵一样对着外面的世界仰起了脸庞,不知道将失去什么。凤娇们羡慕城里人的头饰和手表,而背着家人用鸡蛋换了这些奢侈品回来,不知道几个圈圈套在头上并不就是好看,而手表也不一定越小越好,她们只是盲目的羡慕和追随,就像城市里的姑娘盲目追随潮流一样。而为了这些并无多少价值的东西,她们已经开始把自家不多的鸡蛋牺牲掉而宁愿挨父母骂了,在贪图享受的诱惑面前,对贫穷父母的体谅和爱也不再重要了。
三、拓展延伸
四、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