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培优作业_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单元培优作业_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0-01 00:1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培优作业
2021—2022学年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一、
单选题
1.
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桂林风景如画: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山泉瀑布,清幽佳绝……真是美不胜收。
B.看着他那极其夸张的表演,大家都忍俊不禁的大笑起来。
C.广西首届线上亲子运动会启动以来,参赛情况火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深受大众欢迎。
D.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
2.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而在位次的排序上,地位次尊的人则居于最尊者的右边。
②另外,通常的看法是,右者为尊,因此遭受贬谪称为“左迁”。
③在筵席上,最尊的座次是坐西朝东,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是坐东朝西。
④古时座次有着严格的尊卑之分。
⑤在举行朝会的时候,则是背北面南为尊,故称帝叫做“南面”,而为臣则叫做“北面”。
A.⑤①③④②
B.⑤④②③①
C.④⑤③②①
D.④③⑤②①
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邵阳市五中举办与策划的“红心向党”演讲比赛活动,对增进学生爱国爱党情感有着积极作用。
B.专家认为,过度疲劳引起健康透支,最大问题不是加班,而是休息时间都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
C.今年的五四青年节,习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寄语当代青年,明确提出了新时代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
D.在开学初三年级“百日奋斗,冲刺中考”的誓师大会上,校长的谆谆教诲使即将踏上中考征程的我们明确了冲刺的方向。
4.
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B.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
C.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
D.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
二、
综合读写
5.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后来发生了
fēn
qí________: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
(2)水藻真绿,把终年
zhù
xù________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3)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
duō
duō

rén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的回答已经让她 xǐ
chū
wàng
wà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了。
6.
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请以“爱护地球”为主题写一段话。要求:从下面词语中任选三个(多选不限),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少于50个字。
责任

警示

和谐

居安思危

同舟共济

山清水秀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森林是地球之肺,对保护环境具有重要作用,但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却比较低,这很令人担忧。1981年,我国立法规定适龄公民必须履行植树义务。政府通过广泛宣传,持续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使人均绿地面积有所增加。放眼未来,我们必须进一步行动起来,自觉爱绿、植绿、护绿,让绿水青山遍布祖国大地。
(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
(2)根据材料内容,以“绿树”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现代文阅读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①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锤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②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
③那天我又独自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④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⑤领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⑦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2)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深意?
(3)结合原文,说说下面两句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①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提示:句中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②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提示:句中画线词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4)文章第①段和第⑦段两次出现了“好好儿活”,分别有什么含义?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散步
①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②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③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④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枝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儿……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⑤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⑥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⑦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⑧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阅读第②段,指出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分析第④段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了分歧,“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因为相对年老的母亲来说,“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B.原文中“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一句所列的三种事物可以调换顺序。
C.第⑥段对“我”的描写运用了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D.这篇文章通过记叙散步这件事表现了“我”对家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说说文章结尾有何作用?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流泻在后院的时光
张亚凌
①我常常忆起儿时的后院,那是奶奶的辖区,更是我的天堂。
②一进后院,先是一块不小的空地,奶奶将它打理成菜园:中间是一畦一畦的菜,四周用长长的枯树枝围成高高的篱笆。
③鲜嫩的韭菜先探头探脑,觉得暖和了、能适应了,就伸胳膊蹬腿地舒展开了。辣子纤细的小苗儿挥舞着手臂,日渐粗壮,小辣椒就爬上了枝丫。
④西红柿的苗儿最没正形,不搀扶一把就赖着不周周正正地长。奶奶常常在它们的近旁边插树枝儿边唠叨:“娃娃都像你们就糟糕了,走没走相,站没站相。”
⑤茄子苗儿长得自有个性:宽大的叶儿随心舒展,整个身子长得无拘无束。茄子们呢,憋足劲长,倒像个没体没形的臃肿女人。不久,茄子的不可一世就被南瓜吞没了。南瓜才是真正的一发不可收——蓬蓬勃勃、声势浩大地推进式生长。记忆里,我家的南瓜王抱得年幼的我都喘不过气来,是我年幼体弱,还是南瓜太大?
⑥其实我最最喜欢的,是那一畦黄花菜。看着是花,状如修长点的喇叭,吃起来却是很软和的菜。在妈妈准备切菜前,我还会拿一朵怒放的黄花踮着脚尖在她的头顶比划着玩。
⑦蔬菜是竭力长得漂亮,篱笆则是被奶奶打扮得漂亮。
⑧一开春,牵牛花的绿藤恣意蔓延,近乎疯狂,四季豆的藤儿也是你追我赶地迅速占领更广阔的空间和高度。这些绿意穿过浓夏,来到秋末,直到满园开始荒芜、沉寂,篱笆才不情不愿地脱了外衣。
⑨过了菜园,靠近后墙的是一排鸡舍。鸡舍旁边是一堆用来点灶火的麦秸垛。我最喜欢的是鸡舍,不,是母鸡。也不对,应该是母鸡下的蛋。
⑩一听到有母鸡“咯咯咯”的叫声,我就飞也似的奔向后院。准会有一只母鸡从鸡舍里钻出来,高傲地伸长脖子昂着头。我弯腰,贴近鸡舍,侧着身子摸进去,圆圆的,暖暖的。
那时,我最喜欢躺在草垛上,先皱着鼻子使劲地闻鸡蛋,而后用两个手指捏着鸡蛋对着太阳举起来,似乎隐隐约约能看到蛋黄呢。其实除了看望病人或是招待金贵的客人,鸡蛋多被奶奶换成钱补贴家用——不能吃到鸡蛋也丝毫不能削弱我捡拾鸡蛋的快乐!
一天,我竟然捡到两个鸡蛋,一手握一个,欢呼雀跃地奔向前院给奶奶报喜。结果过门槛时绊了一跤,摔倒了。是的,鸡蛋破了,一下子还是两个!我“哇”的一声大哭起来,任奶奶怎么哄都不停。奶奶喊来妈妈,妈妈保证不骂我也不打我了,可我还是失控般狠哭!
如今想来,那时的我怕是心疼家里失去了俩鸡蛋吧?
常常忆起后院,每每那时,就沉浸在童年暖暖的时光里。
(1)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2)第⑧段是写篱笆的,这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请对选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进行赏析。
西红柿的苗儿最没正形,不搀扶一把就赖着不周周正正地长。
(4)本文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煤油灯
甄承民
①“啪!”随着一声巨响,停电了!噢,停电面积很大,是半个城区!
②停电的事已多年不见,偶尔的突发事故,却让我又想起故乡的煤油灯。
③那年月,乡下不通电,到了晚上俺家就靠那盏小小的煤油灯。严格地说,那盏煤油灯都不能算一种灯具。煤油灯的底座是个空墨水瓶,灯头是一个像铅笔粗细,长约十厘米的圆铁皮桶,靠上三分之一的位置加了个比瓶盖稍大的圆脖灯盖,这还是俺村的小炉匠帮忙焊接成的。父亲回来后,给灯头加了个捻芯,瓶里倒上油,然后用火柴一点,新的煤油灯就燃着了。煤油灯的灯火似黄豆粒儿大小,影影绰绰,漫不经心地摇曳着橘黄色的微光。
④煤油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漆黑寂寥的茅屋寒舍,也照亮了我那段苦涩的岁月。
⑤儿时,乡村没有什么文化生活,但那些鬼呀神呀的传说故事特别多,如果谁家的孩子调皮不听话,大人总是用这些东西吓唬你,儿时的我都被吓破胆。每当夕阳西下,我就急匆匆地喝碗汤,钻进被窝里,收紧被角,露出小脸,在摇曳昏暗的灯光下,眨着眼睛,等母亲忙完,给我讲述那些美丽动听的故事。“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就是那时候跟母亲学会的第一首儿歌。最让我难忘的是母亲教我做煤油灯的游戏。母亲把煤油灯放在床头灯台上,教我在灯前单手或双手交叉组合成简单的图形,在灯光的映射下投影到墙上,就成了狗、猫和兔子等各种小动物,形象生动,惟妙惟肖,给我乏味难挨的漫漫长夜增添了些许的乐趣。
⑥然而,这种幸福的时刻不多,因为兄弟姊妹多,家务琐事多,母亲对儿女的爱我不可能独享。小小的煤油灯,留给我的是母亲辛苦劳累的记忆。在我的记忆中,乡下的夜晚,到处黑灯瞎火,万籁俱寂,母亲或在弱不禁风的灯光下缝补浆洗,收湿晒干;或就着忽明忽暗的残灯,纺车婆娑,棉锭嗡嗡。此时,被窝中的我只能撅着小嘴,流着眼泪,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⑦转眼到了我的少年时光,不成想,煤油灯和我竟成了亲密的伙伴。记得有一次,二哥的小伙伴买了几本小人书,是《岳飞传》。那年我才七岁,刚上学不久,还从未见过连环画。那岳飞枪挑小梁王、大战金兀术等画面太感人了。我不管三七二十一,抱起来就往家跑,晚上就着煤油灯,如痴如醉地阅读起来。夜深了,父亲嚷嚷,母亲劝,仍然是爱不释手,最终把几本小人书囫囵吞枣地看了个遍。那天晚上,加了两次油,第二天一看,满脸熏得黑乎乎的,三天才洗干净。
⑧谁也没料到,打这之后,我像着了魔似的,到处借阅小人书。煤油灯做伴,小人书启蒙,让我养成了爱读书学习的习惯。我考上初中后,仅上了一年课就赶上“文化大革命”,只好回乡务农。后来,给了个好名声叫“六八届初中毕业生”,等复课后就直接上了高中。其实,初二、初三的教室根本没进过,一元二次方程不会解,平方根不会开,与高中的课目根本衔接不上,学习遇到了困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心生一计,就找老师和学长,借来初二、初三的书,利用晚上的时间就着煤油灯自学。那时,白天课堂上老师教的是高中的课,晚上灯前补习的是初中的书。古人说:“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你还别说,经过努力,以往落下的课程还真慢慢地给补上了。后来恢复高考,我在部队参加军校招生,竟以优异成绩被录取,圆了儿时的大学梦。
⑨上世纪60年代,农村有了“罩子灯”。罩子灯贴上大红喜字,放在显眼位置,十分喜庆,新娘子脸上有光。记得那年,大嫂进门时,娘家也陪送了一对罩子灯。后来,她看我小小年纪废寝忘食地学习,眼睛都近视了,就把罩子灯借给我用,一年后,这近视眼还真好了许多。
⑩哦,灯火幽然,似水流年。
(1)作者围绕煤油灯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简要概括。
(2)第④段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3)第⑥段引用了“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结合语境,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四、
文言文阅读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雪骤(急)
B.公欣然曰(……的样子)
C.白雪纷纷何所似(像)
D.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别)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②未若柳絮因风起。
(3)结合《咏雪》的内容,找出相关语句,说说表现了怎样的家庭生活情趣。

1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己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阮裕禄在剡(地名),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①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行:_______________
②阮后闻之






闻: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②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
(3)【甲】【乙】两文在为人处世方面各说明了什么道理?你同意阮光禄的做法吗?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
2.D
3.D
4.B
5.
(1)分歧
(2)贮蓄
(3)咄咄逼人
(4)喜出望外
6.
示例: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每个人都有爱护它的责任。我们应该居安思危,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让我们的家园永远山清水秀。
7.
(1)我国立法并广泛宣传义务植树,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从而保护环境。
(2)暴风来了,这些绿树像身着迷彩的战士,紧紧抓住脚下的泥土,守护背后的村庄。
8.
(1)不好,“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2)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北海的各色花象征着人生百态,但不论哪一种都应活出一种姿态,活出人生命的个性、尊严和价值。
(3)①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坐”“站”两个动词写出了母亲内心的喜悦和激动,让她手足无措,甚至有些失态。“那就赶紧准备准备”体现母亲的急切,表现了母亲对“我”深沉的爱。
②“绝”和“竟”,说明作者当时对母亲的病重、对母亲永远的离去,毫无思想准备;如今想来,追悔莫及,肝肠寸断。
(4)第①段:恳求儿子坚强起来,珍惜生命。第⑦段:表明“我”对母亲的话有了真正的理解,坚定了生活的信念,要与妹妹一起坚强、乐观地活下去,活得更加精彩。
9.
(1)“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心,同时也流露出“我”的欣慰,庆幸母亲又走到了春天。
(2)写出了南方早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烘托了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
(3)B
(4)结尾再次写一家人散步的情形,照应标题和前文;点明了文章主旨,揭示文章寓意;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的家庭责任。
10.
(1)这是个过渡句,总结上文,引出下文。(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时间顺序。按时间顺序写可以使段落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可以让人从不同季节来欣赏后院,显得完整立体。
(3)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西红柿的苗儿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对西红柿苗的喜爱之情,也写出了西红柿苗需要插树枝搭架的特点,让读者感到西红柿苗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4)在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完整;在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表达出对童年暖暖的时光的怀念之情。
11.
(1)母亲在灯下给儿子讲故事,做手影;母亲在灯下缝补、浆洗、纺线;以煤油灯为伴,“我”养成了爱阅读、爱学习的习惯。
(2)结构上:这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煤油灯是本文的叙述线索。
内容上:这句话蕴含着浓烈的情感,通过写煤油灯,表达了作者对读书时光的怀念之情。
(3)乡下条件艰苦,黑灯瞎火,所以是“一点残灯”,同时也蕴含“希望之光”“照亮青涩的岁月”。母亲无法对儿女照顾细致,夜晚要借着灯光做事。孩子略感委屈又心疼母亲,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所以感觉“夜长”。诗意地写出了当时的生活面貌和成长的感受。
(4)从母亲给孩子讲故事的细节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耐心的人;从她在煤油灯前教孩子做手影的细节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从她夜晚的辛苦劳累的细节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勤劳的人。
12.
(1)D
(2)①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②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起。
(3)①从“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以看出谢安(谢太傅)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屋外冰寒雪骤,室内谈笑风声;②从“公欣然”和“大笑乐”可以看出谢安(谢太傅)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把玩诗句的雅兴。
13.
(1)①相约同行,②听见,听到
(2)①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②我有车却让人不敢来借,要车还有什么用呢
(3)【甲】文:做人要讲诚信。【乙】文:做人不能因吝惜自己的钱财而不肯去帮助别人。
示例1:同意这种做法。这种做法体现了阮光禄的善良率真,乐于助人,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优秀品德。
示例2:不同意这种做法。这种做法比较鲁莽,即便是烧掉车子也于事无补,徒增浪费罢了。
试卷第4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9页